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五经肉铺
朱五经拿到借款,马上联系进货渠道,关门三天的“五经肉铺”再次开门营业。街坊邻居又吃到新鲜的猪肉和免费的豆腐。
“五经,听说你家娘子病了,好些了吗?要不大婶给你介绍一个老中医。”一个买肉的大妈关心地问。
朱五经递给大妈猪肉和豆腐,以及一小块生姜,笑道:“多谢大婶关心,我家娘子的病已经好了。只是大病初愈,暂时还不能来肉铺帮忙。”
大妈又问:“不是买五斤猪肉,送半斤豆腐吗?怎么感觉今天的豆腐比往常多?”
朱五经道:“娘子大病初愈,肉铺重新开张,我心里高兴,所以多送点豆腐给大婶。”
五经肉铺的生意好,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朱五经和店里的伙计给顾客切肉,把肉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而其他肉铺只卖肉而不切肉,更不送什么豆腐和生姜。总之,朱五经以热情的服务,赢得了新老顾客的一致好评。
自朱五经从银行借款后,手头变得宽裕许多。于是他决定扩大经营范围,不仅卖猪肉,还卖瓜果蔬菜。货物变丰富,顾客更多了,生意更是蒸蒸日上。原先只雇佣一个伙计明显有点手忙脚乱,幸好他的娘子再次来到肉铺帮忙。仅仅两个月,朱五经就赚了200贯钱。
朱五经带着伙计来到民生银行还钱。民生银行借贷有两个窗口,分别是农贷窗口和商贷窗口,但还贷只有一个窗口。不过还贷窗口没有人,而借贷窗口却挤满了人。朱五经将本钱和利息一并还了,银行职员给了他一张还款收据,还说:“你是第一个来民生银行还钱的人。”
朱五经道:“在我困难的时候,民生银行借钱给我,我感激不尽。如今店铺生意好,赚了钱,自然要早早归还,让钱借给更需要的人。”
朱五经话虽如此,但他是个精明的商人,还有藏在肚子里的话没说,“早还钱还能少点利息。”
朱五经又道:“为了感谢民生银行的善举,我还特意送来一块匾额。”
银行职员将此事汇报给朱冲,作为副行长的朱冲从柜台里面走出来,代表银行接受匾额。伙计抱着匾额,朱五经揭开匾额上的红布,只见上面写着“造福民生”四个金灿灿的大字。
朱五经行了个拱手礼,然后说道:“草民朱五经,感谢民生银行的善举,还请大人收下匾额。”
朱冲看着匾额道:“造福民生,这四个字说的好啊!民生银行就是要造福民生,这就是民生银行成立的初衷。”
这时候,围观的老百姓纷纷拍手鼓掌叫好。
朱冲又道:“朱五经,你是第一个来民生银行还钱的人,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本官今天破例,收你当银行职员,来银行当差,你可愿意?”
朱五经仿佛看到天上掉下了馅饼,而且还砸到了他的头上,他哪里不愿意?当初父母不论给他取名“四书”还是“五经”,都是希望他考取功名,能到衙门当个一官半职。
朱五经再次磕头道:“多谢大人,草民愿意!”
“五经兄弟快快请起。你姓朱,我也姓朱。五百年前说不定我们还是一家人。”朱冲扶起了朱五经又道,“听说你借钱做买卖,这么快就还清了本钱和利息,说明你诚实守信且头脑灵活,以后就跟随我左右。”
作为商人的朱冲,眼光是何等的老辣独到。朱五经从民生银行大名府分行起步,多年以后,他成为民生银行总部行长,成为赵籍推行变法的一员大将。
围观群众听到朱五经能到民生银行当差,都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民生银行职员一个月俸禄25贯钱,更重要的是前途光明。谁都知道,民生银行是当今皇上推行的新法,只要在这里干的好,将来必然升官发财。
朱五经带着伙计回到肉铺,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娘子。娘子道:“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当初我嫁给官人,看重的就是官人的德行。朱大人让你到民生银行当差,看重的也是官人的德行。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官人将来一定要做一个好官,一个清官。”
朱五经听了娘子的话,点头答应。
朱五经还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列祖列宗。他来到朱家祠堂,跪在父亲的灵位前面,哭泣道:“爹爹,不孝子虽然没有考上秀才,对不起您老给我取的这个名字。但如今孩儿要去官府当差,推行新法,将来肯定谋个一官半职。如果您老泉下有知,可以安息了。”
许多投机的商人见朱五经还钱可以到民生银行当差,于是纷纷将借款连本带利还上,幻想自己也能进入民生银行,可惜他们都没有朱五经的运气好。不过,朱五经事件倒是缓解了民生银行的资金压力。毕竟借出那么多钱,朱五经之前没有一人来还款,民生银行的本金所剩无几。但经过朱五经事件后,民生银行又多了200万贯钱,可以继续正常运转。
蔡卞对朱冲招揽朱五经的行为赞不绝口,说道:“朱大人高明!拉拢了一个朱五经,换回了200万贯钱,值了!”
朱冲笑道:“何止200万贯钱?朱五经的价值只会更多!”
蔡卞问道:“此话怎讲?”
朱冲道:“大名府建立民生银行,皇上可以从内库拿出500万贯作为本钱;东京建立民生银行,皇上也许可以从各地征收500万贯当作本钱。但是如果皇上推行新法,全国各地都建立民生银行,从何处拿本钱?”
蔡卞无言以对,突然他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朱冲,问道:“莫非朱五经有办法解决?”
朱冲喝了一杯茶,缓缓说道:“秦朝焚书坑儒时,孔子的后裔将古籍藏到墙壁夹层中才得以保存。后来不少人就用这个办法来藏钱。有的人则是将钱埋在地下。洛阳就经常发生因为在宅院里挖出前代遗留的财物而暴富的事情,以至于当时洛阳人买房的时候还要额外交一笔‘掘屋钱’,给卖房人作为补偿。另外,民间关于藏钱还有个笑话。有人把银子埋在土里,上面写了个字条‘此地无银三百两。’邻人阿二看见字条,把银子偷走,也写了个字条‘隔壁阿二不曾偷’。五经说,老百姓到处藏钱,不如银行许诺他们一定的利息,让他们把钱存放在银行。存款成为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当然存款利息低于贷款利息。银行赚的就是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差价。”
蔡卞笑道:“银行赚的是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差价,朱五经的这个说法,本相甚为满意!不过,具体操作之前,还要上奏皇上和朝廷。”
蔡卞亲自写了一道奏折,呈给皇上赵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