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星落五丈原,家翁魏延

第90章 查账,跟头

  若要实现按照郡治级别治理南乡县,手下这批官吏的能力至关重要。

  同时,南乡县的具体管理状况很是重要。

  对于南乡县的具体,在来的路上,魏正已经和董厥聊过。

  其来南乡县的两个月来,确实做了不少事,也查了不少东西。

  总体而言,就这个时代来说,董厥对得起“良士”的称号,思考周密,行事恰当。

  但也仅此而已,远远没有达到魏正的期望。

  所以训话结束后,魏正便挨个考校这些人的本事,了解南乡县的同时,对他们的能力有一个全面且准确的了解。

  魏正首先将目光投向了一位看起来颇为稳重的中年官吏,开始询问他关于南乡县的账目、地方治理、民生事务等方面的见解。

  这位官吏倒也应答如流,只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回答支支吾吾。

  在谈到应变上面,更是略显守旧。

  如遇到蝗灾之类的,居然就是祭祀之类。

  也不知道扑打、烧秸秆之类。

  魏正微微点头,没有过多表态,继续询问下一位。

  随着问话的深入,他的面色渐渐变得严肃起来。

  而且一番问话下来,魏正发现,除了有秩和令史几人勉强能应对,这一套班子里识字的人竟寥寥无几。

  就连几名三老,也都是一些老经验的东西,思维上则是顽固不化。

  时不时的,忽然就耳背了......明显听到不高兴的或者听不懂的就开始装傻。

  就差一句马什么梅了。

  到了这一步,魏正意识到,局面可能比自己预想的还要复杂些。

  想要彻底的了解南乡县,怕这些人都靠不住。

  而且很多事情,牵涉到基础的东西,不是参考历史上的谋略就可以的。

  看来,出谋划策是一回事,但要管理地方,拍拍脑袋就不行了。

  得想个好点子......魏正于是一边思忖着,一边继续聊天。

  别的不说,咱可是打败司马懿,侮辱刘禅的穿越者......

  在和最后一人谈完话后,一个念头浮上心头——查账。

  既然这些人太差,又遮遮掩掩的,说不出个子丑寅卯。

  那我就查账!

  账目其实不仅仅是进项和出项,里面包容了很多信息。

  只要账目能捋清楚,这个县的东西,就能摸的七七八八了。

  前世虽然不是会计方面的人才,但数学和预算上面还是略懂的。

  其他的不说,秒杀这群土著应该不成问题。

  如是想着,魏正的嘴角微微的翘起。

  看来,我真的是个天才。

  军事谋略上妙手迭出,治理地方上也能别出心裁。

  “把南乡县历年来的账目都搬进来,我来查一下。”

  “谨唯!”

  闻声,几名令史下去安排。

  不多时,只见十几名差役吃力地将一卷卷竹简抬了进来。

  转眼间,这些竹简便在大堂中央堆成一座座的小山......

  其中还有一个包裹,打开之后,里面放的是一卷卷的缣帛。

  看着这些东西,魏正忽然有了不太好的预感。

  但表面上,表情却是没有什么变化。

  他不动声色的走过去,打开最上面一个竹简。

  当打开竹简后,魏正眉头不由自主的皱了起来。

  这个......虽然有了原宿主的记忆,他认识汉时的字,但认识和习惯完全不是一个东西。

  而且原本的宿主也仅仅是比识字强点而已......

  这个账目,魏正看的是头大无比。

  首先,记录日期的方式就让他十分抓狂,上面写满了诸如“己巳日”“庚午日”之类的干支纪日。

  对于不熟悉干支纪年法的人来说,想要准确理解这些日期所对应的时间顺序,着实困难。

  这不仅增加了查账的难度,还极易让人在时间线索上产生混淆。

  毕竟不是每一天都记账的。

  也幸好月份的记录不是干支法,不然魏正妥妥的要崩。

  “算了,算了,不管干支法了,先看里面的内容吧。”

  魏正心中默念一声,赶紧转换思维,开始仔细看起某一日的记录。

  这一看,眼皮不由得又跳了起来。

  上面的账目,完全就是毫无条理的流水账。

  而且用字极为稀少,还没有标点符号!

  每一笔收支都只是简单地依次记录下来。

  到了最后,更没有任何加减汇总的计算。

  这意味着,若要查清楚某一时间段内的收支情况,就得从第一条账目开始,逐字逐句地查到最后一条。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中间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一旦记错、漏记或者算错其中任何一笔,那就只能重头再来。

  整个查账过程繁琐至极,仿佛故意要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反正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这账目做得怎么复杂怎么麻烦怎么来,简直让人无从下手。

  陡然间,一个念头浮上心头——是不是做账的人故意如此的?

  记录要简单一点,魏正可以理解,但账目弄的如此恶心,却是真的难以理解。

  毕竟账目的目的,是为了搞清楚,那过程为何弄的如此复杂。

  说实话,阿拉伯数字不说,但账目的加减,每一月做一个总计,似乎并不是什么难想的点子。

  按照这种方式记录,不说王平这样一个字不认识的,就连魏延这样看过书的,甚至是魏正这样的高材生,都完全没有查下去的动力。

  也就是说,那账目是什么样,不就是记账的人说了算。

  只要他把能君上的事情处理好,那其中贪墨了多少,谁知道?

  除非另外一个精通算计的人来,否则账目根本查不清楚。

  魏正忽然理解为何杨仪是长史了。

  这家伙的计算能力不是一般的强,而且还很有手段。

  首先账目到了他手里,很容易就能看到纰漏。

  其次,杨仪根本不需要查完账目差了多少,只要他觉得不对劲,找出其中的纰漏,就可以处理人。

  通过这种手段,一般的人,自然不敢忽悠杨仪。

  换句话说,首先保证物资数量大差不差不影响大局,其次和杨仪这种查账的人关系好一些。

  那私底下贪墨多少东西,全看人性。

  春秋,春秋啊!

  想到此处,魏正望着那堆得像小山似的账目,实在是没了继续查账的心思。

  这些人的精明全用在这里了......

  但面上的功夫还是得做足,毕竟不能让手下这些官吏看出自己的想法。

  于是略作停顿,清了清嗓子,神色平静地挥了挥手,用沉稳的语气说道:“把这些东西都抬到侧院,我要好好的查一查。”

  “谨唯。”

  几个令史齐声应道,相互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随后,他们便指挥着差役,继续抬走那些沉重的账目。

  待一行人出了门,走远之后,几个令史凑到一起,开始小声嘀咕起来。

  其中一个令史微微皱着眉头,脸上带着一丝担忧,轻声说道:“君侯该不会发现什么吧?”

  另一个令史立刻撇了撇嘴,满不在乎地回应道:“怕什么,汉中督在汉中多少年了,杨长史那般厉害的人物,都瞧不出这里面的问题,就他能看出来?”

  说着,还不屑地摇了摇头。

  这时,第三个令史也附和道:“就是就是,我看君侯他就是之前把自己抬得太高,结果真看到这些账目,发现根本看不懂,下不了台,所以才把账目抬走,估计也就是做做样子罢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