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朝巨富

第144章 不爱红妆爱女装

明朝巨富 竹杖翁 2719 2024-11-15 07:30

  大同,那可是防御的重镇啊!

  此番失手,也就意味着大明失去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防御工事,若是不能尽快夺回来,日后的大名将永无宁日。

  道理很简单,无论的鞑靼还是瓦刺,都可以通过大同来进攻大明。

  更不用说大同失手后,附近的诸多城池将会被无情洗劫一事了。

  “敌军,有四五万之多!”

  弘治皇帝严肃道:“想来,而今大同已无可战之兵,这……如何守得住啊?”

  三位阁老不由得沉默。

  现在的情况远非以前,稍有差池,定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后果。

  没人能承担得住,就是皇帝也不行。

  往年,虽说鞑靼瓦刺都会突袭边镇,可此番来势太凶猛了,令人措手不及。

  怎么办?

  打?

  怕是不好打!

  少来少去的人也不一定打得过。

  防呢?

  也没人知道鞑靼接下来会朝着那个方向突进。

  就仿佛一切都变得扑朔秘密,令人毫无头绪!

  犹豫了许久,刘健忍不住出声道:“陛下,臣以为应尽快派兵,无论如何,也要遏制鞑靼的嚣张气焰。”

  弘治皇帝问道:“派兵去哪里?”

  三位阁老又沉默下去。

  按理说,应该派兵自宣府出发,一直向前冲击。

  可假若鞑靼大军朝着相反的方向,也就是安化等地突进呢?

  问题接踵而来。

  无论是弘治皇帝还是三位阁老皆是毫无头绪。

  就在当夜,消息传的满朝皆知,人心惶惶。

  大同重镇被攻下,接下来,大明会不会还有其他等地被攻陷?

  更恐怖一下,假若鞑靼于瓦刺联手,朝廷这点军力,大概率防不住。

  不可想象!

  而此刻,在东宫之中。

  朱厚照一脸的愤然,气的捶胸顿足:“可恨,可恨!那鞑靼如此嚣张,都打进大明疆域了,父皇竟还制约本宫,岂有此理!不管了,无论如何,本宫也要带兵出征,打他娘的。”

  对面的朱秀荣看了看,小声道:“哥,你怕是无法出宫的。”

  朱秀荣想了想继续道:“其实,此番,且不说打赢,但遇制鞑靼倒是绰绰有余的,只要大军重新占据大同,任那鞑胆如何厉害也要退避。”

  朱厚照深以为然的点头,旋即猛的恍然:“妹子,这般通晓军事了?”

  朱秀荣有些诡诈的笑了出来:“哥,打他娘的!”

  看着眼前莫名兴奋中又带着些许怪异的朱秀荣,朱厚照当即愣住了。

  哪里还是他认识中的那个妹子啊?

  完全大变样!

  平日间,一身戎装秀发挽起,一副英姿飒爽的模样也就罢了。

  眼下活脱脱变了个人啊!

  朱厚照看的目瞪口呆,完全想不到妹妹居然如此飒爽,果真叫人吃了一惊。

  军事上,一语中的,看出了此番鞑靼攻占大同的根本,那就是大同的本身。

  无论接下来鞑靼怎么打,即便与西北之地的瓦刺联手,只要重新将大同稳定收回,朝廷这边就能重新占据主动权。

  这一点,便是连那皇帝老子与三位阁老都没看出来啊。他不禁得眼咙涌动,嗓子干涩道:“妹子……要出征?”

  朱秀荣理所当然的点头:“是啊,哥你都被父皇看管的死死的,咱们老家,除了我之外,没人能出征了,所以妹子我必须去”

  朱厚照再度怔了一下。

  非凡的军事才能,再配上这股果敢的勇气,说不得真能出奇效。

  可他还是有些担心:“妹子,你要知道,这是打仗,不是闹着玩的。”

  “没有意外,也不可能有!”

  朱秀荣自信满满道:“哥,你尽管放心,妹子我也是熟读兵书的人,就算打不过,自保也不成问题。”

  朱厚照缓缓点头。

  略微琢磨后,严肃道:“妹子,你找哥来帮忙的吧?”

  朱秀荣道:“妹子需要火铳,顺带……你这边的大印不少吧?借妹子几个耍耍。”

  朱厚照暗自骇然:“大印?”

  朱秀荣认真应下。

  朱厚照脑子翁的一下。

  这胆子,不可谓不大啊!

  即便是他,最多也就只敢用个“总督军务大将军总兵官”的头衔。

  可到了妹子这里,竟是要直接伪造圣旨,比他狠太多了。

  朱厚照都有点怀疑,妹妹是不是天生就是个男的,只是披了层男人的表皮而已。

  然后,朱厚照忽而笑了出来。

  “好妹子,哈哈,有胆识,好样的!”

  他大手一挥道,从床头取来一物,小声道:“用完了,快些给哥送回来,被父皇知道,非得打死哥不可。”

  赫然是一枚玉玺!

  除了材质之外,其余大小形状,竟是一模一样。

  朱秀荣接了玉玺,不断挤眼,一副我懂得的神色。

  又一日。

  早朝之上,百官皆是无言。

  大同那边的事,太大了!

  以至于百官甚至都不敢拿诸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忧烦皇帝陛下。

  于是,整整一日,皇帝与三位阁老都静坐着忧愁着。

  打肯定是要打的!

  可怎么打,派多少人派谁带领大军,又都是一个个问题。

  这其中,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不可测的祸端。

  一直到了晚上,弘治皇帝声音沙哑的开口:“朝廷派多少人合适啊?”

  经过土木堡之变后几十年内,朝廷的兵卒并不多。

  京师这边大概只有十余万精锐;若派出的人过多,就会导致防御力不足。

  若派兵较少,再度失利的话,对朝廷而言,简直不易于晴天霹雳。

  进退维谷。

  最终大学士刘健道:“陛下,朝廷可派两万大军出征,同时勒令太原榆林两大重镇派兵三万,合五万大军,以抗敌军。”

  李东阳跟谢迁齐齐附和。

  也是没办法中最好的办法了。

  京师不可能派出更多的人,所以只能从其他边镇调取人马驰援大同。

  这么做也是有危险的。

  其他边镇调取人马,就会导致防御力减弱,一旦鞑靼或者瓦刺大部再来攻,防守都堪忧。

  弘治皇帝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可奈何鞑靼来势凶猛,事从紧急,也只能这么做了。

  “拟旨吧。”

  弘治皇帝无奈道:“另外,通知其他边镇,包括宣府,警戒防御,但有敌情,立即通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