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朱棣嫡三子

第11章 进京为质(上)

朱棣嫡三子 午饭吃饱饱 2945 2024-11-15 08:47

  燕王府偏殿内,三兄弟寒暄片刻后,场面渐渐又冷了下来。

  高阳郡王双眉微微挑起,压低声音说道:“也不知咱爹是有何要事,今日竟是把咱三兄弟都一同叫来,可见是有急事,怕是并不简单。”

  听到此处,世子脸色骤然一肃,微眯着眼眸,胖胖的右手紧紧握着椅柄,面色极为凝重。

  “高煦,咱燕王府眼下是个什么境况你还不晓得么,自打皇爷爷殡天,几个皇叔接连被削藩,贬为庶人,现今呐,咱们燕王府的处境......唉,今日父王找我等无论是有何急事,咱们做儿子的都要懂得为父分忧。”

  高阳郡王神情渐趋凝重,眉头缓缓蹙起,沉默了很长时间,才慎重说道:“我自然是知晓眼下形势的,可我手下兵马都已被朝廷收了去,还能怎么着,手下无权无兵的,还能办成个什么事……”

  重重叹息一声后,朱高煦沉默不语起来,如今燕王府的处境他又何尝不知,只是眼下无兵无权,他又能如何。

  朱高燧虽然知晓历史走向,心情很是平静,但两位兄长脸色严肃异常,他自然也不敢多嘴。

  偏殿内顿时陷入长时间的沉默。

  朱高燧表面虽然不动声色,眼中却闪过一丝精芒,历史的车轮终于要朝着他迎面而来了么,由建文帝削藩引发的那场旷日持久的大战,终于即将拉开序幕。

  -----------------

  过得半个时辰,燕王府正殿的大门吱啦一声被从内推开。

  从内走出一名中年僧人,和尚身着朴素灰色僧袍,外披一袭袈裟,他外貌看起来并无特别之处,但气质却显得极为出尘,浑身上下透出一股深邃和稳重的气质。

  灰衣僧人走出大殿后,双手合十望着天空,不知在想些什么。

  沉吟了片刻后,他无奈的摇了摇头,转身对着殿内沉声道:

  “王爷,今日起贫僧回寺中闭门修行,不再过问世事,王爷何时想通了,再来庆寿寺寻我,贫僧告退。”

  言罢,灰衣和尚脸色骤然一沉,轻拂衣袖后便头也不回地往府外走去。

  这一幕自然也被偏殿内的几人所见,世子朱高炽满脸诧异疑惑,道衍他当然是认得的,这可是他爹最为倚重的谋士,究竟是何事,竟引得平日里性情稳静的道衍大师脸色如此难看。

  朱高燧意味深长地望着僧人的背影,心中对今日朱棣召见之事有了些许明悟。

  这和尚法号道衍,正是燕王朱棣座下第一谋士,靖难第一功臣,被后世称为黑衣宰相的姚广孝。

  这位道衍大师平日里踪迹难寻,朱高燧这三年来也没见过他几次面,此时姚广孝的名声还并不显著,除了几名朱棣心腹大将外,大多数人只知道衍是庆寿寺住持,只以为是燕王信奉佛教罢了。

  “王爷召见,三位王子请随末将前去。”朱玉迈着大步走进来,对着朱高燧三人沉声说道。

  跟在朱玉与两名兄长之后,朱高燧不知为何有些微微紧张起来,偏殿与正殿不过几十米路程,他的心中却是忐忑不安,心情十分复杂。

  相比于心中早已认可的母亲徐王妃,他与朱棣的父子之情并没有那么深切,一是因为朱棣平日里本就忙碌,时常带兵出征,他与朱棣真正见面的时日也并不多,二是因为他这个爹的名字在历史上实在是太有名了,自己心中难免有些敬畏。

  朱高燧迈上青石台阶,跨过门槛后,就见到正殿内正前方首座上坐着的燕王朱棣。

  朱棣此时年近四旬,身材魁梧高大,重眉阔口,鼻梁挺拔,一身古铜色的肌肤,颌下蓄着短髯。他今日并未身穿绣有四爪龙图的亲王服,只是随意穿了件圆领常服,但是睥睨之间却不怒自威。

  燕王此刻眉头紧皱,可见心情并不好,见到朱玉领着三个儿子进来,他抬头轻轻扫了一眼,那一眼冷峻慑人。

  朱玉将三人领进殿内后,便转身退了出去,将殿内大门紧紧关上。

  “儿臣叩见父王。”

  朱高燧跟着两位兄长,走到朱棣身前跪拜着,极恭谨地行了一礼。

  “起来罢,俺们父子之间无须多礼。”

  朱棣自幼在兵营中长大,言语之间并不太讲究,即便封王就藩之后,在亲近之人面前也喜欢以俺自称。

  边说着朱棣挺身站了起来,脚步平缓地来到三兄弟面前,将他们逐个审视打量了一番。

  朱高燧站起来后,微微抬头望着身前的父王,两人的距离很近,最多不过一臂的距离,映入眼中的是朱棣平静而充满压迫感的目光,从他的眼神中,朱高燧看到了忧虑与疲惫,可见这些时日朱棣的心力交瘁。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十二月,为了提防燕王朱棣,朝廷派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

  眼下燕王府的危急形势已是人尽皆知,作为王府的当家人,朝廷最为忌惮的藩王,朱棣自然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

  朱棣深吸了口气,负手在殿中轻轻踱着步子,紧皱着眉头流露出他难以掩饰的烦躁。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朱棣停下了脚步,摇了摇头,发出一声轻微的叹息。

  “你们兄弟三人,可知道俺叫你们过来作甚?”燕王的声音很低沉,却有一种难以言明的气势。

  “这......朝廷削藩之举已成定局,四叔七叔都已被废为庶人,怕是过不了多久就要轮到......父王召儿臣们前来,可是要商谈对策?”

  作为三兄弟中的大哥,朱高炽自是要带头应答,只是在他心中父王积威已久,平日里朱棣对他又极为严厉,他生怕自己说的不对,恼了父王,故而声音有些微颤,显得底气不足。

  “父王已经将军权都交了出去,咱燕王府上下军士只剩下不过八百余人,皇帝他还要如何?哼,真是我们的好堂兄,真当咱家就这么好欺负么!爹,要我说咱们索性反了他娘的......”

  高阳郡王脾气本就火爆,前些时日建文帝下旨将他手下营兵全数调走,他本就憋了一肚子火,此刻已是不管不顾,将心中不满发泄了出来。

  “二弟慎言,慎言吶。”

  站在身旁的朱高炽听到这句话,吓得连忙伸手,要去捂二弟的嘴。朱高煦有些不满地甩开大哥肥胖的手臂,不过他也是自知失言,便不再言语。

  朱棣瞪了二儿子一眼,轻叱道:“说甚么浑话,俺无兵无权的,怎么造反?”

  说完他望了一眼朱高燧,捻着胡须说道:“燧儿,你是如何想的?”

  朱高燧眼帘微垂,心想我还能怎么想,我想静静行不行?现在这情况老爹你自己心里还能没数么,反正怎么搞听你的就行,我就在后面给你加油,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望爹成龙。

  思索片刻功夫后,他抬头望着朱棣轻声说道:“眼下我燕王府虽处险境,但以父王的雄才远略,想来已有对策,儿臣虽愚笨,但谨遵父王之令。”

  朱棣眼角的皱纹微微一舒,看着小儿子神态温和道:“好,好,燧儿真是长大了,你能这般想,爹心中甚是欣慰。”

  “父王既然已有对策,儿臣也定当遵办。”世子朱高炽见状连忙说道。

  “爹,你有何事要儿子出力的,说来便是,儿子这命都是爹给的,又有何惧。”高阳郡王朱高煦浑厚的声音也从一旁传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