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初唐逍遥王爷

第100章 南平吴会北定沙漠——卫公李靖

初唐逍遥王爷 花垂死 4063 2024-11-15 07:26

  李勣回国后不久,因征伐劳累而病重,卒,年七十六。高宗亲为举哀,辍朝七日,赠太尉,谥曰贞武,陪葬昭陵。

  李勣一生,经战阵无数,所得赏物,大都分赐手下将士。大功成就,常推功于别人,故而人尽死力。重病后,只服皇帝送来的御药,家里人延请的的大夫一律不见。他说:“我山东一田夫耳,攀附明主,滥居富贵,位极三台,年将八十,岂非命乎?修短必是有期,宁能就医人求治1临终之时,李勣忽然让其弟李弼置酒宴乐,堂下子孙满排而立。他对李弼说:“我自知必死,怕你悲哭,所以假装病情转好为此宴乐。你现在脑子清醒,听我讲话。我亲见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等人辛苦建立门户,都被后辈破家亡人。我这些不肖儿孙,现在都交付给你,应细加防察,如有操行不伦、结交非类,马上打杀,然后奏之,以免倾覆家族……”

  虽如此,李勣的忧恐最终成为现实。唐高宗崩后,武后临朝,随意废杀儿皇帝,大戮李唐宗室,武氏家族高官重权,天下人情怨愤。恰巧李勣孙子李敬业与两个兄弟都因受赃贬官,在扬州又遇见同遭贬斥的唐之奇、骆宾王等人,几个人趁机起事于扬州,旬日之间,竟有胜兵十多万。然而李敬业终属志大才疏之辈,也并非真的想力复唐室,纯属有个人野心的半吊子阴谋家。武则天派三十万大军,很快捕诛众人。此次起事惟王能影响后世的,是骆宾王那篇千古流传的《讨武盟檄》。武则天边读这篇大骂自己的文章,边赞叹不已,并讲“宰相之过,安失此人?”

  平定李敬业后,武则天下诏追削李敬业祖、父官爵,创坟斫棺,复本性徐氏。李勣直系子孙诛戮无遗,偶然有旁支逃脱的,“皆窜迹胡越”。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吐蕃攻陷麟州,驱掠民畜而去。一行俘虏走到盐州时,有位名徐舍人的吐蕃将领,把几千汉人俘虏召集一处,对和尚延素说:“大师勿惧,我本汉人五代孙。从前武太后杀唐宗室,吾祖建义不果(当指徐敬业),子孙流落绝域,至今已经三代了。虽然我们几代居此,有兵有地,然思本之心,无忘于国。但至今旌属繁衍已多,无由自拨归汉了。”言毕,把几千作为奴隶本来要累病死于吐蕃的汉人全被放掉。

  英国公做梦也想不到,他一辈子都为唐朝在边疆和“夷狄羌狄”多个少数民族作战,殊不料自己残留的血脉最终竟也混同于其中,这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黑色幽默。我对大儒王夫之一直钦服有加,惟独于他对李勣的评价大不以为然。王夫之讲:“李世勣始终一狡贼而已矣。……夫为盗贼而能雄长于其类者,抑必有似信似义者焉,又非假冒之而欺人亡实也。相取以气,相感以私,亦将宇之生死而不罚……其然毕观李勣一生,于李密,忠也;于单雄信,义也;于兵士,恤也;于唐朝,始终如一,灭之高丽,功至高也。其孙李敬业反叛,皆非李勣力所能及,想所能想,以一后世乱臣贼子而追愤前人,实无可龋

  (后记:李勣也是民间演义歪曲最甚的一个人。在《隋唐演义》中,他成了“牛鼻子老道”徐茂公,变成诸葛亮、吴用一类的军师人物,羽扇纶巾,掐指运算,诚为误导后人。)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此人累世为将,祖父李崇义是后魏殷州刺史,父李诠是隋朝赵郡郡守。史载,李靖“姿貌瑰伟,少有文武才略”,他常对朋友讲:“大丈夫若遇主逢时,正当立功立事,以取宝贵。”其舅韩擒虎是隋朝名将,常常与这个从未经战阵的外甥论兵,每次都啧啧称奇。李靖年青时就声名通显,常常是左仆射杨素和吏部尚书牛弘的座上客。杨素曾有次拍着自己的坐床(椅子)对李靖说:“卿终当坐此”。后来小说中有杨素侍儿红拂夜奔李靖两人私逃的故事,应是附会编造,观史可以明人,以李靖的性格,肯定不会有这么“浪漫”的事,况且杨素何人,谁敢偷当朝宰相的女侍!但不知为何,李靖官一直也没做大,隋炀帝大业末年只当个马邑郡丞。当时李渊奉隋廷诏命勒兵在塞外击突厥,李靖已经得知这位唐公有不臣之意,就暗中潜逃往炀帝所在的江都方向跑,想密报李渊要造反的消息。当时天下已经大乱,李靖跑到长安就过不去了。不久,李渊攻克长安,马上把李靖抓起来亲自临斩。李靖临刑大呼:“唐公您兴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难到为私仇斩壮士吗?”李渊闻言壮之,李世民一旁又数次恳请放掉李靖,最终李靖得以免斩。

  李靖马上被秦王李世民延入幕府,在讨伐王世充过程中表现不错,以军功授开府。当时南方多事,萧铣坐大,唐高祖就派李靖率军前去征伐。也怪李靖出道运气差,在硖州被萧铣军队阻挡,迟留许多天,李渊闻讯觉得李靖是故意迟留观变,密令硖州都督许绍斩杀李靖。许绍爱惜李靖才能,估计两人也一起宴座谈过兵,为李靖请命,有了这么一个贵人,李将军又逃过一死。正赶上王爷李孝恭讨开州土蛮冉肇则兵败,李靖将兵八百奇袭,临阵斩肇则,俘虏五千多人。高祖李渊大喜,对旁人讲:“朕闻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马上亲降玺书慰问李靖,手敕告诉这位应死了两回的将军:“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在其后攻伐萧铣的战斗中,李靖首出奇兵,击败萧铣大将文士弘,兵围江陵,迫使萧铣投降,以军功获封为岭南道抚慰大使。其后,又率军平灭江南辅公袥,并带江淮兵一万人前赴太原前拒突厥。当时诸军皆败,惟李靖一军独军。唐高祖李渊对李靖大为叹赏,常说:“李靖打萧铣、辅公袥,手到擒来,数数古代衣将如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恐怕都赶不上他。”

  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拜李靖为刑部尚书。贞观三年,封兵部尚书。

  当时,突厥诸部离叛,唐朝方盛,正想报昔日委曲求和之怨,就派李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乘间讨伐。李靖仅率三千骑兵,自马邑飞奔至恶阳岭,突厥突利可汗大骇,望着忽然出现的三千唐军,说:“唐兵如果不是倾国大军随后,李靖断不敢孤军而至!”李靖立营,也不马上进击,和突利可汗打心理战。突利“一日数惊”,吓得寝食不安。李靖摸清突利可汗底细后,又暗中离间可汗左右,逼使突利亲信大将康苏密来降。贞观四年,李靖进击定襄,获隋齐王杨暕的儿子杨正道和陷入突厥多年的炀帝皇后萧氏。突利可汗大败,仅以身免。太宗李世民大喜,进封李靖为代国公,并对凯旋而还的李靖夸道:“从前李陵将五千兵入塞北,不免身降匈奴,但尚能因勇武而青史留名。爱卿你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真是古今未有之奇迹1

  自高祖武德四年起,突厥颉利可汗就不断攻伐中国(处罗可汗死,其弟为颉利可汗,突利可汗是处罗可汗之子,颉利可汗之侄),太宗李世民从武德五年起多次与两可汗交战,时战时和,从无大胜。唐太宗新登基不久,颉利可汗自率十多万骑兵入寇,与突利可汗称二可汗总兵百万来战,害得刚刚坐上帝位还没热乎的太宗以天子之尊亲自披甲上阵,隔渭水与颉利交语,晓以利害,颉利见所属各部落酋师见太宗都恭敬罗拜,知道没有胜算,就做个顺水人情请和。而后,就赶上突利可汗被李靖打败,颉利可汗闻讯后大惧,忙率军退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无论是匈奴、柔然、突厥、吐蕃,这些北方少数民族都是这样,打胜仗则大掠人民财物而去,打败仗就奉表称臣装孙子,喘息定后又回来大肆杀掠。

  太宗李世民任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军迎降颉利。你不是说投降吗,大唐现在派兵来受降。颉利实际上根本不想投降,只是找借口趁机喘息重整旗鼓。太宗不放心,又派出鸿胪卿唐俭和将军安修仁带国书前往尉谕。

  李靖对当时突厥内部的情势知道得一清二楚,对将军张公瑾说:“诏使到颉利处,他肯定一时心安,不再设备逃逸。马上精选一万骑兵,备二十天粮食,引兵奇袭,肯定大胜。”张公瑾有些为难,“皇上已答应他投降,又有使臣在颉利处,好象不该此时进击啊。”李靖不以为然,断然道:“此兵机也,时不可失,正是韩信破齐的良机。似唐俭之辈,又何足惜!”(唐俭日后也是凌烟阁功臣)马上下令发兵,督师疾进,行至阴山,俘获突厥边哨千余帐,用绳子拴上随军。这一厢颉利可汗见唐帝使者来,大悦,根本没想到李靖一军突然杀来,直到唐兵距于帐十五里,突厥人才发觉,颉利吓和自己跨乘上千里良马一溜烟跑得没影,部众大溃,李靖军斩万余级,俘虏男女十余万,并杀掉一直和唐朝作对的隋朝义成公主(处罗可汗之妻)。颉利可汗跑到半道被人抓住,捆送京师。突利可汗听说叔父败讯,自知不是“天可汗”的对手,也忙派人内附称臣。此役大获全师,唐俭也没象汉代那位“高阳酒徒”郦食其一样被用油锅烹死,平安回朝。

  太宗听说李靖大破颉利,喜出望外,对侍臣说:“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年国家草创之际,太上皇不得已向突厥称臣,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现在李靖将一偏师,无往不捷,单于附款,往年大耻,一朝而雪!”于是大赦天下。当时唐高祖李渊还活着,闻讯忙命人大摆酒席,席间命被俘的颉利可汗起舞,入贡的林邑王上酒赋诗,真正享受到了大唐天子之父太上皇的尊荣,纵观整个古代历史,多是中原之主被马上民族俘获“青衣侑酒”的耻辱,堂堂“天之骄子”被抓入汉庭,起舞献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靖虽建此殊勋,仍为文吏御史大夫温彦博弹劾,说他军无纲纪,纵兵抢掠突厥宝物。太宗闻言大怒,召李靖责让,大将军伏地道歉。又过了几天,太宗把李靖又召来,说:“有人说你坏话,我现在忽然明白过来,爱卿不要介怀。”赐绢二千匹,拜尚书右仆射。虽官至宰相,李靖为人谦恭至极,朝会之上总是“恂恂若不能言”,太宗深叹其为“真是一代楷模!”

  贞观九年,吐谷浑侵犯边塞,太宗对侍臣说:“如果李靖为元师,战胜不难啊。”已经退休在家的李靖对房玄龄说:“靖虽年老,固堪一行。”太宗大悦,以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摄兵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利州刺史高甑生三总管前往征伐吐谷浑。吐谷浑为慕容氏别部,鲜卑种,听闻李靖率师前来,坚壁消野,烧掉野草,退保大非川。唐朝诸将都认为春草未生,马匹无草羸弱,不能打仗。李靖一言九鼎,决计进击,唐军逾积石山,前后与吐谷浑大战数十合,杀伤甚众,大破其国。最后被迫无奈,吐谷浑贵族杀掉可汗前来归降,唐军扶立听话的慕容顺为王,振旅而还。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