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家姐冯太后

第84章 均田授地,皆有所食

家姐冯太后 大帅兄 2468 2025-05-12 21:24

  张氏等豪族被正法后,他们的家资、田产,也都落在了冯珙手中。

  跟随张氏但是还没来得及反叛的豪族,与张文定下约定的首恶,也都被冯珙处死,其余人皆处以劳役。

  劳役的活也不算重,无非就是拆除坞堡罢了。

  有些人一边拆一边哭,仿佛拆的不是坞堡,而是他的命一般。

  当然,他们的田地、资产,大部分也都被没收了。

  这些日子里,冯珙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官署上,与长史王昭等人一同忙碌着汇总官吏们上报上来的数据。

  张氏的田产,数目之庞大,足以让任何人心惊肉跳。

  区区一个张氏,就占据了两千多顷良田,有些良田因为张氏的佃户不足,甚至都无人耕作!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良田之多,已经远远超出了张氏的生产力,可即便如此,张氏仍然贪婪地占据着更多的土地。

  两千多顷,就是二十多万亩地,分与百姓,有多少百姓能够因此活下去。

  除了张氏以外,房氏与李氏也不遑多让,房氏占据一千多顷,而李氏,也占据了九百多顷!

  光是这三家加在一起,就合计近四十万亩良田,这是何等可怕的数字。

  如果再加上那些与张氏有密谋的家族的良田,冯珙一直以来担心的良田不足以均田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连年战乱,青州人口本就不丰,别说北魏青州只有不到两郡之地了,就算加上刘宋的那一部分青州,也不过只有四万多户。

  冯珙治下,统共也只有九千多户。这也是为什么,封敕文战败后,能看到家家缟素的原因。

  九千多户,按照一家五口来算,也不到五万人。

  若非有来自冀州物资的支撑,就算把青州百姓榨干,也不够冯珙养兵用的。

  眼下这些地,如果分田到户,虽然还有些紧巴巴的,却也勉强够用了。

  冯珙当然眼馋其它豪族的田产,但是谁让这几家识时务,直接投靠他了呢?

  所以冯珙并没有打算对他们动手。

  刚刚才拿下张氏这些家族的资产,冯珙也需要时间消化下去。王氏、乐氏作为冯珙的“盟友”,也有一定象征意义,他们的存在,就象征了冯珙不会对所有豪族赶尽杀绝,以免人人自危。

  就在冯珙还在官署忙碌之时,王昭明与乐跃共同前来拜见,冯珙迎二人进来。

  “不晦、伯起,你二人联袂而至,所为何事?”冯珙笑着问道。

  “禀刺史,张氏谋逆族诛,我二人深有感触,自觉不能重蹈张氏故事,所以特来拜见刺史。”王昭明恭敬地说道。

  “不晦莫要担心,张氏犯下大罪,乃是自取灭亡,我故讨之。”冯珙摆了摆手道,“你们两家素来知礼守法,有何惧哉?”

  王昭明沉声道:“我非惧刺史,而惧族人变矣!”

  乐跃开口道:“刺史,虽然我两家尚未犯下大错,但我与不晦,尤恐族中不孝,招惹大祸。

  故请刺史准我两家拆除坞堡,我等愿献出田产,只求让我两家子弟为刺史鞍前马后,为国征战,不负先祖之名!”

  冯珙大喜,一手牵着王昭明,一手牵着乐跃,“如今往后,王氏、乐氏都是我之臂膀,有不晦和伯起相助,便是宋军有千军万马,又有何惧?”

  王昭明与乐跃皆双目含泪,口称主公。

  便是不知这眼泪有几分真假,冯珙心中还是很有感触。

  毕竟拆了坞堡,献出田产的豪族,那还能是豪族吗?王氏、乐氏这是彻底押注在他身上了啊。

  冯珙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家为何如此恭顺,但是他们确确实实地再一次为自己排忧解难了。

  冯珙也不是吝啬之人,让王昭明和乐跃举荐各自族中有才能的人,皆有提拔任用。

  他已经开始思索起,如何利用这些土地,将其分给青州百姓们了。

  若是这些土地,都能分下去,百姓皆有所食,便不再是一句空话。

  ……

  在一系列雷霆手段过后,有了被处决的那些官吏的前车之鉴,剩下的这些官吏都为之一震,做事小心翼翼,便是豪族再怎么招待再怎么热情,也不敢明面上收取贿赂了。

  毕竟,他们已经知道了,刺史已经专门遣人监督他们。

  冯珙知道,贪官是杀不完、除不掉的,这是从古到今都解决不了的难题,只要人的心中有贪欲,有私心,这就不能避免。

  他能做的就是立下制度,然后用被抓到的典型的人头震慑其它官吏,让剩下的官吏在贪腐之前思考一下,到底是钱财重要,还是脑袋重要。

  再佐以监察机制,将官吏的贪腐行为进一步限制起来。

  大环境在此,冯珙做不到让他们不想腐,但是尽可能地让他们不敢腐,不能腐。

  豪族们也被狠狠地震慑到了,先是张氏这等青州首屈一指的顶级豪族,在刺史兵锋之下连坚守几日都做不到就身死族灭,后有王氏、乐氏两大豪族,拆除坞堡,献上田产,家族子弟尽入刺史麾下。

  他们不知道王氏、乐氏究竟如何想的,但是对他们的果决和行动力都震惊不已。

  其实王氏、乐氏内部也不平静。

  在王昭明与乐跃去找冯珙之前,他们家族之中就爆发了一场剧烈的争吵。

  如果说别的地方,年轻代表朝气,而老一辈代表陈旧,在王氏则恰巧反了过来。

  正因为王氏起家时日不长,老一辈都知晓家族的兴起不易,王氏子弟的日益骄纵他们看在眼里,虽然不舍得辛苦攒下的家底,但是在王昭明的说服下,很快就同意了他的建议。

  但是王氏新一代的子弟,不认同王昭明看法的就多了去了。

  甚至在王昭明去找冯珙之前,有几家直接收拾了值钱的物件,投刘宋去了。

  临走之前还忿忿不平地对王昭明怒骂,称王昭明为冯氏走狗。

  王昭明对这些人的离去并没有阻拦。

  这些人留在家族,对家族只有危害,而没有好处,他们留下只能带着王氏走向腐朽和堕落,还不如放手让他们离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