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回朝,听闻此事,十分恼怒。他把李午君叫到跟前狠狠教训一通。
开始,李午君还低头聆听,时间久了,他忽然抬头问道,“父皇,还有完没完了?孩儿膝盖受不了了。再说,我还约了赵云飞师傅学武呢。”
李晨说,“你还不耐烦了,你认识到自已错在哪里了?”
李午君说,“知道,孩儿错就错在后生了两个时辰。”
李晨气得发疯第十三章,他指着李午君的鼻子问道,“你……你就这么想当太子?”
李午君梗着脖子说,“你去问问众皇子,谁不想当太子。不过……还是别问了,问了也白问,他们不敢实说。”
这些仵逆的话倒把李晨的一腔怒火给浇灭了。是啊,有哪个皇子不想当太子的,只不过不敢表现出来罢了。唯独这个楞头青敢当着朕的面说出来。这就是他既可脑又可爱之处。
说实话,当时他还真有让他当太子的念头,李辰君的唯唯喏喏总让他耽心。可是他不想坏了规矩,也不想让那些大臣们沸沸杨杨。再者,李辰君也没懦弱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因此还是选择了李辰君。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对李午君他也老有一种亏欠他什么的感觉,他不知该如何偿还。
李晨禀退李午君,向皇后的住所走去,一路上他想着燕国的事。金玉儿把他迎进宫里,沏上一杯热茶。
李晨说,“大热天的,有凉的没有?”
金玉儿说,“没有,慢慢喝着不就凉了吗。午儿怎样了?”
李晨说,“还能怎样,老想当太子呗,还想领兵去燕国,这不添乱吗?人家严飞儿已经够难的了。”
金玉儿说,“是啊,一个女人,要管那么大个国家,够难为她的。要我可干不了,我也不干。”
“你以为她就想干了?”李晨说,“她几次来信抱怨,说我赶鸭子上架,硬把燕国扔给她,说她都快被烤熟了。”
金玉儿笑道,“岂止烤熟,怕是快烤焦了呢。听说她又没什么文化,那些大臣们整天之乎者也的,怕是头晕呢。”
“岂止头晕,”李晨说,“她说一天朝会下来,比跑一千里还累。大臣们引经具典,那是往她脑袋里灌浆糊。”
金玉儿听着“吃吃”笑了起来,“可不,那就不干了呗。”
李晨说,“她也说不想干了,要退位。可是退给谁?她又没有儿子。”
金玉儿说,“那就过继一个呗,这有何难,想当太子的人有的是。”
听着么一说,李晨楞住了。对呀,我这里一山二虎,掐得不可开交,她那里缺个虎子,没有交代。何不……
李晨正在楞神,就听金玉儿怯怯地说,“何不把午儿过继给她,两全齐美呀。”
李晨抬起手说,“你等等,让我想想。”
犹豫一会儿,李晨吐出一口气,“这是好办法,但得征得严飞儿的同意。”
金玉儿说,“不同意最好,我还舍不得呢。”
读者一定会说,还能不同意吗?
恭喜想对了。严飞儿那是欣喜若狂。她马上回信表示同意的同时表示万分感谢。并说,马上立为太子,马上让位。
李晨去信告诉她不能这样。他说,册封太子可以,马上即位的不行。李午君虽然已满十八,但各方面还显稚嫩,须要历练。先让他多参于政事,起码要等到二十五岁才可即位。
严飞儿回信说,“然,就按你说的办。”这是她上朝时常说的话。因为许多事她都似懂非懂。
李晨叫来李午君,把这决定告诉他。李午君顿时高兴得手舞足蹈、
他说,“何时前往?”
李晨说,“先别高兴太早,你得先把姓改了,从此你姓严,叫严午君。”
严午君说,“随便,只要能当太子,能领兵。”
李晨说,“且慢。你可先到雁门关武进处,叫他领十万兵马进入燕国,他为大将,你为先锋。一切听他指挥,不可造次。”
严午君说,“我从国内带十万兵马不好吗,何必舍近求远?”
李晨说,“你说对了,不可舍近求远。若从国内发兵,那是劳师远征,雁门关就在燕国旁边,就近取材,免去许多麻烦呢。”
严午君挠着头说,“我怎么就没想到这层呢。”
李晨说,“所以嘛,你还得历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