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秦末乱世之扶苏逆天

第35章 强国之策

秦末乱世之扶苏逆天 李瀚清 2731 2024-11-15 08:22

  秦史:“武皇初平二年九月,太后郑氏以为帝纳娶事诏陇西郡王公子高,长安君遗子子婴等亲族赴咸阳相商”。

  当日,太后高兴,自慈宁宫中设晚宴,留下秦武皇扶苏同后宫嫔妃一起用膳,并新封上官婉儿为贵人,太后又令皇帝纳慈宁宫尚宫武氏为贵人。

  酒宴完毕,扶苏回养心殿看奏章,命征调“学侯”蔡伦领内侍总管衔。上官婉儿被太后亲自恩旨收入了后宫,自然不能再跟着皇帝做侍御史了。蔡伦见了驾,皇帝龙心大悦“卿乃大秦之功臣,天下之功臣,这纸当传于万事。”蔡伦见皇帝高兴,自然也乐的高兴。扶苏可不想就此埋没了他,让其除了继续担任工部员外郎职外,又兼了个大内领侍卫总管的职务,却仍然去工部做事,并且扶苏提出了很多建议,让蔡伦改进造纸术,比如材料的替换,比如根据用途的不同分别造出粗糙程度不同的纸。蔡伦听着皇帝的建议,用心琢磨着,只片刻就拜辞了皇帝急急慌慌的跑到工部府衙研究去了。

  扶苏也乐的如此,自纸张问世,经张居正有心操纵,数月间已经迅速在咸阳富人中普遍推广使用,并且以迅猛势头向天下各处扩散,张居正严命朝廷户部严厉把控,在咸阳城中由朝廷把控的几大商户,牢牢掌握着纸张的售卖,单纸张一项的利润,已大大提高国库的收入。张居正王安石等商定后,又推广以物易物的行商手段,用纸张直接或间接的换取朝廷所需要的物资,比如大到粮草,铁器马匹,小到造纸用的破网烂衣,着实让户部大赚特赚一笔。

  扶苏连日来会同六部,商定一系列朝政,所改进颁布的政策涉及六部每一项。

  吏部尚书房玄龄提出天下各地需要大量能员进行治理,战后的区域将会有很大的官员人才缺口,而且眼下各地官员能力高低不一,吏部逐层考察也很是吃力,培养人才势在必行。经过商议,扶苏当即任命长孙无忌为朝廷治学使,领礼部侍郎职,由礼部代表朝廷在全国重金征募儒家,法家,墨家,兵家,以及书,画等各家大师为教习,首先在咸阳开始宏文学宫,并在各郡开设学馆。招募天下士子,不分贫富,不论出身,经选拔之后进入学宫学习,学习期为两年,两年后礼部根据学习的优劣等级交由吏部和朝廷审查,审查合格后将根据才能委任官职,分派各地。这样礼部和吏部分制,很大程度杜绝了滥竽充数的人进入朝廷地方为官。扶苏听完后由命令刑部和督察院设置相应的机构进行从选拔到学习,再到考核过程中的全程监督。最大程度杜绝弄虚作假。

  户部尚书王安石根据皇帝建议,制定提出开阔商路;将工部研发的各种物品,(除却兵器攻城器械等物品外)。像新型的家具,纸,农具,以及各种精美的首饰等,由朝廷先前暗中收购掌控的各大商号和全国各地商号进行分售,将紧俏物品销售严密把控在朝廷手中,根据民间需求统一调整价格,所有分售商号以买断地区经营权方式,根据朝廷所给于的价格予以销售,一旦发现分售商户有随意调价或跨区域售卖的,将直接被取消售卖权并罚巨资。根据地区不同制定不同价格,比如上郡,三川,以及咸阳陇西北地等朝廷掌控的地区为最低,一些交战地区次之,被反叛势力把控占据的地区最高。这样一来不但将利益扩大的同时,又不至于造成哄抬物价,更是有效控制了敌对势力的打压。久而久之,配合大秦安置流民的政策,敌对区域将会有很多的黔首偷偷到朝廷把控的区域定居。毕竟朝廷给帮忙建房,给土地开垦,还给耕牛农具,赋税又低,还能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新式的物品,总比在像陈地,泗水等地要活的舒服。

  王安石还提出,根据长久发展计划,在每个县划定明显的生产区域,比如在临近河流等便于浇灌的区域划定水田,在一些丘陵地区设置茶园,在平坦的适宜牧草生长的地区划定牧场等,区域划定后将该区域内原有的一些不同的产业由朝廷给于相应补贴迁到相应的指定区域去生产。这样便于统一管理,还能够使资源得以最大利用,也便于集中采购供给。

  同时经过扶苏指点后,采用工部研制的新型设备,煤石和铁石铜石的开采量大幅度提升,并且开采过程中进行边开采边加固防护,安全性也有很大提高,矿坑长久开采性提高,不再像之前一样,千辛万苦打通的开采坑经过一次坍塌后需要重新开采甚至是废弃。

  王安石还建议,在扩大流民招募安置力度的同时,还要加大鼓励人口生育。毕竟一切生产力和军力在这个时期都是以人口为基础。经过和朝臣商议后扶苏立即颁布诏令,奖励生育政策,凡是经郎中确定后进入孕期到孩子出生一周岁时的妇女免除一切劳役,并由当地衙门出资组织郎中定期进行检查,确保人口出生和成活率。同时规定十周岁内的儿童非但不摊派任何的劳役赋税。还将免费到当地书熟内识字,书塾先生由朝廷统一按照级别发放聘资。朝廷所急需的劳役工程在人力不足的时候,由朝廷出资聘请劳力进行修建。既保障了人口稳定健康的生长,同时在基础上增强全民素质。还诏令全国,严禁拐卖少女进入青楼等地,除罚没入奴籍的女性外,允许富人相互间买卖女奴,但不得私自将女奴卖入青楼等烟花之地。如有违背,一经查处,除罚巨金或抄没家产外,严重者甚至斩首。

  扶苏和朝廷官员商定后按照王安石的建议制定出相应的条策去颁布实施。

  礼部尚书寇准建议根据诸子百家的学说,进行筛选辨别,将有益于安定,有益于国家治理等方面的知识,分门别类收集制定成相应的典籍,用来规范以后民间学子的学习范畴和方向。扶苏立刻招来工部尚书蒙毅,指点他命人用黏土烧制成同等大小的模块,将字翻刻在上面,然后按照文章文字顺序排列固定,用墨涂刷后进行拓印,蒙毅立即让工部工匠实验制作,并且不断进行改良。在将近半年多后活字印刷术终于在大秦问世并很快使用。

  兵部尚书在外随军出征,杜如晦代理兵部,侍郎冯劫卧床不起,扶苏任命长孙无忌推荐的司马懿出任新的兵部侍郎一职。司马懿将兵部打理的井井有条,无论各地战功的考核上报,还是军中的升迁降职,都做的很是工整,并且有效的统筹调拨各军团的军备物品。

  刑部尚书狄仁杰,和侍郎李纲,依大秦律为蓝本,根据百官建议和扶苏要求对刑法进行很大程度的修改,废除很多诸如割鼻等残酷的刑法,也废除了很多不适当的条例。大秦律的修改,让终日在提心吊胆中辛苦劳作的黔首,终于输出了一口气,配合相应的奖励制度广大黔首和奴隶更积极的去参与劳作,生产效率竟然明显增加。

  扶苏注重工部的建设和研发,命令户部从国库中最大程度调拨工部所需要的钱粮物资。工部在有充足物资保障前提下,一项项的新式农具,运输工具,开采工具,兵械,以及各种生产用具,甚至船舶都进行了研制和改良。

  扶苏每日同朝臣一起商定朝政,最高程度确保各项政策的有利传达和实施,夜间常批阅奏章直至深夜。费尽心思尽心竭力的制定每一项强国之策。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