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开局带曹操去幼儿园门口

第71章 开海!开海!皇帝们要出海了!

  “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那么就只能顺应时代,也就是顺应天意,咱们开海出海!”

  朱高炽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

  朱高煦真的是眼前一亮。

  他刚刚想要出海去建国?

  但是现在太子就提了一嘴?

  这是什么?

  这就是典型的瞌睡来了,就送枕头啊。

  朱棣面对大儿子的提议,做出了一副思考的样子,朱高煦立马就抱拳说道,“老爷子啊,大哥说的实在是太对了,出海的利润如此的高,若是被百姓知道,那么民心思动的情况,是拦都拦不住的!”

  当然了。

  这件事情也可以瞒着,然后朝廷偷偷去做。

  但是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

  这么大规模的动作,你怎么去隐瞒呢?

  朱棣看了看这个老二。

  民心思动?

  怕不单单是民心想要动?

  你小子也是想要动的吧?

  朱棣自然不傻,看穿了二儿子朱高煦的心思。

  原来朱棣还没有想到老二的心思,但是看到如今老二这幅样子,还能想不到吗?

  “虽然朱祁镇那个不肖子孙,就是个畜生,不过老大和大孙子,倒是很好的一个皇帝!不管是于情,还是于理,我这个位置,还是传给老大这一脉,比较稳妥,朱祁镇的事情,既然老大和朱瞻基这小子已经知道了,那么必然会有防患!只要处理得当,这一脉肯定能代代明君!”

  “至于老二这边,看来他已经看出来了,这个皇位,是和他这一脉没有关系的了!如果他想要出去闯荡一番,这倒是很合适的!也合理的!”

  朱棣也看出来了,朱高煦现如今,对皇位,已经是死了心的。

  想要出去闯荡?

  赚点钱,当一个富贵王爷?

  俗话说,天下哪里不爱自己儿子的父母啊?

  皇位只有一个,给了老大,就不可能再给老二,也不可能把天下平分。

  所以,眼看着老二有如此的想法,哪里有不允许的道理。

  朱棣此刻,只是看出来了,朱高煦想要出去赚钱,还根本没有想到,这个二儿子,居然是想去海外另起炉灶?

  “爷爷,二叔说得太对了,我们应该开海,才能让大明更为富强!”朱瞻基也上来劝说道。

  只要是父亲同意的,那么他也提出建议,这准没错的。

  朱棣看了看周围的人,总算是开口说道,“既然你们都这么认为,老头子我要是再坚持,那就显得乾坤独断了,我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声音虽然不大。

  但是落在了朱高炽、朱高煦还有朱瞻基的耳里。

  让他们立马心里就激动了几分。

  也狠狠松了口气。

  朱高炽和朱瞻基激动,那是因为海洋若是打开,他们就可以模仿大不列颠,创下不世之功。

  而朱高煦呢?则是可以去外面另起炉灶。

  朱高炽父子,异口同声的说道,“皇上圣明!”

  朱高煦刚想要凑上来吹一番。

  但是朱棣看了他一眼,说道,“老二,你看看这个事情,该怎么办?回去后给我写个折子递上来!”

  “啊?”朱高煦楞了一下,但随后就是一抹喜色,“好的,爹,儿子回去后即办!”

  好家伙。

  老爷子居然是要把这件事情,交给自己来办?

  朱高煦此刻,简直是心头抓狂。

  按照短视频当中说的那些,如果顺利的话,不出三年的时间,这些海外贸易,势必会成为大明朝最赚钱的项目。

  如此大的事情,交给自己来负责?朱高煦被这天大的惊喜,搞得摸不清南北了。

  一边的朱瞻基,则是一脸愕然。

  他非常的懵逼。

  还以为这件事情,能落在自己的头上,没想到.....

  “爷爷!”

  朱瞻基没有忍住,喊了一声。

  朱高炽眼疾手快,立马就踢了儿子一脚,同时眨巴了一下眼睛,表示,你小子真是没有眼力劲。

  这明摆着的嘛。

  皇位是要给老大这一脉了。

  但是老二这里,老爷子是要补偿点什么的。

  ............

  而另外一边。

  朱棣对于开海的事情,倒是没有过于纠结,已经安排好了朱高煦去做。

  但是朱元璋这里,倒是进退两难,有点举棋不定。

  海外赚钱的事情?

  当然可以。

  但是一旦放开.....

  朱元璋看着短视频,心里真是思绪万千。

  很快,他叹了口气,说道,“有一句话叫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咱现在总算是明白了,天下最动心的,无过于金银珠宝。”

  朱标知道自己的父亲现在很是犹豫,思考了一番后,说出来了自己的想法,“父皇啊,儿子认为,此后,开通海洋,经营海洋,会成为以后天下君臣的共同话题,打开海禁,实行贸易,已经不是你我能够左右、能够不愿意就能行的事情了!我们必须这么做!”

  朱标继续说道,“所以,儿子觉得,与其让民间去惦记,等他们成了气候,反倒要朝廷去管控,还不如早早的做出来计划,定个规则章程!”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呢?

  只是,他考虑的东西并不是这些。

  “标儿啊,你说的这些,咱不是不知道,只是你有没有想过,一旦放开了禁海,天下的百姓,都想要出去赚钱了!他们在家里,一年的时间,可能就混个温饱,而跑出去一趟,那么可能带回来的金银,就是足够十年甚至于二十年的花销,这样的情况下,谁不想出去呢?如此下去的话,天下老百姓,谁还能安安心心的种地?土地不就要荒废下去了?到时候赚再多的钱,没有粮食吃,这天下会是什么样子?”

  朱元璋本身就是个农民出身。

  在他看来。

  农民和土地,才是最为重要的东西,是天下根基。

  后世之人讨论古代,一直绕不开的一个话题,那就是重农抑商。

  在后世人看来,古代人非常愚蠢,种地能够有多少钱?当商人则是可以赚很多钱。

  一个商税带来的收入,比农税高太多了。

  可是,后世的人,都是跳脱开时代背景去想事情的,他们站在的是他们的角度,从来没有想过古代的角度。

  在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看重的东西,就是国家,天下,家产。

  三位一体的存在。

  天下虽然是天下老百姓的天下。

  但是归根结底,还是皇帝私人的天下,汉高祖年轻的时候不务正业,刘老太公说他不如二哥刘仲,后来刘邦做了皇帝后,刘邦就问老太公,您以前总是说我不如二哥,而现在,我打下了这份家业,比二哥又如何?

  这句话就能明显的体现。

  封建社会,皇帝对国家和天下的认知。

  家业稳定,才是最为重要的。

  这个天下,是他们皇帝家的。

  商人敛财,有着远超过农民的成长性。

  这是影响皇家家业的不稳定因素。

  就好比德川家康说过的一句话,让百姓半死不活,就是治国的好秘诀!

  他们也想让自己的天下,能够富强起来。

  但是如果富强的代价,是一些不稳定因素,会让天下动荡,那么他们宁可不选择这样的改变。

  .......

  朱标见朱元璋如此说辞,开口说道,“父皇,您实在是多虑了,就算是海外能够获得很多很多的利润,可是这土地,肯定是荒废不了的!”

  朱元璋听到这里,顿时就好奇了起来,抬头看向朱标,“哦?你说说,这到底什么意思,快说给咱听听?”

  朱标点头,“好的,父皇!”

  思考了一番后。

  斟酌用词,朱标侃侃而谈的说道,“父皇,您可记得那大不列颠,到底有多少老百姓?”

  朱元璋回忆了起来,说道,“短视频当中,后世的大不列颠百姓,六千多万,和我大明,倒是相差无几!”

  朱标点了点头,“是啊,而且这是后世的大不列颠,再往前的话,他们推行大航海政策之前,怕是百姓更少,不如后世的一半,甚至于更少。然而,这样的弹丸小国,在开启了航海之路之后,他们自己国家,却没有崩盘,而是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强大,最后几乎称霸世界,创下了这日不落帝国的超凡功业!”

  听到这里。

  朱元璋内心瞬间动容无比。

  是啊。

  大不列颠也不过是一个弹丸小国,他们才多少的百姓啊?

  可是在发展大航海的同一时间,他们自己的本土,也是没有崩溃的。

  反而是越来越强盛?

  这到底什么道理?

  朱元璋刚想要询问,朱标自己就回答了起来。

  “父皇,虽然儿子不知道大不列颠当初,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从他们的行事作风来看,国民逐利,这就是原因,父皇你想想看,如果本土人,都向往海外的生意,那么种地的人减少了,带来的就是粮食的稀缺!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而种植粮食,就变成了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或许到时候种植粮食的收益,根本就不比出海差?所以土地荒芜,没有人种粮食的事情,父皇没必要焦虑!”

  朱标虽然没有读过经济学。

  但是从市场的供给需要中,找到一些答案。

  果然,听到了朱标这样的解释,朱元璋顿时就被说服了。

  朱标继续说道,“而且老百姓不种地,大批量外出这件事情,对于我大明来说,或许不是一件坏事!”

  “哦?”朱元璋好奇,听着朱标继续说来。

  “父皇您想想看,这样的情况下,大片的土地就会空出来,或者地方乡绅,会把土地卖出来,好换取资金去海外赚钱,朝廷正好借助这样的机会,收拢大部分的土地!到时候,这些土地,就全部归于朝廷,朝廷再统一管理,雇人种地!”

  “有土地和粮食在手,以后若是遇见了什么大灾大难之年,也不怕这些商人囤粮哄抬粮食价格了!”

  朱标进一步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他想要借此,让朝廷控制农业命脉。

  听到这里,朱元璋是真的心动了。

  可是朱标还没有说完。

  他继续说道,“还有,父皇,我大夏九州,可是天朝上国,百姓世代居住在这里,可谓是故土难离!就算是在外面赚了许多钱,但到底是要落叶归根、衣锦还乡的!项羽就说过,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如此,天下怎么可能分崩离析?父亲多虑了!”

  朱标的话很明确。

  这些人都出去赚钱,赚了钱,他们要带回来大明朝花的。

  人家不过是出去做生意罢了。

  怎么还觉得大家都不会回来了呢?

  一直住在外面好?还是带着银子回到家里,每天勾栏听曲?看花魁跳舞香啊?

  还能和自己的乡里乡亲的显摆显摆?

  那国外的大猩猩,难道有大夏的花魁香?

  这一次,朱元璋真的是被说动了,他满意的看向了朱标,越来越满意这个太子了。

  “好啊,不愧是咱的好标儿,没有枉费爹这么多年对于你的培养!果然看事通透!”

  夸奖了一阵子之后。

  朱元璋大手一挥,说道,“那么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吧!你一定要办得漂漂亮亮的!”

  朱标顿时就大喜。

  这事情要是办好了。

  他不敢去想,大明朝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什么日不落帝国?

  小小的大不列颠,也配这个称号?

  日月山河永在。

  我大明朝,以后才是真正的日不落帝国。

  朱标作为太子,以后这天下,可是他自己的,现在的他,如何不想让自己的大明朝能够强盛起来呢?

  虽然自己短命,但是现在开始,他注意自己的身体,不就行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