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唐朝的草蜢

第298章 301鸡兔同笼

唐朝的草蜢 猫怕凉 2788 2024-11-15 07:03

  唐代国子监隶属尚书省礼部,据《新唐书·选举志》:“凡生,限年十四以上、十九以下,律学十八以上、二十五以下。”依据《唐六典·国子监》,四门学生500名,取“文武官七品以上及侯伯子男子”及“庶人子为俊士”者

  这地方还挺不好进

  但是,为毛这里有女学生?还男女在一间学室里?

  不是男女有别吗?难道这是搞特殊?

  姬云没想出头绪,在没人用的空位上一坐,摆上书囊里的书。然后胳膊支着脑袋发呆

  一会儿夫子来了,不是李纲,而是孔颖达

  看姬云来了,点点头“嗯!不错。我们的大词人,你再不来,文纪可真发飙了”

  “夫子说笑了”

  “不知你都学了什么书。你暂且先听着。回头细说”

  姬云起身行礼“那就有劳夫子了”

  “坐吧”

  说完之后,孔颖达开始授课。

  这听下来,感觉好像不怎么滴。

  新中国的一些偏远地区里的小学,因为教师少,学生也少,教室也不富裕。所以把学生们集中在一间教室内,教课的方法是:假如给一年级的上课,后边的高年级就自习。

  这大唐国子监所谓的因材施教原则,跟偏远山区教课没什么两样。教室里这些所谓的学子,学的书,进度不一样。

  比如李泰三位皇子,打小就学过四书了。所以直接学五经,但是他们仨的进度又不同

  大概一个钟头,孔颖达让自习。然后走了

  其实孔颖达还得上太子府去给太子授课去。一对一那种。

  这自习,屋子里这帮人立马松了口气。赶紧来个葛优瘫舒缓舒缓。

  交头接耳挺费劲,都是单独的桌子,相距一人半的距离。

  “来了来了”

  也不知谁低声喊了一句,然后李纲背着手来了

  “嗯!不错”

  李纲进来,一看都挺自觉,抱着书啃字儿呢

  看姬云在那呢,又问“云儿,四书五经六艺你学到哪里了?”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残本,所以是五经。六艺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

  “回师尊,除了论语,其它的,学了,也没学”

  “这是何意?你先前的老师们应该教你才对呀”

  “哦,是这样的,只学了老师们挑出来,他们认为有用的就教给我,教什么学什么”

  这学零散了,整本重学吗?李纲思量该怎么给姬云授课

  做文章,应该是够了。“那你都会什么了?”

  “够用了。太多,说不好”姬云心说我会吃

  李纲可不干!什么玩意儿?太多?还够用了?然后就出题,起个头,让姬云说出后面的内容

  问的问题都是要点,精要的部分。姬云对答如流

  这师徒俩一个出题,一个接题。全程高速,你一句我一句不带停的。屋里这帮小伙伴们傻眼了

  这不会是学完了吧?

  李纲不信邪“你这不是都看过了嘛!在为师面前还不诚实?”

  “我也不知道学了个啥”

  姬云说的是实话,可李纲认为是谦虚,决定换换口味

  算学,古代一门很重要,却又冷门的学问。

  这因为儒家思想的压制

  李纲知道姬云算得好。羊毛计划的海量计算都是姬云一人计算的。但是还是普遍认为那是经过长时间的计算得来的。

  只有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几个人放弃与姬云比算学的心思。认可姬云算学上等于变态的非人类。也就是放弃治疗了

  李纲要试一试姬云能把算学算到什么程度

  “今日出一题,雉兔同笼,一共有头30,脚88。各有多少?给你们一炷香的时间,你们全部都要算出来”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考教姬云,关我们什么事?

  不算又不行,那算吧!

  天字甲一号的学生学的是全科。自然包括算学

  人家都比划着算呢,姬云压根没什么反应。就歪着个头坐那无聊等

  李纲一看这样子,是不给我面子咋滴?放弃治疗了?“云儿,算不出来?那也得试一试吧”

  “一会儿吧”

  “行!你就坐那等,一会儿看你怎么办”

  “啊?喔!那我算完了”

  李纲沉着气没说话,背着手四下走动,看这些未来的栋梁都算怎么样了

  程处默、程处亮、牛见虎、尉迟宝林、房遗爱等几个李纲懒得看。因为他们全部一个模式:抓耳挠腮外加干瞪眼

  这帮熊孩子现在就是这种状态

  算学,也就是数学,这玩意儿高等数学之后才是入门级。之前的全是基础教育,外加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而且数学太过讲究天赋

  初始技能没加点,那学数学就是个白给

  牛逼的是真牛逼,不行的是真不行

  英语大题不会?抄阅读理解

  政治大题不会,你可以胡写

  语文的作文咋办?够字数就行

  这多少都给点分数

  数学咋办?比如解方程式的时候你不会怎么办?

  你只能写个解

  给几分?

  一分不给

  这也造成理科看不起文科的现象出现

  李泰先算出来,李纲看了一个,算对了

  陆陆续续查看了一遍之后,没超过一炷香的时间

  李纲挺欣慰,问姬云“都算完了,你的题呢”

  “忘了”

  没算就没算,忘了这种借口不好使,李纲不信

  “为师看是不会吧!”

  “那要不题再给我说一遍行吗?”

  “都等着你再算一遍?那岂非耽误其他人的时间?”

  算学好手也是文人。但是在大唐,这种好手是文人里的稀缺资源。

  这源于一个重视程度不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算法复杂,而且好一点的算法不外传。导致了这个原因。李纲觉着姬云能用两年时间计算草原羊毛消耗,这么庞大的数据,没算错就很可贵了

  拿起一女学生桌上记录下的题,给了姬云,李纲嘱咐“慢慢算吧,明日交给为师”

  然后李纲转身回前头的教桌前继续上课

  “嗯”

  姬云答应一声,假装看题,实际上魂游物外

  至于那题,明天再说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