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人在大秦造反,开局抓了祖龙

第77章 朝会,准备试行地摊经济

  既然已经确定了让羽林军来负责咸阳城内的治安问题,那么也不能再让羽林军继续呆在先前的位置了。

  若是呆在那个地方,与咸阳城之间的距离,恐怕一来一回在路上的时间就要两个时辰。

  这一次也是嬴政让张策将羽林军带到咸阳城外驻扎,实际上咸阳县府的衙役校场也是在咸阳城外的。

  只不过因为衙役没有训练要求,而且平常有许多琐事,所以大营里也没多少人。

  再加上衙役都是本地人,平常下班了之后就直接回家了。、

  因为如今地摊经济还没有开始试行,李斯与张策之间也没有商讨好该如何行事,所以此时的羽林军也只能够先呆在城外的校场里。

  等到将羽林安顿好了之后,张策便骑马来到了李信的府邸。

  因为昨天和李信进行过一番探讨,张策也被李信的才能所震撼到了。

  之前和王翦学习了那么长时间,虽说没有真的上过战场,好歹眼力见是肯定已经被练出来了。

  李信随便展现出来的才能都已经是常人所不可及的,所以说跟在李信的身边学习,定然是能学到真本事的。

  张策翻身下马,抬手叩响了李信的大门。

  没一会儿,李信便走过来将门打开了,顺带看了一眼张策旁边的战马。

  “这便是你所说的马镫和马鞍吗?”

  李信看着战马之上的马镫和马鞍开口问道,并没有着急让张策进到屋里。

  “自然,你可以来试试。”

  张策心里明白,因为没有马镫和马鞍,所以李信当年才会惨败。

  但是李信也只是看了张策一眼,随后便说道。

  “不用试了,你可以进来了。”

  见李信已经这样说了,张策也没有强求,跟在他的身后便走了进去,将战马拴在旁边的树上,坐在自己昨天的位置。

  “你有了解过多少兵法?”

  李信看着面前的张策开口问道。

  “如今已经学了几个月了,先前读过《孙子兵法》之类的书籍。”

  张策老老实实的回答。

  “你可知权谋、阴阳、技巧和形势?这些你都学的怎么样?”

  李信又继续问道。

  “权谋、技巧和阴阳可能差不多,只不过形势初有涉猎。”

  李信口中的这些属于兵法四大家。

  阴阳主要注重天时地利人和,在战场之上预测未来地形与气候的变化,通过各种手段判断地势位置对战争的影响。

  而技巧主要是指武器铠甲以及对士兵的训练方法等。

  权谋就注重要在战争的过程当中纵观全局,及时的对战场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处理,其中也会运用到技巧、阴阳和形势。

  最重要的就是形势,要在无比复杂的战争当中找到突破点,抓住突然一现的机会。

  项羽和韩信其实就是将形势与权谋进行到了巅峰,只不过在大秦,权谋与刑事的巅峰是王翦与李牧。

  在多年前,李信其实也能叱咤一方,只不过如今得罪了嬴政罢了。

  但是即使如此,也没有人可以否认他曾经的功绩。

  “你在这里等一会儿。”

  李信说完,便转身进了屋子里,拿出了好几个竹筒,递给了张策。

  “《李牧兵书》?”

  张策看到前面的几个大字之后,顿时就愣住了。

  在这个时代,兵法一向都是不会外传的,为什么李信这里会有李牧的家传兵法呢?

  张策看了一眼李信。

  注意到张策的目光,李信便笑着解释道。

  “实际上,我与李牧之间也算是亲戚,他应该算是我的一个叔叔。”

  李信的爷爷李崇与李牧的父亲算是亲兄弟。

  “否则的话,我又怎么可能会在那么短的时间之内就有机会屡立战功呢。”

  张策点了点头。

  实际上,在此之前,他是不知道这一层关系的。

  不过现在想来,这似乎反而让事情变得更加的合理了,李信的打法确实是与李牧颇有相似之处。

  虽然说现在都没有成建制的骑兵,但是两人都可以用骑兵出奇制胜。

  因为先前赵国的位置靠近匈奴,所以李牧在出兵之时经常采用骑兵出奇制胜,经验丰富。

  可是李信从小便生在秦国,也只有李牧与李信二人是亲戚,才能解释两人之间的战术为何如此相似。

  不过李牧自然也是不可能跑到秦国来亲自教授李信,想来应该是赠送了一两本兵书而已。

  只不过单单是兵书,便能让李信将这种战术学的如此出神入化,可想而知李信的能力恐怖如斯。

  “你先好好看看吧,看完了之后再与我说说你都学会了些什么。”

  李信抬了抬手,示意张策已经可以开始看书了。

  张策点了点头,随后便开始看《李牧兵书》。

  其中讲述了李牧在面对匈奴人时候的作战思路,以及在战场当中,匈奴人身上的优势。

  张策可以看的出来,这应该只是李牧的一个随笔,因为其中还有一部分内容只是李牧个人的猜想,毕竟李牧在到死之前都没有建立好成建制的骑兵。

  将一个竹筒看完了之后,张策便打开了下一个竹筒,里面反而是李信的一些相关记录。

  其中对李牧兵书里所提到的一些内容做了一个详细的描述,而且还完整的提出了成建制骑兵的思路,以及轻骑兵、重骑兵和轻重骑兵混合的概念。

  只不过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马镫和马鞍,所以李信并没有提到这一点。

  若是没有马镫和马鞍的话,想要实现重轻骑兵的混合恐怕是不太可能的。

  不过李信的描述反而比李牧的更加细致,应该是将李牧所做的随笔进行了一个归纳总结和整理,李信的这一部分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兵书。

  形势说到底就是在战场上洞察对方的变化,以及找出对方身上的漏洞,从而加以应对。

  只要是对方出现了一个破绽,便能够抓住这个破绽,从而找到突破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形势大家可以打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战争。

  在面对真正的形势大家的时候,即使是天时地利人和通通占据上风,也不是一定会取胜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