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朝使臣眉头一皱,说道:“别想着转移话题,太子殿下深明大义,自然不会在乎这些繁文缛节,倒是你私自闯入宴会,真当我大齐朝廷是泥捏的吗?”
这番指责,立即引来附近其他官员的注视。
他们都清楚这宴会乃是为齐朝使团举办的,却没想到竟会发展成这样。
周景明却像是根本没听见似的,依旧笑眯眯的说道:“你们齐朝派遣使团来到魏国,我周朝自然无话可说,但若是你们想要趁机谗言懵逼魏国太子殿下,那就是痴心妄想。”
“你!”齐朝使臣顿时勃然大怒。
“行了,来者皆是客,两国既然能够同时出使我魏国,何必弄的这么剑拔弩张。”这时候,曹休终于开口说道:“诸位,请落座。”
齐朝使臣恨恨瞪了周景明一眼,坐到位置上。
而其他人也各自散开,坐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上。
周景明也是笑了笑,在曹休身旁找了个位置,坐了上去。
“周大儒何故这么匆忙的来此,引发齐朝使臣的不满?”曹休明知故问的问道。
“老夫有事要提醒太子殿下。”周景明压低声音道:“太子殿下,老夫建议你最好和齐朝使团保持一些距离,不要轻易相信他们的鬼话,和其签订结盟契约,免得日后后悔。”
曹休皱了皱眉头,不过并没有发火,反而是问道:“周大儒可是察觉到了什么异常?”
“太子殿下真需要多留留心,齐朝皇室现在可是很不安宁,他们的老皇帝现在重病垂危,太子又和权势颇大的三皇子有着矛盾……”
周景明将齐朝中的事情,告诉给曹休。
听完之后,曹休沉吟片刻,说道:“那按照周大儒的意思,我大魏现在最好是选择袖手旁观,等待齐朝内乱爆发,或者说齐朝被你周朝灭国呢?”
周景明说道:“若是齐朝内乱爆发,那我周朝自然会乘虚而入,到时候齐朝必定覆灭,而和齐朝联盟的魏国,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如果齐朝没有这些内乱,那么老夫自然不会多嘴,毕竟齐朝的实力强盛,与其结盟怎么说都是好事。”
曹休听了后,陷入沉默之中。
他当然不相信周景明的说辞,但表面上还是要表现出一抹犹豫的。
这样才能然周景明看到希望,从而再接再厉,用更大利益来拉拢魏国。
而周景明看到曹休犹豫,连忙继续说道:“太子殿下,如果您能与齐朝划分界限,与我周朝结盟,不论对你还是对魏国,都有巨大的好处。”
周景明说完后,小心翼翼的观察着曹休。
“哦,此话怎么说?”曹休脸上浮出一抹意动。
“齐朝现在虽然强大,但是齐朝的内部矛盾众多,尤其是等到老皇帝驾崩之后,齐国上下必定大乱。”周景明侃侃而谈:“到时齐国的军心不稳,根本不会是我周朝的对手。”
“只要太子殿下答应与我周朝结盟,到时候与贵国相邻边境的兵力,我周朝也会减少,让两国间不在剑拔弩张。”
周景明说道这里的时候,语气变得凝重起来:“甚至等周朝小公主与贵国联姻后,两国之间将再无矛盾。”
他的条件,曹休其实还是有些意动的。
当然不是那个联姻的条件,而是现在魏国需要的就是时间。
如果边境上的摩擦减少后,魏国便能权力按照他的规划发展。
等过上一段时间,新军练出来,国内形式也安稳之后,那面周朝再度大幅在边境驻兵,魏国也不会像现在这般,敏感忧虑。
他可是记得很清楚,边疆才有一些异动,大魏禁军中的左翎六卫就不得不开拔,前往边疆支援坐镇,以稳定军心。
没办法,现在周朝的兵力的确要比魏国强大不少。
曹休想了想,点头说道:“周大儒说的有道理,本宫回去便禀报父皇,看他老人家怎么决断。”
“好,那老夫便在此先祝愿我们两国结盟成功了!”周景明高兴的拱了拱手,随后转身离开。
曹休也松了口气,他总算是暂时将这老东西糊弄过去了。
等到周景明远去,曹休这才收敛了脸上的神色。
“太子殿下!”假冒的齐朝使臣此时开口小声喊道。
“嗯?”曹休看向了他,淡淡问道:“何事?”
“刚才周景明所说,你真信?”那名使臣小声质疑道。
“周景明所说的是真是假,等到本宫与父皇商量一番,自然有定论,你不是曾经在齐朝潜伏吗,应该知道不少齐朝的事吧。”曹休看着场中相互攀谈的众人,眯眼问道。
假冒的齐朝使臣摇了摇头,叹息一声,说道:“齐朝的水非常浑浊,就算是我也只是探查到了冰山一角罢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齐朝内部绝对已经暗流汹涌,三皇子和太子不合,已经人尽皆知,如果老皇帝真的驾崩,恐怕齐朝直接面临着内乱。”
“是吗!”
曹休微微颔首,心中暗自冷笑。
皇族争斗,他早已经司空见惯。
只是齐国皇室的争斗,影响范围极广,牵扯极大。
宴会默默地到了尾声。
突然有人上前,借着醉意,对曹休说道:“早就听闻太子殿下文采斐然,不知今日能否有幸听到您的大作。”
此话一出,众人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的目光都落在曹休的身上。
想要看看曹休有何反应。
是勃然大怒,还是淡然一笑,当做没有听到,不去计较。
但他们都没有猜对,曹休听闻此言后,只是用似笑非笑的目光,看着开口的那人。
这人心中一颤,但还是鼓足勇气,盯着曹休说道:“难不成太子殿下还怕了不成?”
其余的人,面色更是惊骇。
整个房间内落针可闻。
他们没想到,此人竟敢如此说话。
真的是不要命了吗,那可是魏国的太子,尊贵无比的存在。
曹休微微一笑,看了一眼周围,缓缓站起身来,走到宴会正中央。
“来人,上纸笔。”
曹休对侍女吩咐了一句。
立即有人端着笔墨,递到曹休手中。
接过毛笔,曹休拿着沾了沾笔墨,写下一首诗来。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