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十六国乱世之金戈铁马

第67章 掎拔倾山岳 腾啸御风云 ——十六国第一战神 慕容垂2

  枋头一战让慕容垂声名鹊起,超越桓温成为当世第一名将。然而如此胜果并未能给慕容垂在前燕国内的境遇带来良性的改变,反而更加导致慕容暐、慕容评对他的忌惮与妒忌,一场不得不面临的变故终于还是发生了。

  慕容垂击败桓温,解除前燕的危难,如此大功,自当为麾下将士请赏。然而一直都忌惮慕容垂的皇叔慕容评却对此压下不报,燕帝慕容暐也对其功劳视而不见。

  回到邺城之后,得知自己请赏的奏章被压下后,慕容垂大怒不已,与慕容评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后来在小皇帝的劝慰下才不了了之。太后足浑氏受其夫慕容儁的影响,本来就厌恶慕容垂。于是便与慕容评商量,认为慕容垂功高震主,应当早日除去。

  谁知两人的密谋还是走漏了风声,已故恒王慕容恪的儿子慕容楷以及舅舅兰建急忙找到慕容垂告知此事,并建议道:“如今事态紧急,如不早发恐遭不测,只有除去慕容评以及慕容臧,他们就再也无能为力了!”。

  慕容垂得知自己大功于社稷,却要被宗室暗算,心中痛苦难安。叹息良久后说道:“骨肉相残于社稷有大害,有死而已,吾不忍为之。”。

  兰建等人再劝,慕容垂执意不肯,只是无奈的说道:“如果事态实在无法弥补,吾宁愿远避祸于外,但是不能行骨肉相残之事。”。

  送走兰建、慕容楷,慕容垂心中既忧虑又伤心,整日闷闷不乐,但不敢将此事告知诸子,害怕他们会举兵为父出气。可是慕容垂的反常还是被长子慕容令看了出来。慕容令是慕容垂的嫡长子也是其吴王世子,自幼聪慧过人,勇猛果敢,与慕容垂十分相似,很得宠爱。

  慕容令见旁无人,便恭谨的对慕容垂言道:“父亲满脸忧色,难道是主上年幼,太傅嫉贤妒能,猜疑父亲,意欲加害?”。

  慕容垂知道无法瞒过儿子慕容令,于是缓缓的点头道:“的确如此,为父披肝沥胆以破强敌,本欲保全国家,岂知功成之后,反而身无所容。你既然已经猜到了原由,有什么好的主意吗?”。

  慕容令从父亲口中,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心中也是十分愤怒,随后强压内心的怒火,正声道:“主上暗弱,政事皆委托太傅处理,一旦祸发,我们将无还手之力。当今之计,既要保族全身,又不能失去大义,看来只有逃往故都旧地,再上疏主上,表明心迹,希望主上能够明白父亲的忠心。就像周公之居东,总有一日可以回归朝廷,这是最好的结果。如其不然,则在内安抚燕、代,在外威服群夷,居故地而自保,这是退而求其次的结果了!”。

  慕容垂听完,思虑片刻,也无他法可想,于是同意了下来。一个月后,慕容垂以打猎为名,偷偷溜出邺城,朝故都龙城赶去。由于担心会被怀疑,所以诸子之中只带了慕容令随行。幼子慕容麟自幼性格顽劣、搅风搅雨,不被父亲慕容垂喜爱,如今见到父亲北逃也没有带上自己,也许是出于怨恨,也许是担心受到牵连,于是就向太傅慕容评告发了慕容垂打猎是假,逃奔龙城是真。

  慕容评得知真相后,怒不可遏,急忙向燕帝慕容暐汇报,并极尽诬陷之词。慕容暐也是非常愤怒,急令西平公慕容强率精骑追捕。行到范阳之时,慕容垂得知追兵已到,连忙让慕容令断后。由于一向畏惧慕容垂父子,慕容强见到慕容令带兵阻截,便不敢再行追击,只得停了下来。但是燕廷已经八百里快马通知龙城戒备,慕容垂已无处可投了。

  自知走投无路,慕容令便对慕容垂说道:“父亲本欲东归故都以自保,如今事情泄露,龙城是回不去了。秦主一代豪杰,正在招贤纳士,不如去投他吧!”。

  慕容垂听完大怒,斥责道:“吾乃大燕皇族,怎可投奔敌国!”。

  慕容令连忙跪倒,恳切的说道:“如今我们已无处可投,留在燕国只有死路一条,去投秦国只是权宜之计,就像当年叔祖慕容翰一样,总有归国的一天。”。

  慕容垂想起自己少年之时与其叔慕容翰一起征战的场景,不禁神往起来,良久之后,叹息道:“如今之计,也没有其他办法了!”。

  慕容垂散骑灭迹,假道山路,偷偷的回到了邺城附近,准备南下河南,然后投奔前秦。来到邺城郊外显原陵的时候,慕容令突然对其言道:“太傅嫉贤妒能,秉政以来,士庶多有冤愤。如今邺城之中,众人都极其倾慕父亲。不如秘密联络众人,然后袭其不备,大事必成。事定之后,革弊简能,匡扶朝政,功之大者也。如今之事,诚不可失,愿父亲让孩儿进城联络旧部,足矣成功!”。

  慕容垂考虑片刻,一方面觉得太冒险,另一方面还是不愿骨肉相残。于是拒绝道:“按你的谋略,事情成了自当大善,不成则悔之晚矣,已经决定了西奔秦国,就不要更改了!”。于是仍然率部西行,在河阳遇到阻拦,慕容令果断斩杀津吏,众人渡河而去。来到洛阳后,便与在此等候的夫人段氏、儿子慕容宝、慕容农、慕容隆,慕容恪之子慕容楷、舅舅兰建等人一起向潼关而去。途中又遇追兵,但皆被慕容垂诸子击退。

  前秦天王苻坚,原本就想灭燕,就是由于慕容恪与慕容垂的存在,才迟迟没有行动,如今慕容恪病死,慕容垂来投,苻坚大喜过望,大呼“天助我也!”,随即亲自策马出城相迎。苻坚拉着慕容垂的手说道:“天生贤杰,定然要携手创立功业,此自然之数也。朕当与卿共定天下,然后让卿回到故国去,世世代代镇守幽州,使卿虽然失国但不失为孝子,归朕不失事君之忠,不亦美乎!”,慕容垂感动地说道:“羁旅之臣,免罪已是万幸。能够荣归故国,实在不敢奢望啊!”。

  王猛深知慕容垂有雄略,怕将来引以为患,便对苻坚说:“慕容垂是燕国嫡系皇亲,天下闻名,他宽仁惠下,恩结士庶,燕、赵之间的人都心服于他。臣观其才略,权谋智力无与伦比,而且他的儿子们皆明毅有才干,都是人中之杰。蛟龙猛兽,非可驯之物,不如除之。”。

  苻坚摇头道:“朕正要招贤纳士,建不世之功。再说他刚刚来归,朕已跟他至诚相待,如今害之,世人将如何看朕呢!”,之后苻坚封慕容垂为冠军将军,宾都侯,食华阴五百户。

  王猛数番劝谏,都不能改变苻坚的心意,于是决定自己用计,等到计成,主上苻坚再怎么仁义,也不得不铲除慕容垂了。

  前秦建元五年,王猛统帅秦军伐燕,并以熟系路线为由要求慕容垂的世子慕容令出任前军参军,作为为先锋大军的向导。

  先锋部队已经出发,就在前秦主力开拔前的一天晚上,王猛突然拜访慕容垂。由于王猛在秦国无以复加的地位,寄人篱下的慕容垂顿时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再加上慕容垂认为王猛到访,是消除彼此疑心的大好机会,其子慕容令又在其军中,于是对王猛的招待极为隆重。

  酒席之间,两人推心置腹,互诉衷肠。王猛表达了对慕容垂的倾慕,又对他被宗室猜忌而愤愤不已。慕容垂也表现出对王猛极尽仰慕之情,立誓报效秦主。酒过三巡,王猛突然言道:“我与将军实在是相见恨晚,今日一聚,才知互为知己,实乃猛平生之幸啊。今当远别,将军何以赠我,可使我睹物思人啊!”。要说王猛倾慕慕容垂,那是一定的,所谓英雄惜英雄,但是为了江山社稷,作为人臣,再倾慕的人也必须要为天子铲除。

  慕容垂听到王猛如此说话,也很感动,连忙取下墙上挂着的祖传金刀递给王猛,并说道:“王公胸怀天下,有命世之才,垂在燕国就已十分佩服,如今你我同朝为官,是同僚更是知己,王公如此要求,垂怎敢惜爱,此金刀乃是吾家祖传宝刀,垂时刻不离左右,所谓宝刀配英雄,王公乃当世英雄,此刀今日就赠与您了!”。

  王猛认为实在贵重,佯作推辞,慕容垂诚恳相赠,王猛于是收下。

  其实早在登门拜访之前,王猛就已经买通了慕容垂帐下的亲信,行军司马金熙。大军快到洛阳之时,金熙手拿金刀来到了慕容令的帐中。金熙的到来,使得慕容令一惊,预感到要有非同寻常之事发生。

  果然,金熙低声言道:“世子休慌,末将是奉主公之命前来,为防泄密,只有口信相传,并由此金刀为证。”,面对着惊疑不定的慕容令,金熙缓缓的言道“主公口述:你我父子投奔秦国,是为避祸而已,但王猛心胸狭窄,一直试图暗害我等。秦主表面以礼待吾,但其心难测,为父担心你我诸人都会难逃一死。如今听说旧主对我等出走甚是后悔,为父已在归燕途中,你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听完金熙的转述,慕容令大为吃惊,事关重大也不得不叫他惶恐。但是金熙乃是父亲的亲信,又有从不离父子左右的金刀为证,况且燕国乃是历代先祖呕心沥血所创,父亲怎会坐视其灭亡,一定会设法相救。慕容令再怎么机敏过人,此时此刻还是选择相信了。

  于是慕容令以打猎为名,偷偷带着亲信部属逃回了燕国。慕容令叛逃回燕的消息传到长安,慕容垂吓得魂飞魄散,瞬间他也明白了一切。但是事已至此,儿子叛逃,自己留下只能是死路一条。于是仓促间就带着亲信出逃,结果刚到蓝田就被秦国追兵赶上,一阵打斗之后,慕容垂众人被押回长安。

  王猛这次针对慕容垂的计谋,被后世誉为“金刀计”,此计心思缜密,环环相扣,并且需要极高的“演技”。王猛的计划一步步实现,眼看大功告成,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慕容垂还是没有被处死,原因就是自己殚精竭虑为其筹谋的主上实在是仁慈的太过了。

  慕容垂被押回长安后,自知必死,就不愿争辩,甚至还想保持一点前燕皇族的风范。谁知见到苻坚却发现,对方一点责怪他的意思也没有,反而出言安慰道:“卿因家国失和,才委身于朕。贤子心不忘本,思念故土,人各有志,朕不怪他。然而可惜的是,燕国即将灭亡,贤子此时去投,犹如白白落入虎口一样。况且父子兄弟,罪不连诛,卿为何要逃走的如此狼狈呢?”,苻坚不仅赦免了慕容垂叛逃的罪过并且待之如初,还将京兆尹的官职赐予他,让他掌管都城长安的守卫。慕容垂感动的同时更多的可能只是苦笑了!

  而正在前线作战的王猛,得到慕容垂被赦免的消息后,大感失望,除了愤怒叹息外,也无可奈何了。

  再说慕容令逃回燕国后,并不被慕容评等人信任,他被安置在遥远的沙城。慕容令大感失望,就招兵买马准备谋反,同时又联络燕都邺城的家人以及旧部。还是这个慕容麟,再次发挥了他搅风搅雨的品格,又向燕廷汇报了兄长慕容令的计划。燕军准备及时,慕容令的起兵很快便被镇压,自己也兵败生死。

  由于慕容令已死,后来慕容垂叛秦建立后燕时,只得立二子慕容宝为太子,这个暗弱无能的太子,在参合陂之战中惨败于北魏,导致了后燕最终的灭亡。

  历史总是吊诡的让人觉得神奇。“金刀计”虽然没有杀死慕容垂,但是却让慕容垂最优秀的儿子,也是他的世子慕容令惨死,导致后来的继承者暗弱无能,惨败亡国。此计间接的导致了后燕的灭亡,也算报了慕容垂后来叛秦的仇怨。

  一年之后,前燕灭亡,苻坚带着慕容垂进入燕都邺城,面对着街道两旁的旧燕子民,跟随着以胜利者姿态进入燕国都城的秦帝,慕容垂不知道自己算是开疆扩土的胜利者还是亡国遗孤的失败者,一时间他无法面对万千子民的目光。

  回到曾经的府邸,与诸位当年没有离开的妻子、儿女相见,众人行礼之后,都仿佛默契般的沉默不语,各种思绪缠绕,良久后人人相对哭泣起来。旧燕的公卿大臣也都纷纷拜访慕容垂,想到祖先的基业毁于一旦,自己难辞其咎,慕容垂百感交集,痛苦难当。也许就是从这天开始,他暗暗的下定了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复兴祖宗的基业!

  前燕郎中令高弼暗中对慕容垂言道:“大王以命世之姿,却遭无妄之灾,不得已出国保命。但天启嘉会,灵命暂迁,这是鸿渐的开端,也是龙变的初始。大王应该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弘苞养之义,收纳旧臣之胄,以成为筑山之功!”慕容垂听完,缓缓点头,没有言语。

  之后,慕容垂拜见苻坚说道:“臣叔父慕容评,是燕国的恶来之辈,不宜让他玷污大秦朝堂,愿陛下下令杀之!”。可是一直以仁义示人的苻坚却没有同意,反而让慕容评作为太守,坐镇范阳,前燕诸王也都为边郡郡守。

  王猛辅佐着苻坚一步步的统一着北方,慕容垂大多时候处于旁观者的角色,直到王猛去世,他才算渡过了战战兢兢的危局。而王猛死后,秦国的各种矛盾也都暗潮汹涌起来。慕容垂之子慕容农私下对父亲言道:“自王猛死后,秦法萎靡,如今奢侈之风复燃,灾难将至了。图谶所言,必会应验。父王应当接纳英雄豪杰以承天意,时不可失也!”。慕容垂早有此意,为防泄露,只是佯作斥责道:“天下之事,你能懂什么?”。

  不久,慕容垂终于得到率军出征的机会,跟随苻坚庶长子苻丕一起攻打襄阳,并立得大功。

  东晋太元七年,前秦建元十八年,苻坚不顾王猛临终遗言,终于在长安朝堂之上,向群臣征询南下灭晋的意图,谁知却遭到一片反对。慕容垂觉得时机就要来了,于是当晚便进宫面见苻坚。

  “臣前将军慕容垂参见陛下”,慕容垂一身戎装的跪在殿上!

  “退朝不久,爱卿何事又来见朕啊”苻坚看着跪在地上的慕容垂,缓缓道:“起来说”。

  “臣是来为陛下解惑的”慕容垂站起身来低着头坚定的说道:“早晨大殿之上,陛下决议南征之事,群臣皆不赞同,臣是外臣,又是异族,本就受人猜忌,所以不便发声,但臣支持陛下,并且觉得其他人说的毫无道理。”。

  苻坚听了顿时来了精神“快给朕说说看怎么个毫无道理?”。

  “弱并于强,小并于大,自然之理,况且我朝带甲百万,南朝蕞尔小国,弹指可灭,立刻就能完成的大业为何要留给子孙去做?”慕容垂顿了顿,偷偷看了苻坚一眼继续道:“陛下英明神武,乃古今第一人,本可乾纲独断,为何要征求他人之意,况且人多言众,到底要听谁的呢,如此下去怎能成就一统寰宇的千古大业呢?”。

  “好啊好啊!爱卿此言正合朕心,朕意已决,即刻准备南征,讨灭晋国,有谏者严惩不贷”,接着苻坚欣喜无比的看着慕容垂道“与朕共定天下者,只卿一人而已!”。

  ......淝水惨败,前秦的百万大军灰飞烟灭!苻坚在张蚝的保护下,领着千余残军,朝慕容垂驻守的郧城逃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