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分离几年的大唐王爷就那么互相看着对方对峙起来,最后,李恪败下阵来,无力地挥了挥手,“罢了,罢了,你自己看着办吧,我可没这精力来管这事了,这是你自己要求的,接下来的事可别麻烦我了”李恪随即从贴身处拿出一块白纱,递给李泰。
接过白纱,李泰错愣,奇怪道,“他们就这么让你安全过来了,也不搜搜神?”
李恪耸耸肩,并不在意道,“除了逃走,我可没有失去太多的人生自由,你要的名单都给你了,这下我可以好好睡一觉了吧?”
略微点了点头,李泰不再管李恪,直接离开了屋子,找到自己带来的魏王府侍卫,将名单丢给他们,“按这份名单上的送礼,至于怎么表达敬意以及大唐的意思,这就看你们自己的能力了”
几名侍卫一听,立即整齐下跪,齐声道,“魏王放心,我等誓死办到!”随即匆匆离开。
“殿下,这么做没问题吗?”武媚娘的声音在背后响起,看来这聪明的女皇帝是一下子就把握到了要点。
温柔地笑了一下,握住对方的手,李泰摇头道,“在这个敏感的时期,自然是有问题,但只要能小心,问题又不会太大,毕竟现在可是停战时期,也是大唐与白衣大食蜜月时期啊”眼皮调皮地眨了一下,李泰嘿嘿一笑。
武媚娘皱了皱眉头,不无担心道,“殿下,既然你都说过,能阻止阿拉伯扩张脚步的惟有内部的腐败,而外部除非受到无法抵抗的进攻。但他们若集合在‘圣战’的旗帜下,那么分化等都变得不切实际了,但您怎么还?”
摸了摸鼻子,李泰不说话,仅是对武媚娘眨眼,后者红着脸,左右瞧瞧无人,方才半是羞涩半是欢喜地亲了李泰一下,然后躲到伦理泰的怀里。除了在魏王府,她可是少有这么大胆的,此际又是在波斯宫廷,能令她不害羞么?李泰好笑了摸着武媚娘的背,“三哥是个聪明人,当初我提出这点时他也跟你一样产生疑问。但你们却忘记了一点,当圣战不在进行,或者当他们处于不是战争或者不是全面战争时,那就不是所有人都去打仗,就不是所有人的心都齐的。就像此刻,一部分人在享受安逸,一部分阿拉伯人在进行战争,而另一部分阿拉伯人则在东线进行调停,希望大唐不参加战争,更有的希望联合大唐,总之啊,只要他们放慢或停下脚步,那我们的机会就来了。阿拉伯各部落从来就没有齐心过,他们一直内战,一直在互相消耗着内部的实力,当先知横空出世以后,这种局势只是好转,却也未曾停止。他们仅能以对外不停地战争来转移内部的矛盾,而当他们扩张到了及至时,他们也会因各种矛盾而分裂,但内部矛盾却始终是最严重的,它始终制约着阿拉伯人!”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程咬金的三板斧”这两句俗谚,中国人耳熟能详。估计提起程知节,除研究历史的学者以外,肯定会面对茫茫然的脸,几乎没有人知道是谁。所以,通俗演义小说的民间力量,可以把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涂改(或美化或丑化)得与本来全非。
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他年青时就骁勇异常,善于马上击槊。隋末四海鼎沸,大乱之中,程咬金聚数百徒众,捍卫乡里。李密起兵,他前去投靠,署为内军骠骑。当时李密简选八千名勇敢异于常人的兵士,以四骠骑统领,号为内军,程咬金即四骠骑之一。李密常对人讲,“此八千人可当百万军”。李密与王世充交战时,程咬金领内马军与李密在北邙山指挥。王世充率众猛攻单雄信统领的外马军(单雄信也是隋唐之际大名鼎鼎的好汉),李密见状就命程咬金与裴行俨前去支援。裴行俨也是勇猛骑将,先行冲阵,行到中间被流矢所中,滚落马下。程咬金挺身而出,一骑先行,击杀敌人,王世充那些争前想斩大将人头的兵士望之披靡。程咬金下马把受重伤的裴行俨抱上马,两个人骑一匹马往回走。王世充又派骑兵追击,由于马上还有裴行俨这名伤员,程咬金的动作不如平时灵活,一根尖槊洞穿其身(估计不是胸部等致命处),这位大英雄牙关紧咬,回身生生把槊把折断,顺手一带把追刺他的兵士拉至近前,刀斩其头,后面追骑大骇,谁都不敢再近前,最终两个人平安归营。(裴行俨就是《隋唐演义》中第三条好汉裴元庆的原型。正史中,他勇猛善战,号“万人敌”,降于王世充后,心有不甘,想行刺未成,被王世充所杀。)
李密与王世充大小近百战,胜多败少,但洛水之战大败,败投李渊。程咬金、单雄信、秦叔宝等人不得已,归于王世充。这位隋炀帝宠臣、西域胡人出身的枭雄对这几位大将“接遇甚厚”,很希望他们帮助自己扫平天下。相处没多久,程咬金就对秦叔宝说:“王世充器量浅狭,平时胡乱妄语,喜欢诅咒发誓,迷信神怪,简直就是个跳大神的老娘们儿,根本不是拨乱济世之主!”不久,王世充与李世民战于九曲,程咬金等人列于战阵,忽然与秦叔宝等人拨转马头,面向王世充说:“蒙您接待,极欲报恩。但您性多猜疑,身边又多小人,不敢在您身边久留,今谨奉辞!”言毕,与左右数十人跃马而奔唐军。王世充身后数万兵马,但因惧怕程咬金等人的勇武,只得眼睁睁望着他们离去,无一人敢蹑追其后。
归唐后,程咬金“每阵先登”,随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以军功封宿国公。高祖武德七年,太子李建成为了剪除秦王李世民左右羽翼,把程咬金外调为康州刺史。情急之下,武人出身的程咬金对李世民以言相激:“大王手臂今并剪除,身必不久。我冒死不走,请大王您也速下决心!”玄武门之变后,升为右武卫大将军。贞观年间,改封卢国公,是唐太宗至始至终的忠臣之一。
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程知节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击其歌逻、处月二部落,斩首千余级。十二月,程咬金引军至鹰娑川,遇突厥强兵四万骑,其前军总管苏定方师五百骑驰迎冲击,西突厥大败,追奔二十里,杀获一千五百多人,缴获的战马及器械,漫山遍野,不可胜计。副大总管王文度非常急妒苏定方的大功,对程咬金说:“现在虽说是获胜,但官军也有死伤,千万不要急追敌寇,应自结方阵,慢慢谨慎前行,敌则战,万全之策。”更出格的是,王文度还对人讲皇上有密旨给他自己,让程咬金及全军归他指挥,并下令军队不许深入追敌。可怜远道万里的唐军士卒终日骑行马上,严冬朔风,身被重甲缓缓而行,粮草不继,人马相继冻病而死。苏定方劝程咬金:“我们出师目的是为了歼敌,现在反而坐困自守,敌来必败,如此怯懦,何以立功!皇上以您为大将,怎么可能又密诏副手发号施令,其中肯定有诈。请下令把王文度抓起来,飞表上奏皇上弄个清楚。”英雄老矣,此时程咬金全无青壮年时代的锐气,摇头不从。
唐军至恒笃城,有胡人数千归降。王文度说:“这些人等我们离开,肯定又会反叛,不如全部杀掉,还能得大笔资财。”苏定方切谏:“这样干我们自己倒成贼了,怎能称得上是为国伐叛!”程咬金默许王文度。几千胡人被杀得干净,王文度“分其财,独定方不受”,史书虽未明讲程大将军也贪财宝,但“独定方不受”,已表明程老自己肯定也分了一大份儿。回师以后,事情败露,王文度因矫诏当死,特除名免职。程咬金因逗留不进及不努力追敌,减死免官。大英雄晚节不保,杀降利财,贪生怕死,令人遗憾。虽然不久又怕朝廷起用为刺史,毕竟气短,程咬金上表退休。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程咬金善终于家。赠骠骑大将军,赔葬昭陵。其后代下场都不错,次子尚公主,几个儿孙都为金吾将军这样的高级禁卫军将领。
李泰原本有打算去看一下巴格达南部,因为那里有一个辉煌的文明,虽然被湮灭在了历史长河之中,却始终无法将之抹去。
古巴比仑,这是一个后世之人,尤其是中国人都知道的名字,为什么?因为它同古中国一起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曾辉煌,它曾有璀璨的文明。
说到四大文明古国,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骄傲的,也是所有四大文明古国所骄傲的事,但中国人应该是最骄傲的。
在古代,当华夏的先祖们走下黄土高原之时,西方的竞争者、文明创造者已经有了幅员辽阔的大国,已经发展出璀璨的文明。但华夏的先祖们仅用了千年不到的时间,就将整个民族带上了世界前列,他们所经过的地方,野蛮都转变成了文明,他们成功地将华夏的中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可惜他们自己是不会知道的。
但是危机总会存在,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他们毕竟会渐渐老去。古埃及于公元前5世纪被灭,开始了长达上千年的被外族奴役的生活。古巴比仑被来自它附近的民族,那个同样创造出了璀璨文明的波斯灭亡了。古印度亦没有逃脱灭亡的危机,而古中国也不例外,虽然他是灭亡在自己人手中的,但在那个时候,谁又知道呢?
古老的中国经过无数内乱和来自外部敌人的战争,它已经年迈,已经失去青春活力了,两宋时期,它再不复夕日曾经的强大,它仅能做到安于现状,它仅能躲在较安全的地方搞搞科学研究,它已没有反抗了。
很快地,强大起来的北方游牧民族蒙古将之灭亡,整个汉族首次整体性地亡于少数民族之手,古老华夏民族的中国第一次灭亡。其后,汉族复辟,强大的答明王朝再次站在了世界的颠峰,又一次占先出了华夏民族的强盛,‘天朝上国’由此而来,大明朝是华夏民族的最后一次在世界舞台上跳跃,一举重夺世界领先地位后,这个王朝焕发出了最后的活力与新鲜血液。紧接着,一群野蛮、落后、愚昧的蛮夷窃取了华夏民族的天下,这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他骨髓深处的自卑激起了他们对华夏文明的嫉妒与恐惧,他们疯狂破坏华夏文化,使得原本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从颠峰一直跌落到了谷底,却还在做着那不属于他们的‘天朝上国’的春秋大梦。
近代的历史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耻辱,但正是这耻辱却激发出了华夏民族那已经被满清消亡了的血性与尊严,他们再度站了起来,将侵略者赶出了他们的领土。可笑的是满清吸收了蒙古的教训,让所有汉族都跟他们一般留着长辫子,希望将他们同化,但结果是他们自己被融入了包容的汉族。
现代的中国也是值得华夏子民骄傲的,他们不禁建立了自己理想中的国家——新中国。还仅凭着50多年的努力,将中国经济发展至隐隐有了赶超德国这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迹象。但从另一种思维,新中国是经济上仅次与美、日、欧的第四大经济体,或许是并不全对,很多人会说到人均。但就民族而言,华夏民族确实强大起来了,他们又做到了世人所无法想象的事,虽然不同于古代的文明四大古国。但这亦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时隔多久?华夏又一次成为了四大之一,即便仅是四大经济体之一,却也是多么令人骄傲。这就是华夏,其能量是不容估计的,是永远无法测量,无法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