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

第508章 公元前117年之大汉王朝(十九)

  在汉武帝刘彻的治下,汉朝的文化生活迎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

  除了掌管雅乐的大乐官之外,刘彻在上林苑创立了乐府,

  这是一个专门负责收集和整理民间歌谣的机构,掌管着俗乐的收集与创作。

  乐府的成立,不仅丰富了宫廷的音乐生活,

  也为民间艺术的保存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官方的平台。

  乐府的领导者是“协律都尉”李延年,他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

  以其卓越的音乐才华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而著称。

  在他的领导下,乐府聚集了一批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和文人,其中包括了文学巨匠司马相如。

  他们共同参与乐府的事务,创作音乐,整理诗歌,

  为乐府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乐府制定了“采诗夜诵”制度,这是一种定期收集民歌的制度。

  每到特定的日子,乐府的官员们就会深入民间,

  走访各地的市集、田间和村落,采集那些流传在百姓口中的歌谣。

  他们聆听着农民在田间劳作时的号子,

  渔夫在江边捕鱼时的渔歌,以及节日庆典上的欢歌笑语。

  这些歌谣,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地方特色,

  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为了记录这些珍贵的民歌,乐府采用了一种叫做“声曲折”的记谱法。

  这种记谱法能够将民歌的曲调和旋律精确地记录下来,

  使得这些歌曲得以保存和传承。

  通过这种方法,乐府收集并记录了来自吴、楚、燕、齐、郑等不同地区的诗歌,

  这些诗歌各具特色,风格迥异,展现了中国广阔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乐府诗集》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它收录了各地的民歌,成为了研究古代中国民间文学的宝贵资料。

  在乐府的庭院中,常常可以听到来自不同地区的曲调,

  它们或悠扬婉转,或激昂高亢,或低沉哀婉,

  每一种声音都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故事和情感。

  乐府的设立,不仅丰富了宫廷的音乐文化,

  也为民间艺术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

  使得各地的民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收集和整理。

  这些民歌后来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诗歌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乐府的诗歌以其真实、生动、贴近生活的特点,

  影响了后世无数的文人墨客,

  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汉乐府诗歌:

  1.《陌上桑》

  《陌上桑》是一首汉代乐府诗,流传下来的版本有多个,

  以下是其中一个较为常见的版本: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词:“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这首诗通过描绘罗敷的美貌和她的坚贞不屈,

  展现了一个美丽而有节操的女性形象。

  诗中通过路人、耕者、锄者的反应,

  以及使君的邀请和罗敷的拒绝,生动地刻画了罗敷的风采和品性。

  2.《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表达了对青春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3.《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一首表达坚贞爱情的诗歌,诗中女子发誓与爱人生死与共,不离不弃。

  4.《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描述了一个老兵从军多年后归乡,发现家中亲人已故,物是人非的凄凉景象。

  5.《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通过描述边塞将士的生活,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厌恶。

  6.《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渔民的生活。

  7.《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通过一个女子的口吻,表达了对丈夫变心的哀怨和对爱情的失望。

  8.《枯鱼过河泣》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

  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

  -以一条枯鱼的视角,比喻人的困境和无奈。

  9.《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

  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

  白发时下难久居。”

  -描述了城市东门的人生百态和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

  10.《薤露》

  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一首挽歌,表达了对死者的哀悼和对生命的感慨。

  这些诗歌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也是研究汉代社会历史、文化和民间生活的重要资料。

  汉乐府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