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我当你老李兄弟,你让我娶丽质

第18章 戴胄 侯君集震惊红薯产量,程咬金笑曰土鳖

  “按这种标准的地窖,每家都得挖一个。”

  “少爷,为何要挖如此多的地窖?”

  管家面露不解。

  “储放红薯,这样就能从今年冬季一直吃到明年春天,而且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鲜红薯。”

  “储放红薯?”

  管家显然并没听懂苏长风的话。

  “你过来下。”

  苏长风说完,就回到了前院,拿出纸笔画了一张图。

  “按照这个图,让人将它做出来。”

  随即苏长风拿出十五贯钱,递给管家。

  “要多做几个。”

  “这,这是犁?”

  管家看完图,一头雾水道:

  “少爷,咱们有犁,怎么还要再买?”

  “如今用的犁都扔了,以后用我这个犁,赶紧去吧!”

  “好吧!”

  管家没再多问,拿上钱转身就走了。

  苏长风画的犁,是曲辕犁,现在的大唐还没有,这种犁不仅省时间还省力。

  快要秋耕了,苏长风的地和从长孙无忌那坑来的地,用上这个犁,速度绝对是以前的十多倍。

  ……

  宣德殿。

  “诸位爱卿,红薯可好吃?”

  李世民拿着吃了一半的红薯,洋洋得意道。

  殿中的百官,正品尝着美味的红薯,当即点头道:

  “口感香甜,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房玄龄惊喜道。

  “如此美味的食物,老臣还是头一回吃到。”

  杜如晦眼神亮晶晶道。

  昨日他就听程咬金说过红薯何等美味,没想到此物当真如此美味。

  “不知陛下从哪里得来的美食?”

  侯君集看了一眼所剩不多的红薯,忍不住询问。

  这般美食,如果买不到,他就是抢,也得抢上几十斤。

  “朕的爱……”

  婿字还没说出来,李世民就打住了。

  那个臭小子总是坑他,用爱婿称呼他,他的尾巴估计都得翘到天上去。

  所以他话音一转,改口道:

  “是一名海客在海外番邦买来,带到大唐的。”

  “陛下,不知这位海客如今身在何处?”

  侯君集急忙询问。

  不过他刚问完,就知道坏事了,他询问的太急了,他的意图也就瞒不住了。

  没办法补救,就只能寄希望陛下不在意此事。

  “你这是想杀人越货吗?”

  可惜,李世民不但在意此事,还直接将话挑明了。

  但是,侯君集见到李世民笑呵呵的样子后,才真正放心。

  “老臣不敢,只是想询问那位海客如何种植红薯,算是为百姓谋福祉了。”

  “呸!老流氓。”

  长孙无忌看向侯君集,一脸的别有深意。

  侯君集可是地痞流氓出身,即便当上了潞国公后,仍然不改往日作风,但凡他看上的,买不到就会抢。

  “正好利用他来对付苏长风。”

  长孙无忌暗自打着算盘,陛下刚才并不想提苏长风的名字,很明显,这个驸马并不讨陛下的喜欢。

  就算自己利用潞国公的事让陛下知道了,应该也不会怪自己。

  “爱卿放心,朕早已拿到了种植技术。”

  李世民将一个小册子,递给太监张阿难道:

  “让诸位大臣都看看。”

  “是。”

  张阿难急忙恭敬的躬身接过,然后让大臣们相互传阅。

  “没想到此物的种植竟这般简单?”

  “连贫瘠的沙土地都能种?”

  “没想到这般美味的食物,种植起来这般简单,太神奇了。”

  “别的都好,就是,这字太丑了。”

  “没错,太难看了。”

  ……

  百官看后,纷纷惊叹红薯的种植技术。

  但是对上册子上的字,都忍不住摇头。

  而且丑的让人难以直视。

  除了朝中的武将,随便一位官员都是书法高手,即便是陛下,也是写了一手的好字。

  “诸位别管字,先看种植技术,此人不学无术,自然写不出好字来。”

  李世民对群臣的议论内容,非常高兴,笑着说道。

  苏长风做的美食确实美味,什么治国韬略、作诗也会,近乎完美。

  可是现在他发现了那小子的缺点,以后他就能借此鄙视他一番,这样他就再也不敢在自己面前嚣张了。

  “陛下,这红薯的产量怎么样?”

  户部的尚书戴胄,忍不住询问。

  “亩产三千斤。”

  李世民得意的说道。

  “啊?三千斤?”

  他刚说完,宣政殿就传出一阵惊呼声。

  从古至今,他们还从未听过哪种粮食,能亩产超过五百斤的,但面前的红薯,亩产竟然高达三千斤。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土鳖。”

  程咬金见到大臣们的反应后,顿时优越感十足。

  红薯的亩产他知道的比他们早,所以并未惊讶。

  他不单单吃过红薯,他还吃过火锅,喝过琼浆玉液,这些人若是尝过那两样,肯定会更加震惊。

  同样的,尉迟恭、长孙无忌还有魏征,同样如此。

  “陛下,不如马上推广红薯的种植,争取早日让百姓过上能吃饱饭的日子。”

  戴胄回过神后,急忙说道。

  他身为户部尚书,最是了解百姓疾苦,所以得知红薯亩产之高,当即想到现在大唐处处缺粮的现状,总算有解决方法了。

  “朕今日拿出红薯,就是为了这件事。”

  李世民点头道,脸上的兴奋还十分高涨。

  “陛下,这红薯产量如此之高,该怎么保存啊?”

  岑文本是布衣出身,关注的会比较详细,然后继续说道:

  “红薯水分充足,如同蔬菜一般,若储存不当,用不了多久,估计就会腐烂。”

  “没错,岑大人说的对。”

  戴胄闻言,不断点头。

  “红薯不易储存,即便高产,又有何用呢?”

  魏征同样一脸赞同。

  李世民这才意识到这些,顿时犯了难。

  即便他出身高贵,可是对农耕一事也了解许多。

  “爱卿们有何想法啊?”

  李世民也想不出好方法,然后看向朝臣们询问道。

  “不如晒干?米与小麦都是晒干后才保存长久,如果红薯也晒干了,也许同样能保存长久。”

  一名朝臣建议道。

  ……

  “戴爱卿,如何了?”

  好几个时辰后,戴胄拿着红薯干再次回到大殿,李世民将询问。

  “臣将红薯切片,放在炭火上烘干,陛下请看。”

  说着,戴胄就将红薯干放在李世民面前,脸上还带着喜色。

  “咔咔!”

  李世民让两片红薯干相撞,然后听到一阵清脆的响声,随即大笑道:

  “不错,现在储存的方法想到了,剩下的就是将红薯推广开来,以后我大唐的百姓就不会再饿肚子了。”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朝臣们纷纷下跪高喊,他们也同样很激动。

  “对了,这烘干后的红薯干是什么味道?”

  李世民兴致盎然的看向红薯干,当即下令道:

  “马上让御膳房都煮了。”

  “是,陛下。”

  张阿难领命后,捧着红薯干疾步朝御膳房而去。

  没过多久,他端着热腾腾的红薯干回到大殿。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