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的决定是翠花的养老钱必须出,按照现在的行情,正常情况下两口人一天挣十八个工分,值钱一毛八分钱。
一个月挣五块四毛钱,拿出三分之一孝敬父母是合适的,那就是一块八毛钱。
考虑到天气原因和自身原因,不可能一年四季都保证能上晌干活挣工分,大队硬性规定,三个儿子一个月孝敬父母都是一块五毛钱。
可以一次性交清也可以按月交,同时大队还做主给韩思春出了分家清单,一式三份,大队,父母,儿子三方一方一份保存。
韩思春上交父母的孝顺钱需经大队转交,免得扯皮。
韩述苦最后强调,这是大队的决定,不是建议,无论父母还是儿子都无条件执行,有意见保留,再无理取闹,按照《村规民约》执行,大队扣发福利。
这年月,大队干部是非常有威严的,特别是像韩述苦这种有本事的干部,虽然不能说是言出法随,但经过思考说出来的话也是不容置疑的。
经过韩述苦裁定,赵翠花和赵丽娟都不敢再折腾了,乖乖听从大队的建议。
翠花也阔利的一次性拿出了十八块钱,交给了刘兰英,当做一年的养老钱。
至于老二韩思国、老三韩思民,他们和爹娘一块生活,一块劳动,目前还不存在交养老钱的情况。
大队也是有了这个前车之鉴,以后各家各户分家单过都以此为依据形成惯例,避免因为分个家闹得鸡犬不宁,徒惹人笑话!
韩述苦询问了运输队今天出车没有,韩永昌回答说没有出车,昨天半夜才回来。
韩述苦大手一挥,“晚上全体社员开会,除了今晚民兵巡逻小组成员,其他社员都要参加!”
吃过晚饭,社员们三三两两的来到大队院。制衣小组屋里还是有许多待加工的布料,大都是小码头群众的布料。
群众们也学精了,开春后天气转暖,都把自己家的棉被棉衣棉裤拆洗一番,然后拿到制衣小组要求缝边,不要钱做工还好,傻子才像以前那样用针线一针一线缝边,针脚不密还不说,也没有缝纫机缝边结实呀!
外村也有慕名而来的,加工成衣或把被面缝边,特别是荆庄有些家底的社员悄悄过来,把要求尺寸给孙凤娟说说,一件丢下两毛钱,悄悄的走了。
三人组其实就没有个办公室,韩述苦也不喜欢开会,有想法了直接给三人组一铺排,甩手就溜达走了。
三人组是既生气又高兴,生气的是这年轻人好过分,一点都不知道尊老,大队啥活都扔给他们,自己偷懒去。
高兴地是这年轻人一点都不揽权,大队啥工作都是三人领导推行的,面对权力的诱惑,这年轻人懒就懒点吧,可以原谅。
三人组也提到办公室的问题,韩述苦总是说再等等,一年后肯定给大家伙一个宽敞明亮的办公室。
大队院里也没有点灯,不过今天是上玄月,晚上不是漆黑一团,倒能看个七七八八。
大队长韩永昌先把近期的各项工作进行了简单总结。
养殖小组都按部就班喂养各类家禽家畜牲口,其中鸡鸭都孵化小鸡仔好几茬了。
大队的要求是公鸡公鸭能出栏就卖掉,母鸡母鸭主要是产蛋,大队卖鸡蛋鸭蛋。
二大爷发现又有三四匹马怀孕了,韩述苦只能看有几匹马能驾辕再配上毛驴拉汽马车,才能决定出动几辆汽马车。
经排查,还有十二匹马包括扎那在内可以驾辕,毛驴配合拉车,还能出动十辆汽马车拉煤,韩述苦就同意出动十辆汽马车拉煤了。
韩述平这家伙头脑就是灵活,他还坚持每次给销售科长老钱送一只家禽。
人心都是肉长的的,老钱一直都收到小码头大队的禽肉,思想渐渐也活泛了。现在开票都是按一车两吨煤的标准收费开票,反正都是公家的煤炭呗!
到煤场老齐那,韩述平同样每次都给老齐一只家禽。老齐这种最底层的员工更是没有国家观念了,一直都是随便装,开具出煤场货单是一车两吨煤。
这样运输队拉一趟煤十辆汽马车本钱是三百二十元,到县供销社孙主任煤场是六百零五元。一趟利润是二百八十五元,一个月去十趟,就是二千八百五十元呀!
大队院西南角那个磨坊也没有停事,先前是加工粉条磨红薯粉浆,红薯都加工完了,只剩下五千斤准备育苗红薯秧。
韩永昌被韩述苦这个沙土岗挖洞穴储藏红薯的方法折服了,去年储藏红薯八十万斤,到现在损坏的有十万来斤红薯,其它都保存相当完好,折损率百分之十二点多,完好率达百分之八十多快九十了。
往年挖红薯窖保存红薯,到开春这时候折损起码有五成,用这种洞穴储藏红薯折损一成多一点点。
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让韩永昌对这个小年轻心服口服。
磨坊不磨红薯粉浆了,又开始磨豆腐了,杜小芳是天天在这支营着。今天他家磨一斤大豆,明天这家又磨一斤大豆,磨盘一转动,一斤大豆根本就没法磨,还不够填磨盘呢。
杜小芳这娘们也不是笨人,就积攒十来斤大豆磨一次豆腐,然后给各家分。
其余时间也不在磨坊死守着,该去大队干活挣工分就干活挣工分,谁家想磨豆腐了喊她一声就行。
韩永昌把近期各块工作进展给社员们简单通报了一下,社员们内心还是高兴的。
毕竟自己大队现在各块工作都蒸蒸日上,那收入肯定不会差,大队收入多了,各家各户也都好过了不是?
这是个朴素的逻辑思维,那就是大队发展好了,群众就能过上好日子。大队发展拉垮了,群众成等着吃土吧!
妇女主任刘兰英又把到现在为止,有哪些妇女怀孕了进行了通报。
按照韩述苦的提议,怀孕妇女受国家保护,自然也受大队保护。
妊娠期一天可以出半天工,待产前一个月不用出工,产后休假半年,这七个月大队每天补五个工分。
从怀孕开始算起,一直到生产,每天大队供应半斤牛奶,一月补三斤鸡蛋。
刘兰英说到这,男社员一片哗然,大声说这不公平。立刻遭到老娘们级别的大妈一顿臭骂,其实好多都是骂自家儿子的,就是他们在下面抗议不公平的。
刘兰英笑着说,谁要是对大队优待怀孕妇女感到不公平,自己也可以生嘛,下面男人一片笑声。
其实他们都懂,也支持大队的大手笔,毕竟自己的媳妇也在优待名列,这次没有怀孕的,说不定下个月就怀孕了呢?只不过晚上多加班而已!
喊不公平就是显示一下男人的存在感,以后有啥好事了可不能把俺们大老爷们忘了!
刘兰英又讲了小码头大队人口太少,新生儿就是小码头大队的生力军,是小码头大队伟大事业的接班人,然后大手一挥,生孩子大队要求是“多多益善!”
嚯!这大手一挥几个干部都学会了。
这都是韩述苦说的话,这娘们能记住这么多已经不容易了。
通过刘兰英的宣布,这一茬怀孕有十多个,像四嫂孙凤娟,还有五嫂刘小花,连二嫂王红梅都怀孕了,他最小的儿子建设都九岁了。
粪叉媳妇刘秀荣,韩永昌儿媳赵秋兰,韩永秀儿媳李美红,韩永富家老三韩思民媳妇刘桂香,大队御用厨师吴玉兰,韩永远儿媳妇,韩思清儿媳妇等等都怀孕了,其实还有一个刘兰英没有宣布,就是她自己,她嫌丢人就没有在这次大会上宣布。
韩述苦无不恶意揣测,肯定是这几个月家家户户吃的好了,营养跟上了,精子卵子质量提高了,再加上晚上啥娱乐都没有,连油灯都舍不得点,天一黑就上床,不造人干嘛?
韩述苦预测,这些怀孕名单不是全部,适龄妇女很可能这一年半载都要怀孕一轮。
然后韩永秀说了一下大队的决定,关于小码头大队的闺女可以不外嫁的问题。
大队规定,凡是小码头大队的未婚闺女,可以在小码头大队结婚定居,只要男方同意迁居到小码头大队,就能立户当户主,孩子姓男方姓氏,女方家庭不得干涉小家庭生活。
韩永秀宣布的这个大队规定,让下面的群众惊掉一地下巴。
在六十年代初的夏国,这有点惊世骇俗。倒插门,上门女婿都是赘婿,是被世人看不起的,就连女方家里也没把这个女婿当人看,这个恶俗一直到韩述苦重生前都没有多大改观。
可刚才韩永秀说了,大队给男方立户当户主,孩子跟男姓,还不允许女方家庭欺负小家庭。
这是啥意思?有适婚闺女的父母一下子就想明白大队的意图了,这是不想让小码头大队的闺女外嫁到穷村穷人家呀!
从去年的情况看,小码头大队发展的势头已经甩开周边大队好几条街了。
刚听大队长韩永昌的通报,今年大队发展会更厉害,估计大庙公社没有哪个村子比小码头村更富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