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朱棣:允炆侄子,臣没想造反!

第17章 流民问题,用以工代赈来解决

  奏书甩出去,打在候泰的脸上!朱雲文已然是火冒三丈,“好一个没有接到!前方百姓过得水生火热,后方的你,想必是日子过得很不错!

  堂堂大明刑部尚书,就是如此当的!?

  大明还想要刑部作甚!”

  候泰磕头跪拜,“臣知错!求皇上给臣一次,定当严查!”

  朱雲文推倒案桌,啪的一声!案桌倒地于一旁,随即走下:

  “已经晚了!士族强占百姓土地,怕是这朝堂内早就有人蒙蔽圣听,试图不让朕知道江浙一带的事情。

  估计你,候泰,就是蒙蔽圣听的人。

  传旨,候泰行任刑部尚书,罔顾江浙一带流民隐瞒不报且多有失职,即可押入诏狱等待候审,由监察院负责江浙一带隐瞒不报一案的调查。”

  为了给予文武百官一次震慑,朱雲文当场宣旨!

  纲常从一旁迅速走来,双手抱拳为敬:

  “属下遵旨!”

  殿外走进两位锦衣卫,在纲常带领下将候泰带了下去,下放到诏狱!过程,没有大臣站出来劝诫。

  甩手一下,朱雲文退后几步,往龙椅上一坐,冷峻之色外露环视文武百官,不屑地说着:

  “告诉你们,朕可不是什么仁君!太祖爷对你们都不客气,朕也绝不会惯着你们随意胡作非为。

  你们要是想继续蒙蔽圣听,那就继续来好了!朕不介意像太祖那样,将这朝堂诸公杀的人头滚滚!”

  朱雲文露出意味深长的邪笑,为此看向他们文武百官。

  文武百官畏惧,几乎长跪于地上,感受来自皇帝的可怕!

  前世的朱雲文,在未来,就是一个普通农民出身,经历过某些事情的打击,对待一些没有给他留活路的人,感到恶心!面对持续会为大明带来不断土地兼并的士绅,天生就有厌恶感。

  像那些特权阶级,前世的他,没少被所谓高高在上的人压制过。

  面对这些文武百官,朱雲文拥有的心性跟朱元璋一样,残暴凶狠,上次对宫女和太监进行大清洗,也是从那婧乐身上看到曾经的他。

  所以无论对文官集团,还是武将,朱雲文对他们压根不感冒,若是给天下百姓更多的活路,何必这样对待!

  朱雲文起身后,无视,转身离开!

  “恭送皇上。”

  文武百官异口同声敬道。

  伴随小朝会结束,文武百官,也相继从议政殿内退下。

  寝宫,侧殿。

  面对文武百官蒙蔽圣听的行为,朱雲文暂时不会做过任何追责,待大明报社筹建基本完成,就会依靠大明皇家日报,传达政令给底层百姓。

  只要拉拢了百姓,自下而上,对士绅这个特权阶层的所有权力、优待废除,基本上士绅再想如何折腾,到时候地位,几乎与百姓没差别。

  妨碍土地改革的地主也是!

  也不知道朱棣那边怎么样?

  对文官也不感冒的朱棣,应该可以处理好此事儿。

  彼时,江浙一带某处。

  朱棣带领少量侍卫,进入江浙一带的地界内,一路骑马前来,遇到了从江浙两地向应天府逃荒的流民。

  面对身穿破烂布衣,穿着破烂草靴的老百姓,坐在马背上的朱棣,眼中露出不忍直视之色:

  “东南士族!简直不把人当人!”

  在上次看到那份血书内容,朱棣对于东南士族的所作所为,感到厌恶!自太祖创建大明,已有三十一年,都再次看到如元朝末年记载的灾年之景。

  “八百里加急!回去告诉皇上,江浙一带的流民,将会大量涌入应天府,希望皇上早做救灾准备!”

  朱棣斜视,委托锦衣卫百户,八百里加急回去。

  “属下明白!”

  锦衣卫将马牵引,转个头,快马加鞭返回应天府!

  朱棣这边,不慌不忙,率领侍卫和锦衣卫即可前往苏杭!

  八百里加急!锦衣卫百户,很快传到了应天府,因为身穿飞鱼服,守门的军人也没做什么阻拦。

  很快,伴随锦衣卫百户进入宫殿!身在侧殿的朱雲文,也接到了八百里加急的情况告知。

  面对锦衣卫百户的告知,得知大量流民涌入应天府的消息,朱雲文恨不得将这帮东南士族碎尸万段!

  仅仅登基才几个月,太祖一死,又开始蹦哒起来!朱雲文觉得这帮士绅阶级,真的欠些收拾。

  不过当下更棘手的是流民,该如何安置比较好?

  大量往应天府涌动,这情况,成为建文帝以来,也是第一次遇到,几乎没有任何头绪解决。

  “传召户部尚书夏原吉!”

  朱雲文立刻口谕传旨。

  “是!”

  魏总管拘礼,立刻退下去,将人传唤到殿内。

  小半个时辰内,夏原吉火急火燎的急忙进宫,来到了寝宫侧殿,拱手礼为敬,行了一礼:

  “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不知皇上传唤臣前来所为何事儿?”

  朱雲文斜身看去,露出冷峻之色:

  “是否了解到从江浙一带,大量流民涌入应天府的事情?”

  夏原吉拘礼垂头,“还未得知。”

  啪——!

  朱雲文拍了桌子,走过去,怒道:

  “堂堂一个户部尚书,连大量流民涌入应天府都不知道!朕要你这个担任的户部尚书有何用?!

  下面没有人上报,你也不清楚,还真是那里烂一点,这里烂一点,吏治腐败都到了这个份上!

  朕问你,流民涌入,当如何安置?

  别跟朕说,简单的开仓放粮就可以解决流民问题!”

  夏原吉畏惧地低头,拘礼回应:

  “不是!臣不会随意开仓放粮给流民,皇上,要想安置流民就得利用流民发挥价值,如皇上所想,一味赈济流民会给部分流民生出惰性。

  若是以工代赈,恰好更行。

  皇上委托周王,筹建织布厂。也已经在跟蒙古鞑靼部开有互市做交易,臣建议可以征用流民中的老弱妇孺,凡是有织布能力的时候都可以到织布厂帮忙。”

  面对夏原吉给出的建议,朱雲文思虑前后都点点头:

  “还不错。可是织布者,多见女,其男子无此能力,妇女有安置,流民中的男子作何处置?”

  即使可以抽出部分会织布的人,前往周王筹建的织布厂帮忙,不过,剩余流民中的男子也是个不知如何安置的问题。

  “因为商税缴纳,国库目前税银已经丰裕殷实,可以调用他们,进行河堤修补和运河的淤泥肃清,只要给足粮食、银钱,可以积极调动流民对朝廷的安排就任。”

  在有了上千万的税银,夏原吉不会再为了银两不够的事情,感到忧心,所以提出此方法来一一解决流民安置问题。

  “你这户部尚书,当得还不赖,倒是能想到好的办法。

  为了防止支出有问题,每一笔支出去的银两落实到位,朕会派监察院的人,作为监督户部官员的监督之人,一同处理流民安置和做活问题。”

  为了能让流民安置下来,调用其中的劳力负责织布、肃清运河等,朱雲文则会派出锦衣卫监督这一切,防止官员懈怠,处理不好流民安置等问题。

  “微臣明白。”

  夏原吉行礼为上,定会配合监察院&户部官员处理好此事儿。

  “说起来,国库既然不再空虚,朕想要废除卫所制的想法,也该履行了。”上次想到新的军制和强军之策,朱雲文考虑到如今国库充盈,是时候该推行出来。

  “不知道皇上想如何做?”

  面对新皇的提醒,夏原吉自当遵从新皇的决策来办,所以拘礼问道。

  “先从京营开始,裁军十万,把一些老弱残兵给裁撤出去,发放抚恤金安慰。另外也要提高将士们的待遇,朕还打算修建一个烈士陵园,厚葬一些将士,往后葬入烈士陵园的汉家儿郎,都会受到后世子孙的礼拜和敬仰。”

  想到的就是这些,朱雲文打算从提高将士们的待遇开始,须知,守家卫国又出力地是将士,汉家儿郎参军的目标,多是为了军功才来。

  想要将士们的拼命,就得给将士们最好的待遇。

  “皇上!修建烈士陵园,若是受到后世子孙的敬仰,这可是变相提高大明将士们的地位!

  这、这能行吗?”

  夏原吉担忧地问,没想到新皇打算给大明将士们修建个类似庙堂的烈士陵园,这是打算提高军人们的地位吗?

  “没有什么不行的。将来藩王们想要打出去,不提高将士们的待遇和地位,如何让将士们拼命?

  朕既要国富民强,也要振兴我大明王师的战力,加上思想建设辅导,朕要大明王师始终担好迎战的准备。

  毕竟,大明王师,将来还要对付鞑靼和瓦剌蒙古部落,乃至朕还要重现汉唐伟大时期收服西域的壮举……”

  提高士兵的待遇和地位,就是为了实现开疆扩土,朱雲文可不是守成之君,其目标可是高于历史上的每一位君王。

  不过开疆扩土前,前提是需要把经济給搞上去。

  经济形势好了,税收多了,就可以承担一次对外开战的军费开支,不用担心军费花销巨大。

  “微臣了解,皇上要裁军十万,微臣作为户部尚书定当配合。”

  夏原吉拱手礼为敬,定会全力支持!

  “税务部已经增设完成,朕亲自挑选了一批能干的寒门子弟,担任税务部征收税银的重要职位,夏尚书,往后尽量配合税务局和监察院把冬季商税給收上来。

  往后商税不缴纳者,就地格杀!”

  在收税方面,朱雲文不会心慈手软。

  拖欠商税缴纳的商人、士绅,谁都不会轻易放过!

  夏原吉回应:“微臣遵旨!”

  看情况,往后的商人,会被新皇长期定为征收税银的对象。这重视商业发展,抛弃以农为本的基本国策要改啦。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