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的等待对一个少年来说,竟有种度日如年的感觉。黄钞忽然明白了,原来这就是相思。三日来,黄钞一想到曹姑娘的容颜,便痴了,有时正吃着饭,黄钱见黄钞忽然一动不动,面露花痴色,忙打断他,说:钞儿勿多思焦虑,马上就有消息了。黄钞这三日没了往日的开朗,丫鬟问黄钞:黄少爷今天午饭想吃什么啊?黄钞:随便。饭后,丫鬟又问:黄少爷今日喝什么茶,霍山茶,菊花茶还是龙井。黄钞道:都行。
丫鬟把黄钞的怪异告知了黄钱,黄钱叹了口气,道:直道相思了无益,可惜如今是吾儿。我知道了,一切照旧,莫要打扰少爷。丫鬟应声告退。
好不容易三日已过,李媒婆一早便去曹家问消息,曹夫人道:这事不巧,我家相公染了风寒,还需等几日。李媒婆问:那夫人怎么想。曹家夫人道:此事我家相公做主。两人又说了些闲话,李媒婆便回去了。
一见黄钱便道:此事也巧了,曹家当家的生病了,还需等几日。黄钞忙问,几日是几日?李媒婆说:曹家人也没讲,少则七日,多则半月吧,我再去。黄钱又掏出一锭银子,给了李媒婆,道:这几日,辛苦,李婆了。李媒婆喜笑颜开说:这都是老身应该做的。黄钱又问了曹家人说了些什么,李媒婆说,其他都是闲话。说完,便告辞回家了。
李媒婆一走,黄钞道:这消息跟没消息有什么差别,孩儿怎么办。黄钱道:钞儿莫叹气,这曹家生病倒是别有玄机。
黄钞问:有何玄机?黄钱心里一叹,这感情的事把钞儿的聪明才气都掩盖住了,也难怪钞儿不懂,他还是孩子啊,黄钱说:钞儿你可知,李媒婆今日是去问消息的。黄钞说:我知道,这不是没消息吗,不是还要等。
黄钱道:傻孩子,这没消息就是消息啊。这曹家人没讲同意还是不同意,只是说当家的生病了,这是要看咱们的诚意啊。黄钞问:什么诚意?
黄钱道:一来看我们家是不是真的求亲,二来,曹家也要看下钞儿才学容貌,三来,这是曹家对我们的考验,看我们能否识破此中的玄机。这读书人的心思有时如九曲的黄河,让人猜不透啊。
黄钞道:既然看诚意,那么明日我便去。黄钱道:钞儿莫急,此事急不得,明日过于仓促,倒显得我们心急了,第三日让李媒婆带你去曹家吧,再请个有名的郎中一起去,礼品为父准备好,钞儿好好休息,到时莫失了礼节,这曹家世代读书,对礼节极为看重。黄钞没办法,便去休息了。
第三日,黄钞穿上新衣,黄钱又嘱咐了他几句,什么莫要心急,莫要失了礼节之类的。黄钞一一答应,道:父亲安心,钞儿全记住了。而后,黄钞带着准备好的礼品,一名冤句郎中,还有李媒婆一起乘车去了仿山。
车到仿山,午时一刻,黄钞走到曹府叩门。丫鬟开门后,李媒婆说:听闻,曹老爷身体微恙,黄公子特意请来一有名郎中相视,请小姐姐通报一声。丫鬟自然认得李媒婆,便去告诉曹夫人,曹夫人一听,立刻去堂屋中厅告诉曹相公,哎呀,相公,不好了,黄家来人了。
曹相公一听,心里一惊,难道黄家猜中了我心中所想,忙道:夫人先让他们进来,我去床上躺着,莫要露出什么马脚。曹夫人把黄钞等人请到客厅,命丫鬟上茶。李媒婆又把黄钞来意说了一遍,黄钞起身对曹夫人行礼:见过曹夫人。
曹夫人看黄钞虽然不是那么帅气,但马靠鞍装人靠衣装,黄钞是大户人家出身,耳濡目染,行为举止自然有一分沉稳。
曹夫人道:黄公子莫要客气,请坐。黄钞落座后,道:听闻曹伯父身体欠康,家父命我带了一位名医前来探访,不知伯父身体如今可有好转?
曹夫人道:这人年纪大了,一点小病便需好多时日安养,现在还在床上躺着,既然有神医,那么瞧瞧也好。说罢,叫来丫鬟,把医生带去给曹相公诊脉。
医生去了片刻,回来道:小可诊脉已毕,曹相公身体并无大碍,只是有些气虚,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精神萎顿,头昏耳鸣;脉象虚弱无力,无力以帅血行,需安心静养时日。
黄钞忙问:大夫可有药方调理。医生说:曹相公为肾气虚证证候;神疲乏力,眩晕健忘,腰膝酸软乏力,需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附子、桂枝、黄精、茯苓、山萸肉、淮山、桑寄生、党参、白术等来补肾益气,说完拿笔写好药方,服了此药,少则三日,多则五日,曹相公病就会复原。
说完,便把药方给了黄钞,黄钞忙拿给曹夫人过目,道:要不先抓几副药。曹夫人拿着药方正不知所措,忽听到曹相公道:此事不急,老夫因病卧床,失礼之处还望见谅。曹夫人忙说:相公,你怎么起来了。曹相公道:没事,医生也说年老神疲,在家走动走动还是可以的。黄钞忙起身行礼:见过曹伯父。
双方落座,曹相公问了些俗事,比如黄钱可好?黄钞回:家父安好。又问:如今哪里读书?黄钞回:目前在县学读书,过几年准备科考。
这边曹相公正考验未来的女婿,开门的丫鬟早跑去告诉曹家小姐了,说那日跟踪我们的登徒子上门提亲来了,曹家小姐一听,心道,原来是他,难怪这几日家父不让她出门。曹家小姐说:你快去前厅把他们说的一句不落的记着,回来告诉我。丫鬟便匆忙去了前厅。
曹相公又问黄钞最近可有新作诗文,黄钞一一讲了。只是曹相公对黄钞求亲的事只字不提,黄钞也不好再问。两人又谈了些人文地理,曹相公说:日已正午,不如留下来一起吃个便饭。
黄钞忙起身说:医生还有要事,小侄便不叨扰了,改日,小侄在登门拜访。说完,曹相公也不留客,便着丫鬟送黄钞他们去了。
黄钞登车回家,一路上说:李媒婆你认为此事如何?李媒婆那是人精,说:我看这事十有六七可成。回去后,黄钞把此次行程告诉了黄钱,黄钱说:这次可真要等消息了。
黄钞走后,曹夫人问:相公,认为黄公子怎么样?曹相公说:还是有几分才学的。曹夫人说:那相公是要答应这门亲事?曹相公道:此事还要仔细斟酌斟酌,先吃饭吧。
丫鬟在黄钞走后便去告诉了曹家小姐,曹家小姐也没说什么,这时午饭时间到了。
曹家恪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样的古训,饭菜便是四菜一汤,还有白馒头。丫鬟也吃同样的饭菜,只是在另外房间。读书人家遵守的规矩很多,比如食不言寝不语,曹家小姐坐下时,先问了父母安好,待曹相公说一句吃饭,曹相公动筷后才拿起筷子开始吃饭。
读书人家吃饭细嚼慢咽,不出声,不急躁,在旁人看来很是无趣或沉闷,但对曹家人来说,却习惯如平常。反观丫鬟们的房间便叽叽喳喳,大家说笑个不停,只是不是很大声。曹相公专习儒家经典,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是要求不可高声喧哗,普通讲话无妨。
吃完饭,曹相公道:芬儿,你等一下,为父有话要讲。待丫鬟收拾好,三人便说了些家常。曹相公问:芬儿,这几日相亲可看中哪家公子了?
曹芬道:此事全凭父亲做主。曹夫人说:前日仿山陈员外家的陈公子倒是不错,一表人才。曹相公也道:陈公子,我也有些满意,只是才学有些不足。曹芬说:女儿还想多陪父亲母亲一些时日,我不想出嫁这么早。
曹相公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女儿家宜早不宜迟,只是我们仿山是个小地方,为父也不想你远嫁,从此天各一方,怕你受了委屈。曹夫人也说:我看还是找个距离近的,这样也方便些。
曹相公下午便去了学堂,照例讲了些经义典故,随后又训诫了学生们一番,黄昏不到便提前结束。曹相公吃过晚饭,便去书房静坐。曹夫人知道曹相公的性子,也不烦他。
为什么曹相公要静坐,还是在一个暗室,这便是儒家的慎独功夫,在静坐中理清思路,在静坐中反观自身。静能生慧,静则养气,静能生威,静让人感知敏锐。
曹相公回想了黄钞白日的言行,此子并无其他富家公子的轻浮,趾高气昂,目空一切的举止,反倒很是沉稳。应该是黄家人特意嘱咐训练的结果。在和他谈论诗文时,此子也并未喋喋不休,反而有些谦虚。应该是有名师指导,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最重要的是诗言志,曹相公想起来黄钞神童的事迹来,尤其那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于桃花一处开。有一种改变天地万物的气概,着实不能小觑。
曹相公也不知静坐了多久,静坐后竟然精神百倍,着实神奇。曹相公想明白后,想和曹夫人商议曹芬的婚事,谁知曹夫人已然酣睡,曹相公看了下外面皎洁的月光,听到了外面打更的声音,原来已经二更天,这次静坐时间怎么过的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