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退婚后,我皇孙的身份曝光了

第105章 清臣西来

  “秦王,下官过来县衙的时候路过郭县令的家宅。”贾正业恭恭敬敬站在云弘身旁,汇报今晨的所见所闻。

  末了。

  还不忘调侃郭县令灰头土脸的模样,像极了猴子。

  贾正业咧嘴笑道:“秦王是没有看见郭县令的模样,甚是滑稽。下官好心劝他冷静,他竟然还想抽鞭打我。”

  “唉,世风日下!”

  云弘意味深长笑道:“郭县令如今已经是泥菩萨过江,你还去逗人家。”

  贾正业笑得更加开怀。

  之前他已经从手下那儿了解到昨夜发生的事情。

  眼看已经清晨,贾正业担心郭常斌会杀过来,兔子急了尚且会咬人,何况是一位县城的父母官?

  “我在长安的时候就听闻郭常斌歪脑筋很多,而且嘴皮子功夫比很多人都厉害,先前还是朝中的监察御史呢,秦王不可掉以轻心啊!”贾正业说道。

  众所周知。

  监察御史就是负责弹劾满朝文武的言官。

  之前郭常斌在长安的时候,就弹劾过不少王公大臣。

  贾正业的父亲贾怀卿就在此列。

  也正是因为一个九品芝麻官胆敢弹劾本朝右相,以至于郭常斌名声大噪,逐渐进入太子的视野。

  云弘闻言,淡淡说道:“未必不是为了进入太子视野才弹劾右相,这样的人目的性极强,他定然不会善罢甘休的。”

  话音刚落。

  丁大虎匆匆忙忙跑进官廨,向二人汇报郭常斌已经赶来县衙的消息。

  贾正业冷哼,“这厮竟然还敢来!”

  “这就叫……不见棺材不落泪。”云弘让丁大虎把郭常斌召来。

  灰头土脸的郭常斌来到二人面前。

  再次见到云弘,郭常斌嘴上问候着秦王,脸色却极为不服气。

  云弘故作惊讶。

  询问郭常斌为何灰头土脸的模样。

  哪有半分朝廷命官的威严?

  郭常斌心底不忿。

  这把火定然是云弘唆使手下所纵,竟然还在他面前装模作样!

  实在是可恶!

  深吸了口气,压制心中的怒火。

  郭常斌才说道:“承蒙秦王关心,下官家宅失火,已经得到控制了。”

  云弘哦了声。

  贾正业阴阳怪气说道:“县令大人怎么这么不小心?”

  郭常斌:“……”

  有时候。

  他真想一刀宰了这二人。

  之前他来余杭郡之前,都说皇孙聪慧过人,乃是文曲星下凡。

  如今看来……

  不过是与贾正业狼狈为奸的奸诈之辈!

  “秦王,下官的家事不劳烦您关心。下官回去之后,思来想去觉得昨晚的事情很不对劲,还请秦王让下官彻查此案,还余杭郡朗朗乾坤!”郭常斌义正辞严。

  贾正业下意识想要反驳。

  被云弘抬手阻止。

  云弘,“说说你的想法。”

  郭常斌心中一喜。

  之前他还担心云弘会再三阻挠,影响这件事情的走向。

  既然云弘给他机会,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回禀秦王,卢玉成是潜入徐家老母的宅子不假,但有什么证据说明他构陷了徐家五兄弟?兴许他只是潜入徐家庄行窃而已,远远够不上秦王所说的大罪。”郭常斌确实能说会道,一下子就找到了为卢玉成开脱的角度。

  贾正业欲言又止。

  一时间还真想不到如何反驳。

  郭常斌脸色得意,声音自是更加响亮。

  “还请秦王明察秋毫,千万不要让卢玉成含冤而死!”

  贾正业下意识慌了些许。

  转头就看见云弘气定神闲的模样,又一下子平静下来。

  秦王定然还有计策!

  不必慌!

  “郭县令果然心系百姓,当真是钱塘城百姓的父母官。既然郭大人认为卢玉成有冤,那就即日升堂,让钱塘城的百姓瞧瞧卢玉成是否真正冤枉。”云弘淡淡开口。

  郭常斌狂喜不已。

  云弘已经给他搭建好了舞台,让他在百姓面前露一手。

  一旦成功,郭常斌威望暴涨!

  “谢秦王!”郭常斌大笑。

  云弘话锋一转,道:“不过郭大人乃是县令,贾大人才是主管刑讯的县尉,届时郭大人只需要坐在旁边观看,公堂还是由贾县尉主持。”

  郭常斌并不在意。

  只要贾正业说的话有任何漏洞,他都会及时点出。

  贾正业这个草包子如何比得上自己?

  等着成为手下败将吧!

  公审预计在一个时辰后举办,云弘甚至给郭常斌准备的时间。

  郭常斌乐了。

  就没见过天底下有这么自大的人。

  有机会不把握就是王八蛋!

  郭常斌一走,贾正业当即向云弘提出担忧。

  刚刚他已经领教过郭常斌嘴皮子功夫,实在是了得,贾正业根本插不上嘴。

  云弘瞄着贾正业说道:“莫非右相平日里没有教过你?”

  贾正业神色尴尬。

  在长安的时候他是有名的纨绔,贾怀卿根本不管他。

  更别说教什么。

  云弘让贾正业凑上来,而后在他耳畔低语。

  贾正业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顷刻间转忧为喜,甚至竖起大拇指由衷拍马屁:“秦王果真聪慧过人,下官怎么就没想到这么好的法子?”

  “此事定要保密,别让郭常斌听见。”云弘吩咐。

  与此同时。

  十几名衙役在郭常斌的授意下沿着大街小巷敲锣打鼓,让百姓去县衙围观公审。

  恰巧一老一少初来乍到,就听闻了这么有趣的事情。

  年幼的少年对身旁身穿粗布麻衣的老者说道:“祖父,这余杭郡果然比咱们想象中要精彩,城里还弥漫着一股烧焦味,县衙同时还要举办什么公审,让百姓见证。”

  在长安的时候可没这么有意思的事情。

  老者看上去年近花甲,实际上仅有五十出头,听到孙儿的话露出意味深长的表情。

  “唔……”

  “这一路过来,所见所闻都打破陈规,令老朽大开眼界。”

  “今日又有这么一出戏,确实令人期待。”

  少年应和,“谁说不是呢!”

  “谁不知道贾正业是长安著名的纨绔子弟,结果到了余杭郡真是见了鬼了,问了好几个百姓都说贾正业是位不错的县尉。”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真是稀奇!

  老者抚须,笑着开口:“听闻今日贾正业会以县尉身份主持公审,正好去瞧瞧他的成色。”

  有道是——

  西望长安清臣至,欲破余杭魅与魍。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