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夫妻有点怪

第二天一大早,李牡丹就带着昨天诗会上的诗集,来到了翰林学府,因为她知道,自个儿的老师有个习惯,就是每日卯时,都会在学府里广颂经书,给学生指点迷津。

翰林学府乃是北陈国最大的学宫,只有皇家子弟和达官贵族的后代,才能在此处研学修行,寻常寒门子弟自然是不能入内。学宫内的学士大多也都是名门望族出身。但徐景升却是个异类,他本是百姓之子。凡是他教的门生,无论贫穷与否,富贵也罢。只要能得到他认可,皆可成为他的学生。也正是因为他,这翰林学府内,天还未亮,就有许多寒门子弟在学府外面等候,求学的风气也日益高涨。

徐景升虽已过七旬,却依旧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在他的学塾内,用他高昂的声音,给坐在下方的学生讲道授业。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你们当中有谁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徐景升开口,说道。这句话正是当今的皇上,他的徒弟陈晓尚在学宫之时与他论道留下的。他苦思良久,如今可算是明白了这其中的意思。

这时李牡丹走进了学塾,正好听见这句话,她先行了一礼。

“徒儿牡丹拜见老师。”

徐景升点头,示意她坐下。其他学子一见到李牡丹,就跟见了鬼一样,纷纷的坐在了离她较远的位置。在学府中,谁不知道这李牡丹蛮横无比,持才傲物。有一次像他们这般的一位寒家子弟无意撞倒了她,李牡丹一气之下,吩咐下人将他打成了重伤,结果那位学子到现在也不敢来听课。

见到众人在苦恼的思索这句话的意思,李牡丹冷笑一声,将手举起,开口说道:“学生有一言。”

“讲。”徐景升默许,说道。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与其传授给别人肥美的鲜鱼,倒不如给他渔网自力更生。敢问老师,牡丹说的解释的对不对。”

徐景升闭上眼睛,哂笑一声:“对…也不对。”他眉头舒展,神情得意。自己苦思冥想好几年,这才知道其中真意,他这些个徒弟又怎么能这么快知晓呢。

李牡丹不解,心想老师说的这句话还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莫非还有别的意思?”她陷入沉思。但想了许久,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李牡丹开口说道:“请老师解惑。”其他学子也纷纷附和。

徐景升大笑一声,看来他的这些学生里,没有一个比得上他那个徒弟,就连李牡丹,也不行。徐景升解释道:“这鱼和渔,不正是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方法吗。与其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真正学会捕鱼的方法。”

众人接连醒悟,李牡丹也是一脸恭敬的望着徐景升,要不是她这位老师才华横溢,她才懒得跟这些穷酸文人坐在一起上课。

眼下正是个出风头的好机会,于是她说道:“牡丹昨日于诗会上收集了些作品,还请老师与各位同门一起赏阅。”

徐景升来了兴致,立马赞同。他也想看看,当今的小辈会有怎样的文采。李牡丹将诗会上的作品拿出,将她作下的诗句放在了最上面。递到了徐景升的讲座上。

“华而不实,败絮其中。”徐景升说了八个字,便匆匆翻过,将李牡丹作下的诗句捏成团状,扔到一旁。

李牡丹脸色有些羞红,她本想着老师能率先夸赞自己,却不曾想到徐景升只用了八个字批判。字字诛心。这要让她京都第一才女的脸面放哪里放。

“好高骛远,言之无物。”

“虚有其表,纸上谈兵。”

“字迹潦草,毫无章法!”

徐景升连连翻过,却不曾见到过一篇令他心动的诗句。很快到了最后,只剩下寥寥几张。徐景升只瞄了一眼,便不忍直视,因为这几页纸的书法写的太烂了,而且歪七八糟的,在他看来,这简直是对书法的侮辱。于是他将攥在手里的这幅作品拿出,示意给众人看。正是梁如音写下的那首《满江红》的简版。

“你们瞧瞧,这像样吗!”徐景升大声开口,严肃说道。

下方的学生一脸茫然,自个儿的老师正在破天荒的询问他们的意见,他们可得好生观看才是。于是每位学子都把头伸直,聚精会神的欣赏这几行诗句,虽然字迹潦草,但也能大致看清写的什么。

过了一会,有的学生惊叹不已,纷纷被这几行诗折服,甚至还有的学生融入到诗句里面,痛哭不止。

“简直是太像样了!”

徐景升本来想把这些潦草的诗句当成一个反面教材,可谁知他的这些徒弟们却看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就连那李牡丹,此刻也眼角湿润,取出手绢儿来擦出眼泪,竖起大拇指。徐景升不解,将这几行诗放在手里,仔细观看。

下一刻,他目光一亮,连连叫好。这首诗的主人虽然字迹潦草,但诗意却像一柄利刃,从他的脸上划过。他作了几十年的诗,此刻竟拿不出一首来与之对比。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此人征战一生,却又不为功名。这是何等的胸襟!”徐景升感叹,此人的阅历,就连他也为之折服,可又一看署名写的是云秀二字。所以徐景升急忙像李牡丹打听起云秀是谁。

“禀告老师,云秀乃是当今皇后娘娘身前的贴身宫女儿。”李牡丹将实情说出。

徐景升大惊,如此惊为天人的绝句,怎么可能来自区区一个宫女儿口中。他不信,又纷纷看向了剩下的那些潦草的字句。越看一首,徐景升眼睛睁得越大,满脸的不可思议。他怎么也没想到,在他古稀之年,还能一览这等可流传千古的名句。看完最后一首。徐景升心跳已经到了极限,竟晕了过去。倒地之前说了一句:“此人真乃神人也!”

徐景升的学生见到老师昏了过去,急忙把他抬到了医生那里。他虽然意识不清,但手里依旧紧紧地攥着梁如音写下的那几页诗句。