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红楼之定风波

第35章 文斗(二)

红楼之定风波 厩中瘦马 2418 2024-11-15 07:18

  听到贾璎的回答,朱国华立即拱手,目光鄙夷的看着贾璎,而脸上的笑容却更加浓郁:“贾兄的三国话本中诗句颇多,想来于诗词一道,造诣必定不凡。

  不如…此次文斗的内容就定为:「对子」、「诗」、「词」三场,也劳烦贾兄指点我这三位不成器的师弟一番了。”

  说着,朱国华回头朝身后三人示意一眼,三人同样是一身白衫,此时皆是上前拱手:“劳烦赐教!”

  围观众人的神色都是一愣,本来还以为朱国华要亲自下场以大欺小。

  却不想竟是换上三个同为童生的小师弟下场,而且现在还一副恭敬谦逊的模样,让原本以为马上就要剑拔弩张的人们一怔。

  “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半渠书院认怂了?”

  “朱国华不会是怕了邱狂生吧?”

  “怎么可能,县、府、院三场考试的三个案首全被邱狂生抢走,结果只拿三个第二,得了个「千年老二」的‘雅号’,这丢死人的事,朱国华能咽下这口气才怪!”

  围观之人议论纷纷,竟还有人在为那比试的三人担心。

  在众人的不解和窃窃私语中,贾璎心中哂笑,这人还真是好算计,先给自己戴上一顶高帽,在不了解双方情况的众人面前,强行把他放到一个优势的位置,再用三个示弱有礼的学弟来给自己下套,如此他便没有了回旋腾转之地。

  若不答应,就是自己恃才傲物,那自己还未正式进入周朝文人的圈子,名声就已经先被他们搞臭了。

  如若自己答应,以一对三,还要连续比试三场,状态不断下滑,他们的胜率也是极高。

  这个小人还真有点脑子,竟想出这种办法,看来还真是……被邱之陶虐怕了!

  “既是相邀,那我就教导你这三位师弟一番,免得以后出门,给书院丢人。”

  见贾璎姿态摆得如此之高,朱国华暗自冷哼,心道:夸两句还真把自己当盘菜了,等比完在收拾你。”

  另外三人面上则是有些难堪,他们可不是什么无名之辈,不然已经是生员的朱国华怎么会来给他们作保。

  作为半渠书院辛未科翘楚中脾气最暴躁的徐文昌,实在受不了这个鸟气,不过是一个写杂书的,哪里还用这般麻烦,他一人足以。

  “第一场比试我来!”

  听着这人口中重重咬牙说着,贾璎打量一番此人,笑呵呵地问道:“不知贤弟名讳,又打算如何请教?”

  既然要把他捧高,贾璎当然也是将计就计,先给对来一番心理攻势。

  旁观的邱之陶见此,轻撇旁边脸色难看的朱国华,嘴角勾勒起一抹嘲讽。

  围观的众人也感觉到气氛变化,盯着场中几人的目光也更加热切。

  “在下徐文昌。”徐文昌语气生硬:“对对子,每人三副上联,对的好,用时短的人胜!”

  一旁的朱国华忙补充道:“限时一炷香,免得有人耍赖拖延时间。”

  又看着邱之陶:“不如就由我和平遥兄来做这个评判怎么样?”

  听到朱国华的提议,邱之陶点点头,没有拒绝。

  徐文昌和贾璎也没有意见,围观的众人早就等不及了,纷纷鼓噪起来。

  酒楼的掌柜已经吩咐伙计准备好长案和笔墨纸砚。

  “既然如此…那就开始吧!”

  朱国华扭头看向两人,贾璎和徐文昌点头,各自站在一方长案后,第一场比试——开始。

  酒楼的伙计点香,两人都没有率先动笔,徐文昌面上一副沉思模样。

  随着香炉中的青烟袅袅升腾,已是过去半柱香时间,徐文昌终于有了动静。

  只见他站直身子,拿过毛笔,用力蘸满墨汁,在纸上书写起来,速度迅速,片刻便写出两副上联。

  待遮盖住,他抬头看向对面贾璎,嘲讽道:“怎么还不动笔?该不会是在故意让我吧!”

  贾璎睁大眼睛,瞪向徐文昌,语气惊讶:“咦?竟是让贤弟看出来了?”

  堂内众人听到这话,不由都是哄笑,心说你就差在那儿放上枕头睡一觉了,谁还看不出来,只是这少年真不在乎输赢?

  徐文昌冷哼一声,不屑说道:“徒逞口舌之力,希望你输的了之后,别不认帐!”

  贾璎不再说话,挑衅几句破坏对方的正常情绪就够了,犯不上激怒他。

  当下静气凝神,直接提笔在纸上笔走龙蛇,一挥而就。

  那副气定神闲、游刃有余的模样,看的半渠书院几人难免心中有些忐忑。

  围观众人却是暗赞这少年倒是有风流人物的气韵。

  不多时,三副上联已经写好,只等对面徐文昌的最后一副上联。

  一时间厅内鸦雀无声,皆注视着徐文昌。

  被破坏了心境,如今又被贾璎一挥而就的压迫感和众人的目光逼的有些静不下来的徐文昌,心中开始有些慌乱起来,只能面上强作平静,可额头上已经冒出细密汗珠。

  那柱香就在徐文昌的煎熬下,燃烧殆尽,一切尘埃落定。

  徐文昌也赶在最后之前,把第三幅上联匆匆写完。

  休息片刻,就听朱国朗声道:“两人互换位置,限时一炷香时间,工整,用时短者胜!”

  贾璎面色平静,走到对面的位置,掀开被遮挡的三副上联,依次看去。

  第一联写道:「阳曰太阳,千古常明,贯四时而成化。」

  第二联则是:「易曰大哉乾元,巍巍乎,襟山带海而重镇。」

  第三联明显仓促一些,难度比前两联低得多,字迹也显得潦草,是「蟾桂得攀凭妙手」。

  贾璎身后围观众人,不由都是对前两联交口称赞,夸赞半渠书院的学生水平的确是高,能在一炷香内想出如此极佳的对联。

  难免开始替贾璎感到惋惜,这第一局的比试,写「三国」的少年怕是要输了。

  听到众人的议论,朱国华面露微笑,看向邱之陶,又瞧了瞧贾璎,心道这次看你们还能如何嚣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