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缔宋!

第5章 计划不变

缔宋! 理尚往来 2390 2024-11-15 08:43

  关于这个问题,赵桓在脑中检索了一遍他知道的历史,确认也没有初六进攻金营的相关记载,终是苦思不得其想。

  随即又是一阵后悔,亏得他先前还在担心能不能打的问题,给完颜宗望写信时姿态也是放的极低。

  话说回来,赵桓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有些心虚,“种老相公,那初六我们还能攻打金军吗?”

  “陛下,现在我们不应该考虑打不打的问题,而是应该关心金人会不会来攻城。”种师道扼腕叹息,语气幽幽,遗憾之意尽显,他身侧的宗泽闻言也是连连摇头深有同感。

  不过李纲听后,连忙起身,“陛下,臣马上回衙门布防,往城头加派人手。”

  他说的衙门是临时搭建的亲征行营司衙门,位于外城西北方向的宣泽门(也叫西水门)旁,金军便是驻扎在城外西北方向的牟驼冈,他们此前攻打的就是宣泽门,因其为水门,防御薄弱。

  “李右丞勿慌,昨晚一战,金军也需整顿,即便要来,也没这么快,不急在这一刻。”

  宗泽将李纲叫住后,赵桓也说:“李卿别急,今日视朝后朕已派和议使去金营,应该能将他们稳住。”

  李纲又坐了回去,像是想到了什么,睁大眼睛瞪着赵桓,“陛下该不会又想花钱解决吧?”

  赵桓也瞪了回去,“胡说,朕岂是花钱买和平的人。”

  见李纲一副你就是的表情,他无奈的解释起来,“李卿勿要多想,朕只是写了封书信给完颜宗望,顺便道个歉而已,真的,而且朕现在拿的出钱来吗?”

  他现在脑中时不时就冒出前几日在宣和殿经历的画面,无数珠玉、犀角、象牙等珍藏的宝物摆满了整个大殿,那是多么光彩夺目,可全都送去了金营,更别说之前送去的金五十一万余两,银一千四百三十万余两,他虽然没见过,但光听数量就大的吓人,想想都让他心痛。

  非只如此,他还在懊恼,只恨他没能早点穿越过来,要是将这些钱财用来养兵马,得养出多少军队啊。

  李纲想想也是,整个东京城能搜刮的钱和金银都搜刮的差不多了,官家应是再拿不出钱来的,遂放心了不少,而且官家居然主动对金军用拖字诀,虽然失了些尊严,但眼下整个大宋朝廷还有什么尊严可讲,所以他觉得赵桓此举不但没有可指摘的地方,而且还算是做的比较合理,便不再言语。

  “恐怕不只是道歉这么简单,陛下应该还找了人替陛下……为昨晚的失利担责,若臣猜的没错,是姚平仲吧。”宗泽适时开口。

  “没错,朕这也是无奈之举,宗卿觉得有何不妥?”

  “没有,姚平仲身为主将,理应担责,只是份量稍显不足,而且,陛下有没有想过熙河经略姚古将军,他可还在来东京的路上。”

  经宗泽提醒,赵桓也想起,姚平仲可是姚古的养子,他将姚平仲推出去背锅,那姚古会不会……

  种师道许是知道宗泽的担忧,说道:“陛下放心,臣知姚古为人,大是大非面前他是分得清的,何况此次本就是姚平仲做错了。”

  赵桓闻言放心不少,倒是宗泽此时朝种师道拱手,“是宗某小人之心了,还望种兄勿怪。”

  种师道摆手,“怪不得汝霖(宗泽字),你也只为思虑周全罢了。”

  姚平仲背锅一事算是暂且过去了,赵桓就此做了个总结并开启新话题,“照种老相公所言,我们初六进攻的计划算是作废了,完颜宗望那边大抵也是按兵不动,可如此下去也不是办法,三位卿家认为接下来应当如何做?”

  李纲忙道:“陛下,臣还是坚持之前的计划。”

  种师道也说可行,赵桓看向宗泽,突然记起宗泽是不知道他们的计划的,于是主动解释,“宗卿,是这样的……”

  事实上,这个计划原本就是之前为了初六的行动做的,大体如此:

  先派兵将黄河渡口等要道守住,然后再断绝金军的粮道,接着用重兵把金军围起来。然后宋军这边无需主动出击,金军如果有游骑出来,就袭击一下,但如果他们大部队出来求战,宋军就据城不出。若有多余兵力,还可以派去收复河北地区丢失的土地,断绝金军的归路。等金军主力疲惫了,粮草殆尽,再逼迫金军将三镇和誓书归还,给他们留一条活路北归。等他们渡黄河到中途时,再动用所有力量给予毁灭性打击。

  宗泽听后,也认为可行,不过也提出了一点隐忧,“若此间金国完颜宗翰带领的西路大军攻破太原,前来与完颜宗望大军汇合,又该当如何。”

  种师道:“太原有知府张孝纯和胜捷军王禀在,完颜宗翰想要攻破太原没那么容易,汝霖不必担心。”

  宗泽闻言不再说什么,种师道数十年领军经验,他的判断总归还是要信的。不过赵桓却皱起眉头,只因他听到张孝纯这个人,他怎么记得历史上的张孝纯是降过金的,而且隐约记得太原那边也出过问题。

  你的好,别人不一定记得,但你的不好,却总是能被人牢记,现在的赵桓就是如此,打心底不太相信张孝纯,于是说道: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既然宗卿提到了太原,还是得多加防范才是。”

  种师道沉吟片刻,说:“若陛下实在担心,不如再派一支队伍过去,臣勤王军中有一承节郎,名为李孝忠,有韬略,善应变,可使之。”

  “此人可曾散尽家财、自募兵马?”

  “没错,他招募人马三千余,说来这承节郎还是陛下给的,陛下还记得此人?”

  太记得了,得到种师道的答案,赵桓甚是欣喜,不过他记得李孝忠可不是因为封承节郎的原因,再说封一个从九品官还不至于经他这位大宋官家的手,主要还是因此人的另一个名字,李彦仙,也是一位抗金名将,不过死得早了些,名气不如岳飞、韩世忠等人,但军事能力却不弱于他们。

  恰是因此,赵桓心里是不太愿意让李孝忠去太原的,他觉得让李孝忠留在东京能发挥的作用更大,可最后还是同意了,只因种师道又提到了另外一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