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重启83,从退婚镇长女儿开始

第74章 搬运设备(二)

  第三天中午休息时。

  汉斯看着神情投入的张文渊,突然问道:

  “张,你为什么对机械这么着迷?”

  张文渊正往嘴里扒着盒饭,闻言停下筷子,眼神飘向远方:

  “我父亲是铁路工人,小时候我总看他修火车头。“”

  “那时就想,要是能造出更棒的机器该多好。”

  他笑了笑,

  “很幼稚吧?”

  汉斯摇摇头:

  “不,这是最好的工程师品质。”

  ......

  到了第五天.

  大部分设备已经拆解完毕。

  张文渊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画满了各种图纸和笔记.

  他甚至重新绘制了,几台核心设备的完整结构图.

  比原厂图纸更加详细地标注了,中国工人可能需要的注意事项。

  “这些...”

  汉斯翻看着张文渊的图纸,罕见地露出了笑容.

  “非常出色。”

  “在我合作过的工程师中,你的学习能力能排进前三。”

  张文渊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还差得远呢。”

  “这个润滑系统我还是不太明白...”

  “来,我告诉你原理。”

  汉斯主动拉过图纸,开始详细讲解。

  这与最初公事公办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

  最后一天晚上,所有设备都已拆解装箱,准备次日运输。

  码头上只剩下张文渊和汉斯,在做最后的检查。

  夜空中飘起了小雨,两人却浑然不觉。

  “张,”

  汉斯突然说道:

  “按照合同,我只需要教你们拆解和组装。”

  “但我想告诉你一些维护的要点,这些通常是我们不对外公开的。”

  张文渊惊讶地抬头,汉斯蓝色的眼睛里闪烁着真诚的光芒。

  “这套系统最脆弱的部分是这个传感器,”

  汉斯指着一个不起眼的小部件,

  “它怕潮湿。中国南方湿度大,你们需要在旁边加装一个小型干燥器...”

  雨越下越大,

  但两人一直工作到凌晨。

  汉斯倾囊相授,张文渊飞速记录。

  当最后一页笔记完成时,东方已经泛白。

  ......

  分别时。

  汉斯从行李箱里拿出一本厚厚的德文手册:

  “这是我的个人笔记,送给你。”

  “虽然你看不懂德文,但里面的图表应该对你有帮助。”

  张文渊郑重地接过,深深鞠了一躬:

  “谢谢您,汉斯先生。”

  “我不会辜负您的教导。”

  ......

  运输过程持续了三天。

  张文渊全程跟随,确保每个部件都安全抵达。

  当最后一车零件运抵工厂时,距离春节已经不到两周了。

  组装工作比预想的更加困难。

  尽管有详细图纸,但实际操作中还是遇到了各种问题。

  最令人头疼的是。

  拆箱清点时发现多出了十几个螺丝和垫片,这意味着某些部位可能没有安装到位。

  “别急,”

  张文渊安慰焦急的工人们道:

  “我们一步步来。”

  他铺开自己绘制的图纸,对照汉斯的原版设计,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检查。

  有时候。

  一个简单的连接就要反复拆装三四次,才能找到正确的位置。

  车间的灯泡换了三茬,张文渊的眼睛熬得通红。

  但他拒绝休息。

  “这里不对。”

  张文渊突然指着刚装好的传送带支架道:

  “汉斯说过,这个角度必须是精确的 22.5度,我们装成了 25度。”

  工人们疲惫不堪,有人小声抱怨:

  “差这么一点有什么关系...”

  “关系很大!”

  张文渊罕见地提高了声音道:

  “角度偏差会导致轴承提前磨损,不出半年就要大修!”

  ......

  最终,在春节前三天,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了。

  张文渊按下启动按钮,

  整条生产线像被唤醒的巨龙一般缓缓运转起来。

  各部位协调运作,发出均匀的嗡鸣声。

  王健拍了拍张文渊的肩膀:

  “辛苦了。老林果然没推荐错人。”

  张文渊却摇摇头苦笑道:

  “还不够好。”

  “汉斯说这套设备能达到 98%的运行效率,我们现在最多只有 90%。”

  “等过完年,我还要继续调试。”

  走出车间。

  外面已经能听到零星的鞭炮声。

  ......

  腊月二十三,小年。

  凛冽的北风掠过珠江口,却吹不散南沙这片新建厂区上空的热情。

  “左边高点,再高点!好!”

  随着工人们的吆喝声.

  一块红绸覆盖的厂牌,被稳稳悬挂在厂区大门上方。

  王健站在人群最前方,仰头望着那块即将揭幕的招牌.

  喉结不自觉地上下滚动。

  在他身旁,张文渊正搓着冻得发红的手,呼出的白气在眼镜片上凝结成一层薄霜。

  “老王,揭牌吧。”

  老林拍了拍王健的肩膀,递上一把系着红绸的剪刀。

  王健深吸一口气,接过剪刀。

  随着“咔嚓”一声轻响,

  红绸飘落.

  “南沙精益家电厂”七个鎏金大字,在冬日阳光下熠熠生辉。

  工人们爆发出一阵欢呼。

  几个年轻小伙甚至放起了准备好的鞭炮。

  噼啪声在空旷的厂区回荡。

  “精益二字取得好啊。”

  老林眯着眼欣赏那块招牌,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做家电这一行,就得有这股子精益求精的劲儿。”

  王健点点头。

  目光转向厂房内那条刚刚组装完毕的德国生产线:

  “咱们现在有了这么好的设备,要是做不出好产品,可就对不起这块招牌了。”

  新来的工人们,正簇拥着参观崭新的生产线。

  几个年轻工人想伸手触摸,又被老师傅喝止:

  “别乱碰!这玩意儿金贵着呢,手上有点汗渍都能给整锈了。”

  而张文渊正蹲在一台数控车床旁,用绒布仔细擦拭操作面板。

  面板上密密麻麻的德文按键,让围观的人望而生畏。

  “张工,这上面写的啥啊?”

  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女工怯生生地问道。

  张文渊推了推眼镜:

  “这是编程控制面板,所有加工参数都要通过这里输入。”

  他指着最上方的一行德文解释道:

  “这写着‘主程序菜单’,下面这些是子程序选项...”

  女工吐了吐舌头:

  “全是外国字儿,跟天书似的,咋弄啊?”

  这个问题像一块石头,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上。

  设备是安装好了,可怎么操作却成了摆在眼前的难题。

  ......

  傍晚时分。

  厂区食堂飘出阵阵香气。

  新招的大厨老黄正在灶台前忙得热火朝天。

  灶台上,一口大锅里咕嘟着浓白的鱼汤,旁边蒸笼里是北方人爱吃的猪肉大葱包子,案板上还摆着刚出锅的广式烧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