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孙氏诸将
当日下午未时,两艘货船在一百艘战船的护卫下,缓缓离开钱塘港,驶往荆州的江陵港。
货船船舱内装着严毅送给李傕、郭汜以及献帝刘协的昂贵礼物。
早前攻克运城时,他派遣了一些人扮作行商和迁居的百姓,分两批前往长安,试图与献帝建立联系。结果一批被袁术扣押,另一批遭到汝南黄巾余党的劫掠,铩羽而归。
这次失败的经历使严毅意识到了长安路途的艰险,开始寻找更安全的路线。
与刘表的合作大大促进了这一寻找过程。
趁着袁术与李傕关系破裂的有利环境,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后,第二支前往长安的队伍出发了。
这支队伍将在一百艘战船的护送和荆州水师的接应下行往江陵,然后经由荆州进入张济控制的南阳北部区域,最后抵达武关,进入李傕、郭汜的势力范围。
李傕、郭汜的关系,是刘表帮他打通的,张济辖地的安全问题,则是陶氏商行在处理。
其中诸多细节,说多了都是泪。
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正是为了消除严氏身上‘吴会贼势’的印记,获取朝廷的正式册封,完成贼寇到汉臣的身份转变。
严毅为严白虎贿取的是吴郡都尉一职,为自己贿取的则是丹阳太守,麾下部属也都做了相应安排。
此行若是顺利,严氏将获得割据一方的正统性,其意义非同小可。
袁术虽然手持天子节杖,但与天子亲自下达的诏令相比,就不算什么了,否则刘繇的存在也不会让袁术心生忌惮。
寿春城中的袁术,近日可谓是春风得意,做梦都梦见江东已被自己纳入囊中。
但他今日的心情,却被一道逐渐让他感到厌烦的声音破坏了。
“君侯,绝不能让孙策领兵去乌程!此举无异于释猛虎于深山,授利刃于壮士,他日爪牙既成,必噬主啊!”
寿春仲氏宫内,阎象抓着袁术的衣袍,苦苦哀求。
袁术满脸的不耐之色,挣了一下,没有挣脱,神色愈恼,大喝道:“吴景戕害数城百姓,名声已毁,今又传出朱治为其所杀,致使将士离心,军心动荡。我若不派伯符前去稳定局势,大好局面岂不毁于一旦!”
在经历了兖州之战与襄阳之战的惨痛失利后,袁术曾一度陷入自我怀疑的泥沼,但是现在,他再度恢复了信心,认为自己的决策绝对正确。
吴郡联军被己军按在地上摩擦,让他看到了吴郡的虚弱。
严毅与王朗的两败俱伤,让他看到了稍纵即逝的战机。
祖郎、周术等人的战战兢兢,让他找回了昔日的自信。
前线的一封封捷报,让他看到了仅以少量兵力就能夺取吴会二郡的可能性。
袁绍、刘表欲借严毅之手阻碍他经略江东,让他恨不得立刻还以颜色,而严毅就是他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这一件件、一桩桩,都让袁术下定了决心,誓要一战而定吴会!
如今,孙氏部曲军心动荡,也唯有取庐江如探囊取物的孙策能稳定局面,进而为他开疆拓土。
想到这里,袁术神色转厉,猛地挣开阎象的纠缠,大步离去。
“君侯,三思啊!纵然得了吴会,也只是添一强藩,养一仇雠!”
身后传来阎象声嘶力竭的呼喊。
...
夕阳西沉,舒城残破的城垣上,孙策按剑而立。
猎猎江风卷起他染血的战袍,身后孙字大旗在烽烟中怒展,如一团灼烧天地的烈火。
袁术再一次忽悠了他,将庐江太守一职授予了刘勋。
但是孙策已经不在乎了,因为他即将前往江东,开创属于他自己的基业!
“来人!立刻召集诸将议事!”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一名名久经沙场的名将和悍将相继走向舒县官寺。
韩当、程普、陈武、吕范、孙河...
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弓马双绝,历史上的江东铁壁,官至东吴昭武将军,加都督称号,封石城侯。
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淮泗老将之魁首,孙氏三代之柱石,江东十二虎臣之首。
陈武,字子烈,庐江松滋人,庐江上甲之雄,死战护主之烈,孙吴精锐‘庐江上甲’便是由此人统帅。
吕范,字子衡,汝南细阳人,孙吴肱骨之臣,绸缪帷幄之智,历史上官至东吴大司马,封南昌侯。
孙河,字伯海,孙坚族子,孙策的‘侍卫长’。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已经名动一方或是才能卓越的英杰之士。
铛铛...
舒城官寺南街传来玉佩轻叩剑鞘的声音,一名白袍青年步履沉稳从容地向官寺大门走去,靴底从街面零落的箭矢踏过,发出清脆的咔嗒声。
这青年年约二十,身高八尺,双眉似剑,鼻梁高挺,面容在夕阳照射下如一块温润的玉璧,俊朗至极。行走时袍角翻飞,如鹤翼舒展,既有几分江南水乡的灵秀,又散发出一股英气和威严。
吕范刚走到官寺门口,望着青年的身影,不禁笑道:“公瑾,看你这姿态,倒像是在踏青。”
周瑜微微一笑,以手指地:“子衡,你看到的是刀剑,我看到的却是一条通往天下太平的道路。你看,这满地残旗是青草,烽烟为线谱,流失作落英。以此风光,寄大丈夫之志,岂不快哉。”
两人相视大笑,并肩走入官寺。
官寺前院议事厅,孙氏诸将汇聚一堂。
孙策环顾左右,朗声道:“此番前往乌程,策有二略,欲与诸君商议。其一,以吴景、乐就二军攻吴郡,我军与桥蕤军合为一部,向南攻伐钱塘,此乃齐驱并进之策。其二,以桥蕤、乐就二军拦截钱塘、余杭援军,我军与吴景军合为一部,先破许昭、许贡,再取乌程,进而横扫吴郡,此乃我专而敌分之策。诸君以为,当用何策?”
四支军队中,吴景军士卒数量最多,孙策军最能打,孙、吴二军合兵一处,几乎占据了四军七八成的战力,是为我专。
众将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我专之策,孙策已经把话说得很清楚了,他要和吴景一起先取吴郡作为基业!听不懂的,当真就是傻子了。
“伯符,我军虽有一万,但其中六千军要交由李丰统领,此人乃袁术心腹,不可不防啊!”程普提醒道。
众人听罢,纷纷面露不忿之色,对袁术的这一安排大为不满。袁术既让孙策领兵,又处处提防他,着实可恨!
孙策握了握拳,目光落向周瑜、吕范:“公瑾、子衡,可有应对之策?”
周瑜与吕范目光相接,彼此眼中皆映出一抹成竹在胸的从容。
“公瑾妙算,胜我十倍,范愿洗耳恭听高见。”
“子衡深谋远虑,瑜不如也,岂敢僭越?”
众人望着相互推辞的两人,皆是一脸无奈,满头黑线。
孙策轻咳一声:“子衡,你来说。”
吕范笑道:“此事简单,李丰明日才到,伯符可连夜从一万军中选出四千精锐,收为己用,将六千老弱留给李丰统领。”
孙策微微颔首,面露喜色。
周瑜也笑着说道:“伯符,我已与父亲商议过,愿将族中两千精锐交予你,助你一臂之力。”
他和孙策是从小玩到大的伙伴,虽无兄弟之名,却有兄弟之实,此举既是出于私谊,也是周氏看好孙策的未来和发展,准备在其身上做出投资。
庐江周氏二世三公,乃是江东首屈一指的高门望族,有‘吴中豪首’之称,这样的世家大族若是全力支持某人,石头也能变成金子,更何况是被世人视为项羽再生的孙策。
此番孙策能快速攻克舒城,作为内应的周氏至少要占一半功劳。
“我得公瑾相助,何愁大业不成!”
孙策得好友鼎力支持,心中喜悦胜过得了一万精兵,大笑着在周瑜胸口捶了一记,两人四目相对,开怀畅笑。
...
就在孙策连夜挑选四千精锐编入麾下部曲时,一个消息也在钱塘城内快速传开。
“听说了吗?少君明日就要领兵出征了。”
“何止听说,调动的兵马我都亲眼看见了。”
“我大兄在兵曹当差,说这次要打的是...哎,你这婆娘,揪我耳朵干嘛,快松手!”
“希望少君早日平安归来,咱们才有好日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