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到救兵来就算赢
面积逾两百平的宽敞教室里,一个样貌平平的中年男人站在讲台后侃侃而谈。
他的声音并不如何声嘶力竭,却能不借助设备传遍整个教室,言行举止中透露着从容谦逊。
教室中一排排渐高的座椅上,座无虚席,却没有任何的声音,就连每个人呼吸都是小心翼翼的。
甚至窗边驻足的鸟雀也没有跳来跳去,而是歪着头望着望着讲台上的男人,像是能听懂一般。
那个容貌并不出众,衣服也再朴素不过的男人,此时却成了台下男女老少的中心。
从这堂课开始时便是如此,长达两小时,从他上的第二堂课起就是这样,已有三个月。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列举过的几个方法大家在回去后可以尝试练习,这对想要整理自己思绪和追求内心平静的同学们会有一定帮助。”
讲台后的男人笑着总结,像是将寂静无声的教室从他的绝对威严中解放出来一样。
偌大的空间里终于有了其他的声音,但也只是些轻微的细语,像是仍在维持着对于这个男人的尊敬。
原本望过去只是一排排漆黑的脑袋,此时都冒了起来像是拔高的麦穗,教室顿时显得拥挤许多。
但总的来说并不杂乱,所有人都自觉地排队,从前门鱼贯而出,后门虽然也敞开着但没有一个人走。
大家都会在经过讲台时和男人微微鞠躬告别,后者也一一回礼,带着分毫不差的微笑。
偶尔也有少数人脱离人群,带着显而易见的紧张去和男人请教,男人也耐心解答,同时一次不落地和其他学员告别点头,像是经历了千百遍。
当大多数人都离开教室,也没了来提问的人。男人依旧在讲台后站着,气定神闲,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终于,缀在队伍最后面的青年停了下来,鼓起勇气走近男人。
“姚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您。”
“当然可以,江边同学。”
被称作姚师的男人点点头,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如释重负,但面前这个紧张的青年自然没注意到这点。
虽然早就知道姚师记住了所有人的名字,但无论课上课后从来没开过口的江边,还是因被一下子叫出名字而感到有些受宠若惊。
“您说的意识约束法则,真的有用吗?不是怀疑您的意思,只是…我每天都觉得自己被大量的无用信息困扰。”
“当然。用自我暗示的方式把难以掌控的天赋暂时屏蔽,通过每天练习,来增加经验。
你们年轻人不是爱玩游戏吗,就当作积攒熟练度和升级,通过每天固定的冥想练习,来控制这一天赋,并在暗示中,逐渐解锁能力,这是心理暗示和练习的双重结果。”
“我一直有在练习,但是好像…经验条怎么都不涨。是不是我的练习方式出错了?”
“不涨说明你已经形成了正确的自我暗示,要是吃饭喝水睡觉都能随心所欲地增加经验,那岂不是代表这套逻辑的随意性和可控性。
而对于潜意识来说,不可控才是正常的。你所能做的,唯有追随和相信。相信自己,相信潜意识,勤加练习,终会有所收获。”
江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道了声谢,刚要离开却被拦下了。
“先别急着走。江同学,加个微信。”
“?”
难道在大家眼里神一般的人物,也要沦落到微信卖课的结局吗,江边胡思乱想着,还从来没听说有人加过姚师的微信。
一顿操作后,姚师发来一个带着浓烈家长风格的,有缘千里来相会的表情包,随后装作不经意地问道。
“对了,你下学期有继续报名的打算吗?”
“暂时没有…姚师。
不是觉得你教的不好啊,是我自己问题。”
“没关系的,我打算教给你们的,已经基本说完了,剩下的就靠你们慢慢理解。
不过下周是我最后一堂课,很重要,可别缺席了。”
告别后,江边走出门,耳边瞬间充斥着嘈杂的声音,来往嬉闹的人群,和背后宽敞却静谧的教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个培训机构所在的大楼都乱糟糟的,唯有姚师授课时的教室,能拥有一种与世隔绝般的宁静。
而对江边来说,因为个人原因,这种宁静远比对他人而言更难能可贵。
“又没赶上姚师的课,唉。”
几个小年轻从旁边一间教室里出来,忍不住抱怨着。
“谁说不是呢,坐满就不让进了,连站着旁听也不行。”
“我宁可站俩小时也想听,可机构也不好违背姚师的意愿。”
“有那么夸张么?我听说他教的不是通用课程吗,有通行券就能任选听的那种。”旁边的第三人露出怀疑的神色。
“那是姚师不在乎钱,最开始宣传时说这冥想课是请的国外某位大师,属于学费最贵的精品系列,后来突然换成姚师。
一开始大家还说要退钱,结果上了几堂课后,来报名的人越来越多,原本的教室坐不下了,才改到这间大教室里来。
姚师提议改成通用课程,之前的报名费全退。培训机构为了流量,也同意了。
如果不是改成通用课程,我们根本没学习的机会好吧!”
最初说话的人为姚师辩护着,那狂热神情,倒有几分像追星入魔,说哥哥骂谁是那人荣幸的少女,只是相对更有逻辑。
但这种有理智却在狂热程度上分毫不让的表现,反倒让他的朋友打了个寒颤,忙应和你说的都对。
江边只听见这只言片语的对话,就在方向上和那些人分道扬镳了,嘈杂和难以分辨的话语如夏夜里的蚊虫阴魂不散,但他早就习以为常。
推开大楼的门,一串信息突然涌进他的脑子里。
“南崂路天源大厦一楼磨砂玻璃门
生产地,青锋玻璃厂
安装人员,苏大红,倪大强
售价,十万六千,实际供应价格八千,采购主任王新…”
后面还有越来越多的数据涌出,像是表面温度,正常使用寿命,接触过这扇门的人的全部信息,身高体重恋爱经历,无序且混乱地无限展开去。
但江边连停顿都没有,就推门而出站在了阳光下,眯起眼适应了一会儿黄昏时的太阳,再找准方向向着学校里走去。
这份能力最早表现为超强的记忆力。
江边记得出生以来的所有事。
准确的说,是在母亲怀里睁开眼睛后的所有事。
干净的产房,把自己抱起来的护士,一拥而上的白大褂,急切的呼喊声,逐渐只剩一种单调声音的心电仪,十多年来,就像昨天发生的事一样,反复折磨着江边,驱散不去,遗忘不了。
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种记忆力逐渐增强,趋于完美,且他在观察并获得信息方面的能力,也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地方。
先是物体的样貌,材质,温度,随着基础认知的建立,全都变成了一眼就能看出的信息。
再是宏观的解构,微观的组成,物理化学性质,随着知识的丰富,他的眼睛仿佛拥有了窥探本质的能力。
之后的变化就愈发难以理解,物质,生物,微生物,现在的状态,过去的状态,未来的状态,肉眼可见的状态,嗑药般迷幻不成型的状态,都仿佛有迹可循。
更可怕的是,江边发现,即使他闭上眼,捂住耳朵,也无法屏蔽这类信息的接收了,看不见的摸不着的,近在咫尺远在天边的,万物的信息都朝他涌来。
而这些信息无论他能否理解,都会借着他没有极限的记忆力,全部储存在他的大脑里,他就像是一台机器。
与之相对的,是对于信息的调动能力大幅下降。他的容量似乎永远没有极限,但仅是接受这些信息,就几欲令人崩溃。
好比身后是无底的深渊,每天都有数之不尽的文件要经过他的手,扔进背后的深渊里,文件越来越多,时间却是有限的,所以只能变成语音播报模式,每一秒都有成千上万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却又同样清晰。最开始的江边,甚至被这些信息折磨到精神衰弱。
后来在网上开始学习冥想,在意识中构筑起了一间静室,才得以减弱这些信息的影响。
如果说原本是这个宇宙中所有生物非生物信息报告的全文朗诵,构筑静室以后就成了数之不尽的标题,起码在内容上是大幅精简了。
直到三个月前,花费了仅有的积蓄,江边报名了那位著名大师的冥想课程。虽然授课的成了所谓的姚师,但收获却更超出他的期待。
姚师的诸多理论和训练方法,让他静室的隔绝效果进一步加强,现在那如星空般浩瀚的信息,只剩下完全重复的微信提示音。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是微信提示音,一秒内或许有兆亿甚至更多的提示音,连成急促到难以分辨的连贯声音,但起码能归为白噪音一列,睡眠是比之前十几年都要好得多。
任谁也没法在“阿卜拉星球东半球最大富商之子爱上部落首领之女,女方三维惊爆,男方却被爆患有不育之症,王子和灰姑娘的结合竟另有隐情?”这样的消息中安然入睡吧。
也不知道静室的总结机制是随了谁的风格,一看到就能联想到港媒杂志上色彩斑斓的标题和迷之角度的明星各类生图。
这从宇宙中每个角落发送来的信息,就像是数据一样储存在江边近乎永恒的大脑中,这么些年,他就承担着机器一般的职责,完全没有自我可言。
直到在静室建立,听姚师授课后,才有了一点自主权。起码能将生活变得如同高清电影一般,只是眼中可见的,线性推动的剧情。
而不是像个一触即发的数据库,吃顿饭都能冒出数之不尽的信息,比如食堂大伯的汗,每粒米的卡路里,多看两眼就又会迅速衍生开去。
像是食堂大伯憨厚的证件照挂在中央,旁边是种族年龄健康状况,还有个痔疮发作中的注释,只要看一眼就再也没有食欲。
或是米饭的成长经历,农民伯伯的手和镰刀,阳光雨露,仿佛外星文明的通感电影,让他吃个饭都要经历稻谷的一生。
因此即使拥有不用求证也知道绝对超凡的天赋,江边依旧像其他人一样尊敬姚师。
浑浑噩噩的十八年,在社会和惯性的驱使下,过完了和大部分人并无二致的青春,只在学会屏蔽外界的声音后,才拥有了真正的自我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