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战虎牢 北魏南侵
十六国第一雄主,传奇君王刘裕去世后,被尊为高祖武皇帝!太子刘义符继位,遵其母张夫人为太后,谢晦、傅亮、徐羡之、檀道济受先皇遗命为辅政大臣。次年元旦改元景平,大赦天下!
自从继位称帝,天下再没有可以管束他的人了,刘义符更加肆无忌惮,嬉戏无度,毫无治国理政之念,更不要说厉兵秣马北伐中原了。
而刘裕驾崩的消息传至北方,却引起了一场巨大的振动。一向因为畏惧刘裕而不敢引兵南下的北魏明帝拓跋嗣认为讨伐南朝的时机终于到来了。
北魏泰常七年,刘裕去世的消息传至平城不久,拓跋嗣即在朝会之上宣布自己意欲南下牧马之意。
“往年刘裕常欲北上侵犯我国,朕因有柔然、胡夏之患一再忍让,如今我大魏对于柔然与胡夏的征伐皆获大胜,蠕奴抱头鼠窜暂无犯我之力。”,拓跋嗣坐于帝座之上志得意满的说道:“如今南主刘裕已亡,宋国再无可惧之敌,朕欲发兵南下,收复滑台,进而平定河南、淮北之地,诸卿以为如何啊!”。
天部大人奚斤闻言立刻行礼言道:“陛下圣明,南国往年占我滑台、攻我河北,又常有犯我国境之意,着实可恶,如今其主刘裕已死,幼主继位诚无可虑,我大魏正好可以南下开疆扩土,臣愿为先锋!”。
拓跋嗣闻言大喜,突然司徒崔浩出班劝谏道:“陛下不以刘裕篡位为怀,互相派遣使臣,常有礼物往来。如今刘裕刚刚身死,宋国正值国丧,我大魏乘丧讨伐,即使获胜也不光彩。《春秋》上说晋国士丐率军侵犯齐国,听说齐侯去世,便撤回军队。君子以不伐丧为大礼,此举恩足以感动孝子,义足以触动诸侯。而今我大魏也无力一举而定江南,臣以为应该派人前去吊祭慰问,存其孤弱,怜其凶灾,布义风于天下,令德好事指的就是这些。如此,则会教化披盖荆、扬,南金象牙羽毛之类珍奇,可以不求而自至。”,崔浩顿了一顿接着道“刘裕刚死,党羽未离,我军兵临其境,他们必定齐心迎战,这样我们不一定能够取胜,陛下不如坐观其变,静待南朝有变时,再发兵不迟。臣料其主幼臣强,他日定有祸乱,到时陛下命将扬威,可不劳士卒,坐收淮北之地。”。
拓跋嗣虽然极其器重崔浩,但是听完他的谏言,心中不喜,暗忖道“当年刘裕北伐后秦借道黄河时,你就劝朕不要阻拦,后来南军攻潼关、战关中,你又劝我隔岸观火,如今朕欲南征,你又已君子不伐丧为由劝谏。为何只要朕欲与南朝开战,你就劝阻,一旦与柔然、胡夏作战,你就竭尽全力出谋划策,难道真如旁人所言,因为你是汉人,虽身在大魏却心在南朝?”。
于是拓跋嗣故作平静,诘问道:“君子不伐丧,可是当年刘裕不也是趁着姚兴病亡,而率师伐秦的吗,朕为何就不可以呢?”。
崔浩明知魏主不悦,依旧微微摇头言道:“此事不可混为一谈,姚兴死时,诸子争位,国家动荡,于是刘裕伐秦一举功成,如今南国却并无此局面。”。
拓跋嗣怒道:“在朕看来,两者一致,卿不必再言,朕意已决,即日南征!”。崔浩见陛下真的发怒,便不再劝谏,行礼而退。
次日,东殿之中,拓跋嗣召开御前会议,与众将臣佐商讨进兵事宜。拓跋嗣任命奚斤为前锋都督、晋兵大将军,公孙表为吴兵将军,二人率兵三万渡河攻打滑台;再命大将叔孙建为楚兵将军,令其率军三万进攻青州。自己亲率五万大军殿后。
拓跋嗣向众将问道:“此次南征,朕意图荡平淮河以北之地,诸卿以为先攻城为好还是先略地为好?”。
奚斤言道:“臣以为应当先攻城,城池攻克,辖地自破。”。
崔浩虽然本来反对南下,但此时木已成舟,作为魏帝的心腹智囊,依然受命参军了御前会议,并建议道:“南人极善守城,而我北魏铁骑善于平原交战,如今以大国之力攻城,是以短击长,如不能克,将大损士气,敌军援兵到来,我军危已!不如分军略地,以淮河为限,置官收谷。到时滑台、洛阳反而处于我军后方,南方救援无望,定将成为我军囊中之物!”。
公孙表闻言反驳道:“如不攻取城池,敌军援兵一到,大军凭何坚守,臣赞同都督之言,当先攻城。”。
拓跋嗣虽觉得崔浩所言甚好,但是奚斤、公孙表之言也不无道理,再上心中多少对崔浩有所不满,于是决议先攻城。
刘裕自从当年北伐取得河南之地后,就在黄河南岸设立了四个重镇防卫北魏,自东向西依次是兖州境内的碻磝、豫州的滑台、虎牢、洛阳。拓跋嗣命叔孙建攻碻磝,然后直取青州;令奚斤、公孙表攻滑台,然后自东向西依次攻取虎牢、洛阳。
滑台此时只有数千守军,守将是宋东郡太守王景度。见到北魏大军来犯,王太守十分惊恐,但是重任在肩不得不战,只是敌军势大,自己兵力又太少,于是紧急遣人向西边的虎牢求援。虎牢守将毛德祖得知滑台被围,立刻让手下将领窦晃领兵三千前往增援。
奚斤来到滑台之下,想到当年王仲德不战而得滑台,心中十分气愤,于是下令全军猛烈进攻。但是守将王景度每每亲自上城指挥,守军因此士气如虹,一次又一次打退魏军的进攻。
一日,北魏正在攻城,突然西边尘土飞扬,原来是窦晃的援军到了,王景度在城楼上望见援军,于是下令开门出战,两军内外夹击,魏军大败,退后二十里扎营。
奚斤见到滑台援兵的到来十分愤怒,于是与公孙表各领一万五千魏军,每日上午、下午交替攻城,意图疲乏守军。
谁知王景度、窦晃非常坚毅,屡屡领军打退魏军的攻势,奚斤的先锋大军围城一月有余却毫无寸功,无奈派人向魏帝拓跋嗣求援。
拓跋嗣得知滑台被围一月却毫无进展,怒不可遏,同时也信服了崔浩的建议,于是加封其为相国刺史、左光禄大夫,让他为谋主随自己一起率大军援助奚斤。
不日,拓跋嗣亲率的五万大军来到滑台,魏军见皇帝亲至,立刻士气大振,攻城之势甚猛。滑台守军坚守月余,此时见魏帝亲至,再也支撑不住,王景度突围南归朝廷。窦晃也率军向西突围,中途遭遇追兵截杀,最后仅以身免逃回虎牢。
滑台自从当年被王仲德兵不血刃占领之后,终于还是回到了北魏的手中,拓跋嗣命人镇守,再命奚斤、公孙表乘胜攻取虎牢。
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洛阳东面最重要的门户与关隘,东汉末年董卓曾让吕布在此阻挡袁绍率领的十八路诸侯。守将毛德祖当年是王镇恶的龙骧司马,作为先锋猛将为王镇恶冲锋陷阵、屡立大功,后来刘裕听信沈田子、傅弘之之言,担心王镇恶在关中坐大,于是抽调毛德祖前往蒲板。蒲板后来被赫连勃勃围困,毛德祖撤至洛阳。刘宋建国后,他被任命为司州刺史,冠军将军,督司、雍、并三州、豫州之颖川、兖州之陈留诸军事,长期镇守虎牢。
虎牢关地势险要、城墙坚固又有重兵把守,再加上毛德祖勇猛异常,魏军猛攻两个月毫无进展。拓跋嗣愤怒异常,但也知虎牢关一时半刻无法拿下,于是用崔浩之计,派大将于栗磾领兵两万,从河阳渡过黄河,绕过虎牢关直击洛阳。
毛德祖识破拓跋嗣的意图,命令窦晃领兵五千屯于河阳对岸,阻止魏军登岸。于栗磾乃是北魏猛将,持一柄黑色大刀,号称有万夫不当之勇。魏军渡河之时,他左手持盾,右手执刀立于船头。宋军万箭齐发,魏军中箭落水者众多,但于栗磾毫无惧意,接近河岸之时,他一跃而上,手持大刀猛砍宋军,宋军混乱,魏军于是纷纷登岸,一场激烈的厮杀正式开始。
不一时魏军战马也被纷纷牵下战船,于栗磾一个翻身跨上自己坐骑,骑在马上的他更加悍勇无敌。片刻之间便连砍数十人,数名宋军小将都死于其大刀之下。就在这时只听一声暴吼“魏将休要猖狂!”,只看一员骁将骑马赶到,持刀向于栗磾砍去。此将正是冠军司马窦晃,于栗磾见窦晃一刀砍来,并不惊慌,横刀一档,两刀相碰火花四射。窦晃双手反被震得发麻。于栗磾见机挥刀劈至,窦晃往后一倒,躲过致命一击,并弹坐马上,乘势化刀为枪刺向于栗磾。于栗磾侧身闪过这极快的一刀,反手就用大刀斜劈窦晃,两人交战二十回合,窦晃渐渐不敌,于是卖个破绽拍马便走,于栗磾并不追击,他勒住马蹄取出弓箭,一箭直射窦晃后胸,只听一声惨嚎,窦晃中箭落马而亡。
主将战死,加上敌军势大,宋军被杀的四散而逃,回到虎牢的只剩数百人,于栗磾率军顺利进逼洛阳。
永初三年时,刘裕北伐途中病重,中道而止,朝廷考虑到王仲德年迈,不忍他长期驻军在外,于是将他调回彭城。而后刘裕驾崩、新皇登基,朝廷忙乱中一直没能派遣大将前往洛阳坐镇。并且洛阳守军一直以为虎牢陷落之前洛阳是安全的,于是当于栗磾率军来到洛阳城下之时,守军大为惊恐,匆忙上城拒敌,可惜仓促间迎敌又无大将调度,士气不振的宋军很快就交出了洛阳、金墉城,残兵逃散。豫州全境只剩虎牢一座孤城还在坚守,而朝廷的援军此时却还未上路。
就在虎牢激战的同时,北魏东线的叔孙建一路进展神速,先是攻克碻磝,宋国的兖州刺史徐琰奔往彭城,叔孙建于是向东进入青州。晋朝宗室残余司马受之、司马秀之原先聚集党羽盘踞在济水以东,这时都率领部众归顺北魏,叔孙建轻松进入临淄。南燕的前东牟太守、清河人张幸原先躲藏在巫山不愿臣服南朝,如今听说叔孙建到来,也率领二干人在女水迎接叔孙建,魏军很快便杀至青州州治东阳城,并包围宋国的青州刺史竺夔。
北魏进入青州后,竺夔便向朝廷发出了求援信,如今北魏军兵犯东阳城,竺夔再次派使者南归求救。
健康城内,得知北魏南侵,满朝震动,而皇帝刘义符却依旧整日嬉戏游乐,对于北境的危机他毫不在意。谢晦等人却心急如焚,想要面圣而不得,几经转折才找到皇帝,但刘义符对此事却极不耐烦的言道:“先帝让尔等辅政,尔等计议妥当即可,不必再问朕。”。
谢晦等人感到非常失望、愤懑,无奈之下于是派人告知檀道济,准备任他为征讨都督,使持节,让其率军前往彭城汇合王仲德一起出兵抗击魏军。谢晦等人再找到皇帝刘义符,让他下诏,并赐予军符。如此来回折腾浪费颇多时间。
檀道济得旨之后,率领朝廷拨给他的两万军队来到彭城,并与王仲德部的一万军队汇合一起北上击魏。而就在檀、王二人离开彭城之时,竺夔的求援使者再次到达。檀、王二人商议认为,自己兵力太少不足以分兵援救,如果洛阳、虎牢丢失的话,北魏大军南下,国中还有荆襄可守。如果青州一失,北魏跨过南豫州直接就能饮马长江威胁京师,况且东阳城离彭城不远,所以二人决定合兵先去救援东阳城。
此时青州诸郡皆溃,而苦苦坚守的东阳城内只有守军一千五百人,刺史竺夔召集城内民众上城御敌,并派出小股部队占据山险,行坚壁清野之法,使得魏军无法就地取食。这时济南太守垣苗率领残兵数百投奔东阳,此举无疑是雪中送炭。二人同心协力坚守城池,并不时派出奇兵骚扰魏军,此番操作竟然使得魏军一时毫无寸功。
叔孙建大怒,命魏军绕城布营十数里,又把竺夔派人挖掘的四重壕堑填平了三重,并制造撞车攻城。竺夔派人从地道中出城,用大麻绳把撞车拉住,加以破坏。魏兵在城外筑长围,愈攻愈急,城墙被破坏多处,城内兵士死伤惨重。恰巧此时天气炎热,魏兵中暑和患病者甚多,一时之间魏军焦头烂额。
这日,叔孙建正在指挥魏军攻城,突然探子来报,宋国援军已经赶到,离此不到五十里。叔孙建眼见东阳一时半刻无法攻破,而宋国援军又到,担心自己会被内外夹攻,于是连忙下令收兵,并撤出城围,退后十里扎营。
随后探子再报,援军主将是檀道济、王仲德二人,叔孙建大惊失色,此二人皆是宋国最出色的将领,特别是檀道济的大名,一直令北魏将士闻之变色。如此二人合兵来救东阳,如何还能与敌。于是叔孙建紧急下令撤军,魏军因此退出青州。
檀、王二人来到东阳城下,见魏军烧营撤离,檀道济连忙下令王仲德率本部兵马前去追击,自己则率军进城。
檀道济率军进入城内才发现城中早已无粮,但得城中老者相告,前燕之时有陈谷藏于窖中。于是下令开窖取粮,窖深数丈,终得陈谷数百石,暂时缓解了城中百姓的粮荒。檀道济又见东阳城墙经过月余的攻防已经破败不堪,城内也是一片狼藉,于是在竺夔的建议下,暂移州治到不其城。竺夔也以固守东阳之功,进号前将军,受封建陵县男,食邑四百户,后来官至金紫光禄大夫。
王仲德率军追赶魏军,向尹卯挺进,还未到尹卯,北魏军便已撤离了青州,于是王仲德回军与檀道济汇合。
檀道济、王仲德凭借其威名,兵不血刃解除了青州的危机,但同时洛阳城陷的消息也传到了青州。檀、王二人商议后认为虎牢已成孤城,魏帝拓跋嗣又亲自督战,自己兵少已无相救可能,于是在济水、黄河入口,布置水军,以防魏军再度向西进犯。然后王仲德回镇彭城,檀道济回军广陵。
檀道济决定不救虎牢,也意味着毛德祖的末日迟早将会到来。就在于栗磾攻打洛阳的时候,奚斤、公孙表二将也猛攻虎牢关不止,却连日不下,北魏主拓跋嗣十分焦急,他再让邺城人马增兵河南相助,此时虎牢城外已有魏军近十万,虎牢愈加危急。毛德祖见事态紧急,打算让人挖地道至城外,准备攻其不备一举解除困局。他先令人将地面掘开,一口气挖了七丈之深,接着再往城外掘,一共掘了六条地道,然后檀道济令壮士四百人钻入敌后,突然发难,连杀魏军数百,并烧毁攻城用具,而后潜回城内。
第二日,毛德祖利用刚刚取胜士气高昂之机,发兵出城,大战魏军,恰巧奚斤奉命移兵许昌已有数日。公孙表率军来战,两军大战一天,毛德祖英勇异常,宋军在其带领下拼死杀敌,公孙表与毛德祖短兵相接,险些被斩于马上,幸奈部将救援,才保住性命。宋军一度占据优势,就在这时奚斤突然自许昌回来了,立刻与公孙表合力共战,毛德祖兵少战败,损失一千余人,撤回虎牢继续坚守,此时虎牢被围接近百日。
这日,毛德祖的使者来到魏军军营求见公孙表,公孙表心中疑惑,不知其为何意,于是就在帐中接见使者。谁知使者只是代为表达毛德祖的敬仰之意。公孙表听到后极为受用,对使者言道:“本将知道你家主公是极明事理之人,所谓不打不相识,你回去告诉你家主公,只要他献城来投,本将定当上奏天子为其请功,到时必然封候拜将。”。
使者唯唯称是,然后赶回虎牢。奚斤得知虎牢有使者拜访公孙表十分疑惑,于是亲自来到公孙表的军中,询问使者来意。公孙表回他只是闲谈数句,并无实质议论。奚斤听完表面不说什么,但心中觉得大为可疑。
第二日,奚斤会同公孙表再攻虎牢,并在城下叫阵,谁知城上兵卒同声高呼道:“公孙将军,昨日主公与你约定之事,现在正可实行,希望将军不要食言,等你杀了奚斤,我家主公定会出城相迎!”。
奚斤本就疑心公孙表,此刻闻言更是大怒,骂道:“反贼竟敢私通敌寇!”不待其辩白,挺矛直刺公孙表。公孙表大惊,未及防备,胸口中矛死于马上。
奚斤命令魏军攻城,半日不克退回军营。数日后拓跋嗣得知公孙表已死,亲自率军来到军营。虽然拓跋嗣知道奚斤定是中了毛德祖离间之计,但此刻不便说破,便把麾下士卒都交给奚斤,让他率领攻城,并派人将虎牢关外的水源掐断。毛祖德无奈,只得派人用木桶向河中吊水,谁知此举也遭到拓跋嗣水军的阻挠,城中因此缺水严重。这时魏军再次发动猛攻,但连攻三日损兵折将仍不能攻克虎牢。
毛德祖本以为用计杀了公孙表,虎牢的压力会减轻许多,谁知反而更加严重,如今魏帝拓跋嗣亲自来到城外军营督战,而且水源又被阻断,军中希望他弃城突围的声音不绝于耳。
这日,毛德祖一身戎装,威风凛凛的危坐在将军府帅案后,众将列于堂下。毛德祖用浑厚的声音言道:“当年关中沦于胡夏之手,本将不能救,蒲板被围,本将不能守。数年来常常为此惭愧不已,如今朝廷授已大任,让本将镇守虎牢,本将再不退了,立誓与此城共存亡,诸位如果想走,本将绝不阻拦。”。众将见主帅如此,纷纷跪下起誓道“我等立誓要与虎牢共存亡!”。
断绝城外的水源,虎牢却还在坚守,拓跋嗣大感疑惑的同时,也不禁佩服起来。这时叔孙建从青州撤至河南,拓跋嗣并未对他加罪,只让他与奚斤合兵共击虎牢从而戴罪立功。
又过两月,虎牢的局面一日难过一日,城中水源缺乏,伤病众多,伤者缺水到甚至伤口都无法流出血来的地步。但毛德祖的信念却始终没有动摇,拓跋嗣一边派兵猛攻,一边让人对其招降,并许诺其高官厚禄,毛德祖皆不为所动。
毛德祖见虎牢城墙经过数月的攻打已经破败不堪,迟早会被攻破,于是命人在城内再筑三层围墙。果然数日后,外城终于被魏军攻破。而毛德祖却命令守军撤至内城继续坚守。又是一月激战,城内三层围墙被魏军攻破两层,但最后一层魏军始终无法攻破。毛德祖与麾下将士坚守内城,宁死不降。为防止魏军偷袭,将士们日夜不敢合眼,很多人都得了眼疾,但却依旧士气不坠。
拓跋嗣对此也大感疑惑,终于在被俘获的宋兵口中得知,原来内城里面有一口深井,守军正是靠着这口仅有深井才能坚守到现在。
虎牢关地势十分险要,此处南面便是嵩山,北面便是黄河,关隘建在崇山峻岭之上,乃为雄城,此城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由于地势高,很容易会被人掐断水源,所以历代守关者都非常注重饮水的问题,关内早就有一口井,此井深达四十丈,直通山腹中的地下水源,故此,拓跋嗣虽然断了关内的大部分水源,却一时无法断绝此井。了解到原由的拓跋嗣命人打听到水井的方位后,就让大军开始开凿。
井在山上,深达四十丈,井体贯穿山体,拓跋嗣令人凿开山体,掘地道直通井体。凿了好几天,还真就给他凿通了,拓跋嗣大喜,令人将井道阻断,自此虎牢关彻底断绝了水源。
没了水源,宋军再也无法战斗,毛德祖怒的双眼通红,于是下令开门,与魏军决战,准备以死报国。
清晨,疲惫的魏军大多还在睡梦之中,突然喊杀声大起,魏军做梦也没有想到,宋军竟然敢主动出击,一时大乱。奚斤连忙披挂上阵,就在这时面前一员大将杀到,只看此将一身猛兽紫金铠甲,铠甲上满是血迹,此将胡须倒立,雄武异常,手持大刀左挥右砍,连杀数十人。
因为两军交战时已见过数次,奚斤认得此人就是敌军主将毛德祖,心中对他十分佩服,但是大义当前,便不打话,向其杀来。两人交战二十回合,奚斤不敌,就在这时只听一声大吼“叔孙建来也!”,原来叔孙建听闻宋军突围也率军赶到。毛祖德以一敌二,丝毫不落下风,而奚斤与叔孙建却险象环生。
三人对战中,毛德祖占据上风,突然一名猛将从后再次杀到,奚斤二人见状一惊,边战边喊道:“长孙将军,你怎么也来了”,原来见到城中激战,拓跋嗣便让随侍在侧的大将长孙嵩前来助战,长孙嵩一到恰好看见此间激战,于是二话不说加入战局。
长孙嵩乃是现今北魏第一号将领,武艺超群,自他加入战局,以三敌一,毛德祖终于渐渐不敌,一番厮杀后,不慎被长孙嵩刺伤肩膀,跌于马下,遂被魏军擒获。与毛德祖一起被擒的还有荥阳太守翟广,建威将军窦霸,振武将军姚勇错,振威将军吴宝之,司州别驾姜元兴,治中窦温,而宋军突围逃回南方的只有两百余人。
虎牢之战历时两百余日,毛德祖以一己之力,凭万余人马对抗了北魏全国半数兵力,虽然最后城破被擒,但此战打出了汉人的血性,从而名留青史。北魏虽然取得了最终胜利,但是战死的,病死的多达数万人,这极大的削弱了北魏的力量,为南方的安定争取了时间。
魏帝拓跋嗣十分钦佩毛德祖的英勇,不断用高官厚禄、威逼利诱,意图收降于他,但毛德祖忠贞不屈,六年后死于北魏平城。宋室朝廷,感其忠勇,让其侄子继承爵位,以承嗣香火。
经过一年多的北魏南侵,刘宋失掉司、豫、兖州等地,洛阳、虎牢、滑台皆为魏国占据。宋国只保有兖州湖陆以南和豫州项城以南的地方,而魏国却获得黄河南岸众多要地,由此辟地三百里。
北魏虽在虎牢遇到毛德祖顽强的抵抗,青州也得而复失,但是河南之地却取得大胜,拓跋嗣下令河北增兵,准备继续南征,直至攻占淮河以北的全部土地。就在这时,与其父一样喜好服用寒食散的拓跋嗣突然病倒了,无奈大军只得返回平城,北魏大军继续南下的企图就此作罢。
数月后拓跋嗣驾崩于平城皇宫西殿之中,时年三十二岁,太子拓跋焘在陵前继位,追封其父为明元皇帝,庙号太宗。而拓跋焘的继位却使得北魏迎来了一位雄主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