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述苦不顾大姨那迷茫的眼神,掏钱买书,捆绑打包,然后一趟趟往楼外掂。
终于搞定,这次购买古今中外的小说、期刊超过上千册,书架快被韩述苦扫空了,光打包就有十来个包裹。
继续逛着,农业板块看到了一本《中国作物育种学》,是民国二十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绶。
买了!
这本书是真正需要自己下功夫研读一番的,结合空间里面的农作物育种知识,那自己就是农业方面的专家,相当于大学教授。
继续逛!
在工业板块看到了一本《五十年代的货运汽车资料手册》,是汽车编辑委员会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53年第一版,1959年第四印。
这本书共66页,收集了除了国产解放汽车以外的四十款当时在中国运行的外国汽车。
资料非常的详细并都有汽车的外观绘图,对韩述苦非常适合,这完美解释了他了解外国车的由来。
买了!
韩述苦又找到一套五十年代精装20开本《华沙M-20型汽车运用手册》,由中国机械进口公司印刷。
作者是波兰国营摩托进口公司编撰,吴幼礼等翻译。由人民交通出版社1955出版。
这本书对韩述苦也有帮助,多通过书籍学习一下外国先进的技术,等自己提出先进技术时才能不那么惊世骇俗。
又购买了一些有关机械制造,动力系统原理,机械维修等等有关的书籍,包括翻译成中文的外国人著作的书籍都购买一堆。
看到有关政治学,经济学的书籍都购买一套,包括历史书,地理书,动植物等等。
这么说吧,韩述苦是见啥买啥,他就是想在村里开个图书室,让社员们有个休闲娱乐的去处,总比打麻将赌博好吧?
韩述苦上上下下,四层楼的新华书店被他逛了无数来回,收获也是满满当当的,要不是有空间,只能用笨法办理货物托运了。
出了书店,发现已经中午十二点了,怪不得感觉肚子咕噜叫呢!
继续逛着,背着挎包的韩述苦溜溜哒哒来到前门大街这一片,进入一家国营饭店。
要了一碗老北京炸酱面,又要了两个烧饼,一共六两粮票,两毛钱。
没搭理京城饭店服务员那瞧不起乡下人的鄙视眼光,韩述苦吃干抹净,撒腿走路。
现在的服务员都这德行,特别是京城饭店的服务员,对待乡下的庄稼人更是觉得高人一等,韩述苦也没必要和她们置气,那是给自己找气受。
吃饱喝足,韩述苦有点困了。
难怪!
坐了一夜火车,迷迷糊糊了半夜,又被一个美女强靠半夜。
上午奔波十多里路,这咋会不乏呢?
韩述苦既没有强壮如牛的体魄,也不是吃苦耐劳的性子。
简直丢重生人的脸!
韩述苦走着找着,不知不觉又折回来走到王府大街,看到了八面槽清华园澡堂,这是老烤鸭市都熟知的澡堂子,现在已经成为国营澡堂了。
韩述苦花费一毛五买了一张澡票,拿着手牌换了拖鞋,走进浴池大厅,把衣服脱了,光溜溜钻进热水里泡澡。
泡有大约二十分钟,喊师傅搓澡。
通过聊天,韩述苦得知这位师傅是北派搓澡手法,手法粗狂,讲究的是稳准狠,手劲儿大,一下是一下,从上到下,不多不少一共一百零八下。
搓完之后,必须是全身通红,这才说明师傅卖力气。最后从后背到小腿肚子,全身上下噼里啪啦再来一顿拍。
韩述苦也没有数到底是不是搓了一百零八下,不过的确是力气大,把全身都搓的通红,韩述苦也是咬牙忍受着,有点疼啊!
搓完背,师傅又噼里啪啦一阵拍打,就是舒服!
完事从篮子里抱着衣服来到休息大厅,嚯,场面可谓壮观,一行一行带隔板的床头柜和床铺,有序地分布在房屋中央和四周,头对头排列整齐。
看到有披着毛巾聊天儿、下棋、打扑克、看报纸、谈事、喝酒、喝茶、理发、刮脸、拔罐儿、刮痧、修脚的,还有人在床上睡觉的。
韩述苦对其它活动不感兴趣,决定理理发,然后躺床上睡觉。
能行动不哔哔。请理发师傅把头发好好修理一番,毕竟是京城理发师傅修理的头发,带着一股范呢。
理好头发,韩述苦找到一处僻静点的地方,躺床上睡觉。
等睡醒一看手表,已经下午四点多了。收拾利索出来澡堂,准备回东四十条那边魏兴华家。
没有坐公交车,韩述苦步行着溜溜哒哒来到魏兴华家胡同口,从空间里面拿出几本书店购买的图书塞进挎包。
像什么机械维修呀,农作物育种呀之类的书籍,没人问便罢,有人问了自己也好拿出来证明一下。
韩述苦心里想着,自己干啥事咋总感觉像做贼似的?
到了魏家,已经是天色已暗,花灯初上。
李秀琴和魏兴华已经下班回家了,还有魏兴华的准老婆王玉芬也闻讯而来,两个妮子还没有放学,估计也快了。
李秀琴给韩述苦讲了有关玻璃的情况,通过向计划部的熟人咨询,知道了目前夏国能生产玻璃的工厂有东北两家工厂,醋省首府有一家工厂,梆子省绿豆糕市一家工厂都能生产平板玻璃,这些工厂技术落后,产量都不高。
夏国正在烩面省水席市建设一家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玻璃工厂,但还没有投产,预计这两三年内就能投产。
韩述苦听到有关玻璃的消息后,也是心急,在后世烂大街的玻璃,现在竟然这么稀有。
没等韩述苦继续问,李秀琴又告诉他,可以通过关系给韩述苦从工厂调拨一批玻璃。
毕竟一个小农村建房子的用量对国家层面的实权人物来说,就不是个事,只是搭进去一个人情而已。
而这少年拿过来的礼物足够抵挡这个人情了,并且李秀琴也很看好这个少年。
韩述苦大喜过望,连连感谢李姨。当李秀琴问他需要多少玻璃,这家伙皮厚心黑,张口就要五千平米玻璃。
实际上韩述苦预算的玻璃用量是三千多平米。
管他呢!既然自己欠了一次人情,要一千平米和五千平米有啥区别呢?
李秀琴告诉他,反正现在大队不急着用,等她下周亲自和绿豆糕市玻璃工厂沟通一下。
给工厂个缓冲时间,让工厂安排计划外的产量,等筹集五千平米玻璃,货运列车一次性给运到红焖市货场,会提前告知韩述苦玻璃到货场时间,到时候去提货就行。
韩述苦自然又是千恩万谢,然后问这个购买玻璃的钱款咋交付?
李秀琴是作为户部的实权人物,对账目往来自然熟悉,就问韩述苦这次带钱没有?
韩述苦一拍挎包,说带钱了。李秀琴说等明天自己打听一下玻璃行市,然后让韩述苦直接把钱交给她就行,她自有办法把钱货交易清楚。
购买玻璃的事情尘埃落定了,韩述苦心也放肚里了,等明天把购买玻璃预付款交给李秀琴,就标志着这次到烤鸭市找关系购买玻璃的任务圆满完成。
本来计划一个星期能把事情办好就OK了,哪知道一天就有着落了,明天把购买玻璃的钱款交给李姨,就可以回家了。
韩述苦内心不禁想高唱一曲“咱们老百姓,今儿晚上真呀真高兴”,低调!
这时候,两个妮子也放学回到家了,一家人开始吃晚饭。
心里重担一放下,韩述苦一阵轻松,在众人对小码头大队发生的事情感兴趣时,就把大队这一年半以来发生的事情当成故事娓娓道来。
说到大队发动社员们集资入股,发现杜小芳一家七口人只能借大队的钱入一股时,韩述苦借给她家二十块钱入了两股。
并掷地有声地说:“小码头大队要走的是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致富路上不能让一个社员掉队,更何况这个家庭还是大病户和残疾户,大队更要时刻关注,绝不允许出现饿死人的情况发生。”
听到韩述苦的讲述,李秀琴这位档的高级干部是闻之动容,触动灵魂,她和自家老魏是在山岗上就跟随董事长闹革命。
走过二万五,打过鬼子,斗过国军,一直到新社会建立,董事长带领他们追求的不就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吗?
这个少年在一个偏僻的连地图上都找不到的村子里紧跟董事长的步伐,也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真是了不起啊!
魏兴华尽管才走上工作岗位,对社会认识还不深刻,但这种家庭,耳濡目染之下,也知道韩述苦的这个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是符合高层的思路的。
三个女孩不太懂“共同富裕”的内涵,只觉得这个土里土气的少年目标好伟大呀!
韩述苦讲大队社员们都陷入粮食危机,自己怎样到公社要救济粮,救了全村人的性命。
当然了在这里韩述苦带了点私货,把公社书j翟新民好一顿夸,成为治下百姓的青天大老爷了。
三个女孩听的都落泪了,知道农村生活苦,不知道苦到这样的地步!
讲了大队贷款五千元挖井抗旱,自己到草原购买牲口,搞养殖业和运输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