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大秦,我成皇子了?

第30章 还是等陛下回来再作决定为妥

  冯去疾听到这话。

  眼神顿时凝固。

  几乎在瞬间,他就意识到这项举措对世家的威胁。

  小公子前些日子可是复制了不少世家珍藏的典籍,准备放入翰林院。

  这样一来,入院的学子将与世家子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尽管考试的具体规则尚不明确,但世家再想轻易举荐自家人才,安插亲信已是难上加难。

  不过话说回来。

  这个设想固然美好。

  但即便纸张已普及,知识传播更便捷,书籍数量依然有限,毕竟纸张并非一造出来就有文字。

  再者,翰林院场地有限,入学必然也要经过考试。

  出身贫寒的人,连字都不一定认全,又如何与世家子弟竞争?

  世家终究还是把控着知识的命脉,只不过在朝堂上维持地位变得稍微复杂了些。

  “小公子的提议倒是新颖,通过选举贤能入学,这确实给那些怀才不遇的人提供了机会。”

  冯去疾此刻并不知晓,活字印刷术已经在公输家悄然筹备。

  否则他绝不会表现得如此从容。

  他心中还认为,世家不仅不会受损,反而在翰林院中会占据极高的比例。

  这相当于对世家子弟进行了一次筛选。

  毕竟他虽出身世家,但作为秦相,他可不希望朝堂上充斥着不学无术之辈。

  觉得世家的权势稳固后,便不再多言。

  一旁的李斯却眉头微皱。

  “小公子,始皇陛下曾有过类似的想法,但最终未能实施,只因如今六国文字各异,有些才华出众之人,未必识得秦字。”

  “再说,考试内容该如何确定?各有所长,儒家弟子不擅长法家学说,法家弟子也不精通儒家学说,但两者都对国家有益,考试内容又该如何平衡?”

  “人生有限,改学其他学派,并非人人愿意。”

  嬴政和李斯,曾探讨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可行性。

  小公子能有这样的见解,倒是让李斯颇感意外。

  “小公子,微臣有一策愿献。”

  萧何稳步上前,目光坚定。

  昨日与嬴子季闲聊时,他提及了选拔人才的难题。

  嬴子季的话,让他茅塞顿开。

  仅一夜之间,他便将策论构思完备。

  “六国文字各异,我们可以按六国学子分卷,张良兄学识渊博,精通六国文字,此事交给他最为合适。”

  “至于考试内容,不必局限于各家学说,应以治国策论为主,各家学说虽不同,但只要能解国策之难,有何不可?”

  嬴子季听完,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许。

  老萧果然不凡,稍一交流便有此妙策。

  但转念一想,制造六国文字试卷的难度却不容小觑。

  即便如今有了纸张,不再依赖竹简,可要制作大量试卷,需耗费多少人力?

  若十万人应试,便需十万张试卷,咸阳识字之人恐怕都不够用。

  “如此一来,能参加考试的人数必将大减。”

  冯去疾眉头紧锁,仍在沉思。

  考试的名额有限,分摊到各地就更少了,这对世家大族无疑是利好。

  然而,他心中却隐隐生出一丝不安。

  这股危机感,究竟从何而来呢?

  “萧司农的见解,确有几分道理。”

  李斯不由得侧过头去。

  他看向萧何的眼神里多了几分审视。

  仅凭刚才的一番言论,他便看出此人确实有几分才学。

  而且,萧何并非世家出身,从底层一步步爬到朝堂之上,历经无数艰辛,深知有才能者想要崭露头角的艰难。

  李斯自己也是侥幸,得到了始皇的青睐和重用。

  但那些运气不佳的人呢?

  如果当初就采纳了萧何提出的制度,何必浪费半生光阴?

  李斯身为丞相,这番话无疑是在认可萧何有资格立于朝堂。

  “李丞相过誉了,萧何所言,不过是受了小公子的启发,岂敢贪功。”

  萧何谦逊地摆手,将功劳全数推给了嬴子季。

  他也是因为长期怀才不遇,所以思考得比较多。

  “这项政令虽好,但影响深远,您虽是监国,却无权擅自推行,此事还是等陛下归来再作决断。”

  冯去疾话音刚落。

  朝堂上大部分官员也随之躬身附议。

  “请小公子待陛下回来再行定夺。”

  “此事非同小可,牵一发而动全身,还是等陛下回来之后,我们再细细商议。”

  “小殿下,您虽暂代监国之职,但这任免官员和推行新政,实在是操之过急。”

  世家大族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一目了然。

  不少持中立态度的官员,也都纷纷低头附和。

  “小殿下,塞北战事一触即发,粮荒问题也未解决,此时人心惶惶,您若强行推行政令,恐怕会引发不必要的动荡,对国家大为不利啊。”

  冯去疾再次沉声劝道。

  不如等始皇归来再议,世家内部也能有更多考量。

  到那时,他也能主导政令的推行,使之对世家更为有利。

  “哦?难道我就不能颁布政令吗?”

  嬴子季瞪大眼睛,盯着冯去疾。

  小嘴一撅,显然不高兴了。

  那模样,像是没得到心爱的玩具。

  顿时,朝臣们面面相觑,又是一阵无奈。

  始皇怎会放心让这么个小公子监国?

  如此重权,握在一个稚童手中,这童言无忌,竟成了影响天下的政令。

  幸亏陛下即将归来,否则真不知会闹出什么乱子。

  这两个月哄着小公子,群臣们真是心力交瘁!

  “十七弟,确实只有父皇才有权发布政令,你连这都不明白吗?”

  扶苏无奈地苦笑道。

  有时觉得十七弟聪明伶俐,尤其在教导他时,总能说得头头是道。

  那科举制的想法也颇为新颖。

  但差点忘了,十七弟毕竟还年幼。

  “子季,你提出的科举制度确实有它的道理,但推行起来牵涉面太广,还是等陛下回来再作决定为妥。”

  李斯这话并非偏袒谁,只是觉得如此重大的决策,没有始皇的点头,政令难以顺利实施。万一引发动荡,始皇回来看到的可不是科举的好处,而是一堆麻烦事。

  到时候嬴政一发怒,大家都要跟着遭殃。

  嬴子季也明白这个道理,点头道:

  “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那科举之事就麻烦李丞相多费心了,你和萧何再仔细讨论总结,等父皇回来再上报。”

  “张良,印刷那些百家典籍的任务就交给你了。虽然现在还不能考试,但教材得先准备好。”

  “明白,我会尽快安排。”

  张良应了一声。

  冯去疾心里却突然一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