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词条融合,改天换命

第60章 保家,得先给他们一个家。

  就在边让离去之时,曹彦听到了系统的提示音,

  【恭喜你,成功救下被曹操误杀的历史名人之一——边让。】

  曹彦连忙查看系统,果然在任务【用人不疑】的达成条件里看到了完成进度,

  【任务达成条件:1、救下三名被曹操误杀的历史名人(1/3)。】

  “是个不错的开始,再接再厉!”曹彦心中暗自振奋。

  ……

  带头大哥,竟然就这么走了……

  但尚在大堂中的名士、豪绅们也没有闲着,纷纷慷慨解囊,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为自己家族的未来进行投资。

  不过就是几十万流民嘛,大家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

  与此同时,曹彦向大家保证道:“这数十万黄巾流民之中,妇孺老幼其实就占了大半。

  吾等可从中挑出身体强壮者,组成一支军队以护卫兖州。

  其余者,也就是他们的家小,可令其躬耕陇田,或者从事其它工作。

  如此一来,兵者保家卫国,家小安心种地。

  从此,这数十万人不必再流浪,无需四处奔波,一家老小皆能过上好日子,皆能吃饱饭、穿暖衣。

  他们唯一需付出的,仅是每年按户向官府上缴一定赋税。

  试问,还有比兖州更好的安身立命之所吗?”

  “还是之前那句话:若能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谁愿提着脑袋去造反?

  有了好生活,便是前线的士卒有心叛逆,他们的家小亦会加以阻止。”

  “故而,诸君无需担忧流民会再度反叛,只要咱们善待他们,他们定会涌泉相报!”

  曹彦的话,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加之曹氏集团体现出来的巨大潜力,终于让这群无利不起早的士族豪绅们放宽了心。

  数十万黄巾流民,分成士兵与家儿老小两部分。

  士兵在前线作战,家儿老小则在后方种田。

  换言之,

  那些被收编的黄巾士兵们,为了保护自家老小的安危,为了保护自家的田产、房屋,他们不仅不会心生反意,反倒会奋勇杀敌,赚取更多的功勋,为家里赢得更多的利益。

  这,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牵绊吧?

  如此一来,最让兖州士族们顾虑的,黄巾降兵的忠诚问题,顷刻间便迎刃而解!

  “曹中郎所言极是!”

  “有家小做牵绊,谅那些贼……士卒也不敢反叛!”

  “我出一万石粮食!那新纸可否交由我山阳王氏代为出售?”

  “山阳王氏?”曹彦闻言心中一动,朝那人扔了个【洞察】。

  他记得,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好像就是出自山阳王氏,不过他现在好像为了躲避青州黄巾,随族人迁去了荆州。

  “王谦……是王粲的老爹?”

  系统显示,此人名叫王谦,词条一紫二蓝一白一灰。

  他曾做过大将军何进的长史,也算是有些本事。

  这时,又有人喊道:

  “陈留张家愿出一千万钱,外加五千石粮草!”

  “汝南袁家,愿出三千万钱,外加两万石粮草!!!”

  “嘶!!!”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袁家财大气粗,豪横如斯啊!

  曹彦看去,原来是济阴郡郡守袁叙。

  之前老曹于危难之际救了他一命,他这是投桃报李来了。

  然而,曹彦却摆了摆手,说道:“新纸一事干系重大,目前我等暂不打算交于外人代售。”

  “唉……”

  “可惜。”

  曹彦此时看向曹操。

  兄弟二人眉来眼去片刻,最后曹操微微颔首,似是应下了某事。

  紧接着,曹彦便又对他们说道:“但我等还有许多特产,需要销售门路。

  若诸位感兴趣的话,可于六月初,再来参加聚会。”

  众人相视一眼,纷纷表示定要前来见识一番,并开始向曹操辞行。

  很快,

  除了李乾、卫臻、张邈、鲍信等人外,其他人都离开了。

  李乾、卫臻、鲍信都是自己人。

  张邈则因与曹操是好友,且是最先支持曹操入主兖州的二人之一,故而也算半个自己人。

  “主公,未曾想你们在短短数月间,竟做出如此惊天动地之事!”鲍信感慨道。

  张邈听到鲍信的称呼后,忍不住眼皮一跳。

  他没想到鲍信竟然在自己面前,如此干脆的叫出了“主公”二字。

  这是在变相逼迫他也认曹操为主吗?

  就在张邈内心挣扎之时,曹操回话道:“允诚、孟卓兄,你们都是自己人,我便不瞒你们了。

  入主兖州,乃我等成就大业的第一步。

  无论未来如何规划,平定诸侯之乱才是重中之重。

  今后经营兖州,还需二位鼎力相助!”

  鲍信、张邈微微点头,算是认可了曹操的话。

  此时,荀彧站出来说道:“主公,您既已获取绝大多数兖州士族的支持,我们便可向袁绍修书一封,请他帮我们上表朝廷,请封兖州牧了。”

  曹操笑道:“文若,此事便交由你去办。”

  “喏!”荀彧应诺。

  曹操这时候忽然把目光投向了郭嘉等人身上。

  荀彧连忙为曹操介绍道:“主公,这位便是我和志才经常提起的好友,郭嘉郭奉孝,颖川阳翟人氏。

  其人智谋超群,洞察人心,看问题总能一针见血,能在众人看不清局势之时,给出独到且精准的见解。

  如今,暂为我军从事。”

  荀彧指着郭嘉,率先为曹操介绍道。

  郭嘉身着一袭素净长袍,身姿修长,面容略显清瘦,双眸却极为明亮,透着一股灵动与聪慧,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洒然不羁之风采。

  曹操只一眼,便感觉郭嘉“深得吾心”。

  两人确实性子相近,不拘礼法,臭味相投。

  郭嘉也是第一眼就看上了老曹,他心意也泛起了与许多人同样的好奇:“曹操与曹彦分明是亲兄弟,为何气质、长相竟有这般大的差异?”

  心里想归想,郭嘉动作上没有迟疑。

  他大步上前两步,身形一正,拱手作揖,不卑不亢的说道:

  “嘉久闻明公大名,如雷贯耳。

  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愿为明公出谋划策,效牛马之……呸!效犬马之劳!”

  “牛马之劳?”张邈、卫臻等人有些傻眼儿。

  但荀彧、程昱等人却暗自苦笑,无奈摇头:“天天听子安念叨‘牛马、牛马’,这不知不觉间真被他给带偏了……”

  曹操倒是不以为意,满脸笑意,赶忙上前双手扶起郭嘉,道:“奉孝之名,吾早有耳闻,今日得奉孝相助,如虎添翼也!往后军中诸多事务,可就全仰仗奉孝你多多费心了!”

  郭嘉嘴角上扬,胸有成竹的应道:“明公放心,嘉定当竭尽全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