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让方孝孺来教导朱楠,是有点“大炮打苍蝇——大材小用了”。
有点像用中科院院士,来教幼儿园小朋友。
毕竟只是一个孩童的启蒙老师。
但朱元璋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儿子就是要最好的。
我是皇帝,我任性!
事实上,朱元璋是有私心的。
方孝孺是个读书种子,还是个神童。
据说六岁的时候就会写诗,绰号“小韩子”,是天下读书人的偶像。
朱元璋希望自己的小儿子,可以沾沾方孝孺的文气,尽快好起来。
同时方孝孺,还是朱元璋亲自为朱允炆选择的重要班底。
在朱允炆继位后,他一定是个重要人物。
有了这层师生关系,方孝孺自然会照顾朱楠。
于是,朝中之人都知道,方孝孺成了小皇子的老师。
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或许对自己即将去世有感。
朱元璋封皇二十六子朱楠为“南越王”,封地广州。
或许因为汉初南越王赵佗,是有记载历史上最长寿的君王。
朱元璋希望自己的这个小儿子,可以长久的活着。
大明永乐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公元1398年6月24日)。
一代帝王朱元璋崩。
谥号:高皇帝。
后世称明太祖。
对于朱楠来说,这是一件悲惨的事情。
便宜父亲朱元璋死了。
他以为的,自己的最大依靠,亲生母亲葛丽妃也被下令殉葬,追随朱元璋去了地下。
这也是为何朱棣能够理解,朱楠做噩梦的原因。
“陛下,南越王殿下这种情况,确实是住在庙里会更好一些。”
“暮鼓晨钟,每日聆听梵音,反而有利于殿下脑疾的恢复!”
“至于您担心的殿下的教育问题,贫僧日前也住在天禧寺,得空可以教导一下殿下!”
道衍和尚一开口,顿时把朱棣的两个疑虑都打消了。
论学识,朱棣认为这个时代,或许有大儒会比道衍和尚好,但应该不多。
而且,朱楠也不需要考功名,朱棣对他的希望,那就是知礼仪,守忠义就好。
能力太强,反倒不是什么好事,最重要的是忠心。
这一点,朱棣是绝对相信道衍的,毕竟他们两个算是患难与共的战友,道衍肯定不会教出来一个处处想着反对朱棣的人。
住在寺庙,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是皇帝,必须住在皇宫,朱棣自己都想搬出去住。
朱棣正想点头。
那边朱楠却不乐意了,说实话,他有点害怕道衍这个和尚。
一个一心劝别人造反的人,要做你的邻居,还主动要当你的老师,怎么能不让人担忧?
“皇兄,我不想做这个和尚的徒弟,那不成了小和尚了吗?”
“我也不想总住在庙里,我想有自己的府邸!”
“小小年纪,还想要自己的府邸,过几年,毛长齐了再说。你要么住皇宫,要么住庙里,你自己选!”
朱棣有点不悦地看着朱楠说。
“那我还是选择住庙里吧,住皇宫我会做噩梦!”
“明天,就给你举行正式的拜师典礼,你拜了道衍大师为师,也就没有人再拿方孝孺是你老师的事情说事了。”
“我不要拜老和尚当老师!”朱楠又一次强调。
他心说,朱棣你是不是听话只听一半啊,我明确表示才不愿意拜师的啊。
“道衍大师,是靖难的大功臣,不日我将赐他还俗,并且要重重封赏。并且大师的学识也是一等一的,教你一个顽童,都是你高攀了?”
“事情就这么定了,不必多言!”
一旁的老和尚也面色不善地看着朱楠,心道:“我也就是对你这个娃娃有点好奇罢了,当你老师,都是委屈我自己了。你竟然还想拒绝。”
“此刻,多少人想拜入我门下,我还不乐意收呢。”
于是道衍开口道:“陛下,贫僧化外之人,封赏之事,休要再提。不过教导小殿下,贫僧倒是很乐意,我一定让他学会敬君爱民,尊师重道的!”
说着道衍还略带深意地看了朱楠两眼。
小样,还治不了你了!
和尚的目光,让朱楠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这令他更排斥道衍这个老和尚做自己老师了,总感觉那双眼睛能看穿人心。
于是朱楠在心里,快速思考破局办法,不能让老和尚做自己的老师。
于是,室内又陷入一片安静。
朱棣在等着亦失哈回来。
道衍在等朱棣对于方孝孺的处理意见。
他能感觉到,朱棣在读了朱楠所说的故事以后,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
原本,道衍和尚对于方孝孺的生死并不是那样关心。
他之所以努力规劝朱棣不要杀方孝孺,主要还是为了朱棣以及自己的名声。
或者加上他本身也是读书人的一员,他也不喜欢看到读书人,在莽夫军汉面前,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这让他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但是,他低估了朱棣杀方孝孺的决心,可见方孝孺把朱棣骂得有多狠。
他有点后悔自己一开始的方向就选错了。
一味让朱棣不要杀方孝孺,反倒会激起朱棣的逆反心理。
越多人为方孝孺求情,朱棣就越想杀掉他。
反倒是朱楠的故事,会让朱棣衡量直接杀掉方孝孺是否合算,曹操,刘表都知道祸水东引,借刀杀人。
只有黄祖那个莽夫,才会直接把祢衡杀掉。
现在,如果朱棣直接杀掉方孝孺,不就意味着他成了黄祖一流的人了。
跟随了朱棣多年,道衍和尚相信自己对于朱棣的心理,把握得还是比较准确的。
亦失哈出去,多半是朱棣为了确认,朱楠所说的话是否都是真的,背后是否有人教唆朱楠做这样的事情而已。
道衍和尚并不担心朱棣查到自己,他做了什么自己跟很清楚。
但是,刚刚发生的事情也让道衍对朱楠产生好奇,这也是道衍想要让朱楠拜师的原因。
原本在他看来,朱楠就是个有脑疾的小家伙,所以他才会找上朱楠,利用朱楠为方孝孺求情。
但此刻他的本能告诉他,他有可能看错朱楠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他相信,如果朱楠真的是扮猪吃虎,就一定会慢慢露出马脚。
原来这次并不是,道衍和尚和朱楠第一次见面,他们之前已经见过一次。
而这次见面,最初朱楠的举动,都是道衍和尚特意要求的,不过后来一段戏,则是朱楠自己发挥的。
这就不得不再讲讲之前发生的故事。
朱元璋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后世称建文帝。
建文帝即位后,开始重用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人,着手他谋划已久的事业:削藩。
朱元璋将自己的二十五个儿子和一个孙子都封为藩王。
如果将皇帝比作最大的地主的话,那么藩王就是小地主。
而且是武装地主,因为他们每个藩王都可以有三支护卫,可以拥有九千到五万七千人不等的部队。
削藩简单来说,就是让分封的诸王交出自己的武装。
没有武装,就像老虎没有了爪牙,只是一个地主而已,对皇帝就没有了威胁。
朱楠还小,没有就藩,但无疑他也是藩王的一员。
所以一日削藩不完成,一日刀子就在头顶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