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红楼之定风波

第28章 除夕夜 上

红楼之定风波 厩中瘦马 2506 2024-11-15 07:18

  时间很快就来到祭祖这天,得知消息的贾璎也是前来参加,免得以后落人口实,留下把柄。

  十几岁的贾璎混在人群之中,又没有什么人关注,安静得和贾家的族人一同站在宁国府门外候着。

  看着周围上百号人皆是衣着光鲜,按着族中辈分列站,等在宁国府那三间兽头大门前。

  如此情景,让贾璎对这贾家将来的破败,有了些新的感悟。

  这么多人,无一人想着自谋生路,心里全都想着依靠贾家这颗腐朽的大树来汲取营养,这家族败落不过是早晚的事罢了。

  目光前眺,一身荣服华饰的贾母带着宁荣两府的大小主事人站在队伍的最前边。

  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到正堂的所有大门全部打开,两侧阶下都有大红灯笼照亮。

  吉时到,贾璎跟着静默的人流,随着当先的两府中人,往贾氏宗祠缓步而行。

  人群慢慢挪动,贾璎在脑海里回忆那红楼梦中关于祖祭的内容。

  进到祠堂内,作为路人甲的贾璎,跪在烟雾缭绕的祖祠末尾,静静看着这场琐碎又漫长的大戏,倒是将前面贾府近支的男丁:贾敬、贾珍、贾蓉、贾蔷、贾菌、贾赦、贾琏、贾琮、贾政、贾宝玉、贾环、贾兰等都认了一遍。

  祭祀完毕,一众小辈又向贾母叩拜,最后才以一番赏赐作为大戏的谢幕。

  等贾璎回到家中,已是两个时辰后的事情。

  之后的日子也不过是每天读书,并无他事。无事则短,时节眨眼来到了平治元年的最后一天——除夕夜。

  荣国府,贾母院的大花厅内亮如明昼,其中女眷、丫鬟、仆妇往来穿梭。

  一身夺彩盛装的王熙凤更显明艳动人,谈笑间指挥着仆妇丫鬟们井然有序的端上茶果、点心和精美的菜肴。满屋子里香烟袅袅,莺歌燕舞、觥筹交错,笑声阵阵。

  贾政、王夫人、贾赦、邢夫人、李纨、贾宝玉、林黛玉、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环、贾兰等自是悉数在场。

  众人围坐在正中榻上的贾母身边,陪着说笑,一旁的丫鬟琥珀静静拿着美人拳给贾母捶腿。

  贾宝玉更是被贾母抱在怀里。可谓是「今夕何夕云除夕,儿女灯前皆绕膝。柏酒椒盘争献翁,愿翁百岁皆康吉。」

  酒过三巡,既是聚宴作乐,自然少不了要吟诗作对。

  只听贾政朗声道:“今日除夕夜,府中聚宴,宝玉、环哥儿、兰哥儿你们且上前来,依着此情此景,试作诗一首。”

  说完,目光便落在老太太怀中的贾宝玉身上。他对这个儿子是寄予厚望的,不知这些日子有没有跟着璎哥儿学些长进。

  笑呵呵的贾母感觉怀里的贾宝玉突然哆嗦一下,目光瞥向贾政,慈爱地拍着贾宝玉的背:“既是作诗,我也赏个彩头。”

  陪坐的众人也是跟着凑趣说笑起来。

  “老祖宗彩头定是不凡,可惜就是我不会作诗,还要看宝玉的。”

  “老祖宗真是偏心呐,府里哪个不知宝二爷的诗写的是极好。”

  “宝玉,今年除夕的诗文,我们可就看你展示一番了。”

  …………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恭维,贾母、贾政、王夫人对这样上下和谐的局面很是满意。

  一旁的贾赦和邢夫人的脸色却是有些难以寻味,但很快就恢复常态。

  被夸赞的贾宝玉却是在贾母怀里撒娇道:“老祖宗,只我作诗多没意思,林妹妹、二姐姐、三妹妹、四妹妹她们都要一起。不然我才不要这彩头。”

  众人闻言都是哈哈大笑,贾母也是笑的老脸开花道:“你个鬼精灵,就依你,只要你能作的好,想怎样都行。”

  “老祖宗英明!”贾宝玉在贾母怀里再次撒起娇来,惹的一干人又是笑声不断。

  这一番玩闹下来,也就到了正题。

  仆妇抬来备好的条案,丫鬟和婆子捧来笔墨纸砚,随后侍立一旁。

  贾宝玉、贾环、贾兰,迎、探、惜三春和林黛玉起身依序站定。

  贾环是抓耳挠腮、左顾右盼,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

  贾兰小脸紧绷,似乎正苦苦思索,看得李纨也是秀眉暗蹙,纤细的手指紧攥帕子,暗暗担忧。

  贾宝玉、三春和林黛玉倒是不慌不忙,似是心中早有诗句。

  这自然不是他们能出口成章,有七步之才。只是宴会之前早已有人告知他们要作诗的事情。

  如此一来,几人上场便直接挥毫作诗,宴会上这些不知情的丫鬟、婆子、外人将此事传扬出去,也是对贾府的一种宣传。

  花厅内安静片刻,倒像是一场诗词品鉴大会,众眷坐在桌前,品尝着各类佳肴,盯着当中作诗的少爷姑娘们。

  贾宝玉、三春和黛玉也没让众人等太久,做个样子便写完了。

  随侧侍立的丫鬟纷纷把几人的诗作呈给贾政批读。

  贾兰和贾环虽也提前得知,怎奈两人一个学龄尚浅,一个认识的字还没贾兰多。

  又是一盏茶的时间,贾兰终是写出首五言交付上去。

  场上剩下的贾环是额头冒汗,目光乱转,无意看到花厅外的一丛细竹,一咬牙关,也就不管那么多,提笔匆匆在纸上写下一首,从场中快步退下。

  众人不免小声嘀咕起来:“这,这,这就写完了?”

  “这环老三是什么意思?”

  ………

  贾政对这个儿子心中有数,也不理会,翻阅着手中的诗稿,道:“兰哥儿这一首终究是差了些。”

  被提到的贾兰微垂下头,有些沮丧。

  贾政虽没进过科场,但年近五十,多年来和清客们读诗闲赋,眼光自然还是有的,尤其是和贾璎聊过几次后,感觉自己更是深谙诗词之道。

  迎春、探春、惜春的诗稿只是说了句「尚可」,便揭了过去。

  读到林黛玉的诗作,贾政不禁眼睛一亮,这个外甥女的诗词倒是极为精湛。

  抚须赞道:“外甥女这句「疑雪落梅梢」诗意独特,颇有些意境。”

  见贾政赞她的诗作,林黛玉站起身来,面带含蓄,福礼道:“谢舅舅夸奖!”

  花厅里的众人随即开始附和,对坐在贾母身旁的林黛玉连连夸赞。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