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水浒之开局当皇帝

第34章 欢度新春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转眼之间,已是元符三年的年底,即将迎来政和元年,也是新政全面开局之年。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新年到来之际,赵籍除了提拔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官员,他还宣布自己改名,将“赵佶”改为“赵籍”,寓意是多读书籍,提高自我修养。实际上他只是想恢复自己穿越前的真实姓名而已。从此,另一个平行时空,没有了赵佶,只剩下赵籍,一个带领大宋实现伟大复兴的宋圣祖赵籍。

  除夕,按照惯例宫里举行岁末禳祭,驱鬼辟邪。

  宫中侍卫和太监戴着假面具,身穿锦绣衣服,手持金枪、龙旗。指挥使林冲身穿盔甲,全副武装,装作将军。又选用禁军中身材魁梧的两人,披甲戴盔,装作门神。又有人装作判官、钟馗小妹、土地神、灶神等众神模样,共有千余人。队伍浩浩荡荡从皇宫开始,大张声势驱祟,然后从南薰门出去,到转龙湾止步,称为“埋祟”,至此而结束。

  夜里,宫里宫外,爆竹声不绝于耳。宋朝的爆竹品种不下百余种,有单响、双响、连响。王安石的《元日》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可以算是过年最具特色的民俗之一。此时,士大夫以及平民百姓人家,也都在火炉边团团围坐,开怀畅饮,一直到天亮。

  赵籍和皇后、郑贵妃、王贵妃等人一起吃年夜饭。皇后是赵籍穿越而来见到的第一个人,当时皇后还是王妃。而郑贵妃和王贵妃本是向太后宫中的侍女,生得眉清目秀,又善言辞。赵佶为藩王时,每到慈宁殿请安,向太后总是命郑、王二人陪侍。二人小心谨慎,又善于奉承,颇得端王赵佶好感,时间一长,向太后有所觉察,等端王即位,便把二人赐给他。

  不过登基为帝的赵籍并非原来的端王赵佶。赵籍明白太后的一箭双雕之计,郑贵妃和王贵妃不仅要做他的女人,更是太后安插在他身边的眼线。当时太后垂帘听政,赵籍几乎是个傀儡皇帝,所以不得不听从太后的安排。但日久生情,尤其是和漂亮女人在一起,赵籍渐渐喜欢上她们,尤其是郑贵妃。郑贵妃虽然得宠,却不恃宠而骄,反而是对内对外都很恭谨,这让里里外外的人都夸赞她。虽然已经当上了贵妃,但她却坚持亲自为皇上整理奏章,收拾得井井有条,而且从不多嘴讨论朝政。

  在这辞旧迎新的特别时刻,赵籍道:“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们共同举杯,祝愿自己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愿大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四人将杯中的屠苏酒一饮而尽。屠苏是一种草名,用这种草泡的酒,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的,少量喝几两屠苏酒有益于身体健康。宋代的除夕习俗和21世纪差不多,吃饺子、喝屠苏酒、放鞭炮、守岁等。吃罢团圆饭,赵籍利用守岁的时间,来到垂拱殿批阅奏章。

  不知何时,郑贵妃已经来到赵籍身边,轻声细语道:“除夕之夜,陛下还在批阅奏折,为国操劳?不如臣妾来读陛下听,这样最起码可以缓解陛下的眼睛疲劳。”

  后世的赵籍就有喜马拉雅听书的习惯,如今有人读奏折,正好解放双眼,何乐而不为?赵籍点头答应。郑贵妃的声音悦耳动听,像前世赵籍喜欢的一个喜马拉雅的主播。赵籍听着听着,竟然昏昏入睡。睡梦中的赵籍,做了一个梦,梦到他回到2022年,和父母一起围坐在餐桌前,一边吃年夜饭,一边看春晚。

  半夜,赵籍被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惊醒。只是醒来后的他,依旧在宋朝。他的身边,还有熟睡的美人。赵籍将郑贵妃从办公的垂拱殿,抱回了自己的寝殿福宁殿。看着眉清目秀的郑贵妃,赵籍在想,自己再娶李清照是不是辜负了眼前人?但他转念又想,都是政治婚姻,先婚后爱,局势所迫。当初娶了郑贵妃,因为她是太后的人。如今即将迎娶李清照,多半因为她是旧党之女,要平衡新旧两党的势力。当然也包括仰慕李清照的成分。

  元,谓“始”;旦,谓“日”。“元旦”即“初始之日”,正月初一。宋人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称新年。”元旦又叫元日,过年,年节。当时还没有“春节”的说法。清朝灭亡后,改用公历纪年。后来为区别夏历(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因此便把夏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

  正月初一,天色微明。景阳钟余音凫若轻烟,在皇宫上空渐行渐远。郑贵妃服侍赵籍更衣,赵籍穿好龙袍,到圣堂焚香,为苍生向神灵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以佑山河社稷。

  随后,赵籍移驾大庆殿,举行元旦大朝会。大庆殿开阔宽敞,可容万人。但凡重要的典礼、仪式、接见外国使臣,都在这里举行。赵籍高坐大殿中央。四个高大雄伟、披甲戴盔的禁军分别站立在大殿的四角,称为“镇殿将军”。除了文武百官上朝觐见天子,各国使节都入殿朝贺。

  辽国大使头戴金冠,金冠的后檐又尖又长,就像一张大莲叶。辽国大使身穿紫袍,拜见皇上赵籍时左足直立屈膝,右膝下跪在地,以两手抱拳碰右肩为一拜。辽使道:“辽国大使恭祝大宋皇帝新年快乐,万寿无疆,特送上夜明珠一颗。”

  辽使打开一个方形盒子,里面是一颗鸡蛋大小、闪闪发光的夜明珠。

  宋代上朝只站着行礼。而辽国下跪行礼,被宋朝士人不耻,认为这是胡人的礼仪。南宋灭亡后,进入蒙古人的元朝,朝会上才出现了跪拜礼。当文武百官看到辽使下跪,心里满是讥讽,暗骂人家是胡人;当文武百官看到辽使的夜明珠,又惊叹辽国物华天宝。

  西夏使臣头戴金冠,身穿红袍,背后叉手行礼,然后说道:“西夏使臣恭祝大宋皇帝新年快乐,身体安康,特送上一匹汗血宝马。”

  高丽、大理等其他小国的使节也纷纷朝贺,并送上贺礼。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