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延儒一开口,其余诸人紧跟步伐。
“圣上,首辅大人乃是大庆功臣,太子居然对功臣不敬,臣也建议让太子离开。”
“首辅大人的法子,本就是十全十美,却被太子说成害国害民,足见太子根本不懂治国,请圣上让太子离开。”
“殿下,这次真是你的不对,你就给首辅大人道个歉,说说好话,或许他就不让你走了。”
“道歉也不行,太子不懂治国,在这里就会影响国事,我也赞同让他离开。”
一时之间,楚良成了众矢之的。
温延儒则是闭着眼睛,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
之前,楚良坏了他和北燕的好事,这次说什么也不能再让意外发生。
“父皇,儿臣并非危言耸听,儿臣能指出漏洞哪里。”
楚良拱手作揖,直接无视次辅、内阁成员以及六部尚书的话。
乾圣帝狐疑道:“当真?”
“当真!”
“既然如此,你且道来。”乾圣帝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楚良继续道:“首辅计策有五大漏洞。
首先,派兵到西南平乱,大庆的兵力就会被转移,以帝都到西南的路程算,没有两个月是回不来的,半月后就无军队去接管秦岭淮水以南的失地。
另外,长期驻军更是可笑至极,军队一旦驻扎在那里,就是几十万人的吃穿用度,这些都需要银子,那究竟是地方去养这些军队,还是朝廷去养?
地方养军队,容易造成军阀的出现,朝廷养军队,可国库空虚,哪里有钱发军饷!”
大庆军制是府兵制和卫所制双管齐下,北境之地用卫所制,内地用府兵制。
两个军制的共同点是战时当兵闲时务农,属于自给自足。
楚良顿了顿,接着道:“其次,几十万人的军队长期驻扎西南,万一军队主帅跟当地土司相互勾结,自立山头,岂不是我大庆战火又起。
再次,东南倭寇不断,百姓早已苦不堪言,此时在加重赋税,必然是火上浇油,恐怕税还没收上来,百姓已和倭寇为伍了。
最后,东南经济虽然发达,但钱都在世族手中,我们不像世族收税,却向贫苦百姓增税,即便是收上来,也是九牛一毛。”
说完,楚良不禁感慨,此时的大庆还真是穷途末路,狼烟四起,风雨飘摇。
外部,北燕、西夏、西蕃都对大庆虎视眈眈,欲亡大庆而后快。
内部,奸臣当道,世族掌权,贪污盛行,功勋腐败,无论是世族还是功勋,都成了吸血的虫子,不把大庆给吸干,他们才不会罢手。
雪上加霜的事,东南倭寇不断,西南土司造反,北境之地还被北燕惦记着。
内忧外患,再不解决,不出三十年,大庆国不将国。
唉,肩上的胆子很重啊。
楚良暗自感叹。
同时把目光移向乾圣帝,“父皇,这五条漏洞足以说明,首辅的法子不可行,万万实施不得。”
一番话下来,乾圣帝大跌眼镜,他没想到毫无治国经验的楚良,居然洞穿了首辅计策的危险性。
温延儒更是瞠目结舌,自己处心积虑的谋划,竟被这小子一眼就看穿。
次辅等人皆是傻眼,原来首辅大人的计策,真的是漏洞百出。
“父皇,首辅大人竟会出漏洞百出的计策,儿臣严重怀疑首辅被北燕收买了,他是在帮北燕搞垮大庆。”
楚良借机暗示乾圣帝。
“圣上,老臣对大庆忠心耿耿,日月可鉴!”
温延儒吓得身子一震,急忙作揖道:“圣上若是不信,老臣愿辞官回乡,不再过问江山社稷。”
以辞官为威胁,果然是一只老奸巨猾的老狐狸。
楚良心中一阵鄙夷。
“圣上,不能让首辅大人走啊,首辅大人为大庆呕心沥血二十余年,这要是走了,只会寒了天下人的心,更何况首辅的忠心我们都看在眼里。”
“太子没一点计策,却反过来冤枉首辅是奸细,臣看太子没安好心,想搞乱我们的君臣关系。”
一时间,次辅等人连忙帮温延儒说话,还不忘攻击楚良。
乾圣帝深知温延儒的重要性,朝廷财政全依赖于温延儒,他要是走了,谁个给朕赚银子。
“温爱卿,你服侍朕二十余年,朕岂能不知你的忠心,辞官之事,以后不准再提!”
话完,又对楚良道:“皇儿,温家四世三公,每一代都有功于朝廷,足见温首辅的忠心,你以后不准再乱说话!”
老父亲没意会到我的意思。
楚良心中略有失望,“是,父皇。”
“既然太子口口声声说首辅大人的计策不行,那我就想问问太子,你有什么法子?”次辅斜眼说道。
楚良成竹在胸,“我还真有良策。”
“太子,莫说大话,小心被笑掉大牙。”次辅压根不信。
温延儒跟着道:“太子背背诗词文章还行,治理国家我看还是算了吧。”
“两位大人,可曾听过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道理!”
弦外之音是:你们老了!
乾圣帝见双方又要起争执,立即摆了摆手,“皇儿,你且说说你的想法。”
楚良先对温延儒得意一笑,才道:“父皇,儿臣的这个办法不仅有效,还能不费一兵一卒就平西南乱事。”
“哦?你快说说。”乾圣帝激动的有些坐不住。
“儿臣的办法就是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皆是狐疑之色。
楚良接着道:“所谓的改土归流就是废除土司世袭制度,改由朝廷委派官员进行统治,去的官员有任期有考核有调动。”
“一派胡言!”
温延儒提出反对,“西南三省的大权,都在土司手上,岂是朝廷说废就能废的!圣上,太子完全是在纸上谈兵。”
“所以我说你老了嘛!”
楚良继续解释道:“土司垄断了三省的土地,再看底层土著食不果腹,并且他们还在施行奴隶制,只要朝廷下达解除奴隶制的政令。
还他们的自由之身,并施行打土豪分田地的策略,那时不用朝廷出手,底层土著为了土地,自己都会推翻土司制度。”
“此计策,不仅可以打破蛮不出峒,汉不入境的民族禁锢,还能推动民族融合,以及西南的经济发展,对西南后方的巩固有着重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