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江东从此无鼠辈

第173章 两万军

  赵瑞花了一刻钟时间,将南洋情况说完,已是累得气喘吁吁。

  严毅神色如常,语气却是冷了三分:“我对赵氏在南洋的买卖渠道颇感兴趣,不知赵君可愿如实相告?”

  最后四个字,他几乎是一字字说出。

  赵瑞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安,强装镇定道:“少君当真愿意放过在下嗣孙,让他们安然离开钱塘,绝不加害?”

  严毅淡淡道:“大丈夫一言九鼎。”

  赵瑞双目紧紧盯着他的脸庞,观察了一会,长吁一口气道:“少君若能守喏,在下愿将南洋的买卖渠道和死士名单一起奉上。”

  严毅眼中没有半丝喜色,叹了口气道:“我对赵君坦诚以待,赵君却为何要害我?”

  赵瑞吃惊道:“在下已是将死之人,岂敢加害少君?”

  严毅冷笑道:“我若依君所言,与扶南展开全面合作,岂不是要彻底激怒林邑,今后我的船队又怎能踏足南洋?”

  赵瑞的心思被一语道破,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

  他之所以敢在言语里掺杂欺瞒与误导,正是倚仗如今知晓南洋内情的人寥寥无几,自认为绝不可能被识破。

  若能搅乱严毅在南洋的布局,即便是死,他也瞑目了。

  可谁知,心中才刚刚升起一丝希望,转眼就已破灭。

  赵瑞望着严毅,眼神中满是惊愕与不信,仿佛见了鬼一般,心乱如麻。

  这小子还没及冠啊,才特么十九岁,他怎么会如此清楚南洋的内情?

  忽然,他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一股凉意从脊梁骨直窜脑门。

  只见严毅正用一种让人毛骨悚然的眼神盯着他,仿佛一头即将扑来的猛兽,下一刻就要将他吞入腹中。

  赵瑞猛然惊醒过来,心中最后一丝对抗之心荡然无存,哀求道:“小人绝不敢再有欺瞒,求少君再给我一次机会。”

  严毅盯着他的眼睛,一字字道:“我知道你还藏有一笔钱,只要你肯交出来,刚才的事情我可以不计较,之前的承诺也仍然有效。否则,我要你赵氏全族生不如死!”

  赵瑞仿佛看见了世间最可怕的魔鬼,喉咙里挤出几声神经质的惨笑,良久,他缓缓低下头,声音沙哑而无力,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小人愿说。”

  一刻钟后,严毅起身离开厢房,身后是瘫软在地的赵瑞。

  殷离紧紧跟在他的身后,低声问道:“少君,当真要放过赵氏的几个嗣孙?”

  严毅顿住脚步,淡淡道:“答应了就要做到,将他们带去运城,幽禁至死。”

  殷离身子微微一抖,躬身领命。

  严毅出了赵府,登上车舆,返回严府,开始处理白天城里积累下来的公务,直到深夜方才睡去。

  此后数日,他没有做出大的举动,只是一面关注乌程的战事进展,一面收尾清除豪族之事。

  以赵氏为首的几大豪族覆灭后,钱塘各族如惊弓之鸟,胆气尽丧,纷纷收敛锋芒,安分守己。

  往日里嚣张跋扈的豪族子弟,如今皆闭门不出,每日只躲在家中,小心翼翼地遣人打听消息。往往严毅稍有动作,便吓得魂不附体,可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但对钱塘的百姓而言,却宛如迎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日子开始一天天地变得好起来。

  民心如水,水可载舟。

  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下,严毅开始加快扩军的步伐,在钱塘、运城、仁城各个乡亭全面展开募兵。

  如今他财大气粗,民心在手,征兵令甫一下达,便得到了各地百姓的积极响应。

  仅钱塘一地,短短数日功夫,便募集了一万军,而且都是经过筛选的优良兵员。

  就连钱塘周围的郡县,也有百姓闻讯而来,部分选择在钱塘定居,部分选择加入军伍。

  严毅将新募的一万军编入麾下部曲,共计一万五千五百人,其中三千五百人是严白虎的部曲。

  严白虎的三千五百军,他并不打算留下,于是将其派往乌程,重归严白虎麾下,参与乌程之战。

  其余的一万二千军,便是独属于他的私人部曲了,再加上徐盛带走的一千五百军,钱塘之兵已然接近一万四千人。

  除此之外,运城和仁城也分别招募了两千五百军和一千五百军,使得两城的驻军各自达到了三千军。

  总计下来,严毅麾下的部曲在完成扩军后,已然达到恐怖的两万人。

  当真是疯狂暴兵了...

  当范偃拿着最新的军籍册总录,匆匆赶到钱塘官寺,呈递给严毅时,他的双手都在微微颤抖。

  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亲身参与和亲眼见证一支两万人的军队诞生。

  严毅倒是仍然沉得住气,他将军籍册反复看了几遍,渐渐意识到了一个头疼的问题。

  这个问题并不是士卒的训练,而是领兵之将的匮乏。

  这不是两千军,而是两万军啊!按照两百人一曲的编制,就是整整一百曲,让他一时之间去哪找这么多合格的军侯、屯长、队率?

  暴兵的时候是爽了,后遗症却不小...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在严峻形势和下一步扩张的双重推动下,这是必走的一步,越早完成越有利。

  严毅拿着军籍册想了许久,脑海中闪过一个个念头,最后道:“将全军分为野战和驻军两个军种。野战之军的编制为一万人,军官和军械物资优先配备野战军。至于驻军,可分为两个序列进行编制,钱塘驻军为第一序列,运城、仁城驻军为第二序列,优先完成钱塘驻军的编制。”

  范偃对这个方案很是认可,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赞同地点点头。

  严毅接着道:“继续在全军范围内拔擢新的军官,老兵带新兵,老将带新将,尽快完成全军编制!”

  范偃抱拳应喏:“末将尽快完成野战军的编练,只要将这支部曲带出去经历几场战阵,很快就会有新的领兵之人涌现出来。”

  严毅微微颔首,战场确实是最好的熔炉,可以源源不断地培养出新的领兵之将。

  只是普通战将可以刻意培养,良将却是难求啊!

  什么时候,他才能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徐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