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他们来到熏鱼城。一进城就被一股异香包围了。似乎全城都垄罩在这种香气中。他们见到,每个农户院子里都安着一口大铁锅,锅盖紧密,还蒙上布。香气就是从锅盖下冒出来的。
李晨他们来到一家农户院里。见一个四,五十岁的男子正掀开锅盖,一股浓烟顿时冲了上来,接着就是香气四溢。李晨一看,锅里尽是熏鱼,那鱼金黄,金黄的,冒着热气。待热气散尽,那人将鱼一只只捡出来,摆在一张大箅上。接着把锅里是小箅拿出来,把锅底焦黑的东西铲出来倒掉。紧接着他把一包据末般的粉末倒进锅底,在上面撒上红糖,然后盖上一个新小竹箅,最后将似乎是腌好的鱼,一条条码好,盖上锅盖,铺上布,锅底烧起小火,一会儿,一股香气又弥漫开来。
李晨想,这又开始熏鱼了。
没错,这就是熏鱼。这里每户农家都有一口大鱼塘,里面养着各种鱼,家的房前屋后,空地上都种着一种树。那树不高,却粗壮,而且长得很快。它就叫香树,只有用这种树的锯末熏出来的鱼,才有这种特有的香味。
李晨看到,旁边桌子上摆着许多长短不一的香段。老人告诉他,这是时间。时间?李晨感到不解。老人说,不是有“一柱香时间”之说吗。为了掌握熏鱼的时间,我们用香来定时,香烧完了,鱼也就熏好了。你问为什么长长短短吗,鱼不是有大有小吗,熏的时间不一样嘛,所以须要长短不一的香段。你的明白?
明白,明白。李晨感到了民间的智慧。
这时,老人对着屋里喊道,“秀姑,今天的菜肴准备好了吗?一会儿王上就来了呢。”
“早好了,误不了。”说话间走出一个女子,衣着扑素,却显大方,得体。人也生得细皮嫩肉,颇为清秀。
李晨正在感叹小三国人物之优秀,忽闻有人在外边喊道,“林叔,鱼熏得怎样了?”
随着话音落,走进一个人。李晨一看,正是那个猪腰子脸国王。
国王也看见他,笑着走过来说,“你们也在呀。怎样,我们小三国不错吧?”
“不错,不错,正经不错!”李晨也笑着说,“一路走来,感慨万千呢。”
“哦,果真如此?”国王说,“寡人倒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呢。这样,孤每天都要在林老伯这里喝上两杯,正好你们也在,咱们今天就一醉方休。林老伯摆出你的小八仙桌,秀姑,端上你的拿手菜,咱们边吃边聊。”
秀姑麻利地安好桌子,先端上一墰好酒,打开,给每人倒上一小碗。接着转身上厨房端出第一道菜说,“这就是我们这里的特产,熏鱼。”
李晨一看,问道,“怎么,红通通的?”
秀姑笑道,“这是酒糟糟熏鱼,好吃着呢,你们尝尝。”
李晨夹起一块放嘴里,顿时感到一丝香气在舌间融化开来,有酒香,还有一股异香。
“好吃,太好吃了!”李晨脱口而出,“朕还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鱼呢。”
“你……你说什么,朕?”金明堂问。
马道成赶忙说,“他……他是说,真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鱼。”
李晨感到失言,连忙该口道,“真真没吃过呢。”
金明堂松了口气,说,“那……那就多吃点。”
秀姑端出第二道菜,说,“这是小鸡炖红菇,这红菇也是我们这里的特产,嗮干后顿肉类别有风味呢。你们尝尝。”
“没错,”金明堂说,“别地方用香菇,我看就不如我们的红菇味道好。”
他说着替李晨舀上一小碗。李晨喝了一口,兴奋地说,“真是不一样,太好喝了。马道成,咱们宫里以后也进点?”
毛爱敏踩他一脚说,“咱们哪个小公园嗮不了那么多,还是少买点吧。”
这圆场打得有点免强。李晨伸伸舌头说,“太烫了,太烫了,好吃,好吃。”
金明堂怪异地看了他一眼。
秀姑端出第三道菜,说,“这叫盐水鸭。也是我们特产之一。这鸭昨天就腌好了,今天过一下盐卤水。你们尝尝。我们这里的鸡,鸭都是吃鱼杂碎长大的,因此肉特别细嫩,这是别地方不能比的。”
李晨夹了一块放嘴里嚼着,邹起眉头,说,“齁咸的。”
秀姑笑道,“不是这么吃的。”
李晨问,“那怎么吃?不用牙咬,还有别的吃法?”
金明堂笑道,“她的意思是要就着米饭吃。”
秀姑点点头,给李晨盛了一小碗米饭说,“这是我们江南的丝米,糯着呢。”
李晨按她说的,夹了一口米饭,与嘴里的鸭肉一起嚼起来。果然越嚼越香。“嗯,”他说,“好吃极了!”
秀姑歪着头说,“没骗你吧。”
李晨不由吟起诗来:
移步熏鱼城,
日暮人清新,
树香人亦香,
月近观丽人。
水鸟鸣五更
江南夜夜明,
春蚕丝不尽。
谁敲吾心门?
马道成抚掌道,“好诗,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