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朱棣:允炆侄子,臣没想造反!

第2章 决定藩王外封

  寝宫。

  辗转反侧,朱雲文难以入眠,随即起身地扶额,心想燕王朱棣一旦造反,自己一点战胜的把握都没有。

  要是与历史一样,被朱棣攻入应天府赶下皇位。

  只怕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削藩?

  不可能削藩!

  朱棣本身虽有野心,但有大义在身不会冒险造反,不过有那妖僧姚广孝在身边鼓动朱棣谋反,这绝对是一个大麻烦。本来没有野心的朱棣,也是在姚广孝的掏熏下,渐渐有了野心。

  想要稳坐皇位,朱棣是一大问题。

  可是要怎么将朱棣造反的火苗给彻底掐熄灭?

  仔细想了想,历史上的朱棣,在懿文太子朱标死后,才有了对皇位的想法,更是在姚广孝这会施展屠龙术的妖僧诱导下,等待一个可以造反的时机。

  看情况,姚广孝就是关键问题。

  可是燕王朱棣的本事儿极大,不会擅长领兵的自己,可不是对手,如何掐灭造反的火苗?都不了解怎么做?

  对了!

  分封制,洪武帝定下九大塞王,就是为了防止蒙古反扑,在长城、黄河、长江一带设立了数个藩王镇守,构成三道防线,防止蒙古南下。

  世界那么大,只要对分封制改一改就可以杜绝燕王朱棣的造反,让朱棣带兵,向域外进行开疆扩土。

  甚至让朱棣到域外,自己当皇帝去。

  先睡觉,等到明天早朝再提这件事情。

  ……

  翌日上午,早朝的时间开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跪拜,异口同声。

  朱雲文坐上龙椅,端正的坐着,右手微微抬起:

  “免礼。”

  群臣声音,极为响亮:“谢皇上。”

  随即起身,文臣武将,向左右两排整齐的站着。

  太监总管驻留在皇帝身旁,喊着: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户部尚书即夏原吉,站出来,拱手礼地敬道:

  “微臣夏原吉,有事启奏。”

  朱雲文抬手一下,示意他请说。

  夏原吉瞄了一眼,恭敬道:“今年国库税收为二百九十一万银两,与去年相比减少三十万两,加上各种银两支出,目前国库仍然国库空虚。”

  “还请皇上开源节流,这样下去,会影响朝廷中枢运转。”

  面对夏原吉的税收汇报,朱雲文感觉这大明国库,真特么的穷啊!从洪武年间开始就一直入不敷出,加上推行重农抑商,税收方面就很复杂。

  尤其是处在封建社会,朝廷的主要都是来源于土地,农税占比就是大头,商税是很少收取,甚至不会收取。

  “朕明白。跟去年相比,税收就一直在减少,想要开源节流,也不太容易。而且朕看了大明的税收制度,主要税收来源是人丁税和农税,想要开源节流,也必须从其他方面着手解决。”

  “夏原吉,你是户部尚书,对于税收制制度是有了解的。那朕想一想,想要开源增加税收,起码要对大明的各个行业,都要有个清楚的了解。”

  “朕需要你,把大明的士农工商等有关民生的产业,进行详细的调查,朕要知道大明百姓的生活如何?”

  “为此,朕会派锦衣卫,与夏尚书一同调查百姓民生情况。”

  朱雲文给出开源节流的方案,想要增加国库税收,还得仔细了解民生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赖对税收制度进行调整。

  “微臣,明白。”

  夏原吉拘礼道,随即退下。

  早朝一些大大小小的政务,详细的和诸多大臣了解一下,在最后即将下朝时,方孝孺从文臣站出,上前。

  看向上前的方孝孺老头,朱雲文滴汗且觉得大感不妙!

  “皇上,老臣有事启奏,如今藩王佣兵自重,些许有轻蔑朝廷之举,还请皇上尽快削藩,收拢兵权于朝廷。”

  方孝孺进言,震惊在现场的文武大臣。

  大臣片片私语,没想到,方孝孺会进言削藩。

  面对方孝孺进言,朱雲文的神色是毫无意外,齐泰、黄子澄进言削藩,就连方孝孺夜来掺和。

  显然,这是找死的节奏!

  都不怕把燕王朱棣造反,夺取天下。

  “削藩好吗?九大边塞,燕王、宁王等率军驻守,负责北境安全,防止蒙古卷土重来反扑大明。要是对九大塞王削藩,岂不是朕自毁长城,导致边塞无人可守,让蒙古直插中原腹地吗?”

  朱雲文厉色的眼神,凌厉地语气质问。

  面对皇上这么说,方孝孺后退,执意想要削藩,没有考虑到边塞防守问题,当年洪武帝册封皇子为王,就是为了戍边,防止外族入侵。

  方孝孺愧疚,退后几步,拘礼:

  “抱歉,是老臣欠缺考虑,没有想到这一层的考虑。”

  朱雲文从龙椅上,拍了下扶手,渐渐地起身,走了下来,又说:

  “燕王、宁王等,朕的这些叔叔,虽然握有兵权,势大。可朕相信,他们是不会随意乱来,即使乱来,朕坐镇中央,也会亲手进行镇压。”

  “朕,打算对分封制进行改制。”

  面对文武百官,朱雲文说出了要对分封制改制的想法。

  文武百官们一片哗然,片片私语。

  难以想象,皇上打算来个大的,对分封制进行改制。

  要知道,改制可不是小事儿。

  历朝历代,改制意味着改革,会有不小的影响。

  尤其是对朝廷的运转,改制方向把握不好就会功亏一篑,付出的改制进度,也会被拦腰截断。

  “皇上,改制一事儿可不小。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动了改制的念头,可不好进行展开。”

  “而分封制自周朝以来就有,本身制度就已经很成熟,若改制,可不好从制度上进行改制。”

  齐泰站出来,进言道。

  “朕知道,对分封制修改,很容易大动干戈地造成不好的影响。但是朕,只是对分封制,调整一下藩王们就藩的方向,让其不在国内就藩,而是让藩王们就藩海外,让朕的这些叔叔们打出去。”

  虽然说要改制分封,不过朱雲文要做的是调整方向,又不是真的要改制。分封制本身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很成熟,何必从分封制本身进行修改。

  “就藩海外?皇上,海外都尽是一些蛮荒之地,将藩王们调出去,岂不是跟流放没有区别。”

  夏原吉上前,拱手礼地急道。

  “并不算流放。打从周朝开始,分封制实行,再到大秦将分封制废止,你们想一想这把领土整合了多少次?”

  “大秦统一天下,奠定了中原如今的统一格局。而汉唐、蒙元向西开疆扩土,不知扩大了多少?把国土疆域,延伸到了西域那边而去。”

  “所以让藩王外封,目标,不过为了开疆扩土,让一些有野心的藩王,在海外好好当一次如先帝那样的开国之君,将这属于我大明之外的化外之地,经过开化,成为我汉族天下的领土。”

  朱雲文于文武百官中间走动,继续说:

  “当然,我知道你们有些人,内心有些想法。什么藩王外封,来日方长,定会威胁到大明本土。告诉你们,压根没必要担心藩王外封,反过来攻我大明,因为朕只准许藩王外封有个藩地,绝不允许任何一个藩王背叛大明。”

  “因为天下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朕领导下的大明。”

  “现在,朕把话说的很明白。

  你们都聊一聊,藩王外封,是否可以调整方向进行实施?”

  面对皇上要调整分封制的政策,文武百官相互商议。

  正当聊的比较火热时,方孝孺站了出来地进言:

  “皇上,不可调整分封制。一旦将藩王外封到海外,意味着大明,将要向天下万国宣战,这有悖于祖训,不可任由将藩王外封出去!”

  正要回龙椅坐下的朱雲文,滴汗,扭头斜视迂腐不堪的方孝孺,这特么的!既然把老朱制定祖训给搬了下来。

  “是啊,皇上。”

  齐泰也上前,拘礼地说着:

  “洪武皇帝此前,已经定下几个不征之国在内,这调整分封制会违背祖训,这于国不利。”

  额头的青筋暴起,朱雲文一脸怒目地顾视这俩人,没有心情坐在龙椅上,反而是走了下去,还是跺脚地步伐,显然是被这迂腐地俩人给气到。

  “朕费尽心思,想要通过外封的方式将藩王势大的问题给解决掉!你们却跟朕在这里唱反调,拿先帝制定的祖训压朕!不允许将藩王外封。”

  “你们几个意思!?难道想要强行对二十多个藩王削藩么!不怕再来一个如晋朝那样的八王之乱么?!”

  朱雲文声音嘶吼般,怒道。

  方孝孺、齐泰相继下跪,磕头礼拜:

  “老臣等没有这个意思。”

  朱雲文把手上拿着的奏书,甩在了齐泰的身上!拂袖转身返回龙椅上坐下。已然是对这些迂腐不堪儒家出身的俩人,看样子想要一劳永逸地解决藩王问题,这俩人不能留在朝堂上。

  迂腐又无能,还被后世称作是建文三傻的存在。

  真的没脑子!

  “传朕旨意,罢黜齐泰、方孝孺上殿议政的权力,调离应天府,无旨意,永远不得入京!”

  啪的一声!朱雲文起身,双手猛拍桌子地怒道:

  “传旨!”

  文武百官面对陛下盛怒,相继跪下!

  贴身太监总管,走来,畏惧地拘礼:

  “是!”

  “传皇上口谕,罢黜齐泰、方孝孺议政权力,即可调离京师!”

  朱雲文拂袖离去,不宣而退朝。

  “恭送皇上。”

  文武百官异口同声地敬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