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和陈抟老祖

第30章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3)

我和陈抟老祖 青次位面 4063 2024-11-15 07:45

  李桐上前:“韩兄说这技术是受圣人之道的启发?不可思议啊!”

  韩风问:“李兄,《大学》里我儒家的处世方法是什么?”

  李桐回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韩风问:“那为何格物致知?为何格物要放到前面呢?”

  李桐没有深究过这个问题,痛快的承认不知。费征新则在一旁若有所思,“是啊,为什么格物要放在前面呢?格物了,才能致知,然后才有后面啊。”

  韩风道:“之所在前面,因为格物是后面的基础。先格物,才能致知,致知了才有了后面的一切。这羽绒衣和煤球炉是源于格物致知之学。我们总说格物,可是千年了,对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论述很多,却大多讲的是原则,缺少具体的办法,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是不是出在对格物这个本源没有深彻的探求呢?难道是圣人错了?那是不是要回到格物,深入探求事物的道理,从而达到致知呢?”

  现场鸦雀无声,众人流露出思索的表情。

  “格物之学就是研究世上万物本质和规律的学问。比如说为何太阳东升西落?为何有四季轮回?为何有风霜雨雪?为何粮食能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米?是怎样的生长机制,肥料起多大的作用?

  如果能探究出万物的内在机理,那是不是能让庄稼获得更高的产量,炼制出更多的钢铁,让我们的物质极大地丰富,没有人再受饥寒之苦,从而达到圣人所说的大同之世?”

  轰!现场又炸了!“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大同之世!”

  韩枫喝了口茶,让众人的思绪飞一会。

  “至于我教授乞儿和工匠子第识字,那也是遵循孔圣人的教导。”

  “什么,孔圣人的教导?”

  “对,孔圣人弟子三千,有教无类!为何不能让乞儿和工匠子第识字?”

  众人哑然无语,却没有人出来赞成。

  ‘说了半天,还不是利益?’韩枫心里暗笑却不鄙视,这就是人性。

  韩枫接着道:“诸位有没有想过?我也只是传授工匠子第识字而已,并非是什么高深的学问,试问工匠有那么多时间吗?他们识了字就能看懂图纸,就能改进工艺,产量和效率就会提高,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那么,他们分上这些多出来财富的一点点,改善下生活,不也是应当?”

  “那么是谁在经营工坊,是谁将货物流转天下,这些财富的分配是谁说了算呢?是你们,还是工匠,这财富的大部份将会是谁的?”

  轰!现场彻底炸了。“说的对呀,我等的财富会更多了呀!”

  众人的眼神热烈,心中疯狂,‘这也太赤裸裸了,不过…我喜欢。’

  韩枫道:“都说士农工商四民,都说读书人就是士人,我看值得探讨。我想,读书人不能等同于士人,读书人就在四民之中。”

  现场没炸,众人彻底惊呆了,失去了思考能力,这也…太震撼了!

  韩枫停了一会,让众人的心绪缓冲一下。

  “哦,其实我是偷换了概念,我说的士人是特指官员,并竟,官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其他的读书人怎么办?四个字,深入四民。比如说一些人专门研究农业,研究出更高产的粮种和肥料;另一些去研究器具格物,研究其内在的规律,指导工匠们生产出更多有用的器具。高隆丞相的水排炼铁造就了水冶,郭守敬发明了浑天仪指导四时,如果有千万个高丞相和郭守敬会呢,那会发生什么?”

  “还有在座的诸位商人,管理工坊生产,将货物流转天下,可以说是我们疏通着经济的血液,为何要排在士农工商的末位?管理一家工坊,经营一家商铺有多复杂?不读书认字行吗?难道你们真的管理不了一个镇子?请大家记住,你们本身就是读书人!”

  韩枫双手用力一挥:“所以,不管士农工商,其精华都是我们读书人!”

  实在是…太震撼了!在场的每个人包括杜仲文都在拷问自己的心灵,‘原来我们读书人竟然能够做这么多,原来我们读书人可以深入统率,啊不,带领四民,可是我只会诗词歌赋啊!那,那格物啊…’

  杜仲文喃喃道:“难道这诗词就没了用吗?”

  韩枫上前一揖:“杜兄,刚才小子冒犯,还请勿要记挂在心。”

  众人心里大为佩服,方才杜仲文如此羞辱韩枫,此刻韩枫却如此的大度,真是,真是胸怀宽广啊!

  韩枫接着道:“当然不是,诗词乃我华夏精华,陶冶人们的情操。又如同晚晴大家,琴音高妙精美,给人愉悦的享受。还有这绘画,记录着山川人物之美,怎能说无用呢?这叫精神财富。”

  ‘精神财富?’晚晴没有想到韩枫竟将她和诗人画家并举,虽然她的仰慕者众多,可骨子里是被人瞧不起的贱籍啊,她不禁有泪盈眶。

  韩枫神秘一笑:“大家想过没有,什么是财富?粮食、衣衫、器物这些是实实在在的财富,这叫物质财富。可是人吃饱了,穿暖了就够了吗,不需要诗词歌舞绘画了吗?什么是财富?标准只有一个,你要花钱去换。物质财富要花钱购买,那么这些精神财富呢?”

  人群又兴奋了,“对呀,物质是财富,精神也是财富啊,高见啊!”

  韩枫随即团团一揖:“小子最近浸淫在这格物之学,确如杜兄所言,忽视了这诗词之道。不是小子不喜此道,只是这段时间太过痴迷于格物致知之道。小子这里给在座的诸位道歉了!”

  “哪里哪里,韩枫啊,你方才说的这些可是大道啊!”

  “专注于学问可是会忘记其它,这是人之常情嘛!”

  韩枫道:“小子知错就改,我也应和杜兄一词,如何?”

  说着走向书案,起笔挥写了起来,不加思索,毫无凝滞。

  “哦,青玉案.元夕!这是上元词。”费征新读道。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李桐在一旁读着,只一句就停了下来,诧异的望向正在挥毫的韩枫,不禁沉吟起来。这句说的是门前的花树,但与妍丽委婉的花间词风迥然不同的是,短短一句就大气无比的将眼前灯火的景象全部在众人的眼前铺陈了开来。

  大气中透着精妙,是东风尚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火树银花呢?还是东风不但吹开了地上的灯花,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呢?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点点而落,似星雨坠落。

  “好词,好词啊,如此大气!”场内兴奋。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杜仲文在旁读到,心里复杂难言,方才直接而大气的铺排,现在笔锋一转,描绘了地上的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给人好不繁华热闹,目不暇给的感觉。

  “一夜鱼龙舞!”韩枫写完上阙,頓了顿笔。

  “好词,好词啊!”场内沸腾。

  李桐彻底服气了,这上阙的最后一句寥寥五字,就勾勒出那些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令前面重重的景物立刻有了归宿。为灯宵的气氛传神般的点了睛,这实非笔墨所能传写啊!他决定今日不再下场了。

  “这词不输给任何的名词呢?”

  “哪里是不输给,我看是远胜,远胜啊!”

  韩枫接着挥毫写出下阙。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李桐诵到,哦,这是写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金缕。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

  短短一句,描写了神态、衣着、配饰,不仅描写了视觉,那暗香更是传神。一幅游女闹春的画面生动的在众人眼前显现了出来,真是圣手啊!他不禁期待起最后一句来,前面已经如此的精彩了,什么样的一句才能配的上结尾啊?

  场内静静,众人品味着,沉思着,好细腻的笔锋啊。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啊。”

  李桐喃喃的读着,心中复杂难言,众人也被这句震住了,场内一时寂静了下来。这么多的丽者,都非主人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分明看见了她,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的一瞬间,是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刻。

  韩枫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最后,才恍然彻悟:那上阙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阙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都没有了意义与趣味。

  上阙末句已点出“一夜”二字,这是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阙而出“灯火阑珊”,前早呼而后遥应,可见韩枫笔墨之细腻,文心之苦凝啊。

  场中寂静良久,众人在心里体味着,一时间失去了品评的勇气。

  良久,李桐一躬到地:“韩枫,你这首《青玉案.元夕》一出,恐怕这世上再无上元词了啊!”

  一声流水音拂过,大厅里再次响起了晚晴大家的弹唱声!这弹唱兀自一遍又是一遍的重复,众人一次又一次的沉迷其中。

  门外也是一片寂静,这首词就在夜色中不断地荡漾了开去……

  众人临出门时,谭知伦、范大成和杨树几个给大家派发传单:“今天韩枫所说的格物学不会敝帚自珍,已经全部编写好了教材,即将在柏门书院传授,下月初即将开学,公开招收适龄学员,感兴趣的请回去看看,里面有具体的安排。”

  每个人都珍而重之的收好,生怕损伤了一角。

  回家的路上,韩枫看着依旧辉煌的灯火,不禁心中感慨:‘今天有个不错的开局,水冶镇初步归心。希望这颗种子能顺利的发芽,壮大,流传开去。今后的儒学,你将往何处去?多灾多难的这片沃土,你将往何处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