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神能量人生

第20章 红尘

神能量人生 暗物质星神 3903 2024-11-15 07:49

  本来道教是大历国本土教派,一直以来奉行清静无为,与世无争。后来从大日梵国传来大乘和菩萨乘等佛法,他们和道家与世无争的思想相悖,他们奉行入世修行,认为众生皆苦,需要一智者讲法引领众生脱离苦海。

  因大历国开国皇帝唐渊为稳固自己的江山,便尊道教祖师为其祖先,大建老君殿,并亲自拜祭,一时众人效仿。

  后来,邬曌因唐世民而在感业寺出家,后参破空相成为了大历国女帝。因此段因缘,邬曌称帝后,以善知识的名义,广建庙宇,多加赏赐,一时佛教在原由的基础上愈加兴盛起来。当时有大诗人杜牧的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由此可见佛教的昌盛,上至皇家贵族门阀,下至官吏百姓,好多人都选择了皈依。

  大历国历代国君也不是傻子,之所以大力宣扬两教,一是为了自身统治,一是亲眼验证了两教的神奇手段。道门的大小周天搬运之法,还有佛家的密炼之法,都是当时的不传之秘,大历国历代国君却在暗中修炼。

  最有名的就是玄宗唐隆基时,天师叶法善,一手符箓之术,役使鬼神,隔空取物等。还有青城山道士罗公远,除祟驱妖,召龙致雨等,都是亲身验证,道非虚人。曾经两位道长还和佛门的金刚三藏斗法,广为传颂。

  为了验证神奇的法术,历代大历国皇帝都会安排一些活动,届时道门和佛家的高士都会展示下玄奥的手段,以此获得皇家有力的支持。比如道家的禁气咒,佛家的金刚菩萨咒。不过这类活动,最后大多变成了两家互相斗法,以示高强。因为获胜一方会得到皇家的大力支持,于是两教因理念因利益产生了嫌隙。

  佛道两派产生摩擦已久,在佛教鼎盛时期,发生过僧人抢占道观的行为。这更加重了两教派的矛盾。一切的矛盾在积累过久总会爆发。而此时此刻,时机终于到了。

  因尊道敬佛,大历国《大历六典》中规定中“凡道士给田三十亩,女冠二十亩;僧尼一如之。”道士和僧尼所获得的土地有不缴赋税的特权。这些土地大多都租给百姓,这严重的损害了大历国的税收。

  武宗唐炎在听取了宰相李德裕上疏:国家税收年年降低,实因道门佛家两派占有大量土地的缘故。唐炎听后,愈加厌恶佛教。

  唐炎道:目前两家各占多少土地,影响国家赋税多少?李德裕给了唐炎一个数字,又道:如今道门和佛教比例为3:7.唐炎道:众爱卿,有何良策。有的官员上奏道:此为祖宗之法,不可更动。有的官员奏道:禀陛下,可颁布一道律法,严禁百姓私自出家做和尚或道士。

  一方是维护宗教,一方维护皇家利益,两方在朝堂上争执不休。唐炎看无任何结果,便对众官员道:此事他日再议,今日便退朝吧。众官员行礼退去。

  唐炎退朝后,用过午饭,便召赵归真等一干道士谈玄悟道,几位道士一会谈老子的道德经,一会又转到庄子的南华真经,又一会又谈起了御风而行的列子的冲虚真经,最后又谈到黄庭经。总之是一些有无之道,众妙之门的话。

  赵归真看唐炎精神不振,便问道:陛下可有烦心事,若有可修炼道家的清静经,以除烦闷。

  唐炎道:无他事,只是国库入账赋税年年减少,特为此烦忧,故心神有些不宁。赵归真道:能为陛下除忧解难,正是贫道的荣幸,陛下试言之。

  唐炎于是说道:宰相上疏,道士僧尼所占土地过多,青壮劳力不足等等,众官员为此争吵不休,仍无良策。赵归真等道士一听,心中甚喜,和他们前些时日所谈大是相符。白羽铭对赵归真使了一个眼色,赵归真会意。于是对唐炎道:陛下,军国大事,贫道本不便言,只是涉及道门佛家,贫道有微言,望陛下恕罪。

  唐炎道:赵仙师但说无妨,你我只是闲谈罢了。赵归真于是说道:这佛教本非本土而生,实是域外所传,其中有无数的邪说,比如末日之语等,实为恐吓愚弄百姓,以此敛财罢了。

  赵归真说完,罗浮道士邓元起也道:这有些僧尼出家后仍然结婚生子,不修戒行,实在可恨。

  衡山道士刘玄靖接着说道:昔年,贫道也曾远游,到过大日梵国,发现那里寺院竟然公开把类似春宫图的两人寻欢塑像堂而皇之摆在寺中,并愚弄善男信女,称其自愿献身以修秘法。

  唐炎听后一脸震惊,白羽铭也说道:其实这种塑像在大历国部分寺院也有,说起大日梵国,更奇特的是僧侣的权利竟然在政权之上,他们宣称自己是神派往在人间的信使,一言一行都是神的意志。还专门设定了种姓制度,信众愈多,以致他们可以和政权分庭抗礼或凌驾政权之上,陛下若不信,可寻一大日梵国游僧一问便知。

  赵归真也道:近日偶闻街头儿童歌谣,唐氏十八子,昌运方尽,便有黑衣天子理国。唐炎忙问道:这是何意?赵归真解释道:唐氏十八子便是暗指陛下,黑衣者,特指僧尼也。意思是说大历国只传十八帝,而后运势便终,黑衣僧侣将对大历国政权取而代之。

  唐炎大惊,忙问道:这歌谣如何得来?赵归真道:想来是有些僧尼故意编造,传播,有谋取天下之贰心。

  唐炎本就不喜和尚,听闻此语眉宇流露出十分厌恶,道:没想到佛教竟然用心如此险恶,传教授徒,蛊惑人心,竟然有如此目的。众仙长可有应对之策。

  几位道士相视会心,赵归真道:陛下可颁布政令让部分僧尼还俗,收回土地和庙宇,严禁私自出家。

  唐炎听后默然不语,道:此事,明日朝堂上听众官员所言,再行决断。几人又谈了一会,赵归真临走前趁机把之前炼制的丹药献给唐炎,道:这是贫道今日所炼养神丸,敬献陛下。唐炎收下后,道:有劳,赵仙师了。

  傍晚时分,唐炎急召宰相李德裕。李德裕以为有什么军国大事,急匆匆入见。唐炎便向李德裕询问关于大日梵国的事情,尤其是不是宗教凌驾于政权之上。

  李德裕忙把所听所闻如实告知:据来自大日梵国的游僧所言,大日梵国人人皈依三宝,礼佛敬佛供养佛,佛门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为此大日梵国还施行种姓制度,人为区分贵贱,僧侣为第一种姓,贵族武士等是第二种姓,其余则为第三第四种姓,也俗称贱民。

  唐炎听闻此语,暗道赵仙师等人并未欺骗与他,原来果有此事,唐炎还想询问关于儿童歌谣的事情,后心思微转,便沉默不语。李德裕看着如此反常的唐炎,心里猜不透,也不敢随意接话。一时间屋内竟有些寂静,片刻,唐炎道:今日急召爱卿,实因之前朝堂上关于佛教过于兴盛,与国争利,与民有害。朕想后日早朝,唐炎在众官员上奏后,决定颁发律令,责成部分僧尼还俗,并收回部分土地,以增加国家赋税。

  唐炎上朝召众官员商议此事。有皈依佛教的官员上奏:陛下,历代政权和宗教互不干涉,如今陛下干涉宗教事务,恐有流言蜚语。为了避免政权干涉宗教,部分人宣称皇家插手宗教事务,便是失仁德。

  宰相李德裕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宗教在陛下辖域境内,自然受到约束。虽过往政权不干涉佛门事务,只是如今寺院扩张,与国争利,长此以往,百害而无一利。

  后来牛僧孺所属派系官员仍上奏道:陛下,如今佛教信徒众多,若贸然行事,恐致生乱,莫如维持现状。

  唐炎听后面露不悦,道:此正朕所忧愁之事,佛教过盛,长此以往,岂非会形成国中之国。

  牛僧孺一看皇帝如此言语,知道其心意,便不顾和李德裕的恩怨,忙上奏道:陛下英明,所忧社稷江山,为臣以为应统计僧尼人数,再逐渐令部分还俗。

  唐炎一看,两派朝臣竟然意见同意,便道:既然众爱卿无异议,那此事交与宰相负责。

  经过朝臣们的一番商议和讨论。关于武宗唐炎毁佛掀开了大幕。武宗颁布敕书,诏告天下,凡僧尼中不守戒行或犯罪者,一律返俗。凡宣扬末日轮回说,恐吓敛财者,以犯罪论处,全部返俗。私自建庙宇,兰若,佛堂者一律拆毁,私自出家僧尼全部返俗。凡私自藏匿者,以犯罪论处。

  敕书一下,佛教众人大惊,而此时大历国正派官员统计僧尼们的寺院数目和其私产情况,发现不合律法寺庙僧尼,一并派兵驱逐,使其返俗。

  历经两个月的统计排查,李德裕上奏道:陛下,统计结果一出,目前大历国共有寺庙佛堂等六千余所,兰若等僧尼居所约十万处,僧尼数量近五十万人,其所蓄养奴婢亦有三十万人,关于寺庙所占土地约二千万亩。

  李德裕的统计结果一报出,不仅唐炎大惊,就连那些亲佛的官员也大吃一惊,他们没想到佛教竟然如此兴盛,这还不算信众。一旦作乱,岂非朝廷大患,

  唐炎道:昔日韩昌黎曾上表反对迎佛,其曰,佛教只是夷狄之法,非大历国国所固有,因而不合先王之道,大历国应该宣扬孔孟之仁义忠孝之礼法,如今看来,佛教大肆敛财聚众,蛊惑人心,居心不可测,众爱卿可有对策。

  在佛教拥有如此多的私产以及人数,牛僧孺等亲佛派也不敢轻言,毕竟再发展下去可能发生动摇国本的事情。李德裕那派正好看牛僧孺的笑话,也不上前奏章。唐炎无法,只好点名,牛爱卿,你有何良策。

  牛僧孺无法,只好上前启奏:陛下,如今佛教过于兴盛,实非国家之福。其所占千万亩良田更是免赋税,以致国库收入年年递减。微臣以为,应该限制佛教的发展,限制僧尼的人数。

  牛派官员见牛僧孺如此说,也纷纷上奏,有的说,要重新制定律法,对僧尼收取部分赋税。有的说,要对部分青壮年僧尼返俗,且每个地区寺庙和僧尼人数都应该有个限制。有的官员道,朝廷应该收回部分土地,以分给百姓,如此不仅增加国库收入,还能赢得民心。

  唐炎一听,形势一片大好,道:既然如此,那么此事交与牛爱卿和李爱卿共同负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