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无晟

第2章 太岳

无晟 集典 2481 2024-11-10 22:01

  书生听到太岳这个名字,微微愣神了一下。等琼小二讲完后,他问道,太岳先生是指前内阁首辅张居正大人吗。

  琼小二点头说道。

  “自然是张居正张太岳先生,连圣上都是要称呼太岳先生为老师的。”

  琼小二又长叹一声,继续说道。

  “可惜太岳先生走的太早,圣上又识人不明,后来启用的那些内阁大臣,没有一个可以比得了太岳先生。”

  “不光如此,他们嫉妒太岳先生的功绩,竟然诬陷太岳先生贪污。太岳先生离世不到两年,张府就被抄了家。”

  “可笑的是,整个张府总共也只搜出一万多两黄金,十多万两白银。这些钱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当然是一笔巨款,可太岳先生当了十年的内阁首辅,他拿到俸禄和赏赐都远超这些。更何况太岳先生一家几十口人,其中好几位都已入朝为官。”

  “说实话,很多土豪乡绅的家产都比太岳先生多的多,更不要说朝堂内的那些贪官污吏了。”

  书生听后低声呢喃了几句,隐约是“识人不明,贪官污吏”之类的话。

  沉默了几息后,书生换了一个轻松点的话题。

  “小哥成家没,应该有孩子了吧。”

  琼小二那余怒未消的神情,听到这个问题后,变得有些尴尬又略带悲伤。他缓缓摇了摇低垂的头,自嘲的说道。

  “我现在养活自己都难,哪里还有余钱去娶妻生子。”

  随后他又长叹一声,继续说道。

  “我还记得小时候,大概三五两银子就能取个媳妇。现在就算用十倍的银子当聘礼,都很难去订一门亲。更何况我这种家境也没人看得上。”

  琼小二说完后就呆呆的望向街道,似乎在追忆着什么。

  书生也沉默的吃起剩余的面点,不好再询问其他的事情。

  不多时,书生吃喝完毕。他起身背好包裹,从怀中取出一锭银子递给了琼小二。

  琼小二看到递过来的一两纹银,一时间不敢伸手去接。他有些尴尬的解释,实在找不开这么多的银钱。

  书生笑了笑,直接将银子丢给琼小二,说道。

  “不用找了,多的就当陪聊的小费。”

  琼小二拿着这锭银子,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嘴唇哆嗦了几下,才哽咽的说道。

  “多谢公子,小人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感谢。公子能否告知名讳,小人烧香拜佛时也能诵念公子的大德。”

  书生从木桩上取下马缰,翻身上马。他回头笑着喊了句,“我叫高无晟”,随后就骑马离开了。

  琼小二看着远去的背影,久久不能回神,漫天风沙吹过,一人一骑如同白烟消散在道路尽头。

  高无晟骑着马沿着大路往应天府的内城行去。

  应天府,古称建康,明朝开国时的都城。仅仅过了五十三年,明成祖朱棣就将国都迁至顺天府,转而将应天府改为陪都。

  自三国时起,应天府就作为多个朝代的国都。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城防工事不断的被加强。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应天府的城防到达了顶峰。城墙就建了四重,由内到外分别是宫城、皇城或内城、京城和外郭城,最外围的外郭城总长甚至超过了百里。

  在前往内城的路上,高无晟入目之处皆是荒凉和贫瘠。破旧的房屋和枯槁的百姓,无处不显露着民众生活的困苦。

  高无晟纵马走了不到一个时辰,眼前出现了大片的建筑。建筑群周遭杂草丛生,房屋看起来十分破败。如果仔细观瞧,能发现这些建筑上有不少皇家的特征。

  这里就是当年朱元璋祭拜天地的大祀坛,也称天坛。国都从应天府迁至顺天府后,就在新都又建了一座天坛。新的天坛成为了天子祭拜天地的场所,而应天府的大祀坛就被荒废了下来。

  大祀坛本来一直都有官兵把守,禁止普通百姓入内。但近几十年来,朝堂上的权利更替频繁,官员们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到站队上了。

  他们整天考虑的是如何捞取钱财,以及该贿赂哪个上级。大祀坛这里就被他们荒废掉,没再派官兵把守。

  高无晟翻身下马,将马匹拴在路旁的树上,只身一人走进了大祀坛。

  一炷香的时间后,他又回到拴马的地方,解开了缰绳,翻身上马离去。

  高无晟继续纵马往内城行去。不到一个时辰,他就到了内城的正阳门外。

  正阳门是应天府皇城南北中轴线上最南端的大门,即内城的正门,也是当年的国门,外国使臣来我朝觐见必须经正阳门出入。

  高无晟在正阳门前驻足观望了片刻,就骑马通过正阳门进了内城。

  应天府的内城分为东西两块,由正阳门进入的内城西侧属于皇城地界。虽然皇城内的皇宫早已空置下来,但普通百姓依旧不得在此地长时间逗留。

  内城东侧是以前六部和其他府衙所在的区域,现在大部分都已搬离至顺天府,这里只留存了应天府府衙和少数的几个部门。

  第二天,天光未亮,应天府就下起了小雨,快到晌午依旧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

  内城三山街有一座两层的酒楼,在朦胧的雨雾中,牌匾上“南市楼”三个金色大字仍是清晰可见。

  南市楼和琼小二说的醉仙楼,都属于当年朱元璋下诏开建的十六座“京都酒楼”。

  当时还有诗咏南市楼,“纳纳乾坤大,南楼纵目初。规模三代远,风物六朝余。耆旧何人在?登临适自娱。皇恩涵远近,莫共酒杯疏。”

  经过了两百余年的岁月侵蚀,南市楼依旧保持了当年的模样,仍是内城中最繁华的酒楼之一。

  高无晟昨天在南市楼开了间房过夜,此时,他刚从二楼下来,在大堂找了个小桌点了些吃食。

  南市楼的大堂摆着大大小小二十多张木桌,最大的能坐十多人,最小的就是高无晟现在坐的两人桌。

  时间尚早,大堂里还没坐满一半。高无晟打量了一下周遭的食客,发现他们都面带紧张的神情,三五人围坐一桌低声细语。

  在他们谈论时,隐约传出府尹、刺客和人头等话语。高无晟慢条斯理的吃着桌上的菜肴,似乎没去关注这些食客们的言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