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有了薪华社,当然要出报纸(二更)
今日的宴席上,江河身为主人,自是当仁不让坐了主位。
方以智远来是客,又是昨日汪园诗会的第二名,所以坐了他左手的上位,黄澍则坐在他右手边,其他人依次排列坐开。
此时众人一致通过了薪华社的社名后,方以智立即忍不住好奇地看向江河刚才写字的笔,问道:“汉生兄,不知你方才所用的是何笔,小弟竟从未见过?”
其余人中,除了江天一外,其实也都很好奇。江天一是之前已经见江河演示过了,并且在回到江宅后,江河已经提前送了他一支。
江河闻言一笑,就是正等着有人问呢,当下直接便把桌上的笔与手中的纸一起递给方以智道:“此是我新作之笔,暂命为金笔。”
他原本是想沿袭自己前世的称呼,直接叫钢笔的。但昨日跟鲍月娇提起时,鲍月娇却说,笔尖分明是黄金打造,叫什么钢笔,钢从何来。他一时解释不出由来,便只好随了鲍月娇的意思,叫金笔。
这是将来要售卖之物,自然也得提前统一下称呼,不然他们两人各叫各的,名称混乱,也不利于将来的销售。
“金笔?”方以智接过来后,不由十分好奇地仔细打量,然后也尝试在江河递过来的纸上写了“薪华”二字。写罢不由道:“用此笔书写却是比毛笔要纤细多了,也便于携带。”
“正是为方便携带所作。”江河道,“我曾在某本古籍上瞧到,古人削竹为笔,我便也尝试削制,将竹削尖为笔。”
“尝试之后,果能书写无碍,而且较为短小,比毛笔便携多了。但竹不耐磨,每过几日,就需重新削笔尖,颇为繁琐,我便尝试让人用金属打造了笔尖。此笔我已造了一批,今日本就是要拿来给诸位做礼物的。”
说罢,立即吩咐旁边的书砚,让他把各人的礼物提前送上。他原本是打算等临别时再送上赠礼的,但此时正是机会,便不等了。
书砚得了吩咐后,立即从旁边取了礼物,给每人各送上一支。时间有限,江河也来不及订制合适的精美礼盒,便只是在街上采购了些本是装毛笔的笔袋,给每支笔各装了个笔袋。
他买的是最小规格的,用来装金笔,还是稍显大,但也凑和了。
冯文焕正坐在江天一旁边,见书砚没给江天一发,好奇地低声问道:“文石兄没有吗?”
江天一笑道:“自然是有的,汉生已提前送我了。”说罢从怀中取了自己的那支出来,展示给冯文焕看。
“文石兄果然不愧汉生族兄,这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啊!”冯文焕笑了下,打开笔袋,取出里面的金笔细看。
黄澍此时也已取出了自己笔袋中的金笔,仔细打量过后,略带惊讶地向旁边江河问道:“汉生,这笔尖可是赤金所打造吗?”
“正是。”江河点头道,“金质性软,较好塑形。”
众人闻言,也都不禁有些惊讶。不过这其中大部分人都出自富贵之家,倒也并未在意。何况笔尖上的那点儿金,就算是足金,也用不了多少。
当然,这支笔对寻常百姓来说,肯定也是高攀不起的。笔尖上的那点儿黄金卖了,怕是都够买一个月米了。所以江河送这份礼物,仍是显的出手十分大方。
最重要的是,这是笔,也非是俗物。
接下来各人也都讨了纸张,纷纷尝试用手中的金笔书写。蘸墨的黑水,则是用江河那个小墨瓶传用了一遍。
转了一圈,最后到了方以智手中。方以智先把江河的笔还回去,再又用自己的金笔尝试蘸了墨水书写,不由感叹道:“汉生兄当真是巧思啊,以后有了这金笔,再配个同样的小瓶装墨汁,那我等日后游学,旅途上想书写记录些东西,可就方便多了。”
江河点头道:“正是如此,我也是有感出门在外,携带毛笔颇为不便。”随后又抱歉笑道:“准备仓促,这小瓶我就不给各位配了,各位回头自购即可。”
众人闻言都是一笑,纷纷谢过江河的赠礼。
谢过之后,许文哲随后多问了句,道:“这金笔笔尖的工艺也颇为精巧,不知汉生兄是在哪家店里打造的?而且此物用久了,怕是也会有所磨损。”
江河笑道:“自是在鲍家老店打造的,敬之兄回头一问即知。”
许文哲乃是字敬之,他觉着许敬之问的真棒,捧的正着,让他顺便把广告给打了。
众人各自试了番自己的新笔,写了几个字后,然后便问书砚要了笔洗,把笔洗净收起。
众人收起笔,又一起敬了江河一杯酒,感谢他的赠礼。
江河等他们敬过酒放下酒杯后,看了眼几人,道:“既然创了诗社,我却是有个主意,想跟诸位探讨一二,不知看是否可行?”
“汉生兄请言!”
“江兄但言无妨!”
………
众人立即纷纷道。
江河道:“我尝闻得北宋年间,汴梁街头已有人专门抄录邸报以售卖,后发展到民间有人编纂各种小报,记录汴京所发生的诸事。我欲效仿当年汴京小报之事,由我薪华诗社出一份社报,既摘抄我大明邸报所录之朝廷大事,亦可记录各地时事,登载诗文,品评文章等。”
“我意每月出一期,印刷出售,暂刊行徽安两地。徽州这边就由敬之兄负责,他家中正好有书坊生意,印刷之事也尽可由他负责。桐城与安庆那边,就请方、孙两位贤弟负责了。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他前世的那个新华社,全名新华通讯社。所以他现在既然创立了这个薪华社,那报纸怎么能不发行吗?
在电台、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体尚未出现的时代,报纸就是占领与影响舆论最有效的手段。
不过以眼下明末的这个条件,直接出日报、晚报就不用想了,恐怕排版都得排一天,周报也有些紧张,所以他决定暂时发月刊。
众人闻言之后,先是不由陷入沉思,但随后方以智、黄澍几人的双眼便渐渐亮了起来,做为聪明人,他们很快就看出了这份薪华社报的影响力。
黄澍虽然是未来的贪官与奸臣,更是最后投降了满清的狗汉奸,但毫无疑问,这家伙绝对是个聪明人,有敏锐的眼光与判断。
这份报纸如果将来刊行天下的话,那他们薪华社成员所登载的文章与言论,岂非也能影响到天下人,他们的声名也会由此更为扩大。
其后的孙临、江天一、许文哲等人也都很快渐渐想到这了方面。同样是读书人,他们也就是反应稍慢一些,绝不会意识不到报纸所能带来的影响力。
倒是于锋于二少爷完全没想到这些,他想的是,如果自己也能登载几篇文章的话,是不是也算个真正的文人了,甚至等于出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