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水浒之开局当皇帝

第26章 新免役法

  章惇再次拜谢。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今天的他原本垂头丧气,准备辞官还乡。没想到皇上接连提拔了他的两个儿子,还授予他一个品级极高、半虚半实的议长。

  章惇来到资政院的办公地点天章阁,他在这里遇到了老朋友苏轼。原来苏轼、苏辙兄弟已经回京。苏辙官复原职,担任御史中丞,弹劾违法,监察百官。苏轼由于身体多病,担任副议长,一个比较闲散的官职。

  苏轼和章惇是好友,早年章惇对苏轼极为推重,曾致书苏轼劝诫他慎言。有一次,两人一起出游,走到一根独木桥前,桥下面是万丈深渊。章惇提议一起走过去,然后在壁上题字。苏轼感到恐惧,不敢过去。章惇笑着快步走过,在石壁上写下“苏轼、章惇来游”的字样,然后从容走回来。苏轼说:“老兄以后可以杀人。”章惇问何出此言。苏轼笑说:“你连自己的命都不顾,更何况是别人的。”

  苏、章的关系,后来随着政见的不同,慢慢变得疏远了。苏轼属于旧党,章惇则属于新党。乌台诗案发生后,朝廷有人欲治苏轼于死地,章惇站出来为苏轼说话。元祐时期,苏轼兄弟对章惇的弹劾,非常严厉。后来太皇太后逝世,旧党失去了支持者。宋哲宗亲政,章惇受到重用,对旧党展开疯狂报复,将苏轼兄弟一贬再贬。

  有人说,苏轼和章惇这段交往,是文化史上非常值得探究的内容,因为里面包含了这些重要的元素:人情之微、人心之险,以及人性之光。

  章惇和苏轼都没有想到,今生他们还能重逢。两位老友回忆往事,感叹人生。

  垂拱殿内,赵籍在章惇离开后,继续批阅奏章。

  赵籍看了蔡卞的奏折,认为民生银行已经平稳运行两个多月,可以开放存款业务。存款分为两种,一种活期存款,一种定期存款。活期存款日息万分之二,按天算利息,随时可取钱。定期存款即存钱一年,年息一分;如果急用,不到日期取钱,按日息万分之二计算。

  另外,赵籍还特别强调了百分之十的存款准备金率。也就是说,老百姓存款100万贯钱,只有90万贯钱可以用来贷款,剩下的10万贯钱留下应急,从而很好地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假如银行倒闭,存款人在银行的本金和利息加起来不超过20万贯钱,官府全额赔付。

  赵籍十分欣赏提出存款业务的朱五经,提拔朱五经为民生银行副行长,官居七品。自从朱五经到民生银行当差,五经肉铺就关门大吉。也许他不知道,一个五经肉铺倒下去,千千万万个民生银行站起来。

  大宋元符三年秋,成立不久的民生银行首次迎来人事调整。大名府留守蔡卞不再兼任民生银行行长。朱冲升任行长,朱五经为副行长。其实朱冲只是一个挂名行长而已,他的工作重心在皇城司,主要工作是建立北方情报网。民生银行的日常事务由朱五经打理。而蔡卞不再兼任行长的原因是,民生银行已经走上正轨,大名府准备推行另外一项新法——免役法。

  徭役是古代政府的一种社会制度。《春秋》里就有不少关于徭役的记录。秦始皇统一之前就有明确的徭役制度,在统一之后,秦始皇征用上百万人力修建长城、修建阿房宫就是最典型的徭役。徭役说白了就是义务劳动。古代是个农业社会,而徭役名目繁多,有时耽误农业生产。所谓免役法就是百姓交钱免去服役,官府出钱雇人服役。

  熙宁变法时期,王安石曾推行免役法,但争议很大。因为所有百姓都要出免役钱。北宋将普通民户分成九等,下五等,比如单丁户、女户、未成丁户等几种条件比较困难的,可以不用服役,这算是体现了一种人道主义的管理思想。不但如此,官员和道士和尚,也可以不用服役。而王安石推行免役法,使得原本拥有免役特权的官僚阶级也要交钱,直接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为变法失败买下了伏笔。为了维护官僚的利益,北宋名臣文彦博对宋神宗说,“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不论任何人,不服役,就交钱。客观公正地讲,王安石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不过话说回来,步子迈大了,容易扯蛋。赵籍规定,大名府实施新的免役法,下五等民户不用交钱,主要是照顾困难群众;官吏不用交钱,主要是为了减轻变法阻力;其他人一律交钱或服役。

  新的免役法由蔡卞主持,在大名府推行。适逢九月,农民自然交钱,否则延误秋收;商人自然交钱,否则延误商机;官员大力推行,因为他们不用交钱。只有和尚道士持反对态度,他们以普照寺为首,串联一起,拒绝交钱。蔡卞决定利用旬休,亲自去普照寺“烧香拜佛”。

  宋代实行旬休,即每十天的最后一天休息。一年旬假三十六天。除了常规假期,元日(春节)、冬至和寒食各放七天假。还有各种诸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节令节假日,端午、重阳、元宵等传统节假日,官员每年休假可达110天左右。可以说,宋朝的官员绝对是历史上最幸福的官员,他们不仅福利待遇极好,而且假期还很多。最令赵籍这个现代人不能接受的是丧假三年,即守孝三年。不合理的假期必须要改,不过这是后话。

  九月三十,天朗气清,蔡卞带着武松和朱五经,以及若干衙役来到普照寺。武松是贴身护卫,朱五经是新法助手,且他们都是皇上看重的人,所以蔡卞带他们来到普照寺。山门高耸,梵宇清幽。佛门是清净之地,蔡卞只是带着武松和朱五经二人进入寺内,其他一干衙役外面等候。

  王安石信佛,晚年尤甚。蔡卞作为王安石的女婿,变法失败后,心灰意冷,也曾信佛。大殿上,蔡卞十分虔诚。他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然后将供香点燃举过头顶作揖。第一支香插在正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最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最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蔡卞将三根香插在香炉后,肃立合掌对佛像恭敬礼拜。

  礼毕,普照寺住持引蔡卞等三人来到客殿。

  住持给蔡卞倒茶,说道:“留守相公请用茶!”

  蔡卞喝了一口茶道:“佛教讲普度众生,慈悲为怀。朝廷设立新的免役法,收免役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普照寺的僧人为何连免役钱都不愿意出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