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殿早朝会。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喜竹今天提前受了刘辨的指令,故意的先来这么一句,平时基本都不会喊这一句。
“启奏陛下!微臣贾诩有事启奏!”
“准奏!”
“启奏陛下,今天下初定,百废待兴,举国上下皆需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必要的建造与修缮,臣恳请陛下下旨令各州郡根据中央指令自行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本地区的建设,同时讲所有建造内容上报中央朝廷审批,其中正在建设中的主要项目不得计算在内尤其是朝廷指定的建设项目。届时朝廷将派遣巡检人员前往各地区巡检即可。望陛下恩准!”
老狐狸说完抬头朝刘辨挤挤眼睛,刘辨听明白了他的意思!不得不说老狐狸这一招还挺管用,至少对于阳奉阴违和贪污腐败有着显著的克制效果。
各州郡自己搞自己地区的建设,那么要贪污腐败只能贪污自己的钱,因为最了解地方的情况的人自然是各地方的官员,想要在这样的情况下贪污除非从上到下全部都是贪污腐败官员,否则只要有人敢贪一定逃不过地方主政官员这一关。
再说就算是贪污也不会有太多的财物可贪,因为所有的建设项目都要上报朝廷审批,有了这一环节那么一个建设项目大约需要花费多少钱财基本上都在掌控之中。这样一来就没有多余的钱财可供支配,贪污的几率就会大大的降低。
“贾爱卿所言甚是,可不知爱卿中书省可有一些更具体更详细的建设章程?”刘辨心领神会的配合道。
“启奏陛下,微臣常闻陛下说:要想富先修路。所以中书省眼下却有几个好的建设项目需要陛下首肯。最主要的就是修路,修缮通往各州州府所在的主要道路,修缮通往京师的道路,州府与州府之间的道路等等。”
“朕明白了,贾爱卿的意思是各州修缮各州道路至边界为止,在哪一州之内就有哪一州修缮,各州内部的道路则各州自行修缮,自然钱财就是各州自己出对吗?”
“陛下圣明!”
“诸位爱卿可都听明白了吗?家贾爱卿所言可有疑意?”
徐庶:“启奏陛下臣附议!”
郭嘉:“启奏陛下臣也附议?”
司马防:“臣附议!”
马腾:“老臣附议!”
王越:“末将附议!”
荀攸:“臣附议!”
田丰:臣附议!
沮授:“臣附议!”
吕布:“启奏陛下这些政事末将虽然不甚了解,可这修缮道路末将还是明白的,倘若有了宽阔平坦的道路那么于我将士行军亦是一大好处,因此末将赞同贾丞相之谏言!”
赵云:“大将军所言甚是,末将赵云也附议!”
这满朝武文所有附议的人都刘辨的心腹,而且都是在关键的位置上坐着的,无论文武。剩下的一些前朝老臣以及后起之秀包括一些士族大家的子弟只能硬着头皮跟着附议了,因为他们知道就算反对估计皇帝也会强行通过这个议题。与其做个恶人还不如做个善人,成人之美来的更划算些。
“既然诸位爱卿都一致认同贾爱卿之谏言那么朕便准奏!”
“谢陛下!陛下圣明!”
“诸位爱卿还有事吗?有事速速奏来!”
“启奏陛下微臣有事启奏!”
“哦?奉孝有何事快快道来!”
“陛下!微臣既为兵部尚书,奏的自然是与兵事有关。
如今西域已然战事平息,有战事之地唯有南方,诸葛孔明与司马仲达正在高山密林之中与犯我西南边陲的贼寇鏖战暂且不说。中原各地之驻军与统兵之将领皆需相应调整调防,此事我兵部已然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策略方案,请陛下御览!”
郭嘉的提议是什么意思呢?其实郭嘉也是从长远考虑的,他认为所有的统兵将领不能长期统领一支兵马超过三年,当然战争时期就另当别论了。一旦武将统兵时间过于长久就很有可能造成军队私有化的局面,也就是说当战争来临之时,有可能这些将士们不认朝廷出兵军令,只认统兵将领,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导致将领走上邪路或者国家动荡。当然刘辨听懂了他的意思,其实他也想这么做,只不过他不能主动提出来,他怕寒了武将们的心。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事他真的不想做,他觉得这么做太没有人情味了,毕竟他是来自于二十一世纪的灵魂,骨子里还没有这么冷酷,这么毒辣的心思。
不过,郭嘉提出来了那结果就不一样了。看样子还是这个整天嘻嘻哈哈的小狐狸懂自己啊!真是太好了。为了让那些个靠舌头与脑子吃饭的文人们了解军事这方面的事,他有必要再反问郭嘉一下
“奉孝所言可是将各部驻防之地互换以及各部主要统兵将领互换?例如:徐晃之康州驻军可以和太史慈之天州守军互换驻地,然主将守地可不换,这样一来就达到了两个互换的目的是也不是?”
“正是如此!陛下圣明!”
“此事关系重大,毕竟军队乃是国之基石,朕当与诸位爱卿好好议议,当然此议朕以为甚好!”
这就是政治,表面上说要与大家商议,可紧接着就来一句这个主意很好,很赞同,那不就是明摆着告诉下面的臣子们,这件事朕很赞同,你们看着商议,但是结果只能是我喜欢的。
文臣们常年靠的是脑袋混的,这听话听音的本事自然不缺,如果连这个都听不出来,那一定是个滥竽充数的人,或者是通过关系进来的。能站在这朝堂上参加朝会的人有哪个又是白痴呢?
“臣附议!”贾诩第一个站出来支持郭嘉,这个老狐狸其实早就看出来了,这样对于朝廷和刘辨来说是一件必须要抓紧办的事,他怎么可能看不出来?老狐狸之名可不是白叫的。
“臣也附议!”
徐庶自然也不缺乏智慧与眼光,他也是多次带兵出征的人,怎么可能不清楚军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文臣这边两位百官之首都附议了,其余的人都毫不犹豫的跟着同意了军队的调整方案。
很多武将是没有什么政治头脑的,如果你要让他们带兵打仗冲锋陷阵甚至流血牺牲他们也许都不会吭一声,可是你要让他们在朝堂上和这帮文人斗心斗智那太痛苦了。
看着文臣这半边的都同意了军队调整措施,自己这半边的武将行列也不能没反应啊!吕布作为武将之首此时也显得有些尴尬,他转身看看身后的这些个彪悍的将军们,他发现这些将军们都在看着他,那意思好像在说:大将军你倒是表态啊!到底赞同不赞同陛下的话?
越是这样他心里越打鼓,生怕自己表错了态,虽然他不懂政治,不懂官场的那一系列的套路,可他不是傻子,关于军队的事他还是明白的,知道这里面涉及到了很多武将的利益问题,赞同的话,下面的这些武将或许以后就会恨他,甚至都会疏远他,不与他为伍,武将很忌讳这个,战场上没有助手那么会死的很惨,即便你是天下第一勇将,面对数万甚至数十万大军那也是陈尸沙场的结局;可是如果反对这样军队整改措施那么虽然赢得了武将们的心,可的嘴了陛下,那后果应该更严重,这天下可都是陛下的呀!唉!矛盾!纠结!有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呢?
于是为了保险起见他看了看郭嘉,想看看能不能从他那得到点答案,哪怕一点点暗示也好,毕竟玩头脑还是这家伙管用。可是郭嘉两手袖着笑眯眯的看着他,也没有其他表情。搞的吕布一脸愤怒,再看看贾诩,这老家伙还不如郭嘉,直接两眼微闭着什么也不看;视线再转向徐庶,徐庶也是两眼低垂看着自己的脚尖,仿佛觉得今日的新鞋子还是不错的,不过早晨起的太冲忙,怎么踢上泥了呢?回去赶紧换下来洗了,这可是夫人新做的鞋啊!
在文臣那边彻底没有得到求助的吕布只能求助自己武将这边了,他低头悄声对身后赵云说道
“子龙,你看此事当如何决断?要不要附议?”
赵云的政治头脑那是比吕布要强了不少,他自然分的清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所以他很认真的看着吕布的眼睛微微的点点头,表示同意。
吕布觉得赵云的态度很真诚不像欺骗他的样子,再说平时的赵云也是一身正气,从不欺诈任何人,所以他心里有底了,至少有赵云和他统一战线了。
“启奏陛下!末将吕布附议!”
“末将赵云附议!”
武将行列有这两个附议的话,其他的人基本上都不会有其他的想法了,因为想了也白想。朝堂上一旦定下来了,那就是国策是需要坚决执行的,谁敢阳奉阴违的话那就是犯罪了!
“哈哈哈哈…既如此,那便如此决定了!
奉孝各部换防换将之事是你兵部之事,就不要来烦朕了,相关奏书交中书省审批,朕用玺,老规矩不变。
诸位爱卿还有其他事吗?
无事便退朝吧!文和,奉孝散朝后随朕来御书房。”
“诺!”
“诸位爱卿各司其职,国朝这巨大的机器运转离不开诸位的辛劳付出,朕谢你们了!”
“臣等惶恐,臣等理当如此!”
御书房。
“奉孝想必你也知道朕打算攻打夫余国,此次统兵出征你认为该派谁为主将?”
郭嘉看看贾诩,又看看刘辨笑着说道
“陛下心中已有人选何必垂问微臣?”
“嗯?你为何如此肯定?”
“陛下早在东征之时便垂涎夫余国土了,这一点微臣早已知晓,只是微臣不明白的是为何陛下对那荒蛮之地如此惦记?”
“你不知道那里可不是荒蛮之地,那里的土地可是与众不同啊!肥的流油的黑土地是产粮的宝地啊!毫不夸张的说那里就是粮仓,这只是其一;其二是那里还盛产各种名贵中草药,其中以人参为最!还有就是那里还有着大量的丰富的地下矿产,这些可都是财富啊!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朕自然要把这样的地方划到我大汉来,你们说呢?”
“敢问陛下何为人参?”郭嘉反问刘辨道。
“这个…人参其实是一种最名贵的中草药,一支手指粗的人参需要生长百年之久。因此人参的药用功效那是相当的明显的,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健体,可谓是人间瑰宝啊!就是有些少了。哈哈…”
“如此宝地当划为我大汉土地,微臣以为陛下定有安排了。不知陛下召臣等前来有何要事?”
“朕就知道瞒不过你奉孝。最近兵部可有诸葛孔明与司马仲达的消息?”
“回陛下,这两人也不知道打到哪了?竟然不给朝廷发军报?微臣手里的军报还是年前来的,那时臣还没回到京城。”
“这就怪了?水军都督甘兴霸也没有战报回来?”
“回陛下!没有,海上应该更难传递军报,信鸽也不能飞往,毕竟他们没有固定的地方停留。又或者甘都督配合司马与诸葛两位统帅东征西讨也未可知,想必南边蛮荒之地山高林密的,两位统帅的仗可不那么好打啊!”
“也许吧!不过朕还是相信他们的能力的,相信他们二人定然会给朕和大汉带来好消息的。
文和,朝廷接下来的主要方向还是抓紧土地整合,合理利用,所有的在职官员不得拥有土地,想拥有土地的官员那就直接辞退,既然想种田那朕就满足他,一句话,想做官就不要种田,想种田那就辞官专心种田。朝廷的俸禄应该是可以养活的了他们的家人了吧?
如今虽然我大汉土地增加了许多,可是真正可供耕种的土地并不是很多,其中相当一部分土地不但不能耕种还需要保护,种树种草都可以就是不能种粮?”
“陛下此言何解?为何种树种草倒是可以,独独种粮不可以?”贾诩这样问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做生态平衡?什么叫做土地沙漠化?什么叫做防止水土流失?
“这一点朕一时半会没有办法给你们解释清楚,但是大概意思可以和你们说一下,比如沙漠边缘的土地那是坚决不能耕种的,能种的只有树和草,其他的不能种,沙漠附近开荒种粮者严惩,但是鼓励植树造林或者种草。这一条务必要严加管控。
另外一件事必须尽快去落实,就是将全国各地的孤儿以及无家可归的游民登记造册,适龄者统一安排活计,矿山,工厂以及作坊皆可,管他们吃饭发放少许银钱,当然需要定个标准出来;年幼着建立孤儿院专门抚养这些孤儿,同时要辅以相应的教育,朝廷方方面面都需要人来做,朕急缺人力啊!
还有一条就是所有的死囚就不要斩杀了,除非罪大恶极,否则都送去矿山终身劳作吧!一来可以节省劳力,二来也算是积点德吧!有道是上天有好生之德,能不杀尽量不杀吧!
朕提的这几条回去后好好整理弄出些具体章程来记住一定要将细枝末节都以文字形式整理清楚。”
“陛下仁慈!微臣定当安排妥当,这样一来确实可以充分利用劳力进行劳作,陛下之智臣等远不及也!”
“什么智不智的?朕就想着能为天下穷苦人多做点什么吧!但愿有一天没有人挨饿,没有人受冻,没有流浪,没有乞讨…
可是啊!这只是一个梦想而已,朕做不到的,也许就没有任何一个皇帝能做到,朕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这些数量吧!俯仰无愧于心就好!”
“陛下大仁大爱感人肺腑!微臣有生之年但有力量定全力相助!”
“你们还有事吗?没事的话就先回去吧!夫余国之事暂时莫提,朕自有打算。”
“诺!臣等告退!”
贾诩与郭嘉离开之后,刘辨又围着那巨大的沙盘开始转悠了,法正跟在他身边也随着转,好几次欲言又止,可他看到刘辨思考的样子又压住了内心的好奇,突然刘辨开口说话了
“孝直有话就说吧!憋在心里不难受吗?”
“陛下,适才您没说打算让谁做主将征讨夫余国,郭尚书也没说,但他却说陛下心中已有人选?微臣内心好奇,陛下打算任命谁为主将?”
刘辨看了他,又继续围着沙盘慢慢的转悠
“等奉孝将军队调整做好之后再说吧!此事不急。
你去书院吧!不要去研学什么算术,去军事学科看看,在那呆上七日,然后回来告诉朕你的感想。”
“微臣领旨!”
西南。
后世的泰国境内某一处,而现在是临近身毒交界的地方。司马懿与诸葛亮这两位当世智者终于兵合一处了,首次会师自然需要坐在一起商讨一下接下来该怎么搞的问题。
在场的自然是两边的将领和水师都督甘宁。
“仲达,你我皆受陛下旨意前来此地征战,现如今整个益州南部,交州南部直到大海都是我大汉土地了,往西去的话就是身毒国了,亮以为不可轻进…”
“确实如此啊!在下自然知道这其中利害关系,不如我等上奏陛下,请陛下定夺吧!”
司马懿自然明白诸葛亮说的意思。可下面的武将就没有这么多的考虑了
“两位主帅到底是担忧什么?为何不能再向西进军?难道我大汉铁骑打不过身毒那些小丑吗?给俺老张三万兵马俺做先锋,敢阻拦者,俺一定将他碎尸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