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

第408章 公元前297年之东周列国(二十五)

  公元前256年,秦国的军事行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这一年,秦国大将赵掺奉命攻打韩国,成功占领了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市),并在战斗中斩首了4万人。

  随后,秦军又将矛头对准了赵国,攻占了二十多个县,斩杀及俘虏了九万人。

  周赧王姬延,作为东周最后一位君主,面对秦国的咄咄逼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他试图与燕国、楚国密谋,联合各国,再次订立合纵盟约共同对抗秦国的侵略。

  然而,秦国的军事反应极为迅速,立即起兵攻打周国,掳获姬延到秦国,但随后又将他释放回周国。

  不久后,姬延去世,东周国随之灭亡,结束了长达879年的统治。

  公元前255年,秦昭襄王应允了范雎辞去丞相的职位。

  范雎是秦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政治家,他以“远交近攻”的策略帮助秦国在对外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他在职期间,对内政也进行了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范雎辞职后,蔡泽成为了继任者,被任命为相国。

  蔡泽是一位辩才出众、机智过人的政客,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获得了范雎的信任,并被推荐给了秦昭襄王。

  尽管蔡泽在相国的位置上时间不长,但他在职期间也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才能,例如他曾建议秦昭襄王离间魏安釐王与信陵君的关系,对秦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影响。

  不过,蔡泽在相位上仅坐了几个月,就因为宫中的诽谤而被免职。

  在这一年,秦国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西周文公姬咎被秦国流放到悉狐聚(今河南平顶山汝州市西北),这标志着西周的灭亡。

  秦国的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不仅进一步削弱了其他国家的力量,也标志着秦国在统一六国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周朝的覆灭,更是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秦国的统一大业已经不可阻挡。

  秦昭襄王,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共在位约56年。

  他的统治时期,秦国实现了从一个地方强国到统一六国的质的飞跃。

  秦昭王在位期间,政治上他巩固了中央集权,军事上他重用范雎、白起等杰出将领,

  实施了远交近攻的战略,对秦国的发展做出了极为杰出的历史贡献。

  他的时代被视为秦国发展史上的决胜时代,对秦国最终统一六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秦昭王的军事成就尤为显著,他发动的长平之战大胜赵军,攻陷东周王都洛邑,结束了周朝的统治。

  在位期间,秦国的领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

  包括对楚国、魏国、韩国和赵国的一系列胜利,使秦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

  除了军事上的成就,秦昭王还对国家的治理有着显著的成就。

  他治下的秦国,吏治清明,民风淳朴,被当时的大思想家荀子给予了高度评价。

  荀子曾评价秦昭王治理下的秦国,称赞其政治廉明,百姓朴实,官吏严肃认真,忠诚守信。

  然而,秦昭王晚年也犯下了严重的错误,他听信了范雎的谗言,丧失了灭赵的良机,冤杀了名将白起。

  长期的战争也使得秦国民生凋敝,遭到了其他诸侯国的联合打压,一些战果也因此丢失。

  荀子,这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对秦昭襄王时期的秦国有着深刻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

  他曾评价秦昭襄王亲自治理下的秦国,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荀子首先注意到了秦国的自然条件,认为秦国的边塞险峻、地势便利,

  山林河流非常美好,自然资源丰富,这是地形上的优越。

  他进一步观察到秦国的风俗,称赞百姓朴实无华,音乐不淫荡卑污,服装不轻佻妖艳,体现出一种朴素的美德。

  荀子对秦国官吏的评价也非常高,他看到官吏们严肃认真,

  谦恭节俭,敦厚谨慎,忠诚守信而不粗疏草率,认为他们就像是古代圣王统治下的官吏。

  他还观察到秦国的士大夫,从官府到家,从家到官府,没有私下的事务,

  不互相勾结,不拉党结派,表现出了一种廉洁奉公的精神。

  荀子对秦国朝廷的治理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朝廷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所有事情都必须处理完毕,安闲得就像没有事情办理一样,给人一种古代朝廷的宁静与秩序感。

  荀子认为,秦国之所以能够四代强盛,并不是侥幸,而是必然的结果。

  他称赞秦国的政治是简约而周详,政事不烦乱而有功绩,认为这是政治的最高境界。

  但他同时指出,秦国虽然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好,但与王者的功名相比,还相差很远。

  他认为秦国的短处在于没有儒者,缺乏儒家的道义和仁政。

  荀子的这些评价,既肯定了秦昭襄王的政绩,也指出了秦国的不足。

  他建议秦国应该重用儒士,实行“王道”,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荀子的这些见解,不仅对秦国,也对后世的政治治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秦昭襄王,作为秦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君王之一,

  其在位期间的功绩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远交近攻和近交远攻策略的创造性运用:

  秦昭襄王时期,范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即与远方的国家结盟,优先攻打近邻,

  这一策略有效地削弱了周边的敌对势力,为秦国的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巩固对巴蜀的统治:

  秦昭襄王对巴蜀地区的统治进行了巩固,巴蜀地区的稳定对秦国的经济发展和后续的统一战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消灭义渠:

  义渠是秦国西部的游牧民族,长期威胁秦国的安全。

  秦昭襄王时期成功消灭了义渠,消除了秦国的后顾之忧,

  并且获得了大量骁勇的士兵和牲畜,为秦国提供了雄厚的军事资源。

  4.治国成就:秦昭襄王对国家的治理成就显著,在当时口碑甚好。

  大思想家荀况曾评价昭王治理下的秦国吏治民风等给予很高评价,

  尽管荀况的理论学说与秦国的治国纲领有分歧。

  5.辉煌的军事业绩:秦昭襄王时期,除了政治廉明,外交军事方针正确之外,还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强大军队。

  在白起等杰出将领的指挥下,秦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战役的胜利,

  如长平之战大败赵军,奠定了秦国在军事上的绝对优势。

  6.消灭东周:秦昭襄王时期,秦国消灭了东周,

  这一事件不仅表明了秦统一天下的决心和意志,

  更显示了秦国已具备击败东方各国联合进攻的雄厚实力,

  对各国造成了深刻的心理威慑,意义深远。

  秦昭襄王的这些功绩,不仅为秦国的最终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也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