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十六国乱世之金戈铁马

第34章 长安城 重现汉统

  话说当日四路大军相聚洛阳,正在等候太尉刘裕的到来,突然姚恢自安定叛乱、已经杀向长安、姚赞回师勤王的消息接连由关中细作飞鸽传书到军中,王镇恶等人认为,此是天赐良机,不能错过。于是决定不等刘裕,便与檀道济、沈林子率军向潼关赶去。

  途中王镇恶让檀道济、沈林子分兵攻打后秦孤悬关外的重镇蒲板,以消除牵制,自己则直捣潼关。

  蒲板位于秦州、并州、豫州三州交界之地,黄河向东被吕梁山阻挡折曲南下,奔腾千里再被华山所阻,再次向东而去。而在就在这黄河与群山的交汇中形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潼关与蒲板。

  潼关和蒲板互为犄角,不但构成了关中抵御关外入侵的重要防线,也是关中征讨关东的桥头堡。

  此时蒲板还掌握在秦军手中,对于攻击潼关的晋军部队来说是非常严重的牵制与隐患,于是檀道济、沈林子欣然接受王镇恶的调派,挥军北向渡过黄河攻打蒲板。檀道济命麾下小将苟卓进攻蒲板旁边的匈奴堡,自己与沈林子则来到蒲板城下。

  匈奴堡虽然不大,但是极其坚固,此堡依山而建,易守难攻。苟卓攻打数日毫无进展。这日夜间,众将正在营中休息,突然喊杀声大起,原来匈奴堡守将姚成都料定晋军疲乏,特来劫营。晋军毫无准备,被杀得大败,苟卓只身逃回蒲板城外檀道济的军营。

  而檀道济在蒲板也遭到了守将姚驴的奋勇抵抗,数日间损兵折将,却毫无建树。此时见苟卓单骑逃回,正好一腔怒火无处发泄,便要将他斩首,但是被众将劝住。

  第二日,檀道济、沈林子各自领兵,同时朝蒲板猛攻,姚驴亲自上城指挥,一时之间城上万箭齐发,晋军损失惨重,好不容易部队攻至城下,云梯刚刚架上城头,就被守军用长木顶开,接着火油朝城下浇至,城下的晋军将士浑身都是火油,嚎叫着满地打滚,一时间鬼哭狼嚎的惨叫声此起彼伏,檀道济见此既愤怒又无奈,刚刚打算鸣金收兵,突然背后杀出一支大军,原来是匈奴堡的守将姚成都前来蒲板救援。

  城上的姚驴见姚成都援军杀到,当机立断,下令打开城门,迎战晋军,檀、沈二人所部立刻就陷入了内外夹攻的局面。幸得众将奋力拼杀才逃出包围,但是晋军经此一役损失惨重。

  败回营中后,沈林子对檀道济言道:“蒲阪城池十分坚固,兵力众多,难以很快攻取。王镇恶将军正在孤军攻打潼关,我等不如南下与王将军合军一处,潼关既破,蒲板自当投降。”。檀道济见蒲板无法攻克,一时之间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好同意沈林子之言,渡过黄河与王镇恶汇合。

  此时的王镇恶也在潼关城下交战多日,皆无法取胜,檀道济的来到,一方面使攻城的兵力增加,另一方面蒲板未下、隐患巨大,一时间不知是喜是忧!

  关中原本东边的要塞乃是函谷关,所谓关外关内,就是以函谷关为界,秦岭脚下的崤山艰险难行,山中因百万年雨水冲刷,形成一条东西长达数十里的狭窄通道,被人称为崤函古道。函谷关扼守崤函古道的东边出口处,犹如一条裂缝的开口出建立雄关,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北方不远就是黄河天险,所以此关是东方大军进入关中的必经之路,战国时,秦国就与山东六国数次战于此关,而就是因为函谷关的存在,山东六国几次合纵伐秦,函谷关外伏尸百万皆不能成功。

  后来黄河略微改道,函谷关北侧黄河的河床露了出来,关外大军如果再要进入关内,可以从河床绕行,此关的战略意义大为下降,汉武帝时为了扩大京畿范围又把函谷关东迁到三百里外的新安郡两座土丘之间,函谷关的战略地位更是降低,几乎成为摆设。

  东汉建安元年,身在中原的曹操为了防止关西马超的兵乱,遂在原秦函谷关旧址以西一百二十里处倚险建立潼关,从此潼关彻底取代函谷关成为沟通关内外的要冲,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三国乱世、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潼关附近发生过无数次激战,攻下潼关就可饮马关中,否则只能饮恨收场。

  虽然姚赞率军撤离潼关回师勤王,但是潼关的守军仍有数万,加上雄关天险,晋军一时之间陷入无能为力的境地。每日寇关都毫无寸功!而姚邵的到来,更使得潼关守军士气大振。

  就在这时蒲板的姚驴,竟然派部将姚鸾南下截住黄河水道,阻止关东往潼关处运粮,晋军无粮顿时陷入恐慌之中。王镇恶、檀道济与众人商议对策。众将皆建议应东归洛阳,汇合太尉刘裕,再攻潼关。沈林子闻言大怒,手按配剑斥道:“今许、洛已定,关东将平,成败与否,只看我等。且大军尚在远方,敌军兵众气盛,想要撤军,也难以安全退走。诸位将军如果退兵,我将单独留下完成使命。”。

  王镇恶等人遂镇定下来,并命人向洛阳的刘裕求援。信使未行,刘裕的使者却来到了潼关大营,原来沈田子青泥大败秦军的消息传至洛阳,刘裕下令让其弟沈林子前去增援,沈林子闻言,欣然前往。

  而此时身在洛阳的刘裕,担心如果立刻全军进军关中,北魏会乘机南下,偷袭关东,到时候大军将陷入无处可退的局面,于是拒绝派出援军。在其亲自督阵两个月内,刘裕令冠军将军向弥北渡黄河,驻扎石门牵制北魏;同时在关东沿河各重镇设兵防卫;再叫王仲德坐镇洛阳,总领关东防御。一切安排妥当后,才亲自率大军朝潼关开去。

  而身在潼关的王、檀诸军,由于刘裕大军不能及时赶来,又面临着即将断粮的境地,一时之间军心开始不稳,幸好当初檀道济在洛阳释放降卒的举动在关东地区传为佳话,因此弘农一代百姓自发捐献粮食,这才暂解了此次缺粮危机,军心渐渐安定。而太尉刘裕的到来,更使得军心士气大振,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晋军大营驻扎在离潼关十里之外,始终对守军保持着巨大的压迫感,但却也无法撼动坚固的潼关。刘裕策马来到营门前,遥望巍巍潼关,也不禁被其雄伟所震撼,叹道:“好一座雄关,真不愧是天下第一关!”。

  王、檀众将见太尉刘裕到来大喜,原以为会立刻召集大军攻打潼关,谁知刘裕却迟迟不发兵,只是让朱超石率军狙击蒲板方面的秦军来援,再令大军严守营寨、以防劫营,并且命人去北条山砍伐树木。众将不解,一同前往刘裕营帐询问。

  刘裕微笑道:“诸将莫要心急,潼关天险纵使百万大军想要攻下也非易事,我军全力攻打,哪怕拿下,也当损失惨重。孤还在洛阳之时,刘穆之就遣人送来克城之计,原本怕走漏风声,秦军会有准备,所以密而未发,如今诸卿到来,本帅不想再瞒,请看此图。”。

  原来刘穆之遣人送了封密函与刘裕,名为“克城之计”,打开一看,原来是份蓝图,依照其图可以建造一种巨大的攻城楼车,此楼车有十数丈高,上窄下宽,窄处也有两丈,乃是方形楼顶,周围有木板护持,可载数十人。下宽处装有两排车轮,可由兵士推动前进。

  众将见到蓝图大为叹服,于是各自退出。可是王镇恶却留了下来,刘裕疑惑问道:“王龙骧有事相禀吗?”。

  王镇恶行礼道:“太尉,我军来到潼关已有数月,末将观察地形,又从渔人口中得知,每年冬月枯水之际,黄河与渭水交汇之处原本湍急的河水将会大大减缓,可以行舟,如今正值冬月,河水明显有放缓之势。末将愿率水军经黄河驶进渭水,再绕过潼关进入关中,然后出其不意的攻打长安。如果侥幸可以成功,则大事成矣!即便不胜,也可以牵制潼关的守军,配合我大军攻下潼关,望太尉恩准!”。

  刘裕闻言心头一动,随即在帐内来回踱步,思考良久后,沉声道:“龙骧将军真不愧为孤之肱骨,就依卿之计策!”,随即又对着王镇恶温言道“此行凶险,成败不能逆料,你要好自为之!”。

  王镇恶跪下接令,并正声道:“太尉待末将恩同再造,末将定不辱使命!”,数日后,王镇恶便率精兵两万,战船数十艘沿黄河进渭水逆流而去。

  潼关附近的黄河水流湍急,不适合行船,而与渭水交汇之处更是波涛汹涌、满是暗漩,此时虽是枯水之期,但仍然汹涌难行。王镇恶的舰队众船在骇浪中左摇右晃,似乎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船上众将士虽是南人,但仍然呕吐不止。经过一日的惊心动魄后,舰队终于成功进入渭水,朝长安方向驶去!

  几乎就在王镇恶离开大营,逆水而上的同时,潼关的守军却偷偷出关,也朝黄河边开去。

  原来姚邵迟迟不见刘裕进攻,赶到十分困惑,又从探子口中得知,晋军正在北条山砍伐巨木,似乎有什么诡计,越想越坐立难安。于是派其子姚恰率轻骑兵三千,前往黄河南岸晋军粮草大营,令其焚毁晋军从洛阳好不容易运来的粮草,从而逼退刘裕。

  其子姚恰劝阻道:“前日蒲板姚鸾已经截取过晋军粮草,如今敌方定有准备,况且刘裕用兵素来稳妥,也不会让我军有可乘之机!”。姚邵不听,只想奋力一搏!

  就在姚恰率领着三千骑兵悄悄接近晋军屯粮之地杜家堡之时,突然喊杀之声大起,数千晋军从四周杀出,为首一将头戴灵兽冠,身披吞金猛虎铠、身躯凛凛、剑眉星目、下跨白马威风凛凛,正是冠军将军檀道济。

  姚恰见晋军大出,连忙率军撤退。檀道济更不打话,策马向前追杀,很快追上。姚恰无奈回身厮杀,二人都使长刀,但双方实力悬殊,姚恰年纪又轻,经验不足,被檀道济卖个破绽,然后一刀斩落马下,三千秦军轻骑兵全军覆没。

  潼关内的姚邵得知姚恰战死,秦兵全军覆没,又想到先前被沈田子斩杀的姚万,一口鲜血从喷出,晕厥了过去。数月间连失二子,原本就有旧疾的姚邵再也支持不住了,病势复发,遂把军权后事托付给其弟姚赞,然后呕血而死!

  姚邵已死,王镇恶渡河而进的消息也传到了长安,由于后秦没有水军,姚赞只得调用部分潼关守军由征东将军姚难率领沿河岸追击,姚泓也派出镇北将军姚疆领数千人在长安北面的黄河南岸扎营,等待狙击王镇恶,并同时遣使向北魏求援。

  平城,北魏皇宫御书房内,魏帝拓跋嗣接见完后秦求援的使节后,正与亲信大臣商讨是否出兵。

  拓跋嗣言道:“晋、秦两军相峙潼关,不能进退,朕欲行围魏救赵之法,亲率精锐骑兵南袭彭城、寿春,到时刘裕如何自处?”。

  崔浩谏言道:“现在西北柔然、胡夏二寇未灭,陛下不可亲自率领六军出征。我大魏兵众虽盛,而将领之中却无韩信、白起之才。长孙嵩长于治国,但行军打仗,却不是刘裕的对手。”。

  拓跋嗣微嗔道:“依卿之言,难道要坐视姚秦覆灭,晋国做大?”。

  崔浩连忙行礼道:“秦地汉戎杂处,乃虎狼之国,风俗不同,人情难变,刘裕想在三秦之地行荆扬教化,就如无翼而想飞,无足而欲走,是不可能做到的。如留兵守之,必然也是给敌人帮忙。孔子云:善人治邦百年,可以胜残去杀。现在秦人难制,一、二年间哪能是刘裕做得到的呢?陛下如能暂时治戎束甲,息民守境,以待其变,秦地终当为我大魏所有!”。

  拓跋嗣闻言微微点头,似有赞同之意。崔浩乘机接着言道:“臣曾经私下评论近世人物,前秦王猛治国,是苻坚的管仲;前燕慕容恪辅佐少主,是慕容暐的霍光;而刘裕平定逆乱,却是司马德宗的曹操。刘裕如果平定姚泓回来,当务之急就是篡位称帝,取长安只是他壮大声望的跳板而已!”。

  拓跋嗣闻言一惊,思虑片刻言道:“晋国不乏权臣,当年王敦、桓温皆有篡位之意,但都未能如愿。桓玄虽然称帝,但半年即亡,你认为刘裕就能够成功?”。

  崔浩拱手道:“王敦、桓温、乃至桓玄,虽然权倾朝野,然而并不能掌控全局,晋国之中反对势力众多,王敦连其弟王导都不能说服;桓温虽掌兵权,但文臣皆轻视其人;桓玄虽然称帝,但晋国之中他真正能控制的只有荆州一隅而已,况且当时晋室一百五十年人望尚在。而刘裕则不同,经过灭桓楚、剿卢循,晋国之中从朝堂到州郡皆已是刘裕亲信之人把持,而他对于晋室又有再造之功,人望早已凌驾司马氏之上多矣,臣料其篡位必成!”。

  拓跋嗣闻言沉默许久,突然开口问道:“卿认为刘裕之才比之慕容垂如何?”。

  崔浩脱口而出道:“刘裕要强于慕容垂!慕容垂借父祖二世为君的资本,出生时便已尊贵,稍加努力,便足立功。刘裕则起于微末,没有一尺土地作为资本,没有一卒可供调用,而他奋臂一呼即剿灭桓玄,接着北擒慕容超、南摧卢循、西灭谯纵,凭功秉权,遂执国政。况且慕容垂作战以强讨弱居多,而刘裕自少年出道,一生百战,大多以弱胜强,二人高下自可判断!”。

  拓跋嗣听完点头,随即问道:“卿言之在理,那么你认为先帝如何,可以与刘裕相比?”。

  崔浩闻言一惊,连忙跪下道:“臣管窥蠡测,怎敢点评先帝?”。

  拓跋嗣微微摇头道:“但说无妨,朕恕你无罪!”。

  崔浩行礼缓缓道:“先帝身负国仇家恨,幼时则寄人篱下,但乘势而起,集合旧属,任用漠北淳朴之人,攻伐四方,光大先祖伟业,而又南入中原,变风易俗,化披四海,自当与伏羲、神农齐列,岂是刘裕能比?”。

  拓跋嗣闻言微笑道:“崔卿啊崔卿,公之言却是耐人品位啊!”。于是赐他御缥酒十觚、水精戎盐一两,并采纳了崔浩的谏言,决定坐山观虎斗,不发兵援救后秦!

  话说王镇恶率数十艘艨艟战舰沿渭水逆流而进,划船士卒均藏于船内,沿途军民未曾见过此种无人划桨的战船,以为有神力相助,纷纷惊恐不已!

  王镇恶料定在长安城北黄河边上的渡口定有重兵防御,于是在距离长安百里的地方,就下令停船登岸。骑兵从船上跃马跳入水中,而步卒将士们只能带着兵器跳入寒冷的河水中,涉水上岸。由于没有在渡口停船,未及用缆绳固定,大军刚一上岸,战船即被湍急的河水冲往下游,而大军的辎重粮秣还在船上。就在这时后方河岸边尘土飞扬,从潼关一路沿岸追击的秦军即将赶到。见到战船漂走,敌军又至,晋军开始喧哗起来,恐惧之心蔓延。

  这时王振恶骑在马上手持长槊在军前来回奔驰,大声疾呼道:“将士们,诸位家人皆在江南,而此处就是长安北门外,离家相去万里,现在辎重已随船冲走,此刻向前就是功名利禄,后退就会尸骸无存,将士们,我等已无退路,唯有死战,随我向前杀敌!”。

  众将士闻之士气大振,再想到此刻已成背水一战之势,如不死战杀敌,将无生路可言,于是排好阵型朝秦军猛冲过去。

  姚难的军队已经追击船队数日,此时人困马乏,见晋军结阵冲来,心中大骇,连忙迎战。一番交战之后,秦军几乎全军覆没,姚难单骑逃往长安。

  王镇恶大获全胜,全歼了秦军,并缴获战马数千。修整片刻便沿河向西而去。守在渡口的姚疆,不见渭水上的战船驶到,却见河岸晋军自西向东杀来,大惊失色,赶紧率军前去拦截。

  双方展开激战,相对于姚疆的八千军力,晋军占尽优势,很快便杀得秦军丢盔弃甲,姚疆也在对战中被猛将毛德祖一刀砍死于马上。王镇恶随即兵临长安城外。

  姚泓得知姚难战败、姚疆战死,王镇恶的大军已经接近长安城,十分惊惧,满朝文武全都惶恐不安。尚书姚白瓜怒道:“此刻敌军已近京师,尔等如此惶惶不安怎能退敌,现在潼关还在坚守,王镇恶不足两万兵力,而我长安还有精兵数万,有何可惧?望陛下赶紧下旨派军出击,王镇恶孤军入境定然战败,我长安自会无虞!”。

  姚泓一听有理,立刻镇定下来,忙下令姚裕、尚书庞统在宫中驻兵;先前举洛阳城降晋,后又逃回长安的姚洸守在沣西;尚书姚白瓜将四军杂户迁进长安;姚丕把守渭桥;胡翼度驻在石积;姚难屯兵在霸东;自己亲自驻守逍遥园。分派以定只等王镇恶到来。

  而一直驻扎蓝田牵制秦军的沈田子部,得知王镇恶已由渭水入关,也赶忙率军攻打咸阳。

  就在王镇恶兵临长安的同时,潼关外晋军所造的攻城楼车已经完成。第二日刘裕便下令全军出击,拿下潼关。

  只看十台巨大的攻城楼车在士卒的推动下,缓缓的朝潼关城墙移动。而巨车后面则跟随着数万晋军将士。潼关上的守军见到如城楼般高大的悍然巨物朝城下开来,个个惊恐莫名,半晌才想起箭弩退敌。可是巨车顶上有护板、底下车轮前端也有护板,箭弩无法起到作用。很快攻城巨车便来到了城边。

  巨车高大十数丈,比潼关城墙还高数尺,车顶上的晋军此时已是居高临下,而关上的秦军却要仰头还击,一时间攻守之势几乎逆转。车顶上的晋军纷纷拿出弓弩朝城墙上的守军猛射,而因为有护板防御,晋军不用担心仰头射箭的秦军能伤到自己。潼关城上因此乱成一团,中箭的守军无数,余众纷纷躲避。

  多亏攻城楼车的牵制,秦军无法再组织起有效的防御,攻城大军很快便来到城下,云梯纷纷架起,不一时便有晋军登上城楼,接着越来越多,城墙上晋军蜂拥而至。楼车上的士卒见此,也纷纷拔出佩刀跃向城墙。一场惨烈的白刃战在潼关城墙上展开。

  得知晋军已经攻上城墙,姚赞大惊,连忙率亲卫前往增援。当他来到潼关城上,发现此时的关墙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修罗地狱,双方将士密密麻麻布满城墙,踩着满地的尸体,互相砍着、刺着、扭打着,甚至撕咬着,其状惨不忍睹!

  而晋军的攻城部队齐聚城下,还在源源不断的顺着云梯上向城墙上增援。此刻皇叔姚赞心里明白,潼关已不得保,看着此刻城上惨烈的厮杀场面,再想到死去的宗族将士,姚赞万念俱灰,拔出佩剑,大叫一声“秦国完了,皇兄啊!臣弟不能为你守住基业,臣弟寻你去也!”,随即自刎而死!数月的潼关攻防战中先后死了两位肱骨皇叔,不知倘若姚兴还活着当做如何感想!

  就在姚赞自刎的两个时辰后,潼关也彻底被晋军攻破,自此晋国大军正式进入关中,而从此前往长安将无险关遏阻,晋军一路上也将势如破竹!

  潼关已破的消息还没有传到长安,王镇恶的大军就在渭桥与姚丕猛烈的交战起来,姚泓最失策的地方就是没有利用长安城的兵力优势与王镇恶决战,而是分兵扼守要冲,被动防御。也正因此才给了晋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驻扎渭桥的姚丕面对来势汹汹的王镇恶,很快就陷入被动之中,双方激战半日,秦军渐渐不敌,姚丕连忙派人请求增援。而王镇恶也知道如能取胜唯有迅速击败姚丕,打击长安守军的士气。于是他身先士卒,率军冲锋,猛将毛德祖更是单骑在秦军中数次进出,杀得敌军人仰马翻。秦军终于崩溃,往后方急退。

  姚泓得知姚丕不支,连忙亲率大军从逍遥园前往增援,谁知未至渭桥就遇到姚丕的败兵,水边道路狭窄,两军相遇,一时竟阻塞道路,进退不得。就在这时毛德祖率军杀来,败兵惊恐万分,纷纷争道逃跑,混乱中与援军互相推搡、踩踏,死者不计其数,许多人因此落入水中,毛德祖也乘机从背后砍杀。此战宗室亲王姚谌、前军将军姚烈、左卫将军姚宝安、散骑常侍王帛、建武将军姚进、扬威将军姚蚝、尚书右丞孙玄等都战死在阵中,秦帝姚泓仅率数骑逃回宫中。

  姚泓逃跑途中,派人传令卫将军胡翼度拦截晋军,谁知胡翼度见秦军惨败,知道大势已去,竟然率军向王镇恶投降,并领着晋军朝长安杀来。

  得知胡翼度降敌,原本率军赶到石桥准备助战的姚裕,也惊慌的逃回长安。此刻长安城中守军只有数千,再无力量阻挡晋军。摆在姚泓面前的只有三条道路:投降、出逃、死社稷!

  自尽,姚泓自然不敢;出逃,又怕被抓住;万般无奈下的姚泓打算投降。姚泓年仅十一岁的长子姚佛念连忙劝道:“父皇,晋人皆视我们为夷狄,就算投降了,也一定不能保住性命,希望还是自己了断吧。”。姚泓茫然若失而没有回答。姚佛念于是登上宫墙投地而死。

  第二日,姚泓白衣素服,牵着马车,马车上载着棺材,带领着嫔妃子女、文武百官,来到城外,正式向王镇恶投降。立国三十二年的后秦正是宣告灭亡。王镇恶命人把后秦宗室百官看管起来,并率众由平朔门入城。

  巍巍长安,曾经的神州心脏,西周、秦朝、西汉皆再此建都,后世新朝、前赵、前秦、后秦也皆以此为都,有诗赞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虽然历经劫难,数次遭受浩劫,但此时晋军见到长安城,仍被其雄伟所震撼,纷纷感叹道“真不愧为‘天下第一都’!”。而自从被前赵刘聪攻克后,整整过去了一百零二年的长安城再次回到了汉人军队手中!但此时的长安早已不是当年的长安,而是汉戎杂处,不知华夏为何物的长安!

  果然不出其子所料,姚泓等宗室后来被押往建康后,全部被斩首。而随着姚泓的投降,刘裕大军也一路顺风顺水的朝长安赶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