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吾非蛾贼,但请大汉赴死!

第82章 栽赃陷害

  拿下章县,张旸席卷所有百姓和钱粮就走。

  同时,一队人马直往富成而去。

  当章县被拿下的消息传到,高览立即领兵撤退,穿山直击遂乡城,打了它一个措手不及。

  最后高览就驻军在此,扼住兖州路过泰山郡或济北国的咽喉。

  此时,张旸率军已经退守矩平城,准备整兵,绕道徐州,前往北海国。

  但是在此之前,他还给兖州士人留了个大惊喜。

  章县等地前来投诚的山匪和乱兵都被他统统收拢起来。

  培训三旬之后,他将这些人全部派往各地,装作逃难之人。

  而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将杀皇甫嵩的黑锅扣死在兖州士人头上。

  皇甫嵩的名望可不是一般的高,只要扣死了,兖州人不死也得脱层皮,再也没歪心思图谋他黄巾所占之地。

  五六月份时,兖州人本还沾沾自喜,自以为拿皇甫嵩的脑袋换了太平。

  可等七月中旬,流言四起后,他们想要撇清嫌疑,却是不能了,个个想杀人的心都有。

  因为不止兖州各地在传,连远在司隶西边的洛阳城也有所耳闻。

  传到这里,就可谓是天下皆知。

  朝廷本以为杀皇甫嵩这事,兖州人应该能瞒住。

  至少要瞒住那么几年。

  可是谁曾想到,现在谣言满天飞,都说是朝廷联合兖州士人嫉妒畏惧皇甫公,便杀之而后快。

  最关键的是,兖州州牧刘岱还主动站出来发声,抨击朝廷。

  这一来二去,让袁绍为首的士人团体头疼不已。

  直到八月初,还不见朝廷动静,多名士人上书朝廷,要求拿出皇甫嵩尸首,并严惩凶手。

  大将军府上,何进勃然大怒,从朝堂回来,就忍不住打砸东西。

  他堂堂大将军并领录尚书事,竟然被一群腐儒痛骂,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没一会儿,下人来报:

  “大将军,袁校尉他们来了。”

  何进闻言,止住打砸,挥了挥衣袖,对着下人喊道:

  “去,领他们进来,并准备酒宴。”

  “喏。”

  下人点了点头,便退步而去。

  等到袁绍几人进来,何进坐在高台席上,房间内的乱象全然不见。

  袁绍只左右看了两眼,便上前拱手道:

  “大将军,目前局势不对,我怀疑是宦官在暗中搞鬼,意图污将军之名,不得不防也。”

  在他身后几人,见袁绍如此说,都相视一眼,不再多言。

  何进瞧了瞧左右,面色阴沉如水,但仍保持礼数,伸手说道:

  “诸位请先入座。”

  袁绍几人连忙相继入座,从前到后一排,曹操坐在末座。

  此时,何进抚须问道:

  “如今皇甫嵩一死,谣言四起,我等该如何扑灭?”

  袁绍直接起身,语气激昂地说道:

  “将军莫慌,谣言止于智者,此事只要朝廷发布公告撇清关系,让兖州那群蠢货揽下即可。”

  何进也不傻,看着袁绍,继续说道:

  “他们怎会背起这等污事?”

  袁绍笑起,对着何进谏言道:

  “大将军,只要许之以利,他们目前名声已经臭不可闻,全背上了,又能如何呢?”

  何进双眼一亮,伸出手指,抖动地指了指袁绍,笑道:

  “说得对,许之以利,背上一口黑锅又如何呢?那此事就交给你处理。”

  袁绍点点头,拱手道:

  “行,不过将军准备许下什么利益?”

  何进手搓着矮桌,好一会儿后,拍板道:

  “大鸿胪和廷尉还缺人,可以给他们,并且我麾下还缺一名尚书右丞,他们若愿意,也可派人来。”

  袁绍双眼一亮,然后笑着夸道:

  “将军胸怀博大,乐善好施,兖州士人定会感恩戴德。”

  何进闻言,哈哈大笑起来,他就喜欢听袁绍说这种吹捧的话。

  他小小屠夫出身,如今令四世三公的袁家子弟如此赞美,实在是快哉!

  “本初啊,还是你懂我,哈哈哈……”

  袁绍陪着笑,只是眸中寒光连连。

  不等何进发觉,他就低头坐下。

  紧接着,下人将菜肴酒水分批送了进来,舞女也来到中间,开始起舞。

  众人边吃边欣赏舞蹈,气氛快活起来。

  酒足饭饱之后,何进散掉舞女,对着自己的盟友们问道:

  “如今青州已有倾覆之危,诸位觉得,该当如何?”

  袁绍未说话,他目前对洛阳之外的消息不感兴趣。

  曹操见无人说话,便站起身,对何进进言道:

  “大将军,我认为该下令让徐州支援北海,并让冀州进攻渤海郡,袭扰黄巾大本营。”

  何进不置可否道:

  “此时下令,徐州和冀州会遵命嘛?徐州也是黄巾遍地,冀州要是敢打,早就打了。”

  “这?”

  曹操站在席上,不知该如何答复。

  在他看来,朝廷有令,地方再如何,也该听命行事。

  可其他人很明显不是这般想的。

  片刻之后,袁绍起身,对着何进说道:

  “将军,黄巾乃是散兵游勇罢了,不足挂齿,只要我们稳住朝堂,随便派出几位将领,都能灭之。如今最大的问题,是将军你如何掌控大权,宦官必须要尽早除掉才行,不然等宦官缓过劲来,将军只怕又得处处遭受彼等掣肘。”

  何进不知如何言,袁绍说的很有道理。

  但是如今宫中只剩孤儿寡母,若是宦官皆除,他们又该由谁来伺候?

  他妹妹何太后一直不同意,也是此理。

  他虽贵为大将军,但他妹妹若不同意,也是不敢下狠手。

  不然到时,只怕宦官死绝,他何进也该偿命了。

  要知道他妹妹何太后可不只一个兄弟,论关系,他这个没血缘的哥哥还真比不上那何苗。

  而且,他们两人的关系也就一般。

  细细想来,何进还是摇头道:

  “此事重大,未到时机,不可轻动,否则贻害无穷。”

  袁绍见何进还在犹豫,不由气急道:

  “将军累世台辅,门户广大,宾客故吏,遍于天下。今拥强兵,据势要,威福自由,诛宦官易于反掌,而更虑踌躇,为儿女子之计乎?事久变生,复为窦氏矣!”

  何进见其语气不佳,立马垮下脸来,对着袁绍吹胡子瞪眼道:

  “天子乃我外甥,性子仁善,我妹妹更是聪慧,与我亲近,怎会如此待我?尔莫要在此危言耸听,此等言论休要再提。”

  “将军,还请三思啊,莫要妇人之仁。”

  袁绍伸手高呼,妄图令何进回心转意。

  可何进已无心再听,直接拂袖,往后宅走去。

  袁绍等人瞧着何进走远,再看看袁绍,都赶忙来安慰两句。

  可他袁绍也不是稚子,何须他人安慰?

  对着众人拱了拱手,袁绍便也头也不回的大步离去。

  而后宅内,何进独自坐在书房内,这一坐,就是半天。

  冷静下来后,他也看不进书,满脑子都是袁绍此前的言论。

  每逢说到窦氏,都令他心忧不已。

  做大事者,何来亲情可言?

  对他的妹妹,何进心里实在太清楚她的为人。

  刘宏何其放纵,宫里为何只有两个皇子,还不是她妹妹联合宦官将其全部扼杀。

  若是她根基稳定,加之宦官说嘴,那他这个有威胁的国舅还能活吗?

  这个问题像是火球在脑海炸开,令何进头疼欲裂。

  拍了拍后脑勺,何进忽然纵声高呼:

  “来人,去请司隶校尉来此。”

  下人听言,在门外答道:

  “属下这便就去。”

  说完,何进就听到急促的脚步声,簌簌而去。

  当下人找到袁绍时,正好在其府邸门口。

  见其要进门,下人赶紧喊道:

  “大人请慢。”

  袁绍回首,看见大将军府邸服饰的下人前来,立马上前问道:

  “大将军可是有要事找我相商?”

  下人摇了摇头,喘着粗气,断断续续道:

  “小人,小人不,不知道,大将军只说要我请你过去一趟。”

  这才刚回来,又被叫去,难道堂堂四世三公的袁家子弟不要面子的嘛?

  袁绍当即皱了眉。

  不过下一刻,他却低头说道:

  “行,那我先走了,大事要紧。”

  接着,袁绍骑上马,扯着马首,就掉头返回。

  路上碰到刚在大将军府做客的好友,他们都不解道:

  “本初这是去哪?”

  袁绍笑道:

  “大将军有事。”

  他边说边走,丝毫不停。

  等袁绍走远,何颙等士族子弟不由点头道:

  “看来大将军已有决心。”

  而在不远处,曹操见此,眉头深皱。

  他并不赞同诛杀宦官。

  朝廷初定,天子刚上位,天下正危在旦夕,此时诛杀宦官乃是最不稳妥之事。

  而且宦官的庇佑,刘宏已死,这群宦官如同没了爪牙的土狗,有何惧哉?

  曹操搞不明白为什么袁绍一定要诛杀宦官?

  叹了口气,他垂首而行,在人流之中回到自己的家。

  另一边袁绍也早已见到何进,两人相对而坐,两碗清酒放在两人面前。

  何进端起酒,喝了一口后,嘶声道:

  “本初,太后不喜杀宦官,我等该当如何行事?”

  袁绍看着碗中的自己,深思熟虑后,作答道:

  “我等可以召董卓等众军来洛阳,一是用以胁迫太后,二是可以自保。”

  何进觉得这话不错,但是他还是犹豫了起来。

  如今他已坐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上,一举一动都要谨言慎行。

  袁绍见其还在犹豫,不免颇为烦躁道:

  “将军,事不宜迟,等宦官有了防备,卷土重来,可就晚了,要知宦官如今就赖在宫里,已完全违背我等此前之约,天下人都在看我等笑话,您还在等什么?”

  何进乃一屠夫出身,一心想要跻身士族,最是在意天下人的看法。

  被这话一激,宛如被戳中死穴,他当即也不再犹豫。

  “好,那就这般做,我等会写下密令,你去办此事后,再去安抚兖州士人。”

  袁绍大喜过望,立即应下:

  “属下知道了。”

  示人以弱,充分取得何进的放心。

  何进挥了挥手,同时笑道:

  “那我就等着你的好消息了。”

  言罢,袁绍再拜:

  “我定不负将军所托。”

  何进大笑,然后走进提笔取墨,写下密令。

  等字迹干涸,何进将密令亲手交给袁绍。

  “去吧,事不宜迟。”

  袁绍颌首,拿着密令,立马转身便走。

  而等回了府邸,袁绍取出密令,看着它,再也忍不住。

  他放声狂笑,一路向内走去,让众人不安。

  袁绍也没有解释,到了内宅后,便让心腹死士带着密令前往并州。

  死士走后,袁绍又写了一封信。

  信写完后,袁绍看了一遍后,才对外喊道:

  “来人。”

  一位下人前来,开门询问:

  “公子,有何事吩咐?”

  袁绍走上前,递出书信,交给下人后,着重吩咐道:

  “去将此信交给驿站,让他们送往陈留张邈处,越快越好。”

  下人点点头,立马带着书信快跑出府。

  过了七日后,当张邈受到来自袁绍的信件,简直喜笑颜开。

  当天,他就大发书信,给兖州的好友们。

  不出三日,张邈府邸外就被各路士人挤得车水马龙,不输州牧刘岱刚来兖州时的盛况。

  此种情况持续四日后,兖州士人就齐齐改口,将皇甫嵩被杀的锅背在几个小家族子弟、章县、鄄城和黄巾身上。

  他们一边派人押着这伙人上洛阳讨封,一边大肆鼓吹黄巾的威胁。

  想要尽早让朝廷注意黄巾,前来助他们平叛。

  可是天不随人愿,兖州士人还没到达洛阳,洛阳就传来消息,大将军何进被宦官诛杀,洛阳现在乱成一锅粥。

  兖州士人得知消息后,不知道是该前进,还是该回去。

  就这么一犹豫后,洛阳陷入戒严,不许外地人进入洛阳地界。

  尤其是不允许被何进召来的边境人马靠近洛阳。

  这些兵马彪悍异常,在被拒之门外后,也都就地驻扎。

  兖州人遇到他们,都吓得直打哆嗦。

  这时候,他们不走也得走了。

  等他们又回到兖州,兖州人知道自己的付出化为空气,都直骂这群人是蠢货。

  而就在这时,得到消息的张旸,也派出人来,勒索兖州各家。

  使者到了昌邑,见到刘岱直接就明言:

  “皇甫嵩明明是在鄄城被捉,在到章县之前就已经被杀了,这都是你们兖州人干的,怎么能赖我等,这般栽赃陷害必须给我们一个说法,不让我们将军就要发飙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