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燕王朱棣进京
半个月内,伴随藩王进京,燕王朱棣作为最后一个赶到应天府,二十余位藩王相聚于湘王府邸。
湘王也是按新皇要求,由宫廷内堂出些银两,在湘王府邸举办宴席,招待齐聚一堂的所有藩王。
而在半个月以来,藩王外封的事情尽被所有藩王得知,但最后来的燕王朱棣,尚不清楚藩王外封与世界地图的事情……
举办宴席前夕,朱雲文的寝宫。
“燕王到了哪里?”
朱雲文边看世界地图,背对着边问。
纲常拘礼,禀报:
“回皇上,燕王已经到了龙江,预计明日就会到应天府。”
朱雲文扭头地斜视,厉色眼神露出:
“还真是速度够慢,其他藩王都已经相继进京,就燕王紧赶慢赶,看样子,是不把朕看在眼里。”
历史上的朱棣,对朱允炆这位新皇多有看不起。
现在,传召藩王进京的圣旨,带出应天府已经一月有余,朱棣还在故意怠慢,最后一个进京。
显然,对身为朱允炆的自己是藐视。
但是任由朱棣如此,只怕历史轨迹还会跟原本的历史一样,朱棣会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
看情况,必须有所行动!
宁王掌握的朵颜三卫,尚未被朱棣给拿了去。
遏制燕王掌握的兵权,至关重要。
“传召户部尚书夏原吉,进宫。”
朱雲文下旨道,转身后,去坐到那边龙椅上。
“是。”
纲常拘礼,退后几步,转身离去。
半个时辰后……
侧殿。
夏原吉来到侧殿,简单地向新皇行了跪拜之礼:
“微臣叩见皇上。”
朱雲文背对着,看完奏书后,将其放了下来:
“起身吧。不知道夏尚书,关于商人登记注册的情况,办的怎么样?商人是否办了商税缴纳的登记?”
过去了半个月,朱雲文正好,想问问这方面的情况。
“回皇上,登记还算顺利。在皇上将商人户籍移出贱籍名单后,恩威并施下,商人们并没有反感突然的商税十取一,目前登记注册的商人,在不断增加中。”
夏原吉根据现下的情况,进行汇报。
“那就好。朕还以为那帮富商,在户籍移出贱籍名单之后,会不安分,看情况倒是很老实。
既然商税改制还挺顺利。那就把士兵世代为军户的户籍,也给改了,往后士兵向农户和商户等户籍的更改限制给放开,不允许进行阻拦。”
根据实际情况,朱雲文打算把老朱制定的户籍制度给改下,哪有士兵世代都是为军户不变的,还有承担朝廷一半的粮税,卫所制可是有弊端的。
“皇上,这…连户籍更改,都要放开限制,岂不是会出乱子?!”夏原吉感到一些担忧,打算劝诫一番,放开士兵关于户籍的限制,可能会导致兵部那边,士兵来源急剧减少。
“不会出乱子。朕放开户籍限制,不过是打算废除卫所制,先帝制定的卫所制在最初恢复民生方面,起到不少的作用。可如今时候不同,卫所制实施年月一旦过长,超过两代就会暴露出问题。
朕决定以新的军制,代替卫所制。”
洪武帝在大明初期,把百姓民生治理的还不错,可惜在朱雲文看来,并没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后期的大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世代为军户出身的不少士兵,在后面,因为土地兼并,被夺去了安身立命的农田,导致士兵沦为流民,大量逃亡。
在情况没有变得太过糟糕之前,朱雲文需要通过提升商人地位,征收商税,推出新的军制和强军之策,进而废除卫所制,将其彻底取代。
否则,大明军事实力,会因为卫所制的长期糜烂而不断削弱。
“皇上这么说,微臣就不多问。”
夏原吉不会多问,知道新皇是有政策可以解决,那么就无需多问,作为臣子,做好份内制事儿即可。
“若是完成大明境内的商人注册,按季度来算,预计商税,能够收取多少?十取一来算。”
朱雲文询问,是否能够推出新的军制和强军之策?还得看商税,一个季度能够收取多少?
毕竟,推出新的军制和强军之策,耗费的银两可不少,还得依靠征收的商税来支持军费消耗。
“禀皇上,微臣之前估算了下。
秋季时节一过,保守估计,不低于两千万两。”夏原吉进行过估算,只能以保守估计的税收量来禀报。
“两千万两?还是少了。要是给商人营造良好的经商环境,加上出海贸易,税收应该还能翻几倍。”
朱雲文思索着,也许可以考虑,废除海禁政策,将来要进行改革的地方很多,不止土地改革,工商业改革、社会改革,也需要不少银两。
不过,最麻烦的还是士绅阶级,土地改革会牵扯到偌大的士绅团体,想要展开土地改革,会遭遇失败。
兵权,政权,两项大权必须两手抓!
对付士绅阶级的话……
“已无事儿,退下吧。”
朱雲文扶额,挥手示意退下。
“是。”
夏原吉拘礼,退后十余步,转身离开。
“保守估计两千万两,若有多余,一年收取商税一亿两都有可能。”朱雲文呢喃自语道,从军事上推出强军之策,也许可以瓦解朱棣在北平府的军中人心。
等到商税收上来,就立刻实施!
……
翌日,湘王府邸。
燕王朱棣回到应天府,来了湘王府邸与不少藩王相聚。入了府内,燕王就和湘王以及周王等人见了面。
“四哥。”
以湘王为主,十几位藩王,相继以双手抱拳方式敬向燕王。
“无需多礼,各位。咱们兄弟,能够齐聚一堂是不容易,感谢当今皇上,能给我们藩王一次齐聚的机会。”
朱棣谦虚道,拱手礼敬天。
“四哥,请坐吧。”
湘王侧身请的手势,示意四哥到这边来坐下。
朱棣颔首,同湘王一起,到提前准备好的椅子坐下。
十多位藩王,在等朱棣坐下后,也随之一起坐下。
齐聚一堂的藩王们,开始聊天。
“十七弟,此次皇上召藩王进京,到底所为何事儿?”
朱棣从来应天府过程中,听到了不少的风声,其中还是关于藩王外封的消息,是特别的多。
不了解新皇究竟想做什么?
“是就藩于大明域外。皇上决定,以改封的方式进行削藩,召集藩王进京,主要是为了跟藩王商议,如何确立藩王外封到域外的问题?
皇上一个人做不了主,所以需要和藩王们齐聚商议。”
湘王向四哥说了大致的情况。
“就藩到域外!?”
这么一听和认真分析、了解,朱棣反而不明白,这就藩域外,不就是变相将藩王们流放出去。
新皇让藩王们齐聚,不会一网打尽吧?
“四哥最后来,应该还不了解,藩王外封的情况。
我给四哥,大致讲一下目前情况……”
长话短说,湘王把了解到的,仔细说给四哥听。
朱棣听了后,从疑惑到恍然,不过短短几个瞬息之间:
“这么说。皇上把我们外封,是以封地换封地的方式,进行收回,才将我们藩王外封于域外进行开疆扩土?”
湘王微微颔首:“便是如此。四哥应该了解藩王就藩于大明内的问题,皇上生怕各位藩王佣兵自重,闹出极大的乱子。就力求以封地换封地的方式,违背祖训,不顾向万国宣战的风险,允许我们藩王打出去,建立属于我们汉族的天下和各位的王朝。
四哥,你是我们诸王之长,你有想法从大明向外打出去吗?
其他哥哥、弟弟们,已经有一半想打出去独立建国的想法。”
朱棣顾视十七弟,以及其他弟弟,俨然是心里慌了,心想:朱允炆这小子,居然违背祖训,准许藩王们向外开疆扩土,不怕劳民伤财么?
而且藩王有过半的人想要打出去。
这些弟弟们,难道多少都是有些野心?
“那诸位是什么想法?真的要打出去离开大明吗?”
朱棣质问自己这些弟弟们。
“回四哥的话,我们没意见。皇上登基四月有余,早有削藩之意,违背祖训允许藩王打出去,也是为了我们藩王和后代,有利可图。
况且,皇上势必要收回封地,却不会着急这一时,等到我们大部分的藩王,离开了大明,才会收回封地。
想必,四哥到现在,应该还不了解世界地图的事情?”
周王问了问。
被这么一问,朱棣一头雾水,询问:
“什么世界地图?五弟你在说什么?”
周王笑了一下,随之,其他藩王们也相继笑了起来!
朱棣环视,更加不解,这到底在说什么事情?
“哈哈哈!四哥,亏你是我们这些藩王的兄长,居然还不知道世界地图,不是五哥提一嘴,你都还不知道,皇上那里,有海外番邦之人进献的世界地图。”
宁王笑的不行。
最后来的四哥,偏偏是最后一个不知道世界地图的藩王,其他藩王都知道,就他这位兄长不知道。
“够了!”
朱棣厉声呵斥。
片刻,藩王门就忍住没笑了。
“你说海外番邦之人进献,还是一副关于世界的地图?”
朱棣斜视老十二,问着。
“不错。是皇上登基之初,来自南洋番邦的使者进献,世界地图上,详细描绘了世界有多大,地形这些都有。目前这副地图正被皇上挂在寝宫侧殿,已经有不少大臣觐见皇上时,见到了那副世界地图。”
湘王是第一个见到世界地图的藩王。
跟四哥详细说了世界地图的来历。
“竟然会有此等事儿,藩王外封,不就是皇上从世界地图上琢磨出来?”朱棣认真思考前后情况,猜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