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沙土窝

第206章 207.省报来人调查

沙土窝 沙土窝 3585 2024-11-15 07:22

  小盆友们拿着《小兵张嘎》、《鸡毛信》、《小英雄雨来》、《铁道游击队》,《岳飞出世》等小人书都痴迷的顾不上吃饭了。

  韩述苦正在费心费力的搞好后勤保障,突然来了客人。

  一问还是省里来的,没有地委、县里、公社哪个领导陪同,韩述苦一头雾水。

  经过介绍,韩述苦知道正主来了。

  原来这两位是烩面省报的,威仪中年男子是副总编何长兵,属于报社的领导,年轻人是新闻版的当红小生鲁志强。

  地委张领导回去后,把小码头大队的发展情况仔细捋了捋,然后写成简稿,亲自到省大楼给领导做了汇报。

  省大楼仔细倾听了红焖地委的汇报,对自己治下竟然出现了这样一个先进典型,半信半疑。

  作为省大员,他们太清楚海里长老们这几年因为粮食问题而产生的焦虑心情了。

  自己治下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能让群众吃饱穿暖,还能住砖瓦房,这不正是长老们梦寐以求的良方吗?

  但是,这是真的吗?

  这种先进可是要不得了!

  省里几个大佬经过商量沟通,决定派烩面报的记者到小码头大队实地调查一番。

  还特别强调不要地方派人陪同,要实事求是的调查清楚这个小农村发生的一切情况。

  双方经过简单沟通,按照何长兵的意见,大队把何长兵和鲁志强安排到一座空余四合院住了下来,他们一日三餐到工地食堂上吃。

  老林和老裴、老蔡三个老男人现在也是在独立的四合院居住,不好意思再去苏倩倩家混饭了。

  大队建议三人都到工地食堂吃饭,这样也避免了三个老男人为一日三餐还得亲自动手做饭的囧况。

  荆红梅自告奋勇说她可以为师傅做饭,本来她也是天天都在诊所学习中医知识,抓药煎药算账啥的,做饭也是顺手为之。

  老裴和老蔡也不要脸跟着老林吃了。

  现在家家户户在四合院做饭都是烧煤球炉,对,就是烧煤球炉。

  小丢圪垱经过大治理后,所有的灌木丛,树木和茅草丛都清除干净了,已经没有柴源了。

  烧锅只能是玉蜀黍杆和棉花杆、大豆秸秆还有芝麻杆啥的了。

  但现在大队的牛马骡驴已经发展到八十多头,玉蜀黍杆、花生秧、红薯秧等等都要喂养牲口。

  失去了小丢圪垱这个重要的柴火来源,社员做饭烧柴要么烧棉花杆,要么烧煤。

  韩述苦这个大杀器又一次化腐朽为神奇,亲自指导脱坯工人反复制作一种圆桶式坯胎,高约三十二公分,直径约十公分,内壁有凹凸相间的竖槽,外壁光滑。

  把胚胎放到砖瓦窑里烧制后,成为一个个坚固耐烧的炉芯。

  然后用青砖垒砌一个一米见方的灶台,里面放置炉芯,下面留通风口。

  有别于煤火台的煤球灶台就出现了。

  韩述苦专门到红焖地区机械厂定制了一批手工打煤球机。

  就是一根钢管下面焊接一个套筒,可以是脚踩式,也可以是手压式。

  套筒钻进掺黄泥的煤堆里,用劲让套筒塞满煤灰,然后提起来用脚轻踩套筒上面的把手,一个高约八公分,直径约九公分煤球就落到地面上,晒干后摞起来就可以烧煤球炉了。

  搬迁新居的社员们现在都是烧煤球,家家户户都是自己制作煤球,煤是大队分的。

  现在还没有大规模的排烟铁皮筒,大队是千叮咛万嘱咐必须开窗通风,特别是冬天千万不能把房间糊的太严实合缝了。

  何长兵一再拒绝大队的盛情款待,同时也拒绝大队派专人服务,一再强调他们俩自己行动,不需要大队配合。

  韩述苦本来就不耐烦陪同上面的人,嫌麻烦。

  听到烩面报的何领导态度坚定的拒绝大队派人跟随服务,遂大手一挥,“该干嘛干嘛去!”

  大队干部又投身到繁忙的夏收夏种活动中。

  目前大队的工程是正在建造大队食堂。

  大队院和学校已经建造好了,等油漆干了就能投入使用。

  大队食堂是韩述苦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设施,操作间采用韩述苦后世见过的比较正规、干净卫生的样式。

  操作间两口直径一米五的大锅,还有几口小口径炒锅,能同时满足煮饭,蒸馍,炒菜等要求。

  洗菜池,洗肉池,洗碗池都是分开专用。

  蔬菜储藏室,粮食储藏室,更衣室样样俱全。

  韩述苦计划等大队设施全部建设完毕,大队食堂启用,为社员们做饭。

  当然了,不是前几年的大锅饭,社员吃饭需要掏钱购买饭票,凭票购买。

  不强制,采取自愿原则。

  韩述苦预计随着食堂伙食的物美价廉,社员们还是有大多数到食堂吃饭的,除了家里有奶娃子会在家开小灶。

  韩述苦想象中的食堂伙食花样多,质量高,价格低,大队不贴补钱财,够成本就行。

  要是社员们吃过食堂的饭菜,既好吃又不贵,那么他们为啥还要下晌回家自己再做饭?为了节省吗?

  确实社员自己做饭可以节省开支,有省吃俭用的自己做饭一年下来肯定能节省粮食啥的食材,最终都是金钱。

  但韩述苦认为,随着社员收入的提高,社员们工作的忙碌,那些从吃饭上节省开支的习惯很快就会改变。

  各家各户不再留一个人专门做饭,节余了大量的劳动力,可以创造更多的劳动价值。

  大队食堂用餐大厅规划设计为一次性容纳三百人就餐,全部都是长条餐桌,长条凳子。

  除了大队食堂,还需要建造的有腐竹加工场和粉条加工场,还有大礼堂,仓库。

  然后等制坯工地完工后,那三十亩场地还要建造成公园。

  还有小丢圪垱正在进行的道路建设。

  西边木料场和石料场那二十亩地,等村里工程全部完工后,把这二十亩场地改造成停车场。

  现在还没有汽车驶入,但马车、骡车、驴车、牛车还是有的。

  韩述苦预计几年内方圆几十里的社员都会来小码头大队集市上赶会,有的大队还会专门派人来赶会。

  没错,韩述苦准备在大队起个会场,方便方圆群众来交易自家的鸡蛋、蔬菜、粮食啥的产品。

  还有柳条编织的筐、篮啥的,以及一些锄头粪叉啥的农用工具等用品。

  所以韩述苦规划中这二十亩土地就不复耕了,直接改造成停车场。

  只是暂时还没有那么多车辆停留,就开辟成大队的打麦场地了。

  在湖心岛上,工程还在拖拖拉拉的建造中,三层仿古观景楼内部还没有完全装修完毕。

  岛上风景区还没有全部完工,都在收尾阶段,但就是这个收尾总是拖拖拉拉的。

  因为蔡起温也是方案来回改动,原因是这时代许多想法是好,但材料和花草品种不好找,就一个小农村的能量去哪购买稀缺植被?

  就这还是韩述苦借口假装到外地购买,实际上是从空间里面弄出来的东西。

  何长兵和鲁志强两人穿梭在田间地头,四合院,工地,小丢圪垱上,整个小码头大队哪里都留下了他俩的足迹。

  无论是大队成年社员,还是小盆友都经常被这两人问东问西,连我们的韩牧歌和韩诗语两位小盆友都没放过。

  “小盆友,这三只狗狗真健壮,它们叫什么名字呀?”

  “这是我的狗狗,叫小黑!”

  “这两个都是我的狗狗,这个叫小黄,这个叫小花,小黄是小花的娘亲!”

  “哦!小盆友,听说就是小黄和小黑去年抓住了偷兔子的小偷?”

  聊小黄和小黑抓小偷那件事情,姑侄俩那就来了兴趣,唠一天都不带打嗑的。

  两人叽叽喳喳说着自己的狗狗在前面跑,自己在后面跟着,一直到小偷家把被偷的六只兔子找到,大队还表彰了自己,戴大红花,奖励一个蝴蝶结,还照相呢!

  何长兵刻意吹捧两人最得意的抓小偷杰作,和两个小盆友一会功夫就熟络的像一家人似的。

  然后问道:“韩牧歌小盆友,你家平时都是吃什么饭呀?”

  韩牧歌小盆友想了想,说道:“有面条炒鸡蛋,还有大米饭肉烩菜,还有饺子!”

  韩诗语也积极回答:“我家还吃擀面皮呢,我都不让奶奶放辣椒,太辣了,还有包子,里面是肉馅的,可香了!”

  “那早上吃什么饭呀?”

  “糊涂,馍馍,咸菜!”两人异口同声说道。

  这个比较统一,红焖县这一片区域早餐家家户户基本上就是馍菜汤。

  遇到农忙时节,菜大多数都是咸菜顶对一下,农忙时节就是有好东西也没有功夫做。

  就是到后世街上卖的早点也是糊涂、小米粥、八宝粥,然后就是饼、麻糖、包子之类的,最后免费小咸菜。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