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风遗梦

第115章 国之根本

汉风遗梦 小康牛肉酱 5845 2024-11-15 08:22

  刘辨听完了中年农夫的话,环顾着看了一圈周围。都是朴实无华的农民,他们身上衣着虽然粗陋,可心灵确是最美的一群人。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刘辨不由自主的念出来唐代李绅的悯农一诗。这首诗看起来有点像口语,遣词造句都是非常简单的,没有什么奢华的辞藻去修饰,也像刘辨眼前的这些农人一样简单,朴实。

  史官自然把刘辨的言和行都一一记在书册里了,这首诗自然更是被抄录下来,刘辨身后的人群里有一个人悄悄的离开了人群,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这里下来督察百姓种禾苗的农曹,他见过刘辨,看见这里围着这么多人,就挤到前面来了,一看刘辨在这里哪还敢不上报,于是就悄悄的退了出去撒脚丫子往府衙奔去。

  “什么?你亲眼所见?陛下在官道旁的的田间与农人攀谈?这首诗也是陛下即兴而作?”

  说这话的人是谁呢?这人就是贾诩任命的长安令法衍。从扶风郡的主簿位置上调到长安任长安令,也算是升了好几级了。法衍本来就是扶风郡人士,后来到益州为官,全家人都搬去了益州成都,后来受到排挤又只身回到了故土扶风郡为官,在益州法家也算是清流一派的领军人物。

  “是的大人,千真万确!属下绝无半句虚言。”

  “走,速带本官去拜见陛下!还有回头找个石刻匠人将陛下这首诗刻与石碑上,就立在陛下站立的位置上,此事稍后去办。此乃你农曹之责不得拖延。”

  “诺!属下一定速办!”

  田地这边刘辨已经离开了,大军浩浩荡荡开了两天刚好经过长安境内,他这才顺道看看昔日的故都,现在是个什么情况。看到百姓们日子过得还算可以,他也很欣慰,欣慰的不是自己的政策好,欣慰的是下面的官员贯彻执行的好。他的政策再好,下面没有执行的官员,那么再好的政策也就成了一纸文书,毫无用处。

  法衍来到了地头,留给他的只是大军路过的痕迹和在田间劳作的农人。哪还有皇帝的影子?

  “杀才,我问你,陛下人呢?”

  农曹苦着脸说道

  “这不我回去通禀大人的时候还在呢,多半是率军离开了吧?不信您问问那些农人啊!属下哪敢欺骗您?”

  “量你也不敢欺骗本官!你去叫个农人过来,本官问问。”

  “诺!”

  不一会就是刚才与刘辨对话的中年男子被叫了过来,因为他与刘辨对话被农曹记住了,所以就叫他过来了。

  “小民拜见上官大老爷。”

  “不必害怕,起来回话。我且问你,不久前与你在此地说话的那位大人你还记得长什么模样吗?”

  农人一听原来是找自己打听人啊!吓了自己一跳还以为有什么事呢?于是就大致的把刘辨的装扮和相貌还有说话的内容等等都向法衍做了一番描述。

  “不错,不错,回答的不错。你叫什么名字?可是这里人士?”

  “小民原本不是长安人士,小人原是安定人士,因常年受胡虏肆掠,村子里只剩下小民一人逃了出来,小民到长安已经二十年了,这不托朝廷的福,总算是盼来了好日子了。也要多谢诸位官爷对小民们的关照,小民这里谢过了。”

  “这都是陛下爱民如子,本官也是遵从陛下的旨意行事,也是本官当职责所在,无需言谢!张农曹你速速去按照本官的意思去办吧!农事一直都是陛下最为关心的事,陛下说过农耕乃是民之本,切不可轻视了。今日之事更要记载下来。

  陛下早就说过: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啊!

  你等家中可曾饲养些牲畜?鸡,牛,羊?”

  “回官老爷的话,这些都不曾饲养,刚日子好点可不敢糟蹋粮食,怎么官府打算让小民们饲养这些畜牲?”

  “是啊!下一步,要饲养,每家每户都要饲养,耕牛每村至少要有两头以上,日子会好起来的。本官也是许久没有见到这样祥和的日子咯,上天把陛下赐给我大汉,实乃我大汉之福啊!你可知道不久前与你说话的人是谁吗?”

  “这个小民哪里知道?不过这么年轻就能当上将军还统领这么多兵马,看样子真是有本事,小民有幸能与这样大的官老爷说话真是三生有幸啊!回去之后估计十里八乡的都会来问咱与官老爷都说了些啥。嘿嘿…”

  “什么?将军?哈哈哈…老弟啊!这可不是什么将军!他就是大汉如今的天子,陛下啊!”

  “啥???他是陛下?我的天呐!完了,小民有眼无珠啊!居然没有认出来陛下!官老爷,陛下不会怪罪小民吧?”

  “啊哈哈…你说哪里的话,陛下为何要怪罪你?陛下西征途径此地,顺道看看民情,他就是这样的随和之人,到哪都不暴露身份,他这是在警告本官啊!和你一个农人有何相干?陛下对于那些奉公守法勤劳厚道之人从来都是和颜悦色,但是你要是贪赃枉法,胡作非为那他会毫不犹豫的把你拿下,所以你把心放肚子里踏踏实实的做自己的事,莫要想太多,陛下又不是吃人的怪物,以后啊!有什么困难呢直接找农曹大人,本官能帮助你们解决的一定不推辞,自今日起你们村的官田都归你管辖了,打上来粮食也有你统一带人去上缴税粮,村里正就是你了,一年官府给你二十石粮作为你的俸禄如何?”

  “啊?这…这…大老爷咱们村有一百多口子人呢?老里正没犯啥错啊!这么做不太好吧?乡亲们怎样看咱呢?”

  “没事,老里正也老了,该换换人了,这事就这么定了,回头官府会给你文书的,对了都还不知道老弟怎么称呼呢?”

  “小民姓张原来在家排行老三,所以街坊邻居都叫小民小三子,这名字很久没有人叫过了,老街坊都没了,就小民一人了。现在的街坊都叫小人老张,小民父母去的早也没给给起个全名,如今大半辈子过来了,也不认字,名字不名字的都不在意了。”

  “是啊!十年前每天能填饱肚皮都不容易谁还在意名字?这样吧,本官给你取个名字,作为一个里正没有官名哪行?你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是你们村唯一的幸存者,如今又在这里遇见陛下,也算是给我长安带来了好运,陛下也有你算是有缘,就叫张运吧,希望你这勤劳的庄家汉一直都有好运相随。”

  张运赶紧跪下行大礼道

  “感谢官老爷赐名,这叫小民如何报答您?”

  “快起来,报答本官做甚?该报答的是陛下,陛下为大汉做的太多了,你等好好侍弄田地种出高产的粮食来就算是报答了。”

  “小民一定多种粮,多开荒地,为朝廷为陛下多耕地多收粮,请老爷放心。”张运胸脯拍的邦邦响的向法衍保证道。

  兴启三年五月底也就是刘辨大军开拔两个月后,大军终于到达了玉门关,与此同时南方的交州也彻底被司马懿囊括其中,归附朝廷,刘辨给司马懿的军令是一直到打到交州最南边的大海边然后再往西缓缓进军,至于交州原班官员只要无大错的并且有些能力的可酌情使用,尤其是刘巴此人可用,但是士夑坚决斩首示众,其家人均变为奴籍发往当地官营作坊或者矿场劳作。

  司马懿受到密旨具体任务是带着颜良,张任以及陈到几位将南方这些山里蛮民弄下山来教化他们耕种渔猎之术,同时也要平定当地叛乱,还要与诸葛亮相互配合将南方一切到达的地方都变成大汉疆土,如有反抗直接灭之无需请旨,只要不是滥杀无辜就行。

  历史上诸葛亮与司马懿那是一对老冤家了。棋逢对手这个成语用在这两位的身上应该是再合适不过了。司马懿虽然足智多谋可也是没有办法战胜诸葛亮;而身为汉室最后的根基的益州在诸葛亮的治理下也是百业兴旺,物博民丰。可是六次北伐虽然有过数次大胜,但均以失败而告终,主要原就是曹魏派的这个司马懿与诸葛亮对阵。司马懿采取是一种铁乌龟的政策,全线防御以至于诸葛亮数次都是劳师远征,却始终未能克复中原,诸葛亮无奈之下只得派将士们谩骂他,羞辱他,可是司马懿他就是忍而不发,不与其战,最终导致诸葛亮含恨五丈原。

  而这一世刘辨巧妙的将这一对欢喜冤家安排在了一起,看看这二位当世顶尖级军事大家的配合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这个时代的南方人可不是什么好惹的主,主要是这些人没有受到什么教育,更没有什么系统的文字,和原始人的区别就是他们已经完全蜕化成人了,而且会建造房屋了,有的也会做简单的耕种了,最重要的是懂得接受教育了,知道接受教育意味着什么了。而原始人不会也不懂这些。

  蛮人就以这群山环抱的地方作为他们的家园。茫茫大山里面并没有什么进出的道路,一切都是那么原生态的模样,所以给前来征服这片广袤的土地的司马懿和诸葛亮带去了不小的烦恼。

  不过两位当世顶尖智者自然不是那么轻易认输的人,他都不约而同的在当地找来了当地愿意帮助汉军的人给他们做向导教并会他们如何规避山林里的豺狼虎豹和毒虫瘴气等一切害到将士们性命的未知危险。

  相比于南方遮天蔽日的树木,玉门关这几年因为被刘辨教授的方法种植些胡杨还有点绿色了,否则除了满天沙土就是岩石疙瘩,不过有一点好,那就是一旦出现敌情远远的就能看见了,极目远眺可以看出去几十里远。

  刘辨的到来给守在边关多年的将士们带来的不只是犒赏三军的吃食和钱财,更多的是欢乐与希望。

  太阳已经下到山的那一边去了。玉门关前到处都是一堆一堆的篝火,今晚是刘辨与将士们同乐的主题晚宴。

  一堆一堆的篝火上都架着考全羊,金黄色的羊皮正滋滋的往外冒着油脂,油脂滴入火堆中使得火焰更加的旺盛。

  将士们聚集在一片极为宽阔的平坦之地而最中央自然是搭建了一个约一丈高的巨型点将台。不用说,刘辨与诸位主将副将以及军师都在这座高台上,高台上自然也是烤着全羊不仅如此黄忠还准备酒水,为此刘辨还问黄忠哪来的酒水?黄忠说是糜家和甄家犒军带过来的。

  军营里喝酒没有酒樽,只有大碗,粗陶烧制的大碗。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是这个时代军人的典型追求,这也是军中汉子的豪情与奔放最好的展示。

  也许今天还在一起喝酒划拳的兄弟,明天就阴阳两隔了。虽然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场面会出现,但是都选择遗忘。并不是害怕死亡,更多的是珍惜活着的时光。这就是这个时代军人的共识。他们真的无法确定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因此他们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今朝有酒今朝醉。

  望着身边一个个熟悉的文臣武将,望着台下人声鼎沸的人群和熊熊燃烧的篝火,刘辨将这些年来的过往在脑海里快速的过了一遍,最艰辛的路已经走过来了,还有什么能难倒自己呢?有这样的强大军队最为后盾,世界任凭驰骋,何惧风霜雪雨?端起大碗缓缓的站起来走到点将台的边缘时,身后的文臣武将自然明白了刘辨想干什么?也都端起酒碗跟在他身后做着同样的动作。

  “将士们!我的同胞兄弟!你们是我大汉最尖锐的矛!是我大汉最结实的盾!更是我大汉的铁骨脊梁!是你们撑起了大汉宁静祥和的大地;是你们守卫了大汉平安幸福的家园;是你们展现了大汉男儿的风采;是你们~让大汉拥有了骄傲和自豪的资本。在这里,朕代表大汉朝廷,大汉百姓向你们敬一碗酒,你们辛苦了!”

  刘辨说完一仰头将满满一碗酒全部灌下,然后将碗口朝下展示给将士们看,一滴未洒。紧着台下将士们和台上刘辨身后的文臣武将都齐喊道

  “大汉威武!陛下威武!干!”

  不远处的一座帐篷里,一群女人不,确切的说是世间最美的女人,至少现在是。都在静静的听着外面刘辨的话语。

  她们大部分人都庆幸自己嫁给世上最好的男人,自己是世上最幸运的女人。只有皇太后何氏是最骄傲的,因为这么优秀的皇帝是她的儿子。这个曾经差点被当做废物所抛弃的皇子,而今大汉能有今天的局面,全靠这个所谓的昔日废物皇子用了十年时间打拼而来的。听听这些慷慨激昂的演讲,就知道这样的皇帝坐的江山谁能撼动?

  “十年前,我大汉在先帝时是什么样子的在场的很多人恐怕还记忆犹新吧!饿殍遍野,哀鸿漫天。百姓更是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很多地方甚至到了易子相食的人间惨境。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啊!朕记得也是来玉门关,这一路上看到的景象朕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从那时起朕就发誓,一定要让这人间惨剧自朕起永远不要再出现。

  十年了,是你们陪着朕一路浴血奋战;是你们陪着朕一路历经坎坷。辛苦你们了,来,再干…

  这十年里朕不敢说让百姓丰衣足食,但是朕敢说百姓不会再出现冻死,饿死甚至易子相食的惨境了,相信诸位兄弟平时也能看到乡里乡亲街坊邻居的生活在一天天的变化着,一天天的变好着,再给朕十年时间,朕必创造一个美丽,富饶,强大的大汉来!”

  “好!陛下万岁!陛下万岁!”

  台下一个小校尉离着刘辨最近直线距离恐怕只有五步远,刘辨的一举一动他都看的最清楚,听得最真实,激动的直接喊了起来。他这一喊自然带动下面一片万岁的呼喊声。从此以后“万岁”这一口号就是皇帝专属口号,其他人一概不能用。

  沸腾的士气将这露天野外特殊的晚宴气氛推向了高潮。等到全场安静下来的时候刘辨一改话风接着说道

  “哈哈…人生不过百年之景,哪有万岁的?万岁的只有这广阔无垠的大汉江山与延绵不绝的黎民百姓,还有你们身上不灭的军魂!

  来!举起你们的酒,与朕一起为大汉强大的明天,干!”

  “陛下今日喝了不少了,喜老头你可机灵着点,莫要让陛下出了丑。”典韦小心的提醒喜顺道。

  “典蛮子说谁老头呢?咱家有那么老吗?再说这陛下高兴喝点酒应该没什么吧?就连咱家也干了几碗酒了,太痛快了!倒是你看紧了陛下莫要大意,别让陛下掉下去。”

  “嘿嘿…台下全是陛下的将士,就算陛下掉下去那也摔不着,将士们一人伸一只手就能把陛下托回来。”

  “嘿~没想到你个蛮子还挺精明的,这也能想到?”

  刘辨身边这两人平时可没少互怼过,就这还怼的欢实呢。

  “将士们!朕的同胞兄弟们,今日畅饮,明日随朕一道上阵杀敌,将一切敢于挑衅我大汉之敌通通消灭。”

  “消灭!消灭!消灭!”

  “干!”

  刘辨刚喝完第三碗酒,喜顺就悄悄来到他身旁低声说道

  “陛下保重,这酒您可不宜多饮,如此豪饮恐伤身子,要不一会奴婢无法向太后与皇后交代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