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我当你老李兄弟,你让我娶丽质

第41章 侯君集:张阿难,谁给你的胆子抓本国公

  “陛下打算怎么处置潞国公?”

  最后,戴胄还是没忍住,出言询问道。

  苏长风提了两个要求,一个是斩了长安县令,另一个就是严惩抢红薯的贼人。

  如今已经斩了长安县令,如果苏长风问他抢红薯的贼人如何处置,他起码得回答的上来。

  因此他才询问起李世民。

  “让他先在牢里呆着,苏长风那小子什么时候消气,什么时候再放出来。”

  李世民早就打算好了,当即脱口而出。

  “陛下,那苏长风何时能消气?”

  戴胄疑惑不解,关乎鲜红薯的储存方法,还有后面的红薯推广,所有事他都得知道的详详细细。

  “就看侯君集怎么做人了?想让那小子消气,用钱砸最有效,该出的气朕替他出了,至于钱,得看侯君集聪不聪明了。”

  “微臣知道了。”

  戴胄这才明白过来,知道了李世民的用意,他都想好了,届时他去趟大理寺的牢里,指点下侯君集,以免他犯蠢。

  “回禀陛下,大理寺卿在外求见!”

  这时,一名小公公小跑进来,面带慌张的说道。

  “让他进来。”

  李世民听后,脸色有些难看。

  若他没料错,大理寺卿是因高句丽奸细一事而来。

  “臣先告退了。”

  戴胄识趣的告退。

  不过,李世民却拦住了他。

  “你曾任职过大理寺少卿,一同听听吧!然后再同大理寺卿回去,指点下侯君集那个老货。”

  “是。”

  戴胄和陛下不谋而合,当即拱手应下。

  “微臣参见陛下。”

  就在这时,大理寺卿走了进来,冲李世民行礼道。

  “高句丽的奸细,审的如何了?”

  李世民面带冷意,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悦。

  都两天了,才来禀报,办事效率这么长,让李世民很不满。

  “臣就是来向陛下禀报此事的。”

  大理寺卿说着,拿出卷宗,递给了一旁的小太监。

  “犯人的口供,悉数都在上面,请陛下过目。”

  小太监将卷宗小心呈给李世民。

  “嗯!”

  李世民当即展开卷宗,看了起来。

  然后,脸色越来越铁青,明显被气的不轻。

  “没想到如此多的人会成为万春楼花魁的入幕之宾,皇子、国公之子皆在内,蠢货,都是蠢货!”

  “兵马、军器还有粮仓,都让高句丽知道的清清楚楚。”

  “朕向七大世家购粮,他们一个比一个穷,没想到都偷偷卖给了高句丽,将高句丽养的膘肥体壮,祸害我边关百姓。”

  “都是一群混帐!”

  ……

  李世民看着卷宗骂骂咧咧,站在下方的两人,小心翼翼的默不作声。

  他们没料错的话,长安城中有人要遭殃了。

  “传旨下去,大理寺与刑部一同,将此次涉案人员严办,不管对方是何身份,都一律严办。”

  李世民看完卷宗后,一脸震怒的下达命令。

  “是。”

  大理寺卿躬身行礼,但是他没走,犹豫片刻后,出言询问。

  “陛下,七大世家要怎么处置?”

  七大世家私下与高句丽偷偷进行贸易往来,如果按通敌处置,可是要抄家的。

  不过大唐并未和高句丽开战,双方并非敌对,因此他们又没有犯法。

  所以七大世家,一时间还真不知如何处理?

  “按通商处理吧!”

  李世民沉默片刻,才缓缓说道。

  不过语气中有着几分无奈。

  七大世家一直是压在他身上的巨石,想搬走,但动不得。

  只能忍受着等待时机!

  “扶桑人又怎么处置呢?”

  大理寺卿再次询问。

  “臣查到,这些扶桑人一直在窃取我大唐的耕织等技术,并未有敌对之心,最大的错处就是与高句丽勾结。”

  “都杀了,杀一儆百!”

  “是。”

  “还有,朕让人把侯君集抓进了大理寺死牢,你和戴胄一同审理。”

  “是。”

  “行了,下去吧!”

  李世民摆摆手。

  ……

  “张阿难,谁给你的胆子,敢抓本国公?”

  “赶紧放我出去!”

  “陛下呢!我要见陛下!”

  ……

  侯君集被关入大理寺死牢,身穿囚服。

  拍着铁栅栏大喊大叫。

  “潞国公,这都是陛下的旨意,您还是莫要白费力气了。”

  将人关入大牢,张阿难也能回去交差了。

  “等一下,你肯定是搞错了,陛下不会这样对我的。”

  侯君集急忙叫住张阿难。

  “咱家不会搞错的,这是陛下亲口下的旨意。”

  张阿难停住脚步,为他解释道。

  这人不但是兵部尚书,还是国公爷,即便现在抓起来了,也不是他能得罪的。

  因此,才会如此耐心的给侯君集解释。

  “张公公,不知侯某因何被抓?”

  侯君集一脸疑惑,他人在家中坐,然后就让千牛卫抓到了此处。

  虽然听了陛下的口谕,他还是没明白,自己所犯何事?

  能让陛下的千牛卫来抓人,必定是出了大事。

  但他想了一遍,都没想到自己有犯何事?

  “你昨日是不是让人去抢苏驸马的红薯了?”

  张阿难见他一直追问自己,无奈只能实话实说。

  “什么驸马?”

  侯君集更迷糊了,他并未听到陛下赐婚的消息,也没听到公主出嫁的消息。

  “种红薯的苏长风,苏公子!”

  张阿难朝周围看了一眼,凑近侯君集低声道:

  “苏公子是被陛下看中的准驸马,用不了多久,陛下便会为他赐婚。”

  “可是家住长安城外,种了许多红薯的小子?”

  侯君集难以置信的瞪大双眼,他怎么都没料到,苏长风居然是准驸马!

  张阿难是陛下的贴身太监,绝对不会和他开这种玩笑。

  “对,就是他!”

  张阿难点点头,好心提醒道:

  “潞国公,别一口一个小子,省的祸从口出。”

  他见过苏长风坑长孙无忌的全过程,也见过陛下被气的咬牙切齿。

  最后那小子什么事都没有,还得到了陛下的封赏。

  因此,他十分忌惮苏长风,也好心提醒一下侯君集。

  “是驸马又如何,我只是抢了两千来斤的红薯,陛下就因这点儿小事,将我抓入大牢?”

  知晓原因后,侯君集不满起来。

  他追随陛下,立下的汗马功劳,难道都抵不过这点儿红薯?

  还有那个什么驸马,种了那么多的红薯,只是吃他两千斤的红薯,就将自己抓起来问罪,这未免也太小气了。

  还有陛下也太无情了,皇位坐稳了,就想着对他们这些有功之臣下手了。

  “那个,咱家不清楚!”

  张阿难见侯君集不上道,及时住嘴,不想再多言了。

  原本他是好意提醒,可是这老货却对陛下有了怨气,如果陛下知道了,自己估计都要受牵连。

  当即,他也不打算多管闲事了。

  “潞国公若是没事,咱家就先回去向陛下复命了。”

  张阿难不想与他多言,淡然说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